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鹰潭特产伴手礼 鹰潭特产有哪些可以带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鹰潭特产伴手礼 鹰潭特产有哪些可以带走更新时间:2022-04-13 13:23:43

一. 江西省 鹰潭 月湖区 番茄青蚝汤

配料:(4人分量)连壳青蚝 1千克 、去衣蒜头 3-4粒、干辣椒(切碎) 1克 、白酒 3汤匙 、番茄(切粒) 120克 、意大利芫茜(切碎) 10克 、Marinara汁 2汤匙 、橄榄油 少许 、盐及胡椒 各少许



制作方法:汁材料:蒜头(切碎) 1粒 、橄榄油 少许、银鱼柳茸 10克 、茄膏(罐头) 2汤匙



汁做法: 1橄榄油加热后炒香蒜茸及银鱼柳茸。 2倒入茄膏,慢火煮约10分钟。



汤做法:1、拍松蒜头,放橄榄油中煎至金黄色,转猛火加入青蚝。 2、加入番茄粒和白酒, 镬盖煮至所有青蚝打开。 3、加入Marinara汁,以慢火煮至汤浓,洒上少许橄榄油,伴以芫茜即可。



烹调时间:25分钟

二. 江西省 鹰潭 月湖区 卤猪蹄

原料:猪蹄450克,花生38克,香料1包,香菜少许。味精1/6茶匙,冰糖19克,酱油1大 匙,海山酱¼茶匙。



制作: 1.猪蹄切块后,用水烫过取出。 2.将猪蹄、①料、花生及香料一同用大火煮15分钟。 3.煮好的卤猪蹄放入大碗,上置香菜点缀。



备注:海山酱是一种甜辣且带五香味的酱料,其原料大多是五香料、糖、醋、辣椒酱、 淀粉等。

三. 江西省 鹰潭 月湖区 龙虎山香菇

龙虎山香菇个大、肉厚、鲜嫩、泌香,生长于龙虎山山林,经木炭火烘烤脱水精选而成,保留了原纯天然品质。它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等。食用味香质嫩,对预防脑溢血、高血脂、肠胃不适等有显著的功效,是为人们生活中首先的绿色保健食品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龙虎山为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景区面积220平方公里,龙虎山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是中国道教发祥地,2007年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龙虎山森林覆盖面积62%,虽不是很高,但是这里雨量充沛,气候温润,龙虎山景区的空气负离子含量超过正常值15倍,国内景点中名列前茅的天然氧吧。

龙虎山风景区植物区系属中国东南部湿润森林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带,武夷山西麓常绿栲楠林松杉林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着丰富的植物资源。据统计,区域内植物达100科、250属、460种以上。

龙虎山香菇个大、肉厚、鲜嫩、泌香,生长于龙虎山山林,经木炭火烘烤脱水精选而成,保留了原纯天然品质。它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等。食用味香质嫩,对预防脑溢血、高血脂、肠胃不适等有显著的功效,是为人们生活中首先的绿色保健食品。

四. 江西省 鹰潭 贵溪市 贵溪灯芯糕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贵溪灯芯糕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饮誉中外的贵溪灯芯糕已有800多年历史,是江西四大名特糕点之一,清代为贡品,被乾隆皇帝誉为“京省弛名,独此一家”,连年被评为省优产品

灯芯糕是闽、浙、赣、沪、徽百姓喜爱的传统食品,出产贵溪,尤以龙兴铺“铁拐李”灯芯糕品质最佳。贵溪灯芯糕选用当地纯天然优质糯米为主要原料,用云台山下十里泉水,经过洗米,自然晾干,青油炼沙爆炒,配以白沙糖浆和三十余种名贵中药材,通过筛、磨、锤、压等一系列手工制作而成。工艺十分细致,属天然绿色食品,其色泽洁白晶莹、其味香甜可口,柔软滑爽,百食不厌,是民众历来节日喜庆食用或款待和馈赠亲友来宾之佳品。贵溪灯芯糕手工精湛,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地方风味。灯芯糕在贵溪传承已达300余年历史,形成了传统制作糕艺和独特的民间习俗,尤其在婚姻典礼、寿诞庆祝、新春佳节,因其表现亦寓“祝福、步步高高、吉祥如意”之意,形成了品糕、送糕的独特习俗。

贵溪灯芯糕,起源明末时期,至今有300余年历史,堪称美食绝品。明清两代列为皇宫贡品,由御膳房来人监视生产送入皇宫。清时乾隆皇帝游江南,曾品尝贵溪灯芯糕并赞曰:“京省驰名,独此一家”,灯芯糕由此而闻名天下。上世纪90年代贵溪灯芯糕被评为江西四大名点之一。

相传明末抚州商人薛应龙喜贵溪商贸繁华,举家定居贵溪,经商开一爿小店,贩卖灯芯草,后创糕为业,创办手工制作作坊。一日突发奇想,将原生产“云片糕”切成细条,因形似灯芯而取名为“灯芯糕”。薛应龙做生意以“人诚义重生意隆、货真价实铺子兴”为经商之道,引来云游龙虎山八仙之一——“铁拐李”借宿相助。“铁拐李”睡在作坊案板,次日留下秘方而去,从此“龙兴铺”在案板上做出来的灯芯糕香气扑鼻,百吃不厌,名扬四海,香飘八方,贵溪龙兴铺“铁拐李”灯芯糕由此而来。

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贵溪就有名号如范福记、范大源、范福源、范康典从事灯芯糕食品生产。清末民初范氏家族以重金兼并“龙兴铺”灯芯糕作坊,扩大生产规模,贵溪灯芯糕得到扩大生产和发展。据称清乾隆皇帝游江南,曾品尝灯芯糕并赞曰:“京省驰名,独此一家”。

新中国成立后,贵溪灯芯糕传统制作技艺有了新的发展,从1979年至今投入2000余万元,对这一传统手工名点进行进一步研制、项目保护开发、生产扩建,挖掘、整理、抢救失传工艺及人员培训工作。2008年贵溪灯芯糕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产品称号,1999年至今获上海食品博览会质量优胜食品及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西名牌等殊荣。

贵溪灯芯糕手工生产制作流程繁多,工艺精湛,非常讲究,包括洗、炒、蒸、磨、拌料、压、恒温、锤打、开案切糕等工序。

洗米:一般用筛箩,20℃以上的温开水冲洗晚糯,使米质达到洁白、光泽,然后放入团箕自然凉干。

炒米:用上等茶油和细沙,特制樟木铲在大铁锅反复翻炒,使米爆裂,形状米花,其色洁白,清香扑鼻。

磨粉:糕粉使用青石农家磨,手工磨制2-3次形成细粉,再过滤成淀粉。

蒸粉:灯芯糕蒸粉讲究一个“纯”字,蒸粉火头要旺,采用农家用的樟木铮,蒸1-2小时熟即可吃,但不能做糕,必须存放地下岩洞15-30天,后取出糕粉,溶入配料,达到糕粉具有柔软性。

配料:灯芯糕的配料产非其地、采非其时的药材不用,按比下料,白糖煮沸,加之30余名贵中草药剂合制配比酿成。

贵溪灯芯糕传统制作技艺始终以诚、信、德,传统广传天下,至今仍可在贵溪老城区龙兴铺老镇上看到这样一幅对联“人诚义重生意隆,贷真价实铺子兴”。现主要生产灯芯糕有传统“云片糕”、“精美礼品糕”、“保健型糕”和“水果型糕”等30多个品种。

五. 江西省 鹰潭 余江区 余江茄子干

余江茄子干是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的。余江茄子干选料考究,风味传统,并含有氨基、核黄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生津开胃,百食不厌,而且,对晕车、晕船及孕妇呕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余江茄子干是江西鹰潭市余江县传统名特食品,据有关资料记载,茄子干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生产加工历史。余江茄子干尤以锦江镇的最为出名,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它集香、辣、甜、咸多种味道为一体,生津开胃,百食不厌。

余江茄子干几百年来都是家庭作坊式生产,工艺繁杂、劳动量大。一是将鲜茄加工成茄子干皮。每年夏季茄子成熟季节,勤劳的农家妇女开始忙着采摘、挑选个头大、色泽好的鲜茄,放大锅内煮软,剥开放太阳下晒成半干后用盐腌制半天,继续在太阳下晒,晒干成茄子干皮。二是制茄子酱。农妇用自酿的糯米酒、爆米花、辣椒、大蒜头等原料熬制成茄子干酱,或把糯米磨成粉,与辣椒、大蒜头等原料制酱。三是包茄子干。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农妇邀来近亲乡邻妇女帮忙,用茄子干皮作皮,调制好的茄子干酱作馅,像包水饺一样包成茄子干。包好的茄子干继续放在太阳下晒干,然后放蒸笼蒸,晾干后贮藏待用。这种传统工艺制作的茄子干集香、辣、鲜、甜为一体,各家制作的茄子干风味各不相同。

余江县青年综合垦殖场1993年引进年产200吨的现代化生产线,对传统家庭作坊式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实行规模化生产,采用高压消毒,全自动无菌包装,产品既保持传统的风味、营养、特色,又清洁。现在由现代化生产工艺出品的余江茄子干,选料考究,风味传统,而且对晕车、晕船及孕妇呕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还获得1997年江西省新产品新成果金奖。

六. 江西省 鹰潭 贵溪市 泸溪活鱼

  泸溪活鱼:“水至清则无鱼”。而清水中有鱼,这鱼一定是特别鲜嫩。泸溪河里的鱼就是如此。泸溪河发源于崇峻岭之中,一路穿山过峡,卵石河床,毫无污染,清澈见底,所以河中盛产的鯶鱼、鲑鱼、黄角鱼肉嫩味甘,没有泥腥味,特别好吃,成为当地的名菜。现在上的是红烧鯶鱼,先将鯶鱼稍许油炸,然后配以适量的新鲜辣椒、姜片、大蒜等调料,一起红烧。大家尝尝,看是不是味道特别?

泸溪河发源于福建省光泽原始森林区,河流全长286公里,在龙虎山景区流长43公里,著名的千年古镇上清镇,就是沿着清澈的泸溪河不断发展延续的。不断流淌的泸溪河水养育了镇上的1.8万多人,泸溪河也因此被上清人亲切地称为母亲河。

古语云:“水至清则无鱼”,在至清的河水中一旦有鱼,那鱼肉一定是格外的鲜嫩。生长在清澈无污染的泸溪河中的泸溪鱼就是如此,泸溪鱼不仅鱼肉格外鲜嫩,并且因为泸溪河中皆是卵石,少有泥沙而使泸溪鱼没有泥腥味。多年以前,泸溪鱼一直是泸溪河畔罗姓家族乃至整个上清镇居民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之一。

上清镇罗姓家族的大多数人都居住在泸溪河畔,而罗姓家族的男人们几乎个个都是撑筏捕鱼的好手,皆因他们从小就跟泸溪河、泸溪鱼结下了不解之缘。62岁的老渔夫罗来龙的家就坐落在泸溪河畔,罗来龙生在河边、长在河边、更在泸溪河边待了大半辈子,他饮的是泸溪河水,食的是泸溪鱼,蜿蜒流淌的泸溪河见证了他从少年步入老年的悠悠岁月。罗来龙告诉记者,他从19岁开始,就跟着父兄在泸溪河上撑杆捕鱼,而泸溪鱼也一直是家中的主食,有时候捕的鱼多了就拿到集镇上与人换一些其他食物,或者腌制起来,做成鱼干。

据罗来龙介绍,罗家人捕鱼是不用网的,他们最得力的助手就是自家喂养的鸬鹚,罗家人用鸬鹚捕鱼的这种方式从千百年前的祖辈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天。罗姓家族的男人们外出捕鱼或早或晚,每次都会沿着屋后的陡坡而下,带上4、5只鸬鹚相伴,手中特制的撑杆,装有铁条的一头是用来撑竹筏的,绑有绳索的一头是在鸬鹚调皮时加以约束用的。捕到的鲜鱼一些用来喂养鸬鹚,其余的同家人分食,由于泸溪鱼本身肉质就十分鲜嫩,罗家人在食鱼时,不会进行太复杂的烹饪,煮鱼汤、煎鱼、烤鱼都是很普遍的食用方式。

七. 江西省 鹰潭 贵溪市 上清豆腐

鹰潭上清豆腐历史悠久,为上清古镇的一大特色菜肴。这里的豆腐行销四方,在龙虎山中可称一绝。无论是豆腐还是豆腐干,都独具风味。不光营养丰富,还具有多种医疗效用。

制作豆腐在上清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镇上仍是作坊林立。这里的豆腐因水质好,加上传统的手工工艺十分地道,过滤精细,含水适度,具有白、嫩、香、滑的特点,无论是煎、炸、煮、炖、焖、凉拦,都清香鲜美,柔滑润喉,如果佐以黄鱼角、鲜猪肉、香菇、豆豉、香葱或辣椒,都是各有特色,风味十足。而做成油豆腐、霉豆腐、豆腐干、豆腐皮等,也是十分爱欢迎的菜肴和小吃。

民间传说

“黄袍拜君王”好吃,关键是上清豆腐细嫩香滑、沁人心脾。据说在上清镇建镇前的西晋永嘉年间,当地有上清古镇

一户农家,小两口勤俭持家且感情甚笃。丈夫早晨下地前,妻子常将黄豆腐磨成豆浆放些盐给丈夫充饥。有一次妻子要回娘家,就多磨了一些,将剩余的装入一个坛子里盖上以备丈夫第二天吃。可丈夫第二天下地时却忘了吃。妻子回家时,见坛了里的豆浆结成了块,硬要丈夫尝尝。丈夫为说:“你这不是在逗我吗?”没办法只好用勺子舀出一块尝尝,觉得味道很好,接着一口气吃完了,赞叹道:“太好吃了!”妻子打趣地说,“不是我逗你,你有这口福吗?”丈夫一高兴说:“那就管这结冻的‘豆浆’叫‘逗夫’吧!”后来夫妻俩便天天做起了“逗夫”当菜吃。妻子把“逗夫”的做法传授给邻里,经过不断改进,便有了今天的上清豆腐。

八. 江西省 鹰潭 余江区 素炒萝卜丝

材料:白萝卜450克、香葱1根约15克、姜10克、盐1/2小匙约3克、糖少量、鸡精少量、水100ml、食用油2大匙(30ml)



做法:1,将白萝卜洗净去皮,切成(或者刨成)细丝,葱切葱末,姜切姜末;2,炒锅烧热,倒入花生油烧至6成热(手放在油上方能感觉到明显的热气),放入葱末、姜末炒出香味;3,放入萝卜丝翻炒,使萝卜丝变软变透明;4,加入水,转中火将萝卜丝炖软,待锅中汤汁略收干,加入盐、糖和鸡精调味,翻炒均匀;5,出锅装盘,用葱丝装饰即可。

九. 江西省 鹰潭 贵溪市 天师板栗烧土鸡

龙虎山出产的天师板栗,个大香甜,淀粉丰富,是历代天师特别喜爱的果品和滋补品,素有“人间仙果”之称。而这钵天师板栗与当地农家喂养的土鸡相配,在文火中慢慢地烧出来的“天师板栗烧土鸡”,油光发亮,清香思溢,是这里很有名的美味佳肴,能吃这道菜,可谓“国 宾”的待遇啦。这道菜的形成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说是有一次天师在家宴请宾客,家厨用一般的烹调方式制作,当厨师配好料,将鸡块装入砂钵放炉灶上烧制时,天师的儿子乘厨师不注意,调皮地将正吃的去了壳的板栗放入砂钵内。烧熟后,整钵端上了桌,拿掉钵盖后,一股清香扑鼻,只见鸡块色泽淡黄,栗香酥烂,客人一品尝赞不绝口,天师也欣然得意。席后,命家厨进一步改进,使之成为安宴中必备的菜。而且,这道菜可以滋阴补阳,健脾益肾,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