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陕西渭南合阳县特产 陕西省合阳县特色小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陕西渭南合阳县特产 陕西省合阳县特色小吃更新时间:2022-04-12 19:56:09

一.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大荔水盆羊肉

水盆羊肉起源于明朝崇祯年间,因在农历六月上市,又称"六月鲜"。大荔的水盆羊肉,久负盛名。以剔骨鲜羊肉、骨头、桂皮、花菽、小茴香、草果、精盐、味精为原料,分原料处理、煮羊肉、调制熟羊肉三道工序,食用时用烧饼或白吉馍同吃,佐以糖蒜、辣子酱、鲜蒜瓣,则肉烂汤清,肥而不腻,清醇可口,别具风味。

昔日的同州府衙,是水盆羊肉的故乡,最早烹调羊肉,用的是砂锅,所烹调的羊肉,瘦肉红润,肥肉白亮,羊汤清澈见底,讲究暗油醇香,食之浓香可口。由于砂锅形状如盆,故称"水盆羊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食客数量的增加,以及食用餐具的逐渐发展下,用碗或盘盛肉食用的,人们仍习惯称为"水盆羊肉"。

加工"水盆羊肉",首先要求羊肉在煮以前必须反复清洗,使羊肉雪白发亮,无血丝,再用羊骨汤熬制数小时后,才配以各种混合调料,经过五六个小时的焖制而成。

众所周知,在大荔吃"水盆羊肉",还离不开大荔的"月牙烧饼"。而此烧饼,是由于人们食用水盆羊肉的需要而渐次形成的。过去吃羊肉时,以烧饼为主食,而早先的烧饼是圆的,要夹肉时,还需把烧饼掰成两半,既参差不齐,且很不方便。在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渐意识到,与其把烧饼掰成两半,不如在烤制前直接切成两半,因这种既方便也美观烧饼状如月牙,遂称"月牙烧饼"。

月牙烧饼,热吃脆,冷吃酥。多年来还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南京到北京,同州府里好烧饼,掂起轻,摸着厚,空空里面能夹肉"。所以,人们在食用水盆羊肉时,老道食客习惯把碗里的肉往"月牙烧饼"里一夹,两手轻轻地一捏,美美地喝一口醇香的羊肉汤,咬一口酥脆的月牙烧饼,啊!那才是一种回味无穷的美味享受。正所谓"大荔水盆羊肉香,月牙烧饼拌清汤。同盛合美君自来,滋补养胃体健康"!

"同盛合"水盆羊肉店,眼下还推出了手抓羊排、特色羊头、烧羊腿、冷冻羊腿、凉拌羊杂、烩羊杂、酱牛肉等,又配备烹制调料,让身在外地而喜欢吃"水盆羊肉"的老乡可以方便食用。因此,"同盛合"为全市的"水盆羊肉"掀起了一次全新革命。

二. 陕西省 渭南 华州区 合阳黑池羊肉糊卜

合阳黑池羊肉糊卜:合阳黑池镇的羊肉糊饽,据民间传说是在元代由蒙族传入而遗留下来的,以油水厚、味道美、价格低廉、经济实惠的特点被誉为关中四大名吃之一。过去曾有“宁说一盘糊饽,不吃酒席一桌”的俗谚,可见其受群众欢迎的程度。黑池羊肉糊饽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煮羊肉要用大茴、肉桂、荜拨、良姜、胡椒、茴香、表盐、草蔻、丁香等“十大调料”,还要掌握好火候。烙饼用烫面,加上青盐和碱水,揉匀,擀成一尺左右直径的圆形,然后上鏊烙到脆黄却无焦点为止。面饼虽薄却筋道,折叠起来,用利刀切成三寸左右长、宽窄均匀的细条,备用。吃时不能用大锅统煮,常用炒瓢或小铁锅分煮,每次一盘或两盘。用原汁羊汤煮好,加羊油辣子和葱花,盛入平盘,红艳艳、油汪汪、逗人食欲。合阳民间风俗,认为立春后万物复苏,吃羊内容易引起旧病复发,加之母着进入孕期,不宜宰杀,所以清汤羊肉和羊肉糊饽在立春之后便从市场上消失,待到家历六月后重新上市。此时羊肥汤美,正好大饱口福。现在市场发展,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味道鲜美的黑池羊肉糊饽。清末民初,地处南北交通要道的黑池镇有六七家羊肉糊饽店,以彭月儿老师傅传授的徒弟王有娃最为出名 。

三. 陕西省 渭南 合阳县 合阳红薯

合阳红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合阳红薯种植历史悠久,品优质佳,独占中国西北市场鳌头。

据县志载,民国3年,新池乡南顺村村民引入红薯,开始零星种植。上世纪60-70年代,为解决口粮不足,产量较高的红薯栽培遍及全县。1987年,全县种植红薯10.5万亩,为历史种植面积最大的一年。1996年,红薯地膜栽培试验成功,平均亩产1760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

地域范围

合阳红薯保护区域为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所辖新池、黑池、城关3个镇 61个行政村,东到新池镇行家庄村,南到黑池镇卢家庄村,西到黑池镇朴鲁村,北到城关镇北里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9′35.61″-110°12′21.77″,北纬35°05′40.83″-35°08′57.45″。区域保护面积3万亩,总产量9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合阳红薯单个长约18-22㎝,直径8-10㎝左右,重约150-300g,薯皮紫红色,薯肉淡黄色,薯块长纺锤形,口感干面香甜,生吃香脆,栗子味浓,是红薯中的上品。2.独特内在品质指标:合阳红薯内含物丰富,富含淀粉、粗纤维、可溶性糖、VA、VC、钙等,其中每100g含淀粉量不低于18.0g 、粗纤维含量不低于0.7g、可溶性糖含量高于7.8g、VC含量高于18.0㎎、钙含量不低于75㎎。3.安全要求:合阳红薯标志使用人其生产基地和产品需达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要求,或批次抽检符合农办质〔2015〕4号文根茎类和薯芋类蔬菜甘薯产品质量安全要求。

四. 陕西省 渭南 华阴 包谷面

包谷面是华阴人的当家主粮。过去,一年到头连红白喜事在内,华阴人都吃包谷面馍。模糊、糁子、鱼鱼粉、搅团饭都以包谷为原料,吃麦面很少,因此有人把华阴人叫“包谷虫”。

五. 陕西省 渭南 韩城 羊奶粉

羊奶粉,色泽纯正,颗粒均匀适中,冲调性好,乳香浓郁,甜度适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乳糖及多种维生素,是老幼皆宜的滋补佳品。

六.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大荔瓜果

大荔县地处关中平原,交通发达,物产丰富。国道108宽阔平整,花生,黄花菜(真金菜),水枣,同州西瓜,遐耳闻名,下寨乡距大荔西门户,99年发展大棚西瓜成千亩,现已陆续上市。

大荔古称为同州府,自古即为粮棉之乡,这里独特的沙质土壤条件,形成了同州西瓜,花生,黄花菜,枣等。同州西瓜,皮薄,瓤沙,味甜;花生,色泽乳白,粒粒饱满;真金菜,黄灿灿;水枣,个大,形墩,核小,味脆甜,多年来吸引了不少全国各地的客商前来采购定货,青枣制成的蜜枣,能拉出细长的金丝而不断,色泽透明宛如琥珀,入口香甜可口,所以又名金丝蜜枣。

大荔位于富饶的渭河平原,八百里秦川上的大荔道路四通八达,特别是国道108连接数省,现在本县的长途货运汽车拥有辆在全国县(市)中已仅次于江阴市,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县。运输一台交换机,把本地的货物运出去,把外地的信息带回来,促进了本地与外地的经济交流。尊敬的客户,您如果觉得驾车过于麻烦,也可在本地租车外运,即方便又快捷。

大荔县也是中国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黄河渭河塑造了大荔人善良敦厚,纯朴,豁达的性格。他们祖祖辈辈宽厚待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是他们的人生信条。改革开放解放了他们的思想意识:那就是广交天下朋友,生意才能兴隆。告别了镰刀长矛的历史,进入了科技时代。九十年代的大荔科学种田,科技兴农已蔚然成风。种瓜找专家,农作种植也要请教一下技术员,甚至连小麦也都盖上了地膜。科技的应用结下了累累硕果,但好产品,本地知道不行,还要把他们推出去,让您知道,他知道,我相信好产品自然受欢迎。

今年大荔县政府鼓励农民种植大棚西瓜,引进了许多的新品种,发展西瓜上万亩,仅下寨一地就有成千亩,我希望各地朋友能来此洽谈,我将竭诚地为您服务,为您找到称心的货物,为瓜农找到好的销路。

七. 陕西省 渭南 合阳县 水鲜饸饹

水鲜饸饹

同家庄水鲜饸饹用荞面压制而成。和面时加蒿籽,或掺入火烧青石水,和出的面有筋,韧性大,和好的面放在瓷盆里备用。

随吃随压,使用细眼饸饹床子,在锅里煮熟后随即捞入清水中过水,故名“水鲜饸饹”。

水鲜饸饹煮时不随汤,热捞凉挑不断条,放到木盘中不沾连。热吃凉吃随意。如热吃,在汤内涮热,盛入平盘,加上大油、葱花或蒜苗;凉吃,则调上芝麻酱、芥茉、蒜水和辣椒油。热吃周身通泰,凉吃解热去汗。

八. 陕西省 渭南 合阳县 “北雷王“红薯

陕西省合阳县黑池镇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含钾丰富,气候适宜,年降水量550毫米左右,平均气温11.2℃,且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优质矿泉水已普遍应用于灌溉。黑池镇北雷村是红薯生产专业村,其特定的土质气候条件生产出的红薯口感甘香、色泽红鲜。

九. 陕西省 渭南 韩城 祭祀蒸食

祭祀蒸食

祭祀蒸食是乡民过年过节、生子、盖房时用来祭神的祭品,主要品种有“枣祃瑚”、“子福”、财神馍、房王馍等。财神馍形如罐状,俗称“银子罐”;房王馍则在财神馍上再加一有顶的盖,象征房子里藏满银子。“枣祃瑚”和“子福”馍则文化色彩浓厚,下文将予详叙。祭祀蒸食的特点是个头大,一般一个用水面壹斤,其二是不管哪种馍,都要在中心包个红枣,以示有心。

枣祃瑚其状下部似鼎,三足(亦有四足者),上部为花瓣,乡民俗称其为“献爷(当地方言念yá)馍”,这里的“爷”,不是指祖父,而是指神,因为韩城方言把“神”就称为“yá”,所以说“献爷馍”,就是敬神馍,雅名“枣祃瑚”。祭祀时,五个为一副。

从其形制和名称看,枣祃瑚来历可溯至远古。禹门洞穴的发现,说明我们的先民早在8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便在这里蕃衍生息。而先民们打自开始了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祭祀便如影子般伴随而来。在渔猎时期,为了免遭野兽伤害,多多获得猎物,为了扩大地盘,打败其他部落,均要乞求于神灵的保佑。进入农耕社会之后,先民对自然界的依赖和祈求更多、更高,祭祀活动也就更加规范、隆重而频繁。这种祭祀,从大的方面讲,可分两类,一是为了维护血缘关系,增强部族凝聚力而进行的宗庙祭祀,二是为了维护扩大本部族的整体利益而进行的对神灵的祭祀。对于远古的祭祀,已难以考证,但到商代,便出现了鼎、彝、瑚、俎、豆等青铜祭器。这些祭器反映了当时祭仪的规模和形式,甲骨文则如实记录了祭祀的内容。作为普通百姓,在无权或无力铸造青铜祭器的情况下,就只好以面食仿制祭器而进行祭祀,于是,枣祃瑚就出现了。

枣,是先民食果时代最重要的裹腹食物之一。其味甘甜,性温补,老幼咸宜,色形俱佳,又耐贮藏,四时均有,被列为诸果之首。据有关资料记载,枣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已有三、四千年,而山东还发现过一千多万年前枣的化石,成书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诗经》,就有关于枣的记载。可以设想,在原始时代的祭品中,除了肉类,果类之代表恐怕非枣莫属。祃,古代师出必祭,谓之祃。从广义来讲,祃即祭。瑚,古代盛黍稷和食品的祭器。

由此可见,“枣祃瑚”,即盛有枣的祭器。这是其原始形制,及至后代演化为蒸食,便在写真的基础上的增添了艺术化的处理手法。辟如,枣祃瑚下边底座,三足或四足,活生生的一尊“瑚”,是写真,而在其上边缀以花瓣,则是艺术化的处理结果。清代韩城知县江士松有联云:“图瑚重鼎彝,玉树交柯枝”。联中的“图瑚”就是绘有或刻有花纹、图案的瑚。但是,当我们的先民用面来制作瑚时,便把瑚上的花饰图案用花瓣来表示,这就融入了夸张化的艺术手段,体现了先民的聪明才智和美学概念。但既称枣祃瑚,当然就离不开枣,于是在花瓣上再置一盘,盘中置一大枣,既高度概括,又画龙点睛,在整体造型上,又给人以美感。

至于枣祃瑚为什么是五个为一副,这一方面体现了先民的一种哲学观念,即对“五”的认识和崇拜。古时,人们多以“五”来表示多或全。例如,把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物质由“五行”(金、木、水、火、土)来表示,把众多的颜色用“五色”(青、赤、黄、白、黑)来表示,把各种各样的粮食作物用“五谷”(稻、黍、稷、麦、菽)来表示等等。另一方面也是对古代祭祀规模的记录和保留。可以想象,为了表示对神灵的虔诚,我们的先民便把“五谷”盛入五尊瑚中进行祭祀,这既反映了当年的经济基础,也反映了当年祭祀活动的规模。旧时神庙、祠堂乃至士绅富商之家,在举行祭祀活动时均在神位前摆放“香器”(铅锡合金制作),这种香器,就是五个为一套。这足可说明枣祃瑚五个为一副的原因。

直到现在,枣祃瑚还是韩城乡村中最隆重的蒸食祭品。除了大年初一凌晨以此祭献天地神外,人们日常生活中每遇重大祭祀之事,如盖房上梁、孩子过满月、还愿等,均蒸枣祃瑚一副祭献神灵。以蒸食形式,将古代祭器、祭品、祭礼、祭仪完整地保留至今,唯有枣祃瑚,称其为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当之无愧。

来源:韩城之窗

十.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同州核雕

在果核上雕刻各种人物、动物和船只等,通常也指用果核雕刻成的雕塑工艺品。按材料分有桃核雕刻、橄榄核雕刻、杏核雕刻、杨梅核雕刻、核桃雕刻等,其中以桃核雕刻为主。

果核雕刻的起源尚待考证。据史籍记载和文物考证,果核雕刻在明代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明宣德年间,夏白眼在橄榄核上雕刻16个小孩,每个小孩仅有半粒米大小,眉目清晰。明代最有名的果核雕刻家是天启年间江苏虞山(今常熟)的王毅(字叔远,号初平山人)。他在天启二年(1622)创作的“赤壁之舟”是果核雕刻史上的珍品。舟长约3厘米(cm),高约0.5cm,中间为舱,上以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4扇,且能开合。窗旁雕栏上,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船首刻苏东坡及其好友黄鲁直、佛印和尚3人,其中苏东坡、黄鲁直两人共执一书阅读,而佛印和尚如同弥勒,袒胸-,左臂挂念珠,念珠历历可数。船尾横竖一楫,楫的左右各雕刻船夫一人。船背题款:“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刻”。字迹细如蚊足,又刻篆章“初平山人”。这件核舟成为后世果核雕刻名匠仿效的典范。宜兴雕刻家丘山精于胡桃核雕刻,题材大多为苏东坡游赤壁、渔家乐、百花篮、山水等。清代,果核雕刻的艺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以江苏为传统产区。康熙年间,苏州金老(名不详)、嘉定封锡禄以及乾隆年间的苏州杜士元、沈君玉等都是果核雕刻名手。封锡禄的橄榄核雕刻“草桥惊梦”,屋宇、人物等在构图上安排得当,并配合疏柳藏鸦,柴门卧犬,充分表现了乡村夜景。沈君玉的橄榄核雕刻“驼背老人”,头戴棕帽,蓄胡须,衣服肩部有补缀,手持一扇,扇上刻有诗文;他用杨梅核雕刻的“猕猴”,眉目毕具,据《金玉琐碎》记载,有的艺人以桃核雕刻串连成108枚念珠,每枚念珠刻有3~6名罗汉,姿态各异,面目无一雷同。此外,嘉庆、道光年间,福建霞浦的果核雕刻名匠方建劭创作的“东坡游赤壁”,“篷窗撑辟,江柳掩映”,舟中人物、舷橹刻画细致。

工艺和特色果核雕刻的主要工具为锉、凿、钻。锉有毛锉、光锉、圆锉。凿刀有方凿、圆凿两种。果核雕刻的工序是:①用毛锉、光锉将果核进行初步加工。②设计构思,并在果核上画样。③用圆锉按画样进行粗加工,做出粗糙的造型。④用凿刀雕刻细部,并以小方凿刻画人物的眉毛、眼睛,以小圆凿刻画嘴部等。⑤磨光,上蜡。最后打眼,串连成念珠,或配以底座,作为欣赏品。

果核雕刻的艺术特色是雕刻精细入微,形态小巧玲珑。单件陈设品配以底座,加盖玻璃罩,以供欣赏;有的缀以流苏,作为佩件或扇坠;有的将若干枚果核雕刻串连成念珠。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