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五峰芽茶三峡特产 正宗三峡茶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五峰芽茶三峡特产 正宗三峡茶图片更新时间:2022-04-10 13:11:15

一. 湖北省 宜昌市 秭归 三峡特产--柑桔

宜昌出产柑桔,历史悠久,屈原的《桔颂》,证明至少两千多年前,宜昌就已栽培柑桔。由于宜昌地理气候环境优越,现在宜昌栽桔,远非"千树",而是居全省之冠,1991年产量达13万吨心上,且有着众多的优良品种。 脐橙:因果顶生一小次果,随实膨大,开裂呈脐状,故名脐橙。又名抱子橙,无核橙。果实成熟呈圆球形,大则橙红,肉脆芳香,味甜汁多,嫩而无渣。港、澳外,还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尔巴利亚等国。( 宜昌)

二. 福建省 宁德 福鼎 太佬山绿雪芽茶

太佬山绿雪芽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太姥山“绿雪芽”,是驰名中外的名茶。

绿雪芽,俗名“白茶芯”,形状纤细柔软,毛茸茸的,呈银白色,又叫“银针”、“白毫”。它的次品叫“旗枪”:因为叶子如旗,芽尖似枪。这种茶,是一芽一叶采下来制成的。

绿雪芽是佳树。它不但可以饮用、药用,传说过去人们用鸿雪洞那株老茶的根雕凿成茶杯,不用茶叶,热水一冲,便有绿雪芽茶的味道。出远方的人,用它作小碗,途中倘若遇到黑店、坏人暗下毒药,那碗很灵验,即刻现出黑色的瘢痕来。

鸿雪洞上那株绿雪芽茶,是太姥山脉绿雪芽的始祖。传说它是尧时太姥山才堡村的穷家女子蓝姑培养的。她因避难栖居太姥山中岩洞庵里,一天偶尔走到鸿雪洞上,发现荒草丛中,有株与众不同、亭亭玉立的茶树。她锄掉荒草,给树培土,并用鸿雪洞口的丹井水浇灌。春去秋来,那茶长出绿雪似的晶莹碧透的叶芽。她采叶芽制茶,叫“绿雪芽茶”。

这茶,用山泉水来泡,就格外清甜、芬芳。每当穷苦的才堡村父老悄悄来探望她,她都用绿雪芽茶来敬乡亲。品尝过的,都赞不绝口。一年,才堡村中穷人孩子患麻疹,幸亏她施舍了绿雪芽茶,救了不少人命。因此,人们便称它为“仙茶”了。蓝姑乐善好施,便把这茶传给山下穷人栽种。岁岁萌芽,绿雪芽茶遍野皆绿了。

春花开了又谢,秋月圆了又缺,过了好多年后,蓝姑仙去了。人们很感念她,每当夜深更静,山月皎皎,大家在传声谷呼唤她。这声音传到天上,蓝姑听了很感动。于是,每年七月七日,她在望仙桥上与人们会面一次。

这天,她驾五色龙马,衣袂飘飘,环佩叮当,面如芙蓉,细眉弯弯,很是慈祥。

此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在鸿雪洞旁,为她造了石墓,白云寺上,为她塑造了栩栩如生的遗像,并尊称她为“太姥娘娘”。至今,每年三月清明,还有人把新采的绿雪芽,用红漆供盘盛着,放在她遗像前祭奠她哩。

三. 湖北省 宜昌市 西陵区 三峡奇石

在雄奇险峻的三峡两岸,不仅有迷人的风景,丰富的资源,还有一种被人们誉为“想象之花的三峡石”。
三峡石,是各种天然石块经过江水天长日久地冲刷、相互击碾形成的。表面光滑、大小不等的卵石上,有天然造就的纹路,有的似神态各异的人物,有的似群峰叠岭,有的似飞禽走兽。工艺题们利用三峡石的自然纹路、色彩,因材施艺,制作出具有乡土情趣的工艺品,有的呈现三峡风光的美丽画面,有的酷似人物、花鸟、走兽、飞泉、瀑布,令观赏者赞不绝口!

三峡奇石,种类繁多,品持质优良,画面丰富,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天然珍宝,尤以千奇百怪、五颜六色的画面石而闻名中外。但随之而来的是究竟如何判断一块奇石的价值,也成了一个人们关心的问题,以下是十个准则:

1、看石质:看这枚奇石的硬度、密度、润度,硬密度越高品质越优胜,石质光润,越有价值;

2、看石色:色彩讲究纯度,切忌杂质,纯度高的红、绿、紫、黄、白等五色为佳;

3、看石型:看奇的完整性和造型,若外型完整无缺,造型又奇特,则为上品;

4、看石图:石图,指奇石的图案画面,若画面构图的物象能一点即破,一挑即明,则为上品;

5、看石意:奇石的象征立意,是奇石的灵魂,若立意深远,主题重大,则为上品;

6、看石纹:评价标准是看线纹是否流畅、布局是否合理、疏密是否有致;

7、看石彩:指每块奇石色彩的多少和反差。若同一石面色彩越多、各色彩之间反差越大越好;

8、看石势:此“势”并非一味地求大气,主要看奇石构图的丰伟度,一块小石,若有奔马虎啸之势,同样有“势”。

9、看石技:奇石也有技巧,奇石巧行越稀少、越怪异、越绝妙者越珍贵;

10、看石缘:每一枚奇石都有一个故事,一段石缘,奇石与发现者的经历纠葛越复杂、故事越奇特,石品价值就越高。

如果一块奇石能具备以上十点中的三点,就是“优品”;若占到一半,则为“绝品”;若全占,则是石中“神品”,那将价值连城。

四. 湖北省 宜昌市 猇亭区 三峡苕酥

提起三峡,当然不能缺少三峡苕酥。三峡苕酥是以三峡地区土家民间传统食品“苕丝糖”为基础,精选三峡地区沙土鲜红苕(又名番薯、甘薯或地瓜)、优质鲜糯米、鸡蛋为主要原料,采用土家民间传统工艺精制而成。

三峡苕酥保留了鲜红苕熟化后的特有香气和风味,口感酥脆,甜味适中,爽口化渣,老少咸宜。产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老少皆宜,包装古朴精美,地域特色显著,深受本地市民和来三峡旅游的中外游客的青睐。

苕酥典故:

嘉靖年间,章太后来到三峡夷陵郡游玩,见当地盛产红苕,突出启想。 她命夷陵、长阳、长乐(五峰县)所有食品作坊师傅三日之内做出“吃苕不见苕”的糕点。土家师傅詹多也是作坊的一员,其妻见他三日未归,便带煮熟的红苕偷偷送去充饥;夫妻俩互相推让,不小心弄破了红苕皮,摔入糍浆中,詹多忙品尝糍苕,味美馨香,便灵机一动,悟出了配方。众师傅齐心合力,采用红苕,糯米,鸡蛋原料做出了“有苕不见苕”的糕点。太后尝之,赞不绝口,遂提名为“三峡苕丝糖”。回宫后,她令人把“三峡苕丝糖”记入宫中食谱。

后来,詹多特将些配传于三峡民间,流传至今。

五. 重庆市 秀山县 四面山云雾碧芽茶

选用海拔1000米以上高山茶叶为原料( 重庆)

六. 湖北省 宜昌市 五峰自治县 五峰土家腊肉

五峰土家腊肉是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县的。五峰土家腊肉色泽鲜明,肌肉呈鲜红或暗红色,脂肪透明或呈乳白色,肉身干爽、结实、富有弹性,并且具有腊肉应有的腌腊风味。

五峰县是土家族自治县,土家人家家都兴喂年猪,主要是图过年时有肉吃,过年吃不完的,土家人便把它制作成腊肉,不仅便于保存,而且肉色更加好看,把腊肉放在锅里烹煮,香飘十里,勾人食欲,是土家人平时招待客人摆在席上的主菜。

土家腊肉将椒、八角香、山胡椒等佐料合盐炒香磨研成粉,待猪羊修净破腹后即砍下头、腿、前胛,腌好入缸,所余按五、斤一块砍成条形,逐腌好,层放,每层再撒上和佐料,如此腌制十日左右即取出上炕。炕腊肉时,忌烧松杉等含烟含脂重的薪多以青棡、土荆条、香叶树、柏枝等芬芳杂柴为薪,早炊暮,烟火不断,这样一熏到第二年立夏后下炕,冷却后于稻谷中收藏。通谷子吸收水份后,腊肉更耐贮存,且经久不腐。

七. 湖北省 宜昌市 五峰自治县 采花毛尖

采花毛尖是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县采花乡的。五峰采花毛尖外形细秀匀直显露,色泽翠绿油润,香气高而持久,滋味鲜爽回甘,汤色清澈,叶底嫩绿明亮。

采花毛尖属于绿茶类。产于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西部的采花乡。该县地处江汉平原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具有奇、险、美、全四大特色的国家森林公园“柴埠溪”,就坐落在五峰奇山河谷之中,距宜昌市90公里,是长江三峡旅游带的重点景观之一。

采花乡茶叶生产与经营的特色是开发早、规模大、名茶多。1997年,湖北省茶叶专家在采花乡考察后确认,采花不仅是“湖北茶叶第一乡”,而且是“湖北名茶第一乡”,“楚天茶叶第一乡”由此得名。

采花毛尖选用绿色食品和有机茶基地的优质芽叶精制而成,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及氨基酸、芳香物质、水浸出物,使茶叶形成香高、汤碧、味醇、汁浓的独特品质,对增强人体免疫力具有重要的功效。

采花毛尖问世以来,多次被评为省、部级名优产品,1995—2001年连续四届获得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9—2003年连续三届被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评为消费者满意商品;1999—2002年连续两届被湖北省农业厅评为湖北十大名茶;2001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认定为湖北省名牌产品;2002年被湖北省工商局认定为湖北省著名商标。采花毛尖已获批成为钓鱼台国宾馆专供茶,成为湖北省首个真正意义的“贡茶”品牌。采花毛尖由此成为湖北第一的中国名茶。

八. 湖南省 邵阳市 武冈 武冈云山芽茶

武冈云山芽茶早在康熙二年(1663)定为贡茶,此茶兼有多种药用功效,光绪三十四年,武冈共输出茶叶19.65吨。抗日战争时期,武冈县城一度成为内外物资转运枢纽之一,茶叶也由此地集散,然境内制茶仍沿袭旧法,手揉脚踩,且未形成工业生产规模。( 邵阳

九. 湖北省 宜昌市 伍家岗 三峡紫砂壶艺

三峡紫砂壶艺

十. 湖南省 邵阳市 武冈 云山芽茶

武冈云山芽茶早在康熙二年(1663)定为贡茶,此茶兼有多种药用功效,光绪三十四年,武冈共输出茶叶19.65吨。抗日战争时期,武冈县城一度成为内外物资转运枢纽之一,茶叶也由此地集散,然境内制茶仍沿袭旧法,手揉脚踩,且未形成工业生产规模。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