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温州的特产简笔画 温州古迹简笔画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温州的特产简笔画 温州古迹简笔画更新时间:2022-04-12 07:56:40

一. 浙江省 温州 文成县 文成杨梅

文成杨梅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文成杨梅是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的。文成杨梅素以个头硕大、入口舒爽闻名,不仅取得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还跻身“浙江省精品杨梅”行列。

文成县地处浙南山区,温州市西部飞云江中上游,土地总面积1 293.24 km2,是浙江省典型的山区县。地貌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18 ℃,最冷月均温8 ℃,极端最低温-5.9 ℃,最热月均温28.2 ℃,极端最高温40.8 ℃,年平均降雨量1 772.4 mm。由于地处山区,山峦叠嶂,沟谷纵横,昼夜温差大,发展果业得天独厚,而且水土保持良好,无任何工业污染,水体、土壤、空气质量均达A 级,环境资源优势明显。文成县共有山地面积8.8 万hm2,其中1.7 万hm2 缓坡地可种植杨梅,发展潜力很大。

自1995 年文成县委、县政府提出“兴山富民”,建设“山水乐园”战略目标以来,文成县大力发展水果产业,浙江省财政也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文成县水果生产的发展,特别是杨梅生产面积、产量逐年快速增长。2000 年,文成县杨梅面积达1 312 hm2,其中投产面积661.5hm2,总产量2 661.7 t,面积和产量分别是1994 年的2.17 倍和2.76 倍。栽培品种以名优品种荸荠种和东魁杨梅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56. 6%和35.7%。到2008 年,文成县杨梅种植面积达2 513.3 hm2,其中投产面积1 466.7 hm2,年产量约5 490 t,产值3 400 万元,已初具产业规模。已形成以珊溪、仰山、上林、大峃、樟台为主的飞云江沿岸杨梅种植产业带,以黄坦、金炉、周壤、里阳为主的中山杨梅产业带。尤其是在珊溪南林及仰山的2 个“千亩优质杨梅示范基地”,品种还是以荸荠种杨梅和东魁杨梅为主。文成县杨梅生产、加工已初步形成,由温州帝师杨梅酿酒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上林、仰山、珊溪等三大杨梅基地,引导文成县果农按市场需求种植鲜食、加工绿色无污染产品的产业格局。

二. 浙江省 温州 泰顺县 泰顺石雕

泰顺石雕,全称泰顺石写意雕刻,简称“泰顺石雕”。是以中国画(写意)理论为指导,汲取工艺美术各门类艺术传统技法和文化精髓,在长期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中形成的以传统玉石雕刻技法为基础,富有中国写意画艺术内涵的一种新的泰顺石雕艺术风格。是一种主题突出,比例合理,色彩丰美,雕琢与自然和谐,意境深邃,具有中国画的大写意和小写意艺术特征,由泰顺青石雕、泰顺印雕、泰顺石写意雕刻构成一脉相传的泰顺石雕艺术文化理论体系。

三. 浙江省 温州 瓯海区 温州蜜柑

产品名称: 温州蜜柑

产品别名: 无核桔

产品产地: 浙江温州

产品特性: 皮薄无核、肉汁丰富而味甜如蜜,

产品成分: 蛋白质、脂肪、有机酸、维他命C

产品功效: 解热生津、开胃、利尿、去痰止咳之功效,抗逆性强,清热解毒,桔皮及络可做中药。

产品简介: 温 州 蜜 柑 属宽皮柑桔类,主产于浙江省温州市,又称无核桔。 温州蜜柑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能早产、高产、稳产 ,品质好,易栽培。产区地处亚热带,背山面海,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河渠成网,土地肥 沃,蜜柑生长条件优越。特别是瓯海县梧埏区,是传统柑桔产区,蜜柑种植亦最为集中,被 誉为"柑桔之乡"。近年来蜜柑皮色橙黄鲜艳,肉汁丰富而味甜蜜,果肉及果汁具有解热生 津、开胃、利尿、去痰止咳之功效,桔皮及络可做中药。

产品历史: 早在宋代,瓯柑中就已出现了少核或无核的“乳柑”。《群芳谱》载:“柑出泥山(今苍南宜山)为最,其味似乳酪,故名。其木婆娑,其叶纤长,其花香韵,其实圆正,其肤里如泽腊,其大六七寸,其皮薄而味珍,胍不粘瓣,食不留滓,一颗仅一二核,亦有全无者,擘之香雾人,为柑中绝品。”晁朴之有词赞曰:“温江异果,惟有泥山贵。驿送江南数千里,半含霜,轻雾,曾怯吴姬。幸赠我,绿桔黄柑怎么比。”可惜,我国古代并没有把“乳柑”选育成无核的“温州蜜柑”。从瓯柑外传到温州蜜柑回归故国,这一过程颇具传奇色彩。如今,温州蜜柑已是柑桔大家族中最兴旺的一员,从宝岛台湾到高原西藏,从五指山麓到汉中盆地以及世界各地,处处都能见到它的倩影。

产品典故:15世纪初,日本有一位名叫智惠的高僧,到我国天台国清寺进香以后,取道温州乘船回国。他在温州时,品尝了美味的瓯柑,就带了几篓瓯柑回到日本九州鹿几岛长岛村寺院。院内和尚们分食后,把柑子随意地抛洒在园子里,想不到第二年春天竟然抽芽长出了柑苗。几年以后,柑苗长大成树,开花结果。后来,在这些瓯柑树中,发现一株结出的瓯柑都是无核的,于是就用嫁接的方法几经改进,终于培育出无核柑新品种。因为它来源于温州的瓯柑,所以就定名为“温州蜜柑”,在日本国内广为种植,并且远销国外。

四. 浙江省 温州 文成县 米塑

产品名称:米塑

产品别名:“粉塑”

产品产地:浙江温州

产品特性:惟妙惟肖,形象逼真,色彩纷呈。

产品简介:米塑又称“粉塑”,是用煮熟的米粉团为原料,通过揉、捏、掐、刻等多种手法,制成各种人物、走兽、花鸟的民俗工艺。其作品大小不一,大的高达数米,小的只有二三厘米,大都用于喜庆节日和庆祝寿辰等。旧时,每逢夏历二月十五日举行拦街福,都要制作米塑大寿桃,寿桃面上除装饰花鸟虫鱼形象外,其正背两面,还塑有《三国志》、《封神榜》、《西游记》以及《水浒传》的戏曲人物,形象逼真,色彩纷呈。

产品历史:温州米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素称“百工之乡”———温州民间工艺园中一朵艳丽的奇葩。温州民间有个习俗,每逢喜庆节日、婚丧嫁娶或庆祝寿辰,都要捏制米塑。据传,这一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出现。经过千余年的传承,米塑工艺流程日臻完善,与北方的“面塑”并称为我国食品塑作工艺上的双绝。

五. 浙江省 温州 瓯海区 瑞安盘菜

瑞安盘菜是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的。瑞安市梓岙在清代咸丰年间就种植盘菜,五十年代后期以梓岙为中心,北至丽岙、白门,南至凤山、南山一带,盛产盘菜,总面积数百亩,总产量百万公斤,销往永嘉、温州、瑞安一带,深得消费者嘉爱,且久负盛名。

盘菜在瑞安市种植历史悠久,以至于民间常有人对脸庞较圆者叫绰号为“盘菜”,民国时期,当时温州的乱弹班(瓯剧)有一旦角脸较大,别人戏称她“盘菜旦”。

盘菜,学名芜菁、蔓菁,因形似盘状,故俗称盘菜,是浙南地区冬天主要蔬菜。《本草纲目》记载它出自“西番吐谷浑”,现欧、亚、美等国均有栽培。盘菜原是蔓菁类的“诸葛行军菜”,可代替粮食的大头菜,亦可制腌菜,但口感欠佳。经过温州市历代菜农的精心培育,如今市区、瑞安白门、梓岙、马屿的盘菜质量全国驰名,个大、肉白、细嫩、味淡甜,是瓯菜的好原料。

盘菜可菜可粮,可制作许多菜肴或作荤菜的辅料,或腌制盘菜生,如咸肉烧盘菜、盘菜烧大蒜、盘菜炒年糕、蒸盘菜蘸虾籽肉、盘菜烧肉、红烧盘菜等菜肴。

六. 浙江省 温州 瑞安 官洋黑豚

产品名称: 官洋黑豚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一种集野味、滋补、药用于一体的食草动物,无污染,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第四代自然功能食品。

产品简介:是一种集野味、滋补、药用于一体的食草动物。其产品无污染,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第四代自然功能食品。

产品历史:官洋黑豚产自三魁镇官洋特色养殖示范村

七. 浙江省 温州 瑞安 瑞安清明早

瑞安清明早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瑞安清明早C.sinensis cv.Ruian-qingmingzao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浙江省瑞安市潘岱乡,系当地茶农单株选育而成。主要分布于该市及浙江部分茶区。1992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品种。 特征:植株中等,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上斜或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绿,叶面微隆起,叶身稍内折,叶缘微波,叶尖渐尖,叶齿中等,叶质较软。芽叶绿带紫色,茸毛少,一芽三叶百芽重61.9g。花冠直径3.5~3.7cm,花瓣7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较强,持嫩性中等。一芽一叶盛期在3月中旬。产量中等,每667平方米达100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9%、茶多酚19.9%、咖啡碱3.3%。适制绿茶,制扁形茶或毛峰茶,色泽黄绿,香气高,滋味醇和鲜爽。抗寒性中等。扦插繁殖力较强。 适栽地区:浙江茶区。 栽培要点:宜按单条栽或双条栽茶园规格种植与定剪。7~9月份螨类发生盛期注意及时防治。秋季茶园管理应适当提早进行。

“清明早”茶树品种是温州三大早生无性系品种之一,瑞安农民种植该茶有悠久的历史。 形态特征:属灌木中叶早生类型,树势较高大,树姿半开展,分枝较密,叶片上斜或水平着生,叶片平均长度为9.52厘米,幅度为4 .05厘米,叶形椭圆,叶面微隆稍内折,叶脉5一9对,叶尖渐尖,叶色绿。

八. 浙江省 温州 瑞安 温州鱼饼

温州鱼饼是温州传统民间,它均以东海的冕鱼、马鲛鱼等新鲜海水鱼为主原料,配以独特的调味品,采用传统配方及先进工艺精制而成,不添加任何色素及防腐剂,肉质鲜嫩、鲜而不腥、低脂肪,营养极为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氨基酸钙,维生素A、E、C及钾、镁、磷、钼、碘、硒及大量的蛋白质。是家庭、酒店、旅游及馈赠亲友的天然鱼肉食品。

据说温州鱼饼早在汉朝时期就有了制作的记载,而到了民国十年(1921)就已很出名。当时,永强沙村人周阿实专卖鱼饼。主要原料是豆腐、山粉、鱼肉,打成长条,放在蒸笼里蒸熟,而后再放在油锅里去炸,人们称他为、“鱼饼实”。现在鱼饼制作法又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做时先刮取黄鱼、带鱼等少刺多肉的鱼肉剁成肉泥,加入酒料,拌人豆腐、菜泥、葱、姜等和番薯粉揉成粉团,然后作饼形,或上蒸笼,或下油锅炸至焦黄再入锅炖熟,可即食,也可以切成片块煮,或切丝加佐料翻炒。味道鲜美,即可以享受鱼肉的鲜美,又省去剔骨的麻烦,尤其适合老人和孩子食用。如今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我们引进新鲜工艺和设备,采用机械采肉、漂洗、脱水同时进行的技术,生产除了更具营养、细腻、弹性和光泽的现代鱼饼。大大提高了附加值、延长了保质期,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成熟我市鱼饼也彻底改变了“深藏闺阁无人识”的局面阔步走向了国际。

目前温州各县市均有鱼饼加工企业,其中瑞安、苍南较为集中且上规模。其中苍南榜峰水产品加工厂所生产的“汤记码头”牌鱼饼曾获得2004年浙江省农博会金奖。

九. 浙江省 温州 泰顺县 温州黄汤

温州黄汤产于浙南泰顺、平阳、瑞安、永嘉等县,品质以泰顺东溪和平阳北港(南雁荡山区)所产为最好。黄汤始于清代,距今已200余年。

温州黄汤清明前开采,采摘标准为细嫩多毫的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要求大小匀齐一致。

温州黄汤制造分杀青、揉捻、闷堆、初烘、闷烘五道工序。

杀青:锅温160℃左右,投叶量l~1.2公斤,要求杀匀杀透,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滚炒揉捻。

揉捻:继续在杀青锅内进行,降低锅温,滚炒到茶叶基本成条,减重50~55%时即可出锅。

闷堆:将揉捻叶一层一层地摊在竹匾上,厚约20厘米,上盖白布,静置48~72小时,待叶色转黄,即可初烘。

初烘:用烘笼烘焙,每笼投闷堆叶1.2公斤左右,烘焙时间约15分钟,七成干时下烘。

闷烘:初烘后适当摊凉,收放在布袋内,每袋l~1.5公斤,连袋搁置在烘笼上闷焙,掌握叶温30℃左右,经3~4小时达九成干,再经筛簸,剔除片末,复火到足干,即可包装。

温州黄汤的品质特点是,条形细紧纤秀,色泽黄绿多毫,汤色橙黄鲜明,香气清芬高锐,滋味鲜醇爽口,叶底芽叶成朵匀齐。

十. 浙江省 温州 鹿城区 瓯绣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瓯绣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瓯绣,又称画帘,是浙江温州的地方传统艺术,产于瓯江地区,亦名“温绣”。是浙江“三雕一绣”特种工艺品之一,由中国传统刺绣发展而来。它与湘绣、苏绣、蜀绣合称我国四大名绣。瓯绣是我国出口名绣之一,不仅被国家珍藏,还被作为国礼赠送.有“发绣外交”之说。瓯绣的品种很多,除各式画片、挂屏等装饰品外,还有台布、戏装、枕套、被面等实用品。画面有人物、山水、花卉、走兽4大类,1000多人花色品种。

制作者将毛竹刮去青皮,通过分层开片,煮熟抽丝,编织成竹帘,然后用颜料或彩线在上面制成花鸟、山水、人物等作品。瓯绣的最大特点是针法繁多,做工精细。如《松鹰图》中一只鹰就采用了扇形针、切针、平针等十多种针法,还采用很多质地、粗细、色泽不同的色线混合使用。构图精练,纹理分明,针脚齐整,针法多变,绣面光亮适目,色泽鲜泡调和,动物羽毛轻松活泼,人物、兰竹都能绣得精巧传神。它的风格特点是“主题突出,色彩鲜艳,构图精练,绣理分明。”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和地方风格。它的制作方法是:将毛竹刮去青皮,通过分层片,煮熟抽丝,编织成竹帘,然后用颜料和彩线在上面制成作品,针法类型有断针、滚针、乱针等20多种。

瓯绣开始于唐宋时代,800多年以前,温州地区已运用刺绣美化服饰,绣品技艺也达到相当水平。瓯绣是浙南一带的传统手工艺品,可与湘绣、苏绣、粤绣和蜀绣相媲美,被称为中国的名绣之一。清咸丰三年(1853),温州设有专业绣铺。绣工人数曾达到600至800人。据说瓯绣最早产生于民间善于刺绣的妇女之手,古时温州少女有“十一十二娘梳头,十二十三娘教绣”的刺绣传统,足见当时瓯绣的普遍和兴盛。

早在宋、元年间,瓯越民间就盛行在鞋、帽、衣服上刺绣,这便是瓯绣。经过几百年的流传,它的色彩越来越艳,花色品种越来越多,逐渐形成在工艺上独树一帜的绣种。瓯绣以构图精巧,绣法严谨,运针纤巧,色彩鲜明而著称。不少佳作被选为国家级礼品,多次参展国际艺术博览会。2001年瓯绣被浙江省列为重点保护艺种。瓯绣不是四大明绣之一。四大名绣是:苏绣、湘绣、粤绣、蜀绣。瓯绣、顾绣、京绣都很有名,但是不属于四大名绣。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