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黔东南能带走的特产 贵州黔东南十大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黔东南能带走的特产 贵州黔东南十大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5-08 20:09:44

一.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黄平县 黄平银饰

主要是苗族银饰和革家银饰。苗族的银饰分为首饰、颈饰、腰饰和手饰;革家的银饰分为首饰、颈饰和手饰。无活苗家银饰或革家银饰,各自都有其较固定的款式,不但造型不同,就连银饰上的花纹和图案也各有其特色。苗族银饰常以狗、猫、马、鱼、虫、花、鸟为图; 家银饰则爱用太阳、星辰、龙凤、蝙蝠及部分植物图样构图。式样的不同和图案各异,使黄平银饰显得丰富多彩,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二.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镇远 镇远白山羊

镇远白山羊为镇远地方优良品种。具有耐粗饲,性情温顺,抗病力强,肉质鲜香,皮肉兼用等特点。一般6--8月龄交配产羔,又羔率为60.67%,年繁殖率为161.8%,繁殖性,产量高。镇远草山资源丰富,集约经营发展镇远白山羊潜力很大。( 镇远县)

三.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台江县 冻鱼

冻鱼

苗家入冬的时令菜肴,是在隆冬季节,从田、塘或河沟里捕来鲜鲤、鲫、青鱼或别的杂鱼洗净去杂,放入清水锅里烧煮。待七、八成熟后,陆续掺入白豆腐、山药根、冻菌、生姜、夜寒苏根(或花)继续清蛇至汤白稠浓,再放入食盐、花椒搅匀,稍煮少许,即连锅一起,置于阴冷的凉台上。过了一夜后,即冻成一整块,用铲或刀划成小块,搬上餐桌,其味鲜美可口,如再洒上一点糊辣面,其味就更加别致了。

四. 贵州省 黔东南州 三穗县 三穗竹器

提到“鸭乡”,人们大多知道是指黔东南三穗县。然而,“竹编艺术之乡”也是黔东南三穗县的又一冠名,恐怕知情者就疏多了。

其实,贵州省文化厅赋予三穗县“竹编艺术之乡”的美名别称也并不过火,实乃名符其实。只要路经三穗县汽车站旁,那琳琅满目的竹器就会令你一饱眼福。

三穗县土地肥沃,利于竹子生长,盛产楠竹、斑竹、水竹、金竹、毛竹、黑竹、白竹、绵竹、石竹等不同种类的竹子,距县城12公里的蜜蜂坡一带就被誉为“万亩竹海”,去年水城大力发展大棚蔬菜所用的竹子棚架,就是从这里选购运过去的。生息繁衍在这片热土上的民间工匠们,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竹编事业,已经有悠久的历史。清光绪年间三穗县瓦寨斗笠就畅销湖南,湖南洪江成为著名的斗笠中转站。民国27年(1938),贵州省政府饬令三穗县呈送斗笠、细蔑篮参加手工艺品博览会展出。1959年,瓦寨斗笠新精制的24匹蔑小斗笠被选送北京向国庆10周年献礼。1974年,三穗斗笠、细蔑篮作为贵州民族工艺品参加广交会,引起外商兴致,当场与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外商达成订货交易。

三穗竹器的种类繁多。从形状上看,有方的、圆的、椭圆的、喇叭状的;从用法上看,有提的、背的、挑的、抬的;从功能上看,有盛饭的、装蔬菜粮食的、筛米晒粮的、放笔的、捉鱼的、遮雨的、关鸟的……根据竹器各种样式的特点,竹篾的破法上各有不同。斗笠的篾破得细且要过匀刀;凉背篼的篾要去青、刮光滑,还要染色;撮箕的篾破得粗且硬,编织也较随便;晒席的篾要破得宽而薄……总之,凡盛细东西、作装饰的,篾破得细而光滑,做工很讲究;凡盛粗东西的,篾破得粗而硬,做工比较随便。

编制竹器所用的材料比较讲究。斗笠精巧,要选指头大小的水竹制作;凉席柔软,用篾较宽,必用小酒杯口粗的水竹编织;晒席平坦,用篾要宽而平,故选用枝干较大、质地坚硬的楠竹;箩口滚圆,必用绵竹绲边;米箩篾细且硬,得选用白竹或金竹;撮箕需硬实,选斑竹编织……

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三穗竹器不只停留在实用上,已向供观赏、作装饰上迈进。将篾染色,在竹器上编织各种图案、吉祥语,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现与塑料包装皮配合编织,不但增强竹器的牢度,而且色彩更使人眼花缭乱。

更有趣的是,三穗竹器已从盛物随演员们登上了舞台。导演们用竹器作为蹈具编导的“篮子舞”、“凉背蔸舞”、“斗笠舞”还挺具地方民族特色色彩的呢!

三穗竹器立足于大小因适用而异、形状以方便为宜的原则,做工考究,名驰遐迩,被贵州省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难怪,到过三穗的远方贵宾感触地说:“到三穗不带竹器回家,将是自己终生的憾事啊!”

五.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剑河县 香禾

黔东南自治州黎平、从江、榕江等地香禾--稻中的珍品。香禾叶、茎、花、种子都有香味。扬花时节,一亩香禾十里香。香禾品种很多,香味最浓郁、经济价值较高的有白毛香禾、把塘香禾、红毛香禾、大香禾等。香禾芒长穗大粒饱,一般产300公斤上下,粒谷粒黄、白、黑、红色,不同品种颜色深浅不一。香禾耐瘠、耐阴、耐寒、抗锈,从江一县,常年种植面积达400公顷。香禾饭香气四溢,糯性,营养丰富。经分析,香禾蛋白质、赖氨酸、脂肪等含量,都超过一般优质稻米。

六.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台江县 酿酒

酿酒

苗族很早就掌握了酿酒的技术。因而形成了饮酒嗜好之一,大部分农户都能自制酒,自酿甜酒、泡酒和烧酒,但以烧酒最普遍,在苗族社会中,酒的用量是很大的,如建新房、过年过节、婚、丧、祭神、敬神、敬0等,都要用酒,特别是做重活,放工时餐餐离不开酒。一般成年人饮酒居多,妇女平时虽不饮或少饮,但遇有宾客来到,或者喜庆之日,家中主妇也以酒相敬,客不饮或饮不力,主人怫然不快,客人不醉不罢休的心愿。因此,即使自家不能喝,也都自酿一缸储存待客。

酿制的酒中,质量最高要数“重阳酒”为传统的窖酒。其制作很讲究,系用上好的糯米蒸熟作母子发酵成甜酒,另酿制度数最高的头道酒掺入甜酒中去泡,便成酒性纯正,酒色泽棕黄,状若稀释的蜂蜜,香味馥郁、青甜爽口。若窖在地里,时间越长,酒性更为纯正,苗族人民秉性豪爽,热情好客,酒在他们的心目中,是待亲朋的佳品和桥梁,每逢客至,常用自酿村醪,以飨宾朋。他们感到无酒不成礼仪,菜肴即使丰盛,无酒主人则感到怠慢了客,不成敬意。俗语说:“酒吃人情肉吃味”,重酒不重菜,只要有酒即使只有酸汤菜或一碟辣椒水都行。客人喝口寡酒下肚也是满意而归。酒席间,主人殷勤劝酒,当客人接过酒碗毫不犹豫地一饮而尽时,主人便喜笑颜开,热情地跟你攀谈,若客人不饮或饮之不力,主人会豁然不快,总之,来客必有酒待为贵,因而苗族人民创造发明了牛角酒、栏路酒、双脚走路酒、团圆酒、祝颂酒、交怀酒、送别酒等等独特的饮酒礼节。长辈、客人先饮是通常的礼节,交怀对饮,换盏添兴是一般规矩,劝酒时,常引吭高歌助兴,抒发彼此间的感情,或叙述族源、史实、歌唱丰收等等,有呼有应,有领有合,唱一首,对一曲,谁唱输谁就喝上一碗,彻夜不眠,通霄达旦。

七.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雷山县 苗族芦笙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芦笙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省雷山县苗族居住区村村有芦笙,是芦笙的重要产地。芦笙制作工匠分别居住在雷山县丹江镇的排卡村、方祥乡的平祥村和雀鸟村、桃江乡的桃梁村和年写村,这些村寨都位于大山之中,交通极不方便。

制作芦笙,除了要懂得一定的乐理知识外,还要具备物理知识,了解力学原理。芦笙种类较多,音质各有区别,形体大小也各有不同,要做出合乎需要的芦笙,首先要求制作工匠有长期的制作经验。苗族传承芦笙制作技艺的师傅只用风箱、锤子、黄铜、斧子、凿子、锯子、钻子、苦竹、桐油和石灰(有的已改用乳胶)就能制作出精美实用的各式芦笙。雷山地区制作的芦笙音质纯正,外表光洁美观,极负盛名。

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一种象征,苗族芦笙在表演吹奏方面把词、曲、舞三者融为一体,保持了苗族历史文化艺术的原始性、古朴性。芦笙制作技艺历来都由师傅亲手教授,无文字资料留存,且技艺考究,传承比较困难。

八.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黎平县 黎平茶叶

黎平茶叶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的。黎平县是中国名茶之乡,截止2012年底,黎平县茶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0.8万亩。

近几年来,黎平茶业异军突起,成就了众多新秀品牌,它们在黎平侗乡这片红色的沃土中迅速成长,逐渐成为消费者心目中值得信赖的品牌。以"雀舌"、"毛尖"、"香绿茶"、"白茶"等品牌为代表的"黎平茶"在国内市场上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并在"中茶杯"、"中绿杯"名优茶评比中荣获金银奖近30次,特别在2010年黎平县喜获"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两项殊荣,该县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上升,更有力的证明了"黎平茶"的卓越实力和无量前途。

在第十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活动上,黎平县森绿茶业对外贸易有限公司、贵州省黎平县侗乡媛茶厂、黎平源森茶业开发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三茶企业分别送样的“森绿牌黎白茶”、“森绿牌黎平雀舌茶”、“ 黔东牌侗乡雀舌”、 “黔贵源森牌黎平雀舌茶” 在绿茶类分别荣获 “一等奖”。这也是黎平县茶叶在“中茶杯” 全国名优茶评比活动上获奖最多的一次。

九.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凯里市 凯里葡萄

凯里葡萄--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葡萄是世界最古老的果树树种之一,葡萄的植物化石发现于第三纪地层中,说明当时已遍布于欧、亚及格陵兰。 葡萄原产亚洲西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世界各地的葡萄约95%集中分布在北半球。

葡萄为著名水果,生食或制葡萄干,并酿酒,酿酒后的酒脚可提酒食酸,根和藤药用能止呕、安胎。

十.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黄平县 黄平鸡稀饭

黄平鸡稀饭

黄平的鸡稀饭的做法跟台江等地略有不同,味道也更加特别!黄平鸡稀饭的做法是:将土鸡宰杀好掏出内脏洗干净后,将整个鸡或砍成几大块放入顶罐中加适量的水、姜和少许食盐,当鸡煮到半熟时,再放入适当的米与鸡一同煨炖至鸡肉离骨,将鸡捞出,继续把锅里的饭一直熬成粘稠的稀饭即可食用。捞上来的鸡肉砍成小砣来吃也很香,若蘸上放有豆豉、大蒜、花椒、盐、酱油、鸡稀饭汤的辣子水,其味道更鲜美,吃起来更令人食欲大增。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