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湘潭乌石农特产 湘潭最正宗特产在哪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湘潭乌石农特产 湘潭最正宗特产在哪里更新时间:2022-04-18 07:49:23

一. 湖南省 湘潭市 岳塘区 草龙虾

草龙虾是在湖区疯狂繁殖的硬壳大虾,掐头去尾后再用刷子大力刷,然后加足了辣椒、朝天椒、花椒、八角、茴香、孜然、大蒜、生姜等种种调料以酒爆炒,最后还得煮透。端上桌的口味虾红通通一片,又喷香扑鼻,辣得人猛吸凉气却欲罢不能。据说草龙虾牙口奇好能啃动防洪大堤,所以长沙人怀着对害虫的仇恨,吃起来分外来劲。

二. 广西 玉林 陆川县 乌石菜刀

乌石菜刀:乌石菜刀选用上等钢材,应用先进技术和传统工艺加工制作,造型美观、锋利、能过骨。产品销售区内外及东南亚各国

三. 湖南省 湘潭市 岳塘区 湘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莲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湘莲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潭有“中国湘莲之乡”的美称,是历代皇室贡品,“寸三莲”驰名中外是莲中珍品。湘潭湘莲产量占全国的63.4%,且质量均为上乘,年成交额1.2亿元左右。全县目前有4000多人从事着莲子的种植、加工、贩运。莲子的系列产品及深加工也在不断的发展。1992年中国国立商检局对湘莲测定认为,净莲肉含十八种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性平、味甘,具有降血压、健脾胃、安神固精、润肺、清心之效,莲芯性味苦寒,有强心镇静、清热平火、除烦利尿之功能。湘莲被誉为中国南方“人参”。

湘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南省湘潭县全县乡镇,韶山市银田镇、永义乡、如意镇、韶山乡,湘乡市梅林桥镇、东郊乡、龙洞镇、栗山镇、中沙镇、山枣镇,株洲市荷塘区明照乡,衡阳市衡东县白莲镇等3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四. 广东省 揭阳 普宁 乌石蛋口酥

乌石蛋口酥

乌石蛋口酥为乌石“玉合”号所产,本世纪30年代就已盛名。原料以鸡蛋为主,配以高级面粉、糖、猪油。先用面粉同鸡蛋拌和,揉后搓成细长条,切为“小骰”样,过猪油鼎煎成。产品酥、脆、甜、香,远近闻名。

五. 湖南省 湘潭市 岳塘区 水饺豆沙馅饼

水饺豆沙馅饼是湘潭的著名小吃,沙甜可口,甜中带酸,酥脆不腻,口味独特,回味无穷。其制作方法也较为特别,先将豆沙与柠檬皮末搅拌均匀作馅,均分成小份并将每小份揉成小球状;水饺皮周围沾少许水,中间填入球状馅,再用另一张水饺皮盖上馅,轻轻压平饼馅,捏紧水饺皮的边缘,并加捏花边造型;之后再用平底锅热少许色拉油,放入水饺豆沙饼,煎至水饺饼两面都为金黄色即可出锅装盘。

六. 湖南省 湘潭市 湘乡市 湘潭酱油

到了湘潭,不买‘龙牌酱油’,等于没去。”此话并非无稽之谈。湘潭素来有“酱油王国”之称。早在1915年,湘潭的龙牌酱油就与贵州茅台酒同时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湘潭龙牌酱油除有“取消泽鲜艳,酱香浓郁、滋 味鲜美、咸甜可口和久贮不变、无浑浊沉淀及霉花浮膜”等独特优点外,还含有260多种香气成分及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乃上等营养佳品。龙牌酱油滴滴香浓源远流长,上世纪60年代前后出生的湘潭人,没有谁不是吃龙牌酱油泡饭长大的。湘潭有句妇孺皆知的俚语??“龙牌酱油灯芯糕,砣砣妹子尽你挑”。这些足以证实龙牌酱油在湘潭人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和必备。早在100多年前,清代大学者、著名书法家何绍基就在品味龙牌酱油做的佳肴后,留下了“三餐人永寿,一滴味无穷”的名句。

湘潭制酱历史悠久,《湘潭县志》记载,早在清乾初年,湘潭就有了制酱作坊。湘潭市酱作业首创自清乾隆初年本县商人龚裴然,当时龚庆祥斋酒酱作坊生产的酱油“汁农郁、色乌红、香温馨”,被称为“色香味三绝”。
湘潭的龙牌酱油选用上等黄豆、面粉为原料,采用独特的传统工艺酿造,具有色美味鲜、香味浓郁、咸中带甜、久贮无浑浊、无沉淀、无霉花等特点。而首创原汁酱油的吴元泰、吴恒泰酱园是两家百年老店。

1956年公私合营后,“两吴”和“大丰”三大酱园合而为湘潭市制酱厂,产品商标就为“龙牌”,“龙”便正式成为了湘潭酱油的象征。1965年12月,龙牌酱油被评为中南五省优质出口的酱油;1978年6月,在全国出口酱油评议会上获第一名;1981年和1985年,两次获得国家银质奖。然而,这并非湘潭制酱同仁的终极目标,他们早已把目光投向了金牌。1985年第一个响应叶剑英委员长关于和平统一的“九条建议”,毅然从台湾归来的马璧教授,听说家乡的酱油两度“夺银”,即兴作诗道:“台北邻商曝酱香,每闻此味忆家乡,回归喜见银牌奖,预料金牌更闪光。”果然,“功夫到家福自来”,1988年12月27日,湘潭的龙牌酱油,终于获得首届食品博鉴会金奖。获金奖后,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主席张国基题词致贺:“天厨臻味觉,鼎镬赖调和。”

湘潭龙牌酱油之所以能香满天下,是因为选料、制作乃至储具都十分讲究。主料采用脂肪、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澧河黑口豆、荆河黄口豆和湘江上游所产的鹅公豆。辅料食盐专用福建结晶子盐;胚缸则用体薄传热快、久储不变质的苏缸。生产中,浸籽、蒸煮、拦料、发酵、踩缸、晒坯、取油七道一序,环环相扣,严格操作,一丝不苟。生产酱油外,还有原酱伏酱、紫油萝卜、紫油姜,历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特别是紫油姜久负盛名,它采用在白露前出土形似人指掌、杆断无筋、枝长瘦、荷口短的优质嫩姜,经精细加工,最后以龙牌酱油浸泡,其味道鲜美,咸辣可口,清香细嫩,是增进食欲的佳品。

七. 湖南省 湘潭市 韶山 腊味三合蒸

(1)原料:精腊肉250克,腊兔250克,腊鸡腿250克 ,白菜芯12个,干椒粉等适量。

(2)制作方法:将腊肉、腊兔、腊鸡加调料蒸出油香,入盘。

(3)特点:色彩红亮,味道咸香。

此菜参加第四届全国烹饪大赛获团体金杯奖。

八. 湖南省 湘潭市 雨湖区 草菇焗乳鸽

配料:

主料:乳鸽1只(约500克)。

配料:配料:草菇100克,大葱。调料:鱼露、蚝油、老抽、料酒、白糖、香油、花生油。

制作方法:

1、将乳鸽抹少许老抽,下热油中炸至金黄色捞出,大葱切段待用。

2、锅置火上,加入少许花生油,下葱煸出香味,加鱼露、蚝油、老抽、料酒、白糖、高汤等,下入乳鸽、草菇焖15分钟左右取出改成块状,摆成鸽形,草菇围边,上笼蒸至酥烂,将原汁滗出加湿淀粉勾芡,淋少许香油浇在菜上即可。

风味特点:

色泽红润油亮,口味鲜浓。

九. 湖南省 湘潭市 雨湖区 槟榔

“……少年郎,采槟榔,小妹妹提篮抬头望…”富有浓郁抒情色彩的湖南民歌《采槟榔》,歌词纯朴优美,曲调缠绵清丽,表达了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又是联结海峡两岸中国人感情的纽带。生长在祖国东南沿海及台湾岛上的槟榔树,为什么会出现在湖南民歌中呢?这与湘潭人酷爱嚼槟榔是分不开的。

槟榔可作药用,性温,味苦,主治虫积、食滞、脘腹胀育、水肿脚气等症。它又是一种果品,特别是在湘潭人的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湘潭人在相互客串中,待客可以不用烟,不用茶,只要敬上一口槟榔,就足以表示主人的诚意了。孩子还在襁褓之中,有的父母便会把一丝丝的槟榔让小孩吸吮,真可称得上是“奶操”。大街小巷的小商小贩中,以卖槟榔的生意最好。遍布全市各个角落的槟榔摊子,竟有数万个之多。

湘潭人吃槟榔很是讲究。刚摘下的鲜果呈青色。形似鸭蛋而略短,先用水煮两小时左右,使之变成棕红色,再用烟薰七天七夜,就成了干果。这道工序一般在产地完成。买回干果后,用清水洗净,用开水烫过,喷上少量糖精水,存放二十四小时左右,才可食用。食前用刀把槟榔剖成两至四瓣,点上用石灰加饴糖熬成的卤水,有的人还爱点上一滴桂子油,放入口中反复咀嚼,又甜又涩,芳香满口,越嚼越有味,余味悠长。一口好槟榔能嚼得人面颊潮红,浑身燥热,甚至遍体生津。嚼槟榔的乐趣如此,难怪湘潭人对它如此厚爱了。

湘潭槟榔,作为一种食品,已在湘潭生根发展达三百余年的历史。湘潭人吃槟榔非常讲究。摘下的青色鲜果先用水煮两小时左右,使之变成棕红色,再用烟熏7天7夜,就成了干果。这道工序一般在产地完成。买回干果后,用清水洗净,用开水烫过,喷上少量糖精水,或是其他甜味剂水,存放24小时左右,才可食用。食前用刀把槟榔剖成两至四瓣,点上用石灰加饴糖熬成的卤水,有的人还爱点上一滴桂子油,放入口中反复咀嚼,又甜又涩,芳香满口,越嚼越有味。一口好槟榔能嚼得人面颊潮红,满口生津。正是槟榔的种种好处,让湘潭人自豪地把槟榔称作是中国的“植物口香糖”。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