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北黄石铁山区特产 黄石特产有哪些值得购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北黄石铁山区特产 黄石特产有哪些值得购买更新时间:2022-04-09 18:50:30

一. 湖北省 武汉 青山区 武汉欢喜坨

欢喜坨在武汉已有百余年历史,它是糯米粉滚成圆团,再裹上一层芝麻,炸熟后外脆内软,咬一口,一声脆响后糖汁四溢。

武汉传统小吃“欢喜坨”,现在在三镇不少大中型酒店同样有售,不同的是,它有个更雅的名字“1元”。为啥改名?因为两年前,它就是以这个名称入选“中国名点”。

不过,除了饮食圈内人士,两年来,武汉市民并不知道欢喜坨走了“上层路线”。

欢喜坨又称欢喜团、麻汤圆、麻鸡蛋,为湖北荆州江陵等地的传统风味小吃。为何叫欢喜团呢?据传,清末荆州城内有陶姓一家,在战乱中走散,历尽苦难,终于又合家团聚了。陶姓老人庆幸一家人没有丧生战乱,找出所存的糯米,经淘洗、磨浆、沥干后,掺入适量面粉和红糖,搓为小团,再蘸满芝麻,炸制成熟。没想到,成品十分甜美,一家人吃得十分快乐。为了纪念团圆,就此称之为“欢喜团”。陶家也以善制“欢喜团”而出了名。

虽然众多老武汉对欢喜坨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但随着人们饮食口味上对油重、量大食品的冷落,欢喜坨正在退出武汉“主流早点”行列。

欢喜坨

改良后的欢喜坨,面粉和芝麻的选料更讲究,“个头”增加了一倍,且由实心变成了空心,看着大气,吃着精致,且酥糯爽口。

2004年,武汉明星花园酒店就是以这种“1元”申报“中国名点”,获得成功。

记者了解到,如今,1元在江城大、中型酒店还很是得宠,其价格由过去早点摊上的每个5角,变成了每份(12个)14元左右。

精于面点制作的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中国烹饪大师”方元法说,欢喜坨“老树发新枝”说明,只要在创新上下功夫,文化积淀深厚的武汉小吃仍有自己的市场空间。比如,近日,在第二届中国餐饮业博览会上,武汉四季美的西红柿汤包、开洋烧麦也被中国饭店协会认定为“中国名点”。它们的经历,与欢喜坨一样。

这种食物在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叫法,如在重庆地区被俗称为“麻圆”

二. 湖北省 黄石 下陆区 苦菜花

苦菜又叫基荬菜,是人们喜食的一种多年生野生蔬菜,它不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还有清热解毒等医疗作用。苦菜适应性很强,在田间、路旁均能生长。若塑料大棚人工栽培,比露天早上市40-50天,亩产可达1000公斤以上。

三. 湖北省 黄石 阳新 湖银鱼

又名面条鱼、冰鱼,是一种小型鱼类,身体细长、半透明,裸露无鳞,是一种生长在海水里而在淡水中产卵(每年三四月份)的洄游性鱼类,生活于河口及近海,亦可定居于淡水湖泊中。银鱼科包括6属20种。太湖出产的银鱼与白鱼、白虾并称太湖三白。

古称白鱼、玉簪鱼,又名银条鱼面条鱼等。银鱼成鱼身长6~9厘米,呈圆柱形,尾部稍侧偏,鱼头扁平,吻尖短,眼睛大,鱼身无鳞,洁白如银,故名。银鱼体柔若无骨无肠,呈半透时状,漫游水中似银梭织锦,快似银箭离弦,所以古人又把它喻为玉簪、银梭。银鱼若是被捕获捞出水面,会立即变成白色,如玉似雪,令人啧啧称奇。

阳新县年产水产品7800 万斤,是湖北省水产重点大县。其中特色水产品有河蟹,年产达100万斤,天然青虾年产达200万斤,银鱼年产30万斤,绢丝丽蚌湿成品100吨,珍珠100吨,主要品牌有:“网湖鳙鱼”、“海口湖河蟹”、“仙岛湖银鱼”、“宝塔珍珠”。

营养价值

据现代营养学分析,银鱼营养丰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之特点。并认为银鱼不去鳍、骨,属“整体性食物”,营养完全,利于人体增进免疫功能和长寿。中医认为银鱼叶甘,性平,回补虚,健胃、益肺、利水。可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等疾患。洞庭湖银畅销海外,日本人尤爱之,称银鱼为鱼中人参,视作稀世之珍。

四. 湖北省 黄石 阳新 阳新枇杷

枇杷是阳新县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果,明代嘉靖年间编纂的《兴国州志》,清光绪十五年编纂的《兴国州志》物产篇中都有枇杷的记载。据调查,沙子垴村王金义于1909年将五株枇杷苗摆成五角形栽在一起,后来五株长拢,看起来像一株,年产枇杷1000kg,最高年产量1500kg,当地群众称这株枇杷为“枇杷王”。阳新县枇杷产地主要分布在黄双口镇和富池镇,年产果25 万kg左右,阳新枇杷依其果大味美著称全省,深受武汉、黄石、武穴等地消费者的欢迎,曾得到著名的果树专家学者章恢志、李祥瑞的赞誉,并将阳新县的枇杷品种特点及培植技术等载入全国高等院校《果树栽培》教科书。

五. 北京市 石景山区 绢人

北京—绢人,是美术人形的一种。民间布制玩具“针扎”、““彩扎”等手工艺品,都和它有着密切关系。 它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历代士女,戏剧人物和民族舞蹈造型等题材。 艺人们经过雕塑、彩绘、服装、道具和头饰等十几道工序的精细手工制作,做成栩栩如生的立体人型。 它的头脸和双手都是用蚕丝制作的,它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选用上等丝绸、纱绢做成,“绢人”由此而得名。 北京绢人是北京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品,是以丝绢为主做的人形,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文化:在古代,我国民间流行用竹、纸为原料,制作各种工艺品。早在唐代(公元618-907年)福建南部农村就盛行彩扎,开始时是用纸扎成各式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后来又表现一些广为流传的戏文和神话故事,制成花灯,到处陈列,供人观赏。以后,这种扎制花灯的工艺逐步发展.形成了彩扎工艺品,据《东京梦华录》记述,北宋时民间艺人能剪绫为人,裁锦为衣,彩结人形了。至明代,民间还有制作绢人的。

清代时,以绢绫绸纱剪扎成老寿星和麻姑,同寿桃寿面一起,做为祝贺寿诞的礼品,可惜的是,制作绢人的技艺一度失传了。

如今的北京绢人的诞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中期,我国应邀参加在印度举行的同际玩偶展览会,文化部通过全国妇联把制作展品的任务交给了葛敬安、李佩芬、杜崇朴等同志。于是他们从各方面收集资料,反复推敲,终于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试制成功了五件表现少数民族妇女形象的作品,及时送展,获得好评。后来,成立了北京美术人形研究组,陆续试制出许多新作品,这种绢人具有新中国气派和民族风格。从质料上看,国外的人形头部,采用石膏粉,胶泥和木头做成,而北京绢人,从头到脚都采用了中国丝绸、绢纱,人物的脸型、服饰和动作表情,充分体现出中国风貌。也因为做成人形的主要原料是彩绢,所以被人们称做“北京绢人”。

鉴别:北京绢人制作精美,神态各异,色彩绚丽,风格高雅,具有很高欣赏和收藏价值。以铅丝为骨骼,棉花纸絮为血肉、绢纱为肌肤,真丝为秀发,彩绘丝绸为服装,塑制而成的玩偶。多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和传说、传统戏剧中的各类人物、古装仕女及舞美造型等内容,经过能工巧匠们雕塑、制模、彩绘、缝纫等十几道工序,最终制作成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立体玩偶造型。

六. 湖北省 黄石 大冶 大冶云雾茶

指位于幕阜山脉北部山地的太婆尖茶场出产的“云雾茶”。太婆尖茶场,是鄂东南著名高山茶场,此地土壤肥沃,山高坡缓,终年雨水充沛,云雾缭绕,名优茶生产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其出产的“云雾茶”,以无虫害,无污染,清醇可口而享誉省内外,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采撷海拨300m以上龙角山之嫩芽,用手工作坊去其糟粕而成,可与太婆尖茶相媲美,年产2吨,可扩大规模生产。1996年,“碧剑云雾茶”荣获湖北省首届“鄂茶杯”名优茶评比金奖。太婆尖茶场始建于1973年,现有厂房3 000平方米,各类制茶机械10余台(套),拥有固定职工20名,技术人员8名,茶场面积66b平方米。现有碧螺春、龙井、毛尖等12个品种,茶叶生产已走上了产品优质化、品种多样化、包装精美化的道路,产量逐年上升,效益稳步提高。

七. 福建省 福州 长乐 长乐黄石嵌花陶器

长乐黄石嵌花陶器

八. 广西 北海 铁山港区 海马

“珍贵药材,有“北方人参,南方海马”之说
( 北海)

九. 湖北省 黄石 铁山区 牛肚热干面

徐唐氏热干面创于1974年,师承家族餐饮,家母是“德记”餐馆名厨。热干面一热二干三香,面粗细适中,面条劲道,口感柔软,爽口,热干面秉承传统工艺,结合自家风味,融入现代元素,选用上等面粉,配上特别的芝麻酱和多种调料,加上自家秘制的高汤,将其拌匀,味鲜香。牛肚热干面更是店内一绝,牛肚选用新鲜的牛肚,切丝,配上十几种调味,用铁锅干烧而成,其味回味无穷。

十. 湖北省 黄石 大冶 大冶印子粑

在大冶市南部,有一个地方四周环绕着数座海拔500至800米的大山,山貌如城,形成天然抱裹之势,人们叫它裹城,又因这里地处江南,气候温和,盛产桃、李、梨、桔、枣等果品,又叫“果城里”。这里的印子粑,具有千余年的历史,远近闻名。

大冶果城的印子粑,每年制作两次。一次在春节前,一次在二月花朝后。腊月二十四开始过小年,家家户户洗米出舂碓,用筛箩筛粉,用粑印做印子粑。粑分两种,一种是高梁粑,红色,代表日子越过越红火;一种是白粑,蒸熟后在粑中点红,代表丰收、喜庆和圣洁。过春节时,当地人便蒸粑、煮粑待客,或送亲友作礼品。印子粑也有绿色的,表示期望来年风调雨顺,禾苗葱壮。果城人最隆重的是第二次制作印子粑,时间是农历2月18日到3月3日。印子粑的制作特别讲究,要一白二清三酥。以籼米为主,兑进适量的糯米,用碓舂成粉,加入清甜的山泉水揉和,用粑印印成粑,放入蒸笼蒸熟。如果堆粑山,则要趁热堆,冷却后不易堆成。

粑印用木制,每个粑印有1-3个空模,形状一般只有小茶杯口大。粑印里刻有反向的如马、牛、羊、鸡、龙、犬以及鸟雀、花、草等各种动植物图案,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堆成的粑山,晶莹透亮,造型美观,堪称优秀的民间艺术品。

住在山外的亲友能得到果城里亲朋好友馈赠的印子粑,都要高兴地评论和赞美一阵子。随着改革开放,果城里旅居港、澳、台及国外的亲友回家乡过春节或碰上花朝后做印子粑,除大饱口福外,有的还要带点回去给亲人尝尝,共享乡情。

果城里的印子粑深受人们喜爱和称赞,不仅因其形状如银元,印有福禄寿喜等各种图案,而且因其粘而不腻,香而柔软,既可蒸食,又可烤食,还可和荤汤煮食。更重要的还是它有着千年的历史和传说。

大冶,是公元10世纪中期取“大兴炉冶”之意而新置的一县。传说在唐代有个叫王明畏的人,任鄂州永兴县知县时,为官清廉,惩治腐恶,关心民间疾苦,深受人民爱戴。他曾为一盲女伸张正义,触犯了富豪,得罪了上司,被削职为民,便含愤出家到尖山殿修行,后来死于岩山庙。百姓为了纪念王明畏,便修了“土主庙”和“土主坟”,立碑雕石。家家户户还将糯米、粘米混合碾粉,掺进山泉揉成团,做成印花小圆粑祭奠他。人们以自然村为单位,堆成丈余高的粑山,敲锣打鼓放鞭炮,到坟前、庙里祭奠,祭期从花朝到3月3日,历时18天左右。后来,人们把这种活动称为“菩萨会”或“土主会”,年复一年,形成了古老的-。每到2月18日,山民们就把穿着红袍的土主菩萨抬下山,绕着果城的200多个村庄巡游,直到3月3日,才把土主菩萨送上山庙,谓之土主升天。在土主游村时,各家各户把把印子粑摆在正堂门中间土主像前,尽情求拜,有盼丰收的,有盼子孙繁衍的,有盼六畜兴旺的,有盼岁岁平安的,晚上,土主菩萨游到哪村就在哪村正堂歇息,与此同时,几百个村子热闹非凡,唱戏的,说书的,玩戏法的,玩灯笼和狮子的,踩高烧的,有什么绝活的人,尽情表演献技。附近几十里的人来赶会的,走亲戚的,做生意的,人山人海。果城里的印子粑也随之闻名,长久不衰。外地人则干脆叫它“大冶印子粑”。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