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平顶山特产大众点评 平顶山特产可以送人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平顶山特产大众点评 平顶山特产可以送人的更新时间:2022-04-23 22:37:35

一. 河南省 平顶山市 舞钢市 舞钢热豆腐

舞钢热豆腐是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的特色小吃。舞钢热豆腐选用优质黄豆制作,所制豆腐老于豆花,嫩于平常豆腐。食时,将热豆腐切块,浇以特制辣椒汁、食香汁、蒜汁、韭花、芝麻酱即可。其特点是鲜辣爽口,豆香扑鼻,物美价廉,天然营养。

热豆腐,又称辣子热豆腐,是舞钢市的具有特色的一道小吃,其制作不用传统的石膏、卤水,而只用自己专备的浆水点,这浆水点出的豆腐既软又格外细嫩爽口,顺手再浇上辣子汁、蒜泥汁、香椿汁等调料,更是色香味具佳。

热豆腐制作工艺简单。把黄豆浸在水里,泡涨变软后,磨成豆浆,再滤去豆渣,煮开。这时候,黄豆里的蛋白质团粒被水簇拥着不停地运动,聚不到一块儿,形成了“胶体”溶液。要使“胶体”溶液变成豆腐,必须点卤。点卤用盐卤或石膏,盐卤主要含氯化镁,石膏是硫酸钙。制作热豆腐一般不用盐卤或石膏,而用“浆”,原因是这样制作的豆腐才有清香之味。这原浆是用特殊方法炮制的:把豆腐渣放在缸里用开水浸泡,温度降至三四十摄氏度时,再放入酵母,盖上盖子发酵7天,“浆”就制成了。用“浆”点豆腐之后,把豆腐脑放入特制的容器内,进行去水压制,大概半个小时之后,豆腐就制成了。在压制豆腐的过程中,会流出很多浆水,这样的浆水接一些倒入盛原浆的缸内,以备下次再用。

用“浆”点豆腐很有讲究,俗话说,紧了没豆腐,慢了一锅浆。用一定的速度下“浆”,不停搅动,豆腐脑不老也不嫩,为制作出软硬适中的豆腐打下基础。豆腐在压制去浆的过程中,也要把握时间和力度,有经验的师傅做出来的豆腐松软可口。

吃热豆腐必须配辣椒汁,否则淡而无味。辣椒汁的制作方法是把上等的红辣椒磨碎,再放入适量的盐、小磨油,搅匀即可。

热豆腐制作好之后,切成两厘米见方的小块,再配上上等的辣椒汁,用筷子夹一块热豆腐放入嘴中,满口生津,清香可口,回味无穷,吃过热豆腐的人,绝对想吃下次。

辣子热豆腐在舞钢市城乡广为食用,小贩推着自制的木架小推车,上面一方热气腾腾的新鲜豆腐,穿梭于城乡的大街小巷,成为舞钢一道独特的风景。热豆腐与沫湖、懒豆等共同形成舞钢市的特色小吃,已被评为旅游者喜爱的特色小吃。

二. 河南省 平顶山市 宝丰 王铁庄韭菜

杨庄镇王铁庄村地处宝丰县城西,频临城区西环路西侧,交通便利,1998年开始发展韭菜种植,带动王铁庄村经济快速发展,人均年收入达到4000元左右,成为远近的富裕村。

近年来,王铁庄村两委立足地域区位优势,结合实际,理出了一条以蔬菜种植为切入点,带动村民发展韭菜种植的富民之路。该村先后筹集资金10万多元,整修水利设施,打挖机井,组织20多户村民示范引导,首先发展起韭菜种植,种植面积达40多亩,经过几年的发展,王铁庄村韭菜种植面积已达400多亩,种植农户增加到180多户,又新打机井3眼,可灌溉面积350余亩,逐步发展壮大成较具规模的韭菜种植基地,现有名优高产品种8个。各村的韭菜远销郑州、洛阳及周边市区,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地,村民种植韭菜一项每亩每年收入达到5000元左右。基地在镇党委、政府帮助引导下,建立了韭菜种植协会,筹建了信息外销驻外联络办事处,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产销网络体系,农户种植经济效益连年攀升。

三. 四川省 雅安 名山区 蒙顶山毛峰

蒙顶山毛峰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蒙顶毛峰产于四川省雅安市蒙顶山。是细嫩烘青的统称。指绿茶初制中形成条索细紧,露茸毫的嫩烘青。在小叶种地区制的毛峰,外形细紧,茸毫披露,显芽锋,汤色明亮,香气清高,滋味醇爽,叶底嫩绿明亮;大叶种制的,外形较肥壮,显露毫尖,色泽较黄或暗绿,香味较厚实。

蒙顶毛峰采制均甚精细,品质均甚优异,远在东汉时代就被称为“圣扬花”、“吉祥蕊”,采制后献给地方官。从唐朝开始作为贡茶,一直沿袭到清朝,一千多年间,蒙顶山毛峰岁岁皆为贡品。这在中国茶叶史上也是罕见的。

蒙顶毛峰外形条索紧细匀直,色泽嫩绿,鲜润显毫,香气高洁,新鲜悦鼻,汤色微黄明亮,味浓爽适口,叶底匀整嫩绿。

毛峰茶,在外形上应注重干茶色泽与嫩度。色泽嫩绿的为上品;茶绿的为中档;暗绿的为下档。条索紧结的,色泽深暗的多。毛峰在商品茶中色泽绿的价值大于色泽深暗的,故在审评时要重视色泽的绿翠程度。嫩度应是一芽一、二叶占多数,如果是一芽三叶占主体,应作大宗烘青对待。对香味的审评应注重香气的清香与滋味的醇爽程度。

四. 四川省 雅安 名山区 蒙顶山石花

蒙顶山石花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蒙顶石花,四川名茶。产于四川省名山县境内。绿茶类。1959年创制。品质特征为:外形扁直匀齐,独芽挺锐,鲜绿油润,满披银毫。内质嫩香浓郁,味醇而鲜,汤色绿亮,全芽嫩绿微黄。

蒙山茶,产于四川西南的雅安市名山县,距离成都110公里,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蒙山茶也是中国种茶业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茶祖吴理真好开始在蒙顶驯化栽种野生茶树,开始了人工种茶的历史,从唐玄宗天宝元年(724年)到清末1100多年的时间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贡茶。Kyc

每年春分时节,茶芽争春萌发时,即开园采摘。经摊放、杀青、摊凉、炒制、做形提毫,、烘干制成。因其外形独芽、显露白毫而故名石花。20世纪60年代被评为全国名茶;20世纪80年代后多次获得省级名茶称号。

五. 河南省 平顶山市 宝丰 马街瓜菜

马街瓜菜基地始发于80年代中期,起初规模小,品种单一,效益不高,后经镇村两级组织实施科学种植,引进推广优抚高产品种,效益不断增高,种植户及规模也迅速增多、增高,形成种植高峰。

2000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加大规模发展力度,筹建发展成为特色种植产业,达到基地生产水平,现有优质瓜类品种20余个,优抚土豆,白菜及其它特鲜菜类品种10多个,亩经济效益达2000元左右。

六. 河南省 平顶山市 郏县 三郎庙茶

三郎庙茶是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姚庄乡南三郎庙村的。三郎庙自古有“茶媒之乡”的美誉,其茶“甘甜润滑、芳香爽口,杯满而不溢”,相传楚庄王在“清河战役”中饮后而赐“玉泉井”之名。

三郎庙隶属于郏县姚庄回族乡,这里这个“三”字写法尤其特殊,为“毛”字出头,据说是个古字,意义同“三”字。据当地传说,此字是古时某位皇帝御笔所题,所以后人一直这么沿袭。不过还有一种说法,说是由某神话传说而来,具体许多当地人也说不清楚。此字在当地算是一大人文景观,从郏县、平顶山等城市都有直达这里的汽车,车身上都刷着“毛(注:此字写法为毛字露头)郎庙”三个大字,那个怪异的“毛(注:此字写法为毛字露头)”字会令初来此地的人错愕不已,但本地人皆司空见惯,不以为奇。

三郎庙文明悠远,古时曾名杏花村。镇上自古出佳泉,有一眼泉名曰“玉泉”,“玉泉者,春秋楚庄王之谓也。”(见于三郎庙玉泉亭内《玉泉亭记》碑刻)说的是春秋时期周定王元年(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平定令尹斗椒越叛乱后,“饮此泉水,清爽无比,胜似玉液琼浆,即名之曰:玉泉。”(《玉泉亭记》碑刻)两千余年来,此地以泉名更以茶名,茶楼及茶文化闻名遐迩,尤以香茶、牛肉、烧兔、烧鸡享誉古今。相传宋时苏洵、苏轼父子由川入汴时,曾慕名至此饮茶抒怀。

国家地矿部河南试验中心曾对泉水化验,含有四十多种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具有营养保健之功效。

七. 河南省 平顶山市 叶县 叶县红娘

系昆虫类药物,有八足者为上品,疗效高。产量不多,产于叶县。

八. 河南省 平顶山市 叶县 马湾白桃

产于邓李乡马湾村。其主要特色是:入口甘爽,色泽鲜亮,白里透红,含糖量高,营养丰富,离核,种植面积大,历史悠久,曾远销前苏联、香港等地,远近闻名。

九. 河南省 平顶山市 汝州 丁记羊汤

丁记羊汤采用密制调料、特殊配方熬制而成,汤鲜味美、味道纯正,“老丁,给俺来一碗羊杂汤,少放点辣椒”,这还没走进门,丁记羊汤馆的常客老杨头就吆喝起来。“好来,老哥,你先找个位坐下,一会就好”,老丁边说边掀起热气腾腾的羊肉汤锅。

提起汝州市陵头乡丁记羊肉馆,方圆百里是无人不晓、无人不知。笔者慕名到丁记羊肉馆采访,老丁头热情好客、为人豪爽,一碗羊肉汤很快就端上来,入鼻的是葱香与地道的丝丝汤香,色白如奶,尝一口肥而不腻,汤味鲜美,一碗下肚,全身通泰,风采烁然。正在喝羊杂汤的陵头村3组村民杨留拽,吃得满头大汉,边吃边说:“这汤喝着爽口、得劲、有味”。

丁记羊汤:采用密制调料、特殊配方精心熬制而成,味道鲜美、口香浓郁、回味悠长,深受顾客喜爱。

丁记羊汤馆自开张以来,已有30余年,老板丁现伟于19岁到陕西省宝鸡市从师于赵常海。赵常海世代以杀羊卖羊汤为业,到赵常海已经是第三代,因此赵家在杀羊、熬汤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技巧和方法。三年后,丁现伟学成归来,在汝州市陵头乡开了一家丁记羊汤馆,他一边做生意,一边研究探索制作羊汤的方法,30余年下来,丁现伟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创新,集各门派之长,终于创出了老丁家四季羊汤的配方。他选用各种名贵药材和上等的山羊肉经过独特的熬制,再配以赵家祖传秘方配料,使汤味鲜美十足。

丁记羊汤馆凭借着独特的配制方法,熬制出色、香、味俱佳的羊汤,每天前来吃羊汤的人络绎不绝,周边骑岭、夏店、大峪、庙下等乡镇及鲁山、登封、宝丰、平顶山等方圆百里的食客前来品尝,被顾客们誉为“汝北第一家羊肉馆”。

虽然,每天到丁记羊汤馆喝羊汤的人络绎不绝,但老板丁现伟每天只杀一只羊,羊杂和羊肉卖完后,不管早晚马上关门,绝不再杀羊,这是丁记羊汤馆的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如果远方的顾客想到此尝鲜,可要早一点来,否则就要多等一天了。

十. 河南省 平顶山市 新华区 三郎庙牛肉

三郎庙牛肉,始于宋、盛于清,是康熙年间著名的老字号贡品牛肉,选用我国八大优良品种牛之一的郏县红牛,采用天然植物香料与“玉泉”水腌制而成,色红肉嫩,味道鲜美,香而不腻,老少皆宜,是上乘绿色保健食品,被誉为“牛肉之王”。

姚庄回族乡茶食文化积淀深厚,以三郎庙村为中心的饮食服务业源远流长。郏县三绝:“牛肉、茶水、饸饹面”,这里就占了“牛肉、茶水”二绝。这里加工的清真牛肉、烧鸡、烧兔风味独特,远近闻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