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你认为宁夏有哪些特产 宁夏出名的都有什么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你认为宁夏有哪些特产 宁夏出名的都有什么特产更新时间:2022-04-11 12:39:25

一. 宁夏 银川 西夏区 宁夏羊绒

宁夏羊绒业通过兼并收购老牌企业等方式迅速发展,逐渐增强了行业话语权,走出了一条自主创业的道路。

回首宁夏羊绒产业10年发展道路,既有宝贵经验值得吸取,也能看到其发展中的问题,特别是深加工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品牌建设滞后和产业链较短。对此,专家指出,只有继续向“国际化、服装化、高端化”目标迈进,才能巩固阵地、不断进取。

并购上游企业

10年前,宁夏羊绒产业还是小作坊生产,绝大部分企业规模比较小,初加工企业多、精深加工企业少,主要为国外企业提供分梳羊绒原料。那时,位于宁夏武灵市的中银绒业就是宁夏众多小公司中的一个。可是经过10年发展,它已经成为国际市场最大的精品无毛绒、羊绒条供应商,出口量全国第一,同时形成了150万件羊绒衫的生产能力。2009年中银绒业半价收购了英国百年老店邓肯纱厂,完成了下游企业对上游企业的并购,获得了世界一流的技术、品牌和高端客户,成为中国纺织企业海外并购的范例。

中银绒业只是近些年来宁夏羊绒产业突飞猛进的一个缩影。这些年羊绒产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宁夏羊绒从小作坊到大公司的快速提升。

掌握原绒话语权

据宁夏轻纺工业局局长龙飞介绍,目前,宁夏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羊绒聚散地和加工基地,逐步在原绒方面掌握了一些定价权。宁夏有人数近万、能吃苦、善经商的回族羊绒原料收购队伍,他们利用宁夏的地域优势,辐射国内13个省区和周边9个国家,年购销羊绒原料10000余吨。这一数量占我国羊绒产量的70%以上,占世界羊绒产量的60%左右。全区现有羊绒生产企业9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0家;全区年产分梳山羊绒6000多吨,羊绒条500吨,羊绒纱600吨,羊绒衫400万件。

宁夏羊绒业在原绒收购领域站稳脚跟后,产业集群效应逐步凸现。2002年,宁夏决定建立灵武市羊绒工业园区和同心县羊绒工业园区。其中,同心县羊绒工业园以羊绒原料集散和初加工业为主。灵武市羊绒工业园区则集羊绒分梳、制条、纺纱、织衫、制呢、贸易为一体,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配套的产业链,成为目前在全国同行业中最具影响力的羊绒产业集群。

注重品牌建设

在宁夏地方0的大力扶持下,羊绒骨干企业快速发展,实力增强。灵武市羊绒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周振勇说,以中银绒业集团、嘉源绒业集团、荣昌绒业集团、马斯特集团、德海(宁夏)集团、圣雪绒集团及生海绒业等为代表的羊绒骨干企业,已成为宁夏羊绒产业的顶梁柱。

另外,宁夏还制定《宁夏分梳山羊绒》地方标准,使羊绒产业的行业规范大大增强。2004年,宁夏轻纺工业局会同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单位,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宁夏分梳山羊绒》地方标准,并于今年5月全面执行。依此标准生产高品质的宁夏分梳山羊绒将不断满足国内外高档羊绒制品生产企业的需求,统一羊绒生产加工中分梳山羊绒的执行标准。《宁夏分梳山羊绒》地方标准实施后,宁夏羊绒企业将通过更严格的标准加工高品质羊绒拴住中外客商。

宁夏大型羊绒企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大力实施品牌建设。灵武市市长陈淑惠说,宁夏羊绒加工企业在羊绒原料收购、产品生产工艺和技术方面严格把关,羊绒及其制品产品质量稳步提高,满足了国内外客户的需求,确立了“宁夏精品羊绒”的地位。目前宁夏羊绒有“圣雪绒”中国名牌产品,“绒典”和“帕雪兰”宁夏名牌产品。另外,宁夏大力培育“菲洛索菲”“灵州雪”“千堆雪”“西夏羊绒”等品牌,提升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

二. 宁夏 吴忠 红寺堡葡萄

红寺堡葡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的。红寺堡区是生产无公害、绿色葡萄产品的最佳地区之一。

吴忠市红寺堡区年均3060小时的光照、8.5摄氏度的昼夜温差以及优质的黄河水资源,使红寺堡成为生产无公害、绿色葡萄产品的最佳地区之一,所产葡萄纯天然糖度达22%-24%、300种营养元素达到国家标准、抗癌单宁成分排在全国葡萄种植区前列。

截至2010年底,红寺堡已种植葡萄11.6万亩。红寺堡“十二五”期间规划新发展葡萄种植8.4万亩,总量达到20万亩,到2020年发展到30万亩。

三. 宁夏 银川 金凤区 胡麻油

胡麻,即油用亚麻。胡麻油,就是采用土法或榨油机压榨胡麻籽粒迫使流淌出来的黄色半透明液体
亚麻按用途不同可分为油用亚麻、纤维用亚麻和兼用亚麻三种,同属亚麻科,一年生草本。胡麻籽粒呈扁孵圆形,暗褐色,有光泽,可榨油。胡麻油可炒菜,煎食品,也可供制油漆、油墨、肥皂等。胡麻籽中还含有6%-10%的胡麻胶。胡麻胶是一种以多糖为主的果胶类物质,含有12%的蛋白质,17%左右的果胶酸、淀粉、矿物质等,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原料、医药原料等。提取出胡麻胶后,不仅使胡麻籽出油率高,而且明显改变了胡麻油的品质。油渣也是优质饲料和肥料。胡麻茎皮纤维细而坚韧,耐磨,不易被水浸腐,可供纺织和制鱼具、麻绳、麻袋。( 银川)

四. 宁夏 银川 永宁县 黄河鲶

黄河鲶

黄河宁夏段土著性鱼类。多年来一直作为湖泊和池塘的套养品种,一方面增加池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控制水域中的野杂鱼。属鲶形目,鲶科。其特点:适应能力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又无肌肉间刺,市场价格号,经济价值高。

五. 宁夏 吴忠 盐池县 盐池荞麦

盐池荞麦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宁夏盐池县麻黄山、大水坑、惠安堡、王乐井4乡镇12万亩荞麦生产基地,被农业部列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盐池县荞麦种植区及周边无任何污染源,使用无高毒、高残留农药,生产出的荞麦营养丰富、品质高、口感好,深受消费者

喜爱。同时,荞麦耐旱,属于低投入、高产出作物,即使遇到大旱之年也不会颗粒无收。

近年来,盐池县以荞麦为主的小杂粮绿色食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带动了荞麦产业的发展,使全县荞麦种植面积由过去的20万亩扩大到了25万亩,已形成以荞麦为主的小杂粮优势特色产业。荞麦基地按照规划建成后,全县可年产荞麦6000吨,收入1300万元,人均可增收100元,并可带动3万农民从事绿色荞麦的生产,带动500个劳力从事荞麦的流通,还将带动包装、运输行业的发展。

地域范围

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属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处东经106°33′-107°47′,北纬37°04′-38°10′之间,平均海拔1600米,东西宽约66公里,南北长约110公里,东邻陕西定边,南邻甘肃省环县,北接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西连本区灵武、同心两市(县),总面积8661.3平方公里,盐池荞麦生产区域遍及全县8个乡镇。地域生产面积13300公顷,年总产量900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盐池县土地资源丰富,因处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高原过渡地段,中北部为缓坡丘陵区,地势平缓起伏,沙丘连绵,约占总面积的80%,南部为黄土高原区,沟壑纵横,梁洼相间约占总面积的20%,土壤大部分为普通灰钙土、淡灰钙土和黄绵土,土壤中钙、磷的含量较丰富,矿物质元素含量达40多种之多,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农业产品受污染少,属优良的绿色产业环境。特殊的土壤条件极符合荞麦的生态学特性,属全国最适合荞麦生长的生态地理区域,这些均为盐池发展荞麦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水文情况:盐池荞麦生产区域无河流流过,也无有效的地下水灌溉。

(3)气候情况:盐池县四季分明,寒冷期长,雨热同季,属典型性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2℃,日照3124小时。年降水量280毫米左右,年

蒸发量1250-2550毫米,且集中在7-9月份。平均无霜期148天。荞麦生长季节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昼夜温差大,降水和热量条件可满足盐池荞麦生长。

(4)人文历史情况:荞麦在盐池县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据《盐池县志》载,荞麦种植已有近1000年历史,形成稳定的盐池荞麦品种,有盐池褐荞、苦荞、混选三号和日本北海道甜荞品种。据《种植学》载,荞麦以盐池为主产区,相邻的定边县、同心县、环县个别地区荞麦有种植,种植面积在30万亩以上,年产荞麦15000吨左右。历史及人文积淀,使得荞麦有多种做法:荞面活络、荞面搅团、猫耳朵、荞剁面等再配以自己淹制的老咸菜和盐池滩羊的羊肉臊子,其风味独特,口感爽滑,以及可解暑消渴的荞面凉粉等使得荞麦系列制品深受盐池及周边地区消费者的喜爱,荞麦本身具有降血脂、防静脉硬化、提高心血管功能等多种效用。2006年,盐池县被农业部列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有力的推动了农民种植荞麦的积极性,使得荞麦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荞麦年种植面积始终保持在25万亩左右。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盐池荞麦种植区域地处偏远山区,盐池境内无工矿企业,环境无污染,境内大气、土壤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无公害小杂粮产地环境条件》(NY5010-2002)的要求。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除对适应性强、产量稳定的本地荞麦品种进行精选种植外,要推广增产性能好的“榆荞3号”、“岛根X”等优良品种。荞麦种子寿命短,隔年发芽率低,因此,播前一定要选粒大、饱满、纯净而新鲜的籽粒做种子,并进行播前晒种处理,增强种子发芽能力,达到苗齐苗壮。

(3)生产过程管理:盐池荞麦生产过程必须执行《无公害食品麦类及面粉》(NY/T5222-2005)。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荞麦属无限花序,花期长,籽粒成熟极不一致,易落粒,应在植株中下部叶片变黄、全株2/3的籽粒变褐色成熟后即可收获打捆,以防受冻减产。要求不同品种单独收割、单独运输、单独脱粒、

单独贮藏、单独加工、单独包装,防止与其它谷物混杂。收割时,割茬要低,收割时,做到不丢枝、损失率小于1%。割后晒5-7d,要及时打场脱粒。脱粒

后,进行人工扬场或机械清选。要求统一分级过筛,清除杂质和瘪荞颗粒,达到粒度均一,破碎率小于2%,杂质小于1%,虫蚀率小于1%。清选后籽粒晾晒数日,以降低含水量,含水量小于15%。

(5)生产记录要求:每个荞麦种植地块都应有相关的资料记录,其内容包括:投入品来源、农家肥无害化处理情况、种子品种,耕地深翻及伏晒情况和时间、种植时间,以及中耕除草等田间管理和收获脱粒时间和入库管理。有荞麦的销售记录:销售合同、销售渠道。所有记录应在荞麦出库后保存两年以上。

4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

(1)外在感官特征:荞麦颗粒呈褐色或黑色三棱状。

(2)内在品质指标:其味甘性凉,含有多种维生素P(另含有独特成分-芦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铁、钙、锌等矿物质。

(3)安全要求:盐池荞麦执行《无公害食品麦类及面粉》NY5301-2005标准。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盐池荞麦按籽粒饱满程度分为特级和一级两种。采用的包装为编制袋。包装袋上注明产品批号并加注“盐池荞麦”字样。贮藏、运输执行《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1056-2006)。

六. 宁夏 银川 灵武市 宁夏羊羔酒

宁夏羊羔酒生产历史长达千年,有关资料可以追溯到唐代。宁夏羊羔酒以宁夏灵武特有的地产羊羔肉(宁夏二毛裘皮的伴生产物)、宁夏枸杞、灵武长红枣等为原料精酿而成,呈琥珀色,入口香甜,微辣,无羊膻味,药用价值很高,作为药酒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雍正皇帝的御批“在宁夏出一种羊羔酒,当年有人进过,今有二十年停其不进了,朕甚爱饮他,寻些送来,不必多进,不足用时再发旨意,不要过百瓶,特密喻。”证明此酒曾是皇家的御用贡酒。

宁夏羊羔酒是将羊羔肉与红枣、枸杞等原料经预处理后与糯米饭混合,采用麦曲糖化人工控制天然发酵的方法酿制而成,酒精度在28°~35°之间。该酒的酿制技艺要求非常严格,主要括酒酿的制作、开耙、榨酒、灌坛后酵、勾兑、煎酒、灌坛陈酿等过程。

据《灵武文史资料》第三辑记载,1874年之前唐家唐谦、唐酿二位祖先就已生产该酒。当时产的羊羔酒选料讲究,配料纯正,清澈明亮,果香四溢,没有一点羊的膻味。1911年,清政府镇压革命党,在灵州大开杀戒,唐家作坊被毁,唐家制酒业日渐衰落。后又逢战乱和取消私有制经济及文革浩劫等,致使宁夏羊羔酒在市面上销声匿迹。唐家制酒秘方,遵循传男不传女的祖制传于唐谦重孙唐世俊。1999~2003年,唐世俊根据家传秘方及父亲的指点,恢复了羊羔酒的酿制工艺。唐家酿造的宁夏羊羔酒,特点是清亮透明,色如琥珀,具有健脾益肾、养肝明目、滋阴壮阳之功效。常饮此酒者,面色红润、声如洪钟、延年益寿。该产品承袭古老的酿酒遗方,采用当地盛产的羊羔肉、优质小麦、大麦、豌豆制曲,糯米、枸杞、灵武长红枣等为配料,酿造工艺既继承前人的传统,又结合现代科技大胆创新。清蒸混入,控温发酵,中止主酵,成熟榨酒,窖藏老熟,精心勾兑,罐装而成。独特科学的酿造工艺和原料,决定了宁夏羊羔酒的独特风格。

该酒还富含钙、锌、铜、硒等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多种氨基酸等人体所需营养成分。将羊羔肉的美味与枸杞、红枣的药用价值及果香融合,给成品带来肉与果香交替的舒适口感,风味独特。

宁夏羊羔酒作为中国现存唯一有皇帝御批真迹的贡酒,其明显的原真性为研究我国古代酿酒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也是研究古人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社会生产、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的活化石。羊羔酒制作技艺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沧海桑田,风云变幻,其技艺却代代相传,显示了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宁夏羊羔酒的酿造技术工序繁多、操作细致、产品精美,尤其是酒体的醇厚绵长,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区老百姓平和的心态和追求细腻、委婉、华丽的审美情趣;宁夏地区原住居民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物产酿酒,不仅丰富了地方上的酒文化,更凸显了中华民族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宁夏羊羔酿酒酒技艺配方独特,经宁夏食品质量检测一站、宁夏食品质量检测二站及宁夏疾病控制中心检测验证宁夏羊羔酒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氨基酸,印证了李时珍《本草纲木》卷25“羊羔酒,大补元气,健脾胃,益腰肾”的论述,其保健功能及营养价值非常明显。

信息来源:银川市政府门户网站

七. 宁夏 吴忠 利通区 宁夏大枣

大枣,又名红枣,为鼠李科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植物枣的成熟果实,属于药食两用之品,有鲜枣与干枣(大枣)之分,两者的成分有所不同。鲜枣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物质,特别是维生素C的含量为百果之冠,故称其为“天然的维生素丸”,所以吃鲜枣补充人体的维生素更为有利。然而,鲜枣易于变质腐烂,故需烘晒为干枣以便长期保存,通常我们所称的“大枣”即指干枣。

我国的第一部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将大枣列为上品,称其有“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身中不足……和百药”等功效。《长沙药解》称:“大枣,补太阴之精,化阳明之气,生津润肺而除燥,养血滋肝而息风,疗脾胃衰弱。”可见古人对大枣功效的推崇。

现代中药学认为,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效,适用于中气不足,血虚证,脏躁证及缓和药性等。大枣善治中气不足,脾胃虚弱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用大枣与大米、小米或糯米同煮为粥,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大枣还能养血安神,既可治疗因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头晕目眩、疲倦无力等症,又可治疗因心虚肝郁引起的精神恍惚、睡眠不佳、神志失常等症。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大枣除含有以上营养成分外,还含有三萜皂苷类、生物碱类、黄酮类、有机酸类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延缓衰老,抗氧化,提高免疫功能,抗肿瘤等作用。大枣中所含的环磷酸腺苷参与机体核酸与蛋白质的代谢,促进蛋白质及抗体的合成,从而增强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大枣还有保护肝脏增强体力和抗过敏的作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大枣的验方及食疗方。

中老年人脾胃虚弱,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体倦乏力,大便溏泄等症状者,用大枣10枚,山药10克,莲子10克,大米100克,有益气健脾,补虚健身的功效。服用方法:将大枣、山药及莲子洗净与大米同煮为粥,早晚食用。

肝炎及肺结核病后恢复期,身体虚弱,疲乏无力,用大枣肉500克,白糖适量,有益气补虚的功效。服用方法:将大枣洗净去核,用水煮烂成膏状,用容器贮存,早中晚各服用1汤匙。

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荨麻疹等)的辅助治疗,每日服用鲜枣50~100克或大枣20~50枚,有补气健身,抗过敏的功效。服用方法:将枣洗净后不拘时服用,至过敏症状消失为止。

慢性疾病或大病后身体虚弱,大枣30克,花生30克,羊肉100克,调料少许,有益气补虚,健脾养血的功效。服用方法:将羊肉洗净切为小块,放入花生大枣及调料,加水适量,用文火炖煮2小时,食肉喝汤。

中老年人肝肾不足,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须发苍白者,用大枣30枚,制首乌10克,桑椹10克,大米100克,红糖少许,有补肝肾,养精血,乌须发的功效。服用方法:先将制首乌用水煎煮40分钟,然后在首乌药液中放入大枣、桑椹及大米同煮成粥,食前加红糖少许调味,早晚服。

癔病性精神恍惚,哭笑无常,心烦失眠,情绪波动较大者,用大枣15枚,浮小麦50克,甘草10克,有益气养心,安神定志的功效。服用方法:将以上3味药洗净,煎煮1小时,去甘草后食用。

中老年人低血压症,大枣20枚,太子参10克,山药30克,薏米20克,莲子10克,大米50克,有补中益气,健脾升压的作用。服用方法:将以上诸药洗净,与大米同煮为粥,早晚食用。

神经衰弱患者,有失眠多梦,心悸健忘,疲倦无力,精神萎糜者,用大枣20枚,龙眼肉10克,莲子50克,白糖少许,有健脾养血,益心安神的功效。服用方法:将大枣、龙眼肉及莲子洗净后加水适量,煮烂熟后加白糖调味,早晚食用。

高血压、高血脂及冠心病患者的辅助治疗,用芹菜200克,大枣30枚,有健脾养心,降压降脂的功效。将芹菜与大枣洗净,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食芹菜及枣喝汤。

中老年人肺肾虚损,有疲倦乏力,咳嗽气喘,食欲不振,腰膝酸软等症状者,用大枣20枚,杏仁10克,白果仁10克,核桃仁10克,鸡肉200克,调料少许,有补肺肾,止咳喘,益精血的功效。服用方法:将鸡肉洗净切小块,与诸药用文火炖煮1小时,分早中晚食用鸡肉、诸仁及大枣,喝汤。

病后躯体虚弱,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健忘,头晕目眩等症状者,用党参10克,大枣20枚,有益气健脾,养心安神的功效。服用方法:将两药煎煮2次,每次40分钟,合并药液后代茶饮。

脑力劳动者用脑过度,有心悸失眠,多梦健忘,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症状者,用大枣肉200克,龙眼肉200克,核桃仁100克,西洋参薄片10克,蜂蜜50克,有益气养血,健脾养心的功效。服用方法:将大枣、龙眼肉、核桃仁、西洋参等洗净,加水适量,用文火熬煮至烂熟后,捣烂加入蜂蜜再用文火煮沸后,冷却装瓶。每日早中晚各服1汤匙。

中老年人脾肾不足,身体瘦弱,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用大枣30枚,羊胫骨的骨髓10克,制首乌10克,大米100克,有滋补脾肾,填精补髓的功效。服用方法:将制首乌煎煮40分钟,于药液放入洗净的大枣、骨髓及大米等,同煮成粥,早晚食用。

中老年人性功能减退,有腰膝酸软,性欲减退,遗精阳痿等症状者,用大枣20枚,全虾50克,韭菜10克,大米100克,有益气壮阳,提高性功能的作用。服用方法:将全虾(不去头及外壳)洗净切段,大枣破开去核,韭菜洗净切小段,与大米同煮为粥,早晚食用。

老年人心气不足,心悸气短,精神恍惚,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者,用大枣100克,石菖蒲50克,人参10克,低度白酒500克,有补气醒脑,安神益智的功效。服用方法:将石菖蒲及人参洗净切片,大枣破开去核,放入白酒中,浸泡2周后饮用,每日早晚饮用20~30毫升。

贴心提示:1.服用大枣时,如用煎煮的方法,一定要将大枣破开,分为3~5块,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可增加药效2~3倍。2.大枣味甘性温,食用过多会助湿生痰蕴热,有湿热痰热者不宜食用。3.鲜枣进食过多可引起腹泻。4.食枣后应及时漱口,否则易引起齿黄或龋齿。

八. 宁夏 吴忠 盐池县 盐池胡麻

盐池胡麻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胡麻,自古被誉为“仙家食品”,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和赞誉。相传汉明帝时,浙江郯县人刘晨、阮肇二人到天台山采药迷路,遇到了两个仙女,仙女邀他们到家中用胡麻当饭招待。他俩因此返老还童,得道成仙,半年后返回老家时,老家已景物全非,子孙繁衍到了七代,“一饭胡麻几度春”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这当然只是传说,但胡麻确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其健身延年的作用不可小看。根据历史记载载,于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以特使身份,第二次出使西域引进胡麻种子,最初在青海、甘肃、陕西、山西一带种植,以后逐渐发展到宁夏等地。

所在地域: 宁夏

申请人: 盐池县惠众小杂粮产业专业合作社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盐池胡麻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盐池县惠安堡镇、麻黄山乡、大水坑乡3个乡镇。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06°33′-107°47′,北纬37°04′-38°10′之间。区域总种植面积1000公顷,年产量900吨左右。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胡麻籽和芝麻大小差不多,扁平卵圆形,一端钝圆,另一端稍尖,长约4-6毫米,宽约2-3毫米圆形,呈晶亮黄褐色,可以生嚼,细嚼之后,口有余香。胡麻籽经炒制后可压榨胡麻油,颜色呈金黄褐色,闻味有淡淡的清香。 2、内在的品质特征:盐池胡麻油维生素E含量为403.5-406.6 mg/kg、油酸含量为16.5-18.0g/100g,亚油酸含量为16.8-17.8g/100g、a-亚麻酸含量为60.3-62.8g/100g、芥酸含量为0.08-0.11g/100g。 3、安全要求:产地环境达到《无公害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小杂粮产地环境条件》(NY5010-2002)标准。 ①磷化物、氰化物、氮化物、二硫化碳按GB/T5009.36有关规定执行。 ②黄曲霉毒素B1按GB/T5009.22有关规定执行。 ③汞按GB/T5009.11规定执行。 ④砷按GB/T5009.11规定执行。 ⑤植物油脂中磷脂测定NY/T1798-2009规定执行。 ⑥油料加工精度检验按GB5502-85规定执行。 ⑦卫生标准按GB2715-81;GB2761-81执行 产地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NY/T391-2000标准。

九. 宁夏 吴忠 利通区 宁夏贺兰石

贺兰石形成于十三亿年前,因地壳变动、泥沙沉积而形成,属于水成岩;质地均匀细密,清雅莹润,绿紫两色,天然交错,刚柔相宜,叩之有声。



贺兰石的深紫石质大约占18%,艺人称为“紫底”,其他的是浅绿色石质,艺人称为“绿彩”或者“绿标”。“绿彩”和“紫底”配合起来,有的巧夹着玉带、云纹、眉子、银线、石眼等结构,犹如晶莹嫩绿的翡翠,镶嵌在平坦柔韧的紫绒上,显得十分素雅清秀。



贺兰石是雕刻石砚的上好材料,不吸水,易发墨,不损耗,加盖后砚内余墨可保持数日不干、不臭,而且深绿、豆绿两色天然交错,雅趣天成。贺兰石砚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堪与端砚、徽砚媲美,素有“一端二徽三贺兰”之说。



贺兰石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据有关部门勘测,贺兰石仅分布于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口子、小口子到拜寺口地区,初步求得的总储量为35.23万立方米,而可供开采的中心区储量仅有5.93万立方米。



近年来,由于贺兰石资源已尽枯竭,产量急剧下降,贺兰石产品市场逐渐升温。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科学开发贺兰石资源,每年限量开采贺兰原石不超过20吨。

十. 宁夏 吴忠 利通区 吴忠牛乳

吴忠牛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吴忠牛乳

地域范围

吴忠牛乳的产地是吴忠市区上桥镇、东塔乡、古城镇、金银滩镇、郭家桥乡、板桥乡、马莲渠乡、高闸镇、金积镇、扁担沟镇、孙家滩管委会等11个乡镇。地理坐标东经106°06′-106°22′,北纬37°30′-38°08′,地势海拔在1126米-1127米之间,境内地形以平原为主。西临黄河与青铜峡市毗连,南与红寺堡开发区交界;东北部与灵武市接壤;距宁夏首府银川市59公里。全境南北长70公里,东西宽20公里,总面积1112平方公里。年总产量35万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吴忠市利通区地形地貌奇特,兼具江南水乡秀色和塞北大漠之雄浑,辖区地势南高北低,似宝瓶形,大体由两部分组成,南部为牛首山和罗山山脉汇合而成的丘陵地带,北部沿秦渠、汉渠及黄河两岸一带,为黄河平原,除去丘陵地和河滩地外,整个土地分新灌区和老灌区两大部分,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11%和38%。上桥镇、东塔乡、古城镇、金银滩镇、郭家桥乡、板桥乡、马莲渠乡、高闸镇、金积镇属于老灌区内,扁担沟镇、孙家滩管委会属于新灌区内。

(2)水文情况:吴忠市区水资源主要依靠过境黄河水及地下水,黄河穿境而过,境内流程28公里,全区平均年引水量6.89亿立方米,占宁夏引黄灌溉水量的17%。另一水系为苦水河(又名山水沟),贯穿境内54公里,为全区最大一条天然排水河,最大泄洪能力为80立方米/秒。

(3)气候情况:吴忠市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具有春暧迟、夏热短、秋凉早、冬寒长的特点。年平均气温8.8摄氏度,相对湿度53%,年均日照达2936.4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73.6天。主要特征是干旱少雨,蒸发强烈,降水稀少而集中,温差大,无霜期短,日照较长。年平均降水量193.4毫米,且多集中于7、8、9月份,常以暴雨形式出现,容易形成径流,年平均蒸发量2013.7毫米,是降雨量的10倍。

(4)人文历史情况:吴忠市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以其悠久的历史、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物产、雄厚的经济实力,被誉为“塞上江南”,在宁夏平原腹地煜煜生辉,闻名遐尔。吴忠市区是吴忠市的一个县级区,也是吴忠市政府所在地,是吴忠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心,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畜产品交易集散地。市区内黄河自南向北横贯全境,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沟渠纵横,日照充足,旱涝保收,林茂粮丰。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饲草料丰富,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同时,市区广大回汉群众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肉牛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基础条件非常牢固。近年来吴忠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加速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基本形成了奶产业、清真牛羊肉产业、优质饲草种植加工等优势产业体系,是国家级转化型农产品“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县。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吴忠牛乳的产地辖吴忠市区上桥镇、东塔乡、古城镇、金银滩镇、郭家桥乡、板桥乡、马莲渠乡、高闸镇、金积镇、扁担沟镇、孙家滩管委会等11个乡镇。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选择优良的中国荷斯坦奶牛。

(3)生产过程管理,包括农业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规定:场址应符合GB/T18407.3规定的原则,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平坦,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排水良好,交通便利的周围无污染且便于防疫的地方,并充分考虑饲草料条件。牛场周围3公里以内无化工厂、肉食品加工厂、皮革厂、屠宰场及畜牧场等污染源。牛场距离城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1公里以上,距交通要道300米以上。

治疗使用药剂时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的规定。建立并保存全部用药的记录,治疗用药记录包括奶牛个体编号、发病时间及症状、药物名称(商品名、有效成分、生产单位)、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疗程、治疗时间等;所用药物执行休药期规定,达不到休药期的牛乳,不能加工销售。

(4)产品收获、屠宰、捕捞及产后处理的规定:全部实行机械挤奶,避免认为的污染,运输车辆进行严格消毒。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经过30多年的精心培育,利通区奶牛养殖场生产的鲜牛乳呈乳白色或微黄色,无沉淀,无肉眼可见的杂质,呈均匀的胶态液体,具有新鲜牛乳固有的奶香味。

(2)内在品质指标:每1000克鲜奶含脂肪3.5克,蛋白质3.2克,干物质11.5%以上。

(3)安全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及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标准,强化对养殖基地的管理,严格执行NY5028、GB18596、NY/T388、NY5045、GB5410的无公害食品生产的国家标准。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依照GB7718、GB9683的标准,包装规格为25公斤/袋,2-6℃贮藏,全程冷链运输。包装袋上注明农产品地理标志“吴忠牛乳”字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