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杭州特产有叫花鸡 杭州特产叫花鸡哪里最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杭州特产有叫花鸡 杭州特产叫花鸡哪里最好更新时间:2022-04-17 20:57:38

一. 浙江省 杭州 上城区 杭州酱鸭

“杭州酱鸭”选用当年饲养成熟的肥壮鸭子,经先腌后酱精心制作而成,其肉色枣红,芳香油润,富有回味,是一道佐酒佳肴。原料:净鸭一只(约重1250克)、姜5克、酱油350毫升、绍酒50毫升、桂皮3克、葱段15克、白糖250克。

做法:

1、鸭空腹宰杀,洗尽后在1处开膛挖出内脏,除去气管、食管,再洗尽后斩去鸭掌,用小铁钩住鼻孔,挂在通风处晾干。2、将精盐和火硝拌匀,在鸭身外均匀地擦一遍,再在鸭嘴、宰杀开口处内各塞入5克拌料,将鸭头扭向胸前夹入右腋下,平整地放入缸内,上面用竹架架住,大石块压实,在0度左右的气温下腌12小时即出缸,倒尽肚内的卤水。3、将鸭放入缸内,加入酱油以浸入为度,再放上竹架,用大石块压实,在气温0度左右浸24小时将鸭翻身,再过24小时出缸。然后在鸭鼻孔内穿细麻绳一根,两头打结,再用50厘米长的竹子一根,弯成弧形,从腹部刀口处放入肚内,使鸭腔向两侧撑开。然后将腌过的酱油加水50%放入锅中煮沸,去掉浮沫,将将鸭放入,用手勺将卤水不断浇淋鸭身,至鸭成酱红色时涝出沥干,在日光下晒两至三天即成。4、食用前先将鸭身放入大盘内(不要加水),淋上绍酒,撒上白糖、葱、姜,上笼用旺火蒸至鸭翅上有细裂缝时即成,倒入腹内的卤水,冷却后切块装盘。

特点:

鸭子先腌后酱,肉色枣红,芳香油润,咸中带鲜,富有回去味,是杭州传统的风味名菜。

制作提示:

1.鸭子应先腌后酱,具有独特风味,如果气温超过7℃,腌制时间缩短为12小时即可;2.如大量腌酱鸭子,为了便于入味,应在腌制中间将鸭子上下互换位置;3.火硝的用量要按标准投放,否则将影响菜品颜色及食用;4.制作酱鸭对天气的温度要求十分高,一般均在冬季摄氏5℃以下来制作,气温一高容易变质;5.制作酱鸭的鸭子必须选用当年饲养的成熟鸭子,而且以绍兴麻鸭为上品,经过多道工序,成品肉色枣红,芳香油润,富有回味。

其他做法

主料:鸭2500克调料:小葱5克姜5克白砂糖10克黄酒15克酱油200克盐30克各适量杭州酱鸭的做法:1.鸭空腹宰杀,用80℃左右的热水浸烫煺毛,洗净后在1上部开膛挖出内脏,取出气管、食管,洗净后斩去鸭掌,用铁钩勾住鸭鼻孔,挂在通风干燥处晾干;2.将火硝0.25克和精盐拌匀,在鸭皮处均匀地擦一遍,再在鸭嘴宰杀开口处和腹腔内各塞入硝盐5克,将鸭头扭向胸前夹入右翅下,平整放入缸内,上面用竹箅子盖住,大石块压实;3.在0℃左右的气温下腌36小时后将鸭翻身,再腌36小时即出缸,倒尽鸭肚内的卤水;4.将鸭放入缸内,加入酱油以浸没为度,再放上竹箅,用大石头压实;5.在气温0℃左右时,浸48小时将鸭翻身,再浸48小时出缸;6.然后在鸭的鼻孔内穿细麻绳一根,两头均打结,再用长50厘米左右的竹片一根,弯成弧形,从腹部开口处塞入肚内,使鸭腔向两侧撑开;7.然后将腌过的酱油加50%的水放入锅内煮沸,撇去浮沫,将鸭放入,用手勺舀起卤水不断地淋浇鸭身;8.至鸭成酱红色时捞出沥干,在日光下晒2~3天即成;9.食前先将酱鸭放人大盘内,不能加水,淋上黄酒,撒上白糖、葱、姜,上笼用旺火蒸至鸭翅上有细裂缝时即熟;10.蒸熟的鸭倒出腹内卤水,冷却后即可切块装盘。

特点:

“杭州酱鸭”选用当年饲养成熟的肥壮鸭子,经先腌后酱精心制作而成,其肉色枣红,芳香油润,富有回味,是一道佐酒佳肴,是1956年浙江省认定的36个杭州名菜之一。

二. 江苏省 苏州市 常熟 叫花鸡

产品名称:叫花鸡

产品特点:脂肪丰富,鸡肉酥嫩,味道鲜美。

产品工艺:常熟叫化鸡采用当地—鹿苑三黄鸡为原料,此鸡肥大鲜嫩,以每只1700克左右的为最佳。具体制作方法是:将活鸡宰杀后,用菜油、料酒、精盐、葱姜腌渍,在鸡膛内加进火腿片、香菇、虾米、冬笋片,以及葱、姜、酒等调料,然后用猪网油紧包鸡身,外加荷叶包扎,再用细草绳扎紧呈枕形,整鸡外面涂上揉粘黄泥,最后在火上烘烤四至六个小时 即成。

产品典故:传说当年有一个叫化,不知怎么捡到了一只鸡,但无法烹制。于是,他就把鸡杀死,用烂泥巴把鸡团团裹住,放在柴火中烧烤。最后,泥干鸡熟。打开泥外壳,鸡毛也一并被剥光,刹时间,香气扑鼻,叫化子美美地饱餐了一顿。再以后,这种做法被菜馆中的人学去,并加以改进。“叫化鸡”的名声便愈来愈大了。

三. 浙江省 杭州 淳安 苞芦馃

包芦馃是淳安农村的一种独特美味的主食,生活在乡村的人们大半年都与之相伴。地理环境能造就某一种思想,同时也能造就独有特色的地方饮食,这种地域性饮食会叫人迷恋、想念。

                                
顾名而思义,包芦馃是用包芦粉做的。
                                
包芦,学名叫玉米,又可称“玉蜀黍”、“包谷”、“包米”、“珍珠米”。包芦性喜高温,需水较多,适宜于疏松肥沃的土壤。千岛湖田少旱地多,所种植的包芦生长期长,结出的籽粒如马齿,晶莹透亮,金黄闪光,粒粒似珍珠。

                                
威坪的包芦馃其做法是这样的:将晒干的包芦籽用磨碾成粉(最好用那种石磨,用石磨磨出的包芦粉做馃有韧性,并且能保留包芦的那份野味。)农妇早起,点燃起柴灶,铁锅内盛入适量的水,待水烧开了,将包芦粉倒入让其煮佛,边煮边用铁锹拌搅,搅着时用力翻压,并适时加入开水,慢慢地粉成团了,将其掏起放案板上。

                                
接着将粉团反复地搓,边搓边均匀地把粉团分成一个个小粉团,再将小粉团用手掌挤压,挤压成厚薄匀称而圆的饼(馃)。

                                
这一整套的工序是体现农妇才智的,手巧者,馃会做得不厚又不薄,有那种增之一分则厚,减之一份则薄的韵味。笨者,馃厚了如砖块,薄了见洞洞,会遭村人笑的。

做好的馃放入热的铁锅煎,锅不要太热或太冷。掌握好火候,待到馃的两面都黄硬了,趁热吃,就着农家的腌菜、萝卜条,“嘣吱嘣吱”似民间小调从嘴里传出。

                                
冷了的馃可放火炉上烤,烤成硬了,再沾上农家霉豆腐,辣味散发在馃上,咬一口余香悠悠。所以,威坪人有句老话:木炭火,包芦馃,除了皇帝就是我。

                                
包芦菜馃,那又是另一番风味。菜馃的馅用青菜或腌青菜,剁上白豆腐,再拌上少许从野地里采来的小菜(一种很香的野葱),洒上些猪油,用温火烤得两面溢油,香气四溢时起锅入口,那种滋味是说不明道不清的。

                                
威坪包芦馃是一种主食,更是一种滋补品,凡一年里大半年吃包芦馃的人力气大,担起东西爬山走路气不喘。

                                
这不显眼的山间小吃,给历代的乡村百姓延续了生生不息的生命。我爱生命,更爱家乡的包芦馃。

四. 浙江省 杭州 临安 新三宝

与临安传统的土笋干、茶叶、山核桃“三宝”相对,近年又有“白果、药枣、猕猴桃”成为颇有开发价值的土品,谐称“临安新三宝”
白果即银杏。银杏树为本市市树,境内各处适宜种植,白果产量每年可达80吨,其售价大幅度提高,实为致富一宝;药枣皮即为萸肉,是传统的道地中药材,本市西部山区可开发种植
猕猴桃尚属野生状态水果。1982年对本市猕猴桃资源调查,有12个品种万斤的年产量,因为猕猴桃内维生素C的含量甚高,国外视为水果珍品,可大力种植,出口创汇。近年已在玲珑林场等地人工栽培,并已结果应市
( 临安)

五. 浙江省 杭州 上城区 杭州猫耳朵

据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一次微服乘一叶小舟赏玩西湖。游得兴致勃勃时,天忽然下起了小雨,众人连忙避雨于小舟船舱内。大家等啊等,可是雨越下越大,下了许久都不见停。几个时辰过去了,乾隆皇帝又饥又饿,忍不住问老渔翁有否吃食。老渔翁告诉乾隆有面但没有擀面杖,做不成面条。正发愁之际,老渔翁的小孙女抱着一只小花猫走来说:“没有擀面杖,我来用手捻。”于是小姑娘动手将面捻成块,状似小花猫的耳朵,小巧可爱。她把这形状怪怪的面条下锅煮熟后再浇上鱼虾卤汁端给乾隆吃。乾隆见面条不同寻常的模样,玲珑别致,吃后更觉得回味无穷,赶忙问小姑娘这叫什么面,小姑娘回答说是猫耳朵。乾隆非常喜欢这道点心,回京后即召小姑娘为其做“猫耳朵”。自此“猫耳朵”成了一道名点 猫耳朵

。 猫耳朵极像意大利的一种做成贝壳形的通心粉。据说意大利的这种出品,就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学会了捏猫耳朵,回去以后仿制的,后来便由机器生产了。

配料

面粉、虾仁、火腿、鸡脯肉、香菇、干贝、笋片、绿菜叶、绍酒、葱段、姜片、鸡汤、鸡油

制作方法1

1. 面粉加水揉成面,搓成指粗的长条,切成小剂,在面粉中略拌,再将剂直立,用大拇指按于剂上向前推搓成猫耳状; 2. 取一碗,放入用猪油划过的虾仁,加干贝、绍酒、葱段、姜片和水,上笼蒸熟。将鸡脯肉、火腿切成丁,香菇切成片; 3. 将鸡汤放入炒锅,加虾仁、干贝、鸡丁、火腿丁、香菇片、笋片,沸时,下“猫耳朵”,待“猫耳朵”浮起,撇去浮沫,加盐、绿菜叶,淋上鸡油,盛入碗内即成。

制作方法2

主料:小麦面粉(250克) 鸡胸脯肉(100克) 火腿(100克) 虾仁(100克) 香菇(鲜)(150克) 辅料:干贝(25克) 冬笋(50克) 豌豆(50克) 调料:盐(5克) 味精(4克) 鸡油(15克) 猪油(炼制)(30克) 黄酒(15克) 姜(10克) 小葱(10克) 1. 将虾仁洗净,加入淀粉、蛋清、料酒、盐、味精、水调匀浆好; 2. 浆虾仁放入温油锅中滑熟; 3. 干贝洗净放入小碗,加水100毫升及黄酒、葱段、姜片等,上笼蒸熟,批成“指甲片”; 4. 鸡胸脯肉洗净,入锅煮熟,晾凉批成“指甲片”; 5. 熟火腿也批成“指甲片”; 6. 冬笋削去外皮,洗净,切丁; 7. 香菇去蒂,洗净,批成“指甲片”; 8. 面粉留起少量燥粉,其余加水约100毫升,拌匀揉透,搓成直径约8 毫米粗的长条,切成6~7 毫米长的丁,用燥粉略拌; 9. 然后将“丁”的刀切面向上,用大拇指向前推捺成极小的猫耳朵形状,全部做好; 10. 做好的“猫耳朵”投入沸水锅中氽约10 秒钟捞出,用冷水冲凉沥干; 11. 锅置中火上,下入鸡汤1500毫升,将虾仁、干贝、鸡肉、火腿、香菇、笋等一起倒入,同烧; 12. 待沸起后将“猫耳朵”放入锅,煮至“耳朵”浮起,加入已煮熟的豌豆,加盐和味精,出锅分装碗内,淋上鸡油即成。

风味特点

面瓣形似猫耳,小巧玲珑,火腿丁如玛瑙,鸡丁像琥珀,汤鲜味美。

注意

选“猫耳朵”要做得小巧,不能太大。

六. 浙江省 杭州 临安 竹乡鲜笋

主要原料:鲜笋 特色特点:鲜嫩味美、香脆可口 典故内涵:临安是竹子之乡,是产鲜笋的主要产地,据载:“仰山伟禅,师私 折长住一茎笋,后入定见笋观前,陪还忏*,其相乃绝,绝妙大师亦富 南天竺寺,误踏一笋取而食之,起后卖衣靠偿乃安”。以此,竹乡鲜笋 闻名遐迩。( 临安)

七. 浙江省 杭州 杭州卤鸭

原料:

净鸭1只(约重2500克)、火硝0.25克、姜块5克、精盐50克、白糖10克、葱段5克、

酱油1500毫升、绍酒15升

制法:

1.将鸭子洗净,沥干水分。姜拍松。桂皮掰成小块。

2.锅洗净,放入白糖125克及酱油、绍酒、桂皮、葱、姜,加清水750毫升烧沸,将鸭入锅,用中火煮沸后撇去浮油,卤煮至七成熟时,再加白糖125克,继续煮至原汁色泽红亮稠浓,手勺不断地把卤汁浇在鸭身上,然后将鸭起锅,冷却后,斩成小条块装盘,临食前浇上卤汁即可。

特点:

菜肴烹制入味,色泽红润光亮,卤汁稠浓醇口,肉质鲜嫩香甜,是1956年浙江省认定的36个杭州名菜之一。

八. 浙江省 杭州 萧山 萧山鸡

萧山鸡属肉蛋兼用型品种。又名“越鸡”、“沙地大种鸡”。原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分布于杭嘉湖及绍兴地区。

1主要特性特征体型较大,外形方而浑圆,体态匀称,骨骼较细,羽毛紧密。头大小适中,喙稍弯曲,前端黄色,基部褐色。单冠。冠、肉髯、耳叶红色。眼球略小,虹彩橙黄色。公鸡羽毛红色或黄色,公母鸡颈、翼、背部等毛色较深,尾羽黑色。母鸡羽毛黄色或麻色,颈、翼、尾部间有少量黑色羽毛。胫黄色。

2保种方式基因库保护。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江苏)于1976年引种进行异地保护,2002年原产地处于濒危状态。

【生产性能】

1成年体重与产肉性能成年公鸡平均体重2759克,母鸡1940克。105日龄平均半净膛屠宰率:公鸡84.7%,母鸡85.6%;105日龄平均全净膛屠宰率:公鸡76.5%,母鸡66.0%。

2繁殖性能母鸡平均开产日龄185天。平均年产蛋141个,平均蛋重58克。平均蛋壳厚度0.31毫米,平均蛋形指数1.39。公鸡性成熟期178天。公母鸡配种比例1:12。平均种蛋受精率84.85%,平均受精蛋孵化率87.47%。

【开发利用情况】

萧山鸡是我国著名的体型较大的肉蛋兼用型地方鸡种之一,特别是阉鸡闻名于江浙一带。今后仍应继续选育提高生产性能,同时以萧山鸡作为杂交育种的亲本,以生产配套杂交的优质黄羽肉鸡为主。

九. 浙江省 杭州 富阳 三山板栗

板栗为富阳传统产品,尤其是三山板栗,因个大、质好,味道美,营养成分丰富,而闻名省内
富阳市栗树多植于岩边坡地的微酸和偏酸性土壤,故栗肉中淀粉含量高,含朋蛋白质、脂肪、钙、糖、磷、铁、维生素甲、乙、丙等多种营养素。生吃,既甜又脆;熟吃,糯中带甜,异香袭人;亦可加工成菜肴,操作简便,美味可口。同时栗子还具有药用价值,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著述:“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生食治腰、脚不遂。”( 富阳)

十. 浙江省 杭州 下城区 杭州扇

杭州“雅扇”历史悠久,自古以来闻名遐迩,也深深印在老一辈文人心底。扇,作为文人的象征,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不仅扇子是人们生活中的实用品,扇面也是诗人、画家、书法家施展才华的天地。自古以来,扇子受到人们的喜爱,不少文人墨客与扇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宋室南移,许多画扇艺人的制扇工匠随着宋室南渡,聚集于杭州。“直把杭州作汴州”,扇子也成为点缀新都繁华的一项重要行业。据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当时“杭州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珍异珠宝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其中扇子就有“徐茂之”、“青蔑”、“周家”、“陈家”等著名商号,“细画绢扇、细色纸扇、影花扇、藏香扇、漏尘扇......”,应有尽有。

《杭州府志》记载:东坡在杭时,民有诉扇肆负钱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公令以扇二十束,就判事笔随意作行草及枯木竹石,付之。才出门,人竞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遂悉偿所负。杭州清河坊之东有一条巷,叫扇子巷,长逾一公里,是当年制扇作坊集中之处,扇子巷之名沿用迄今未改。可见当时杭州扇子行业的兴盛。

明、清以后,杭扇的发展更为兴旺,扇业工匠遍布杭城,民间有做草扇、蒲扇、竹编扇的,但更多的但更多的是制作经营纸扇。其中最大的一家是扇子巷的张子元扇庄。杭州兴忠巷有座扇业祖师殿,据殿内碑文记载,祖师殿内供奉老艺人共462人。又据民国初年的《中国实业志》记载:清中叶杭城营纸扇业者,总计有50余家,工人之数达四五千人,可见当时杭州城扇业规模之大。杭州的扇子,五彩缤纷,种类繁多。老百姓用的有竹编扇、芭蕉扇、绢扇、羽扇、纸折扇、檀香扇、麦草扇等等。葵扇朴实自然,竹扇轻巧灵便,绢扇古雅轻盈,檀香扇华贵香馥,折扇潇洒大方,羽毛扇悠闲飘逸。杭州扇子,林林总总,堪称扇子的大千世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