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澄城丹徒特产 澄城特产有哪些值得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澄城丹徒特产 澄城特产有哪些值得买更新时间:2022-04-23 00:59:04

一. 陕西省 渭南 澄城县 澄城水盆羊肉

羊肉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钙、铁、磷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温胃养胃,滋养心肺、益脾理气,疏肝补肾,强骨健身,延年益寿等功效。

水盆羊肉是由商周时代的“羊臐”演变而来,秦汉时称为“羊肉臐”,唐宁时又叫“山煮羊”。《山家清供》一书中,记述了煮羊肉汤的技巧,指出“羊肉脔,置砂锅内,除葱椒外有一秘法,槌真杏仁数枚,活水煮之,至骨亦糜烂。”《宋书》讲道,南北朝时,有个叫毛修之的人被俘,由于他有烹调手艺,向宋武帝献羊肉汤,味道鲜美,由俘虏变为太官令,以致后来高升至南郡公。相传明朝末年,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准备离开西安前往攻打北京之际,关中的老百姓纷纷用水盆羊肉慰劳义军,将士们食后精神焕发,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攻入北京,推翻了明王朝的腐朽统治。

澄城饭店水盆羊肉,又叫羊肉汤,大碗汤,羊肉泡馍,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澄城县城最早烹制经营的水盆羊肉,主要以优质羊肉、羊骨加十余种辅料经多道工序烹制而成,食用时加以新鲜香菜,具有料重汤鲜,肉烂味醇,筷触骨离,香气四溢等特点,配以镇店菜---“羊肉墩子”“羊杂墩子”等和月牙烧饼、大蒜,脍炙人口,后味无穷,在渭北一带群众中久负盛名。主厨同江涛,国家二级厨师,自年少时即入澄城饭店学习水盆羊肉及各类菜肴的制作技法,具有三十余年水盆羊肉的烹制技艺和经验,在他的精心探索和努力下,澄城饭店水盆羊肉经几十年的烹制改进发展,已成为澄城水盆羊肉的标志,成为澄城传统风味小吃的名片,成为澄城饮食行业的独特品牌,成为澄城饮食的一种文化,广大群众用“传统风味,香醇古徵,澄城一绝,誉满渭北”一说对澄城饭店水盆羊肉给予了高度赞美。

二. 陕西省 渭南 澄城县 金碧果

金碧果

金碧SOD有机苹果基地,位于陕西省澄城县王庄镇白草垣村,占地153亩,1995年建园,主栽红富士、新红星。多年来,经过金碧园全体员工的艰辛努力,该园被省果业局评为省级优质苹果示范园、渭南市四大技术推广示范园。2005年,金碧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法定被陕西省果协评为果业明星,同年10月,被澄城县人民政府授予苹果状元光荣称号。

金碧SOD有机苹果系澄城金碧果业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开发的新一代功能苹果,按照有机果品生产技术规程全生产过程控制,达到了有机果品的标准,且在有机生产的同时采用中国农业大学的高新专利技术,保持苹果原有的天然风味和基本营养成份,采用微生物生态工程技术,对自然生长过程中的苹果进行了特殊处理而开发出富含SOD酶的高营养保健功能苹果。金碧SOD有机苹果,系高科技有机果品,集营养、保健于一体,内在品质与外观形象完全统一,具有果个整体、果形美观,色彩艳丽、酸甜爽口,香气浓郁,果肉松脆之特点。长期食用可达到“抗衰老,防疾病,养容颜,保健康”之功效。

三. 陕西省 渭南 澄城县 交道镇土布

交道镇土布

交道镇地处澄城县城南10公里处,秦106线、省202线穿境而过,面积96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2.4万口人。

为了满足现代人绿色、环保、天然、无污染的生活需求,更为了当地群众的致富增收,2005年元月份,交道镇在广泛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了土布产业。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产业扶持和大力支持下,土布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现已有康泰民间工艺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三友土布专业合作社、鸿泰土织布加工有限公司和鑫泰民间布艺制品有限公司等四家土布生产公司,辐射周边8个乡镇30多个村组,带动农户1300多户。

四大公司均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在秉承传统工艺的同时又融入了时尚和科技等元素,将原来老粗布的缺点经过多年研究修改后使老粗布再次成为人们追逐的新时尚。产品采用天然优质棉花为原料,先后经过纺线、倒筒、经线、刷线、闯杼、穿综、栓布、织布等大小72道工序,纯手工制造,被称为人类第二皮肤,曾多被推荐参加杨凌博览会,得到各级各方面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为了把这一富民产业真正做大做强,今年,交道镇党委、政府按照“优化资源,打造品牌,拓展市场”指导思想下,整合全镇4家土布专业合作社,由镇上牵头申报一乡一业扶持项目,规范管理,协调运作,强化产业品牌效应,目前,四大公司先后开发生产的豪华套件、单间组合系列、土布凉席系列、土布衬衫、土布睡衣短袖等5大系列100多种系列产品以其花型多式多样、图案典雅温馨、手感柔软舒适、绿色环保、透气吸汗、古朴大方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产品已远销上海、北京、合肥、天津、武汉等地,年销量达到800万元以上。土布已成为的交道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交道土布、土布交道”品牌享誉渭北。

四. 陕西省 渭南 澄城县 尧头黑瓷

尧头黑瓷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澄城尧头窑历史悠久,扬名一方,堪称我国陶瓷艺术的瑰宝。它与声名中天的古官窑景德镇于2006年同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窑场问世,规模宏大,传说神奇,佳话连篇;窑货古色古香,朴实可爱,绝妙无比,价值颇高;古往今来,朝朝代代,庶民百姓,使着用着,摆着放着,收藏着澄城尧头窑的产品,价值远甚于赞赏之美,真是名不虚传。

据有关资料和“仰韶文化”考古推断,尧头窑始于汉代(前206—8)。另据明朝《澄城县志》载“澄城瓷砂”,始于唐(618)。明天启五年刻印的《同州府志》也记载“澄城窑(尧)头产陶瓷器”。可见澄城尧头窑迄今至少已有千余年烧制陶瓷的窑火延续历史,属我国北方黄河流域著名的民窑之一。

古往今来,澄城尧头窑烧制的瓷器,大部分是当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用品,种类繁多,诸如缸、盆、碗、炉、罐、瓶、壶、盏、托、灯、枕、笔筒、玩具等,用手工拉坯或托坯成型,施釉,用倒焰式的馒头窑烧制。采用当地蕴藏的大量的高岭土、白碱土,其主要以黑釉为主,兼烧青釉、杂色釉。运用刻画花、青花、铁锈花及黄、褐、蓝、酱、窑变釉等进行装饰,题材极为广泛。常见的有挺拔秀美的缠枝牡丹纹,多子多福的石榴纹,连年有余的莲花纹,寓意长寿的花纹,五行的八卦纹,也有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吉祥图案等。无论是画花、刻花,形象生动活泼,笔法简洁豪放,结构严谨匀称,造型挺拔大方,从而构成了澄城尧头窑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尧头窑的带盖小罐,堪称一绝,代表天地合一的各种形态的小罐,盖子上有的趴着老鼠,活灵活现,圆圆的肚子寓意着来年丰收的喜悦。以老鼠寓多子的生殖繁衍符号,以罐盖(弧形)寓遥天,罐底为平地,以罐寓天圆地方的宇宙母体。有的罐盖上站着狮子、狗熊、猴子等造型生动的纽手。如把它们一字排列,如同群兽表演,妙趣横生。尧头窑生产的“懒婆娘”,更是一绝,这可能也是一大发明,这是人类最早的管理小孩的工具,可能是“仰韶文化”的遗韵吧。这些尧头窑的部分陶瓷器,既见证着历史,又像是对世人诉说着什么。

澄城尧头窑的可贵之处还在于民间需用什么就烧制什么,老祖先遗留下什么,就延续着什么,不受任何达官贵人的意志所影响。因此种类繁多,器型大小不同,丰富多彩,独树一帜。它以典雅朴实和遒劲雄浑的风格,反映出历史的原貌和时代气息,博得众人的喜爱。因而,它的烧瓷技术才得到长期的传播而生生不息,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少有的民瓷代表之一。在黄河流域的西北地区东部遗存着大量的澄城尧头窑的器皿和器具,祖祖辈辈就这样传承下来了。

有人说,澄城这地方太神秘了,盛产陶瓷的尧头窑是一个缩影,何日能将它神秘的面纱揭开呢?尧头窑处在澄城、白水、蒲城三县交界,西临洛河水系,县境内几条支流经尧头汇入洛河,水量充沛。这里曾经山青水秀,森林茂密,植被完整,存有大量的古生物、动物化石,是澄城先民们最早居住繁衍生息的地方之一。这里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灰石、坩土(高岭土)、硫铁、铝土和铁矿等。优质的水源、大量坩土(高岭土)和煤炭资源,为古往今来烧制陶瓷提供了原料保证。制作陶瓷就地取材,用料用水用煤十分方便。这里的窑工个个心灵手巧,多才多艺。他们的制瓷艺术基本上都是跟着老祖先学来的,子承父业,父承祖业,至于传承了多少代、多少人,他们谁也说不清楚。据李氏家谱记载,其家祖业相承,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澄城尧头窑是一个历史的话题,科学的话题,永远说不完的话题。考古界的学者认为,尧头窑遗址大量的古瓷片和民间传说,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在北方不少地方,发现出土为数不少的黑釉瓷器,多年来找不到窑口,当看到尧头窑遗址和藏品后,不少专家感慨地说,这下可找到了“根”,其考古学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在美术书法家眼里,尧头窑刻画花铁锈花堪称一绝。做好的毛坯施釉后,老艺人以刀代笔,随意娴熟的寥寥数刀,一幅幅寓意深邃的图案就跃然其上;铁锈花、青花则色彩对比强烈,明快清晰,质朴大方,所绘纹饰淋漓畅达,精致潇洒,其创作者也被称为“东方的毕加索”。一笔写成的“福”字,风格豪放,游龙走凤,自由洒脱,气韵横出,使人一看就有福常在,美好生活犹在眼前。民俗专家认为,澄城尧头地区许多古老的传说、民谣都与瓷器有关。在渭北一带广为流传的民谣“收秋不收秋,等到五月二十六,只要此日滴一点,快到尧头买大碗,买来大碗吃米饭”,足以反映旧时人们对丰收景象的期盼,也印证了尧头瓷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备用具。澄城人从小孩坐的“懒婆娘”,到死亡之后的土葬,无不与尧头窑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为了使死者得到世间的光明,在棺木前点燃黑釉瓷碗的“长明灯”。在墓穴内放置装有酵面、饭菜、石榴等食物的黑釉瓷罐,寓意让死者不会饥饿,使后人日子大发,后继有人。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澄城尧头窑陶瓷烧制技艺已列入国家级保护范围。县委、县政府对尧头窑的挖掘、保护、传承极为关注,成立组织,拨出专款,力保古窑址和古民居不再被破坏;鼓励老艺人恢复生产;征集流散在民间的陶瓷精品;筹备澄城尧头窑陶瓷博物馆;建立制瓷、旅游、实习基地。澄城个体瓷窑也逐步恢复,显示出勃勃生机。

我们深信,澄城尧头窑之火将会越烧越旺,精品迭出,前程似锦。

陕西省尧头镇尧头村现辖行政区域

《澄城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划定尧头黑瓷地理标志产品产地保护范围的函》,澄政函〔2013〕121号

澄城县地方标准:DB610525/T01-2014《尧头黑瓷生产工艺技术规范》

五. 江苏省 镇江市 丹徒区 镇江小磨麻油

镇江小磨麻油以其清澈透明、质纯色美的特点早已香飘四海。该产品选料精,注重工艺,采用传统石磨研磨,经过去杂、水洗、蒸炒、磨浆、沉淀、过滤等多道流程加工,所出麻油在相关麻油质量评比中多次名列榜首。1985年3月,镇江小磨麻油荣获国际美食学会和国际旅游观光委员会的金质奖章。小磨麻油产品远销英美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用户的欢迎。

六. 江苏省 镇江市 丹徒区 东乡羊肉

重阳过后,走在镇江的大街小巷上,便很容易闻到阵阵扑鼻的浓香,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东乡羊肉的味道。在每年的秋冬季节,吃羊肉、喝羊汤是镇江人的一大美食时尚,星级饭店、路边小摊纷纷推出自己的东乡羊宴:红烧的羊肉,清炒的羊杂,泡着京江脐的羊汤……吸引来无数食客大开“羊”荤。东乡羊肉是镇江的特色风味,盛产于镇江市丹徒区的大路镇、姚桥镇以及大港一带。这一带地处镇江市的东部,是为“东乡”。烹制东乡羊肉最富盛名的是现已划归姚桥镇的儒里,这个原名朱家圩的小集镇,传说系由乾隆皇帝御赐方有现名的,而乾隆赐名的因缘,正是起于东乡羊肉。

七. 陕西省 渭南 澄城县 三翻饼

三翻饼,为澄城县有名小吃。因制作时需三翻三卷,故得名。此饼以上等白面粉、白糖、冰糖渣、熟猪油、清红丝、玫瑰酱、菜籽油为原料,经过擀制面皮、制作酥面、炮制内馅、入油炸几道工序精制而成,具有层次分明、外形美观,质地酥松,入口沁甜又耐贮藏等特点。可存放月余,随时取食,而色香味不变之特点。此饼在同州内外,远近闻名。

八. 陕西省 渭南 澄城县 老哥羊肉泡馍

大凡居住在澄城的人都知道,澄县老哥煎水泡馍这个俗语。这句话听起来好象是嬉戏之语,细品起来它却有着澄城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句话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壮汉光头赤面,开怀露胸,裤腿高挽,两腿微开圪蹴在土堆上,右手拿筷,左手端着和人脑袋相当的尧头“福”字老碗,狼吞虎咽用餐的一幅美丽雄壮的画卷。另一方面表明了生活在西北黄土高原的澄城人的直爽豁达雄伟、不屈不挠与大自然顽强斗争的精神和澄城人的封闭贫穷落后生活俭朴的景象。这应该是以前澄城人的真实写照。随着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沧海桑田,澄城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煎水泡馍的生活习惯已成为记忆,过去只有富豪人家问津的羊肉泡馍如今成为寻常百姓普通小吃。

澄城地处黄土高原南缘,沟壑纵横,昼夜温差大,适宜羊只生长。所产羊只脂低肉细,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据《本草纲目》介绍,羊肉味甘性热,滋阴养颜,健胃补脾。男人吃了羊肉泡馍滋阴壮阳,女人吃了羊肉泡馍美容养颜。如今可以说澄城最多的小吃店是羊肉泡馍馆,有名的没名的数不胜数,最火爆的小吃是羊肉泡馍。澄城羊肉泡馍有它的特色,不同于其它地方的羊肉泡馍,更有别于西安的羊肉煮馍。

澄城羊肉泡馍烹制考究,挑选两年生肥羊宰杀洗净,放入特制的老汤锅内,加茴香花椒等佐料。其它地方羊肉泡馍佐料以花椒为主,澄城羊肉泡馍以茴香为主。羊肉经过文火煮二十多小时肉烂汤浓,香味袅袅,久久不散。假若你不知道羊肉泡馍馆在什么地方,你顺着飘香一定能找到好羊肉泡馍馆。澄城羊肉泡馍餐具也很特别,筷粗碗大,碗不大吃不出特色,筷不粗吃不出劲来。

过去春不吃羊肉泡馍,现在一年四季羊肉馆爆满。过去澄城人喜欢早上吃羊肉泡馍,现在又增加了新的时髦吃法,下午吃开锅羊肉。羊肉泡馍已和澄城人的生活密不可分,隔三岔五,带上老婆,领上孩子,邀上朋友,“走,吃羊肉泡馍去”,或者“请客,一碗羊肉泡馍”。几个人围在一起,热腾腾羊肉汤端上来,清澈略带黄,油晕簇拥几片雪白的肥肉,再飘几支鲜绿的香菜,宛如一池芙蓉出水。羊肉,不膻不腥,不材不腻,含在嘴里油软爽滑,不咬自化,不咽自下。中间再来一个“羊杂墩子”,或就或泡上烤得既脆又黄的烧饼,几瓣生蒜,热、辣、香、油融铸一起,眼之所觉,口之所感,鼻之所闻,难以言表。

“羊杂墩子”是澄城羊肉泡馍发展的新靓点,为什么叫墩子,无法考证。说墩子实际就是羊的心肝肺等杂水切成片,防入大汤盆,加羊汤加辣椒油,其味别有洞天。经常有邻县的客人专门去澄城吃“羊杂墩子”。你要是吃过一次“羊杂墩子”,保证你一想起就流口水。

这就是今天澄城人普通生活的一面,羊肉泡馍吃出了澄城人强壮的体魄,吃出了澄城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吃出了澄城人的豁达豪爽。你看,行走在大街上的澄城人,衣冠整洁,言谈文明,举止得体。所以,昔日的澄城老哥煎水泡馍已成为今天的澄城老哥羊肉泡馍。

九. 江苏省 镇江 丹徒区 镇江膏药

镇江膏药的前身是唐老一正膏,创始于1662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具有祛风止痛、化痞除瘀、舒筋活血、消肿顺气等功效,用它治疗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半身不遂、四肢麻木、关节炎等症有显著疗效,并有软化点适宜、布皮经久不霉,药黏经久不老化等特点,可以一用再用,被群众誉为"万能膏"。1980年,镇江"金山"牌膏药被评为国家医药总局优质产品和省优质产品。

十. 陕西省 渭南 澄城县 澄城黄杏

杏是我国北方的主要栽培果树品种之一,以果实早熟、色泽鲜艳、果肉多汁、风味甜美、酸甜适口为特色,在春夏之交的果品市场上占有重要位置,深受人们的喜爱。杏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有机成份和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及无机盐类,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水果。杏仁的营养更丰富,含蛋白质23~27%、粗脂肪50~60%、糖类10%,还含有磷、铁、钾等无机盐类及多种维生素,是滋补佳品。



杏果有良好的医疗作用,在中草药中居重要地位,主治风寒肺病,生津止渴,润肺化痰,清热解毒。



杏肉除了供人们鲜食之外,还可以加工制成杏脯、糖水杏罐头、杏干、杏酱、杏汁、杏酒、杏青梅、杏话梅、杏丹皮等;杏仁可以制成杏仁霜、杏仁露、杏仁酪、杏仁酱、杏仁点心、杏仁酱菜、杏仁油等。杏仁油微黄透明,味道清香,不仅是一种优良的食用油,还是一种高级的油漆涂料、化妆品及优质香皂的重要原料。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