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泉州后花园必买特产 泉州十大必买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泉州后花园必买特产 泉州十大必买特产更新时间:2022-04-09 00:16:20

一. 福建省 泉州 惠安 惠安石雕

惠安石雕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福建省惠安石雕源远流长,唐末时就出现了具有相当水平的人物山水,花卉禽畜等艺术石雕。南京中山陵、北京十大建筑、日本鉴真和尚陵园等国内外著名建筑物都有惠安石雕工匠的杰作。

雕龙是惠安石雕的擅长,仅目前在泉州辖区内尚存的出自惠安石雕工匠之手的石雕龙柱就有四十多对。惠安石雕龙柱艺术也经历过初生---成长--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其雕刻工艺由粗而细。镂空的龙体游离柱身的圆雕龙柱,把雕刻工艺推上一个崭新的台阶。而他的构设造型由简而繁。近几年来,已生产出了一柱二龙至数龙的新产品。

二. 福建省 泉州 鲤城区 泉州刺绣

泉州刺绣

泉州专业刺绣肇始何时,史无明载,难于确断。但知有一种精巧的“高浮绣”,与唐时“蹙金绣”工艺相同。可见泉州刺绣工艺很早就有相当高的水平。宋代,泉州城内东隅有个“衮绣铺”,传说就是因为刺绣业集中于此而得名。衮绣者,绣制朝服之缩称。这与南宋时南外宗正司迁来泉州,皇亲集中泉州居住不无关系。

明清,泉州地方戏曲繁盛,绣制戏服、道具需求量大,推动了刺绣业的进一步发展。清末民初,绣铺已有数十家。最著名的是承天巷内的“得春堂”绣铺,开设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创始人林的。清末民初泉州城内的刺绣工约有数百人。

刺绣品大致分为金线绣(朝服、戏服、佛服、龙蟒桌裙、道场绣品、凉伞、大纛、喜庆绣幛、幢幡等)和绒线类(戏服宫装女帔、木偶戏服、被面、帐眉、手帕、妇女衣裙等)。抗日战争前,产品远销东南亚及香港、台湾等地。1942年太平洋事变后,外销中断,刺绣业一蹶不振。

解放后,成立泉州美术工场,内设刺绣组,后成为泉州工艺美术社之刺绣车间,是泉州美术工艺的一个重要部门。

三. 福建省 泉州 丰泽区 泉州猪血汤

在泉州,猪血汤可以说是最廉价而美味的小吃,还具有良好的补血功能。最为有名的算是水门国的猪血汤了。它家的猪血汤是用大骨熬制味道浓郁,猪血块光滑而富有谈性,汤为深褐色,食用时如能加入油渣、大肠等作为辅料,味道肯定会更为浓烈可口。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四. 福建省 泉州 德化 德化早熟梨

德化早熟梨--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7月以来,德化县早熟梨陆续成熟上市,脆甜多汁的口感,深受消费者青睐,销售顺畅且价格高,现场采购、网络订购十分红火。该县辉阳村是早熟梨种植专业村,地处戴云山山麓,远离城市和工业,为原生态种植地,不仅“辉阳梨花”景观被农业部授予“中国最美田园”称号,而且所产早熟梨被誉为“梨中之王”,目前售价达到20元/kg左右。

德化县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早熟梨之乡”称号。

1996年以来,德化县从台湾、山东、浙江等地引进优质早熟梨品种。经过多年实践,德化初步形成了区划科学合理、建园连片集中、果园规格标准、生产生态兼顾的生产格局。目前全县有10个优质早熟梨科技示范场,2个5000亩以上和4个2000亩以上德化梨生产基地乡镇,总面积3万多亩,产量近万吨。

同时,德化县加强项目引进、品牌建设力度,申请注册了“九仙山”牌果品商标,制定了《德化新世纪梨》产品标准,并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为省地方标准,促进早熟梨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五. 福建省 泉州 南安 南安荔枝

1、挂绿荔枝荔枝树为常绿乔木,树势旺盛,枝条节间较疏且脆。叶披针形,端尖。花序细,花枝短小而疏散。果肉晶莹,玉白胸鲜,所含水份比其他品种少,质地雁脆,有冰糖味,清甜微香。果壳较坚硬,耐用贮。核饱满略扁,黑褐色。未成熟时微甜,不酸涩。可食部分占全果重70.8~74.5%,可溶性固形物17%~12%,100毫升果汁中含维生素C 13.38~31.24毫克,酸0.15~0.34克。4月上旬开花,花期约25天,6月下旬成熟。产量较低,大小年结果差异明显

2、糯米糍糯米糍品质优良,产量大,经济效益高,为主要出口品种。全县各镇均有种植。其枝柔软下垂,叶披针形,叶绿波浪状。果大,平均单果重25克,扁心形,果皮龟裂片明显凸起,平滑,果肩一边隆起。果肉乳白,肉质嫩滑、多汁,味浓甜微香,核小。可食部分占全果重82%~86%,鲜食或制干皆宜。3月底中下旬开花,6月下旬小糯(称白壳)两个品系。前者叶大果大,皮厚,色鲜红,裂果少;后者顺小果小,皮薄,色淡红,较丰产,但易裂果。品质以前者为优

3、桂味桂味品种优良,为主要出口产品之一。分布于全县各镇。植株高大,枝条疏长且脆,向上生。叶较疏,长椭圆形,边缘向内卷,呈瓦筒状。花枝细长,易形成带叶花枝。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果近似圆球形,中等大,平均单果重17克。果皮浅红色,龟裂片凸起呈不规则圆锥状,裂片尖刺手。果肉乳白,附挂绿水晶球队之外,其清甜爽脆程度均在其他品种之上。可食部分占全果重78%~83%。核有大小,小者居多。有皮色鲜红的“全红”桂味和果户上有墨绿色斑块、果皮浅红带绿的“鸭头绿”桂味两个品系。后者略好

4、怀枝怀枝又称禾枝、淮枝。是增城当今产量最大的品种。分布全县各镇,大部分是成年树。植株较矮,枝条密生,叶色浓绿。花枝粗、短。果近圆形或圆球队形,中等大,平均单果重20.6克。果皮暗红,龟裂片平滑或稍隆起,果肩平。果肉腊白色,软滑多汁,味甜。核大而饱满,少有小核。可食部分占全果重72.2%。4月开花,7月下旬成熟。成熟果可留在树上10多天不变坏。宜鲜食、加工晒干或制成罐头荔枝。该品种适应性强,坐果率高,丰产且较稳产

5、三月红三月红是县内最早熟的品种,面积约3900亩。树势壮旺,花序大而粗长。果大,平均单果重37~42克,果皮鲜红色,果肉多汁,味甜中带酸。可食部分占全果重62%~68%。种子易退化。1~3月开花,五月中旬成熟。耐湿涝,易生快长,一般种植3年便可挂果。建国前仅栽培于水肥罗为充足的堤围、基 、通边等地段。70年代石滩镇麻车果场、荔城镇太平村在旱地和矮山坡种植,皆能正常生长结果,且较甜,酸味少

6、雪怀子雪怀子是县内较迟熟的优良品种。新塘镇南安村居多,次为新塘镇新墩村。80年代,派潭、小楼两镇也有载培。该品种植株生势壮旺。果大,平均单果重约26克,歪心形。果皮暗红带微黄色。果肩微耸,一高一低。果肉爽甜,可食部分占全果重66.7%~81.9%。4月上中下旬开花,7月中下旬成熟,比怀枝迟10天左右

六.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永春老醋

永春老醋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永春老醋选用优质糯米、红曲、芝麻、白糖为原料,按一定配方精心酿制,其酿造技术独特。醋色棕黑,强酸不涩,酸而微甘,醇香爽口,回味生津,且久藏不腐。同江苏镇江香醋、四川保宁醋、山西老陈醋齐名媲美。

此醋旧时是民间富户秘传自酿食用,些许作为珍品馈赠亲朋好友。家中一坛老醋往往经年不断地添加陈酿,历经百年,为吉祥如意之象征。作为商品的不多。

1954年,爱国华侨、全国归侨联合会副主席尤扬祖出资与县人民政府合办永春酒厂。1958年酒厂扩展为酿造厂。在吸收民间传统酿醋技法的基础上,改进配方和工艺,使老醋品质更佳,产量倍增。1960年正式命名为水仙花牌永春老醋,由外贸部门经营出口。

永春老醋曾获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被选送参加第四届亚太地区国际贸易博览会展出,在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永春老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福建省永春县现辖行政区域。

七. 福建省 泉州 安溪 毛蟹

毛蟹,原产于安溪福美大丘化,民国时亦称“毛外”。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品种志》载:“据萍州村张加协(1957年71)云:‘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我外出买布,路过福美村大丘仑高响家,他说有一种茶,生长极为迅速,栽后二年即可采摘。我遂顺便带回100多株,栽于自己茶园’。由于产量高,品质好,于是毛蟹就在萍州附近传开”。( 安溪县)

八.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南澳后花园宋茶

南澳后花园宋茶--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

在南澳东半岛第一峰果老山的后花园村,生长着一种充满传奇色彩的药用植物九节茶,当地的人称之为宋茶。

宋茶全草高达1米多,茎直立,单生或丛生,绿色,节膨大成膝状,每枝多为九节故名。叶对生,有短柄,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六至十五厘米,中部以上有粗锯齿,齿硬而向针背反卷。黄绿而芳香的小花,开于夏秋,排列穗状花序。小果肉质呈球形,初冬成熟时呈红色,点缀于绿叶之上,分外迷人。

宋茶这种草药属金粟兰科,味苦微辛,性平,入肝、心经,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经、续筋接骨的功能,主治痨伤咳嗽、跌打骨折、风湿骨痛、妇女通经、闭经诸症。当代医学家还认为它有治癌功效。光绪年间南澳同知刘传林作《宋茶》诗并序曰:“果老山产九节仙茶,又名宋茶,以宋帝泊井澳(南澳之别名)时帝饮之也。”

宋茶的由来在南澳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早在宋景炎元年(1276)十一月,宋帝赵昺,宰相陆秀夫,李太后等逃亡至南澳的时候,在澳前村挖“宋井”,建太子楼(今尚保存遗址)准备建立基业。后来看到这里四面环山,风景秀丽,满山开遍杜鹃花,不禁满口称绝,并把此地取名“后花园”。歇息之间,皇帝吩咐随从拿茶来饮,随从奏曰:“匆忙之际,未曾携茶。”皇帝指着旁边的一种植物说:“这就是茶叶”。说也奇怪,这些野生树叶虽然没有像普通茶叶一样经过加工、发酵、制作,但用开水冲泡之后,清香四溢,风味独特,而且与一般茶叶有相仿之处。刚冲泡时颜色及味道较淡,但随着冲泡的次数增加,颜色越来越浓,味道越来越好,经过几十次的冲泡,色香味丝毫不退,后人把这些神奇的植物称为宋茶。

虽然经过几百年的风霜露宿,但宋茶这种野生植物从不失传。日本入侵南澳的时候,宋茶曾经被挖尽。抗日战争胜利后,宋茶奇迹般地又出现。自古至今,有不少人闻名宋茶是皇帝所封,想方设法进行移植,但都没有成功,连后花园邻近的山村都难以生长,这更给宋茶披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九. 福建省 泉州 晋江 深沪紫菜

深沪紫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深沪紫菜是福建泉州晋江深沪镇的。

紫菜外形简单,由盘状固着器、柄和叶片3部分组成。叶片是由1层细胞(少数种类由2层或3层)构成的单一或具分叉的膜状体,其体长因种类不同而异,自数厘米至数米不等。含有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叶黄素、藻红蛋白、藻蓝蛋白等色素,因其含量比例的差异,致使不同种类的紫菜呈现紫红、蓝绿、棕红、棕绿等颜色,但以紫色居多,紫菜因此而得名

十. 福建省 泉州 石狮 红膏

红膏(锯缘青蟹),有“石湖红膏,胜过高丽参”之美誉
( 石狮)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