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肇庆土特产图片 肇庆的土特产在哪里可以买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肇庆土特产图片 肇庆的土特产在哪里可以买到更新时间:2022-04-16 09:39:01

一. 广东省 肇庆 德庆县 金山绿茶

“金山绿茶”,茶质、茶味和茶色独特。全部采用独特的传统采制技术,茶汤黄绿透明,茶味香气浓郁,回甘味久。富含钾、钙、锰等19种微量元素和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C,茶多酚、硒等。具有消除疲劳、防辐射、降血脂、解烟醒酒等功效。

二. 广东省 肇庆 鼎湖区 肇实

肇实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广东的城镇街头,杂货店内几乎都有“肇实”出售,中医开药,时有用它,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回国探亲、旅游之余,十有八九都要寻购此物带走,为何“肇实”受到如此青睐?这是同它的用途分不开的。肇实者即芡的果实也,用于煲汤或作中药材。它有清热去湿,滋阴补肾和健脾的功效。肇实是茨实中最好的品种。

肇实正名芡实,属睡莲科。肇庆所产的芡实颗粒大,药力强,故称为肇实。 肇实是肇庆传统名优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土,深受海内外人士喜爱。 肇实有收敛、滋养、强壮之功效。多用于炖肉、煲汤或入药,能健脾止泻,滋阴补肾,清热祛湿,是难得的滋补佳品。肇实是肇庆市传统的名优土。应用于焖、煲、炖等方法,可制作的品种有肇实瓜盅,香芋肇实煲、香煎肇实脯等。

三. 广东省 肇庆 怀集县 桥头青柠檬

青柠檬是菜肴中不可缺少的调味料,其味道和个体都有别于黄柠檬。桥头镇地块处于石灰岩地段,种植出来的青柠檬果肉颜色碧绿透如玉色,鲜嫩多汁,味道特别酸,回味无穷。桥头青柠檬个头小、表皮紧实光滑、味道酸、香味略淡于黄柠檬,榨汁可拿来做柠檬汁饮品、啤酒香味剂等,在菜肴中挤上一些桥头青柠檬汁,会使每一道菜都散发出青柠檬特有的清香,带有典型的味道。

四. 广东省 肇庆 高要区 活道粉葛

活道粉葛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活道粉葛是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市活道镇的。活道粉葛是高要市独具特色的传统农产品,始于明末清初,由当地的野生葛培育而来,其中以仙洞粉葛最为闻名。注册了“活仙葛”牌商标。

活道粉葛是高要市独具特色的传统农产品,始于明末清初,由当地的野生葛培育而来,其中以仙洞粉葛最为闻名。

2009年,仙洞村成立了仙洞益群粉葛专业合作社,从此仙洞粉葛实现了“华丽转身”。合作社实行“合作+农户+标准+基地”的生产模式,以基地为示范,为农户提供种苗、农资、技术,并负责产品销售,确保了农民的利益。合作社注册了“活仙葛”牌商标,并通过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论证和省农业厅无公害产地论证。记者了解到,通过规范管理,引进优良粉葛品种和先进的储存技术,并加强技术人员指导和培训,粉葛亩产从原来的5000斤提高到现在的6000斤,增幅达20%,户均增收4000多元,形成了一村一品主导产业。

仙洞益群粉葛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不但吸引了仙洞村的农户积极加入合作社,还带动了周边村的农民种植无公害粉葛。目前,合作社社员已发展到292户,占仙洞村农户总数的51%以上。仙洞村粉葛种植面积达1600亩,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种植粉葛面积达4000多亩。合作社健全了规范管理制度和农产品安全体系,在种苗供应、栽培管理和粉葛采收、加工、储存、运输等方面制定标准体系,确保了农产品符合出口标准,“活仙葛”品牌逐步打响。仙洞村粉葛基地也被肇庆市检验检疫局认定为供港蔬菜基地,仙洞粉葛成为香港政府指定收购的供港果蔬之一,60%产品由东莞市润丰国际蔬菜有限公司出口香港、澳门等地。

活道粉葛

广东省高要市活道镇现辖行政区域

《高要市人民政府关于要求划定活道粉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高府函〔2013〕67号

广东省地方标准:

《活道粉葛》(草案)

《活道粉葛生产技术规程》(草案)

五. 广东省 肇庆 广宁县 广绿玉

广绿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绿玉

蕴藏于广东省广宁县的“广东绿”,俗称“广绿石”,又称“广绿玉”。蕴藏于广宁深山之中它是中国五大名石之一,明末清初,已经是有名的贡品。

广东绿品种繁多,颜色鲜艳、晶莹剔透,有灰白色、牛角色、淡绿色、墨绿色、翠绿色(称碧绿),白中带绿(称丛林积雪)、黄中带绿(称黄玫瑰)、黄中带红(称秋景)、绿中带金黄色金点(称海金星)、白中夹有绿色茶纹(称碧海云天)等等,牛色色,有微透明,形象似“冻”,称“广宁冻”,其中以翠绿、绿海金星、白中带绿、黄中带绿十分罕见,最为名贵。为石中瑰宝。

据清道光版《广宁县志》记载:"云朝山(今木格云台山)其山石色备五彩,温润而栗,商人贩卖雕作篆首。"广东绿石质细腻,温润如玉,杂质少,硬度适中,易于加工,既是罕见的宝石。又是制作工艺美术品和印章之珍材。

广东绿在我国的台湾省和日本的史料中都有记载,日本文房书道破天机权威-宇野雪村先生所著的《文房古玩事典》说:“广东绿产自广宁,有纯绿与茶黄色交错,有不透明……。”“广东绿、广宁绿在日本有很高的评价”。日本少林德太郎著的《增补图说石印材》中写到:“田黄、鸡血石、广东绿为稀品珍品石中的同一品位”。这说明了广东绿可与田黄、鸡血石媲美。

用广绿石刻制而成的各种工艺品和图章已成为馈赠亲友的精品和鉴赏品。收藏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远销欧美、东南亚、香港、台湾等分多个国家和地区。

广绿石玉雕产品主要有葡萄花瓶、双龙戏珠、奔腾骏马、飞鱼、仿古编钟、日本仕女、《西游记》组画以及最小的玉雕马头图章。广东绿玉雕最近又有新创,如lOOX60x20厘米的龙凤珠(珠为圆形电子钟)壁、仿世界第一座雕塑人头狮身像、重约5吨的天坛、重1.5吨的玉石塔、重2吨的九龙屏风……造工:精湛,美不胜收。

广绿玉产地范围为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木格镇、洲仔镇共2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六. 广东省 肇庆 广宁县 田艾

田艾

田艾每年农历正月,当地田野上便会出现三五成群的采艾人。田艾(又称黄花梦)是一种食用草本植物。它细骨柔软的茎,蜂翅大小的叶子,粘有细嫩的绒毛,呈银灰色,捣烂粘韧柔软,其味芳香可口。按当地人的说法,它具有安胎、预防糖尿病、健脾胃、驱风湿的功效,通常用来煲汤或做成田艾饭。

七. 广东省 肇庆 四会 河口吕宋芒

河口镇盛产芒果。全县境芒果树8000株,河口约占7000株。地方上惯称为河口吕宋香芒。考河口出产芒果,迄今已有150年以上历史。据清道光十年(1830)《西宁县志》(诸豫宗主修、周中孕纂辑),物产中“果类”记载:“芒果树高花繁,其实黄,味酸甜。”在此之前未见文字记述。迨至民国26年(1937)桂玷总纂的《西宁县志》物产中“果类”有记:芒果……芒亦作望,即蜜望子,树高数丈,花开极繁,蜜蜂望之而喜,故名。取青皮者盐腌暴乾,能解渴止船晕。”河口芒果品种主要有本地芒、吕宋芒和印度秋芒3种。均为优良水果品种,属热带亚热带水果。本地芒果的特点是:果形较短,果核大而厚,果肉纤维多,果质甜中带酸。它怕寒,又怕长期低温阴雨天气。二月开花,花甚繁,正值低温阴雨时节,因而一般结果少。群众流传有“芒果花假”的谑说。迄今剩下来树龄超过50年以上的本地芒母树,尚有100多株。丰年每株产量可达750公斤。吕宋芒果是1931年才引进我县的。是年河口佛子坝人谢桂生通过他的同僚卢灼元从岭南大学以五块银洋价格购买吕宋芒果嫁接苗2株,运回佛子坝村谢桂生果园内种植。翌年,谢用芽接法嫁接吕宋芒果多株,成活2株,1株种在谢的蚕房坝园内,另1株送建城人曾乃桢。谢在其自办的“桂庭园艺场”厅堂中,自撰一楹联:养猪无大王;种果求良种。果园内不仅有吕宋香芒,还有桂味荔枝、石峡龙眼、四会橙,花地杨桃、白糖黄皮、胭脂红石榴、沙田柚和紫葡萄等多种名贵果树。据说谢对其3株吕宋芒果至为垂爱。除亲自主持种植外,还派两名长工专职管护。1936年,谢的3株吕宋芒果树开始试花,全部打落,不主结果。1937年首次结果,分送亲友品尝。1940年共结果350个。据传闻其中最大的一个重达1斤2两(司码斤),长达7寸半。1946年总产1500市斤。吕宋芒果自有其特点:果形长弯,核细长扁,果皮薄,容易剥落,果肉厚,纤维少,汁多味香浓,无酸涩味。颇受群众欢迎。目前这3株芒果树仍生长茂盛,2株树高各9米,有1株达10米。胸径分别为90厘米、110厘米、76厘米,复盖面积分别为8分、4分、5分。1949年后,用吕宋芒果种子新发展的第二代吕宋芒果树约有130株,其中有102株分植在各农户及河口良种繁殖场。位于郁南县南部的河口镇,盛产芒果,以种植历史悠久和品质优良闻名。目前,全镇有芒果面积1200亩,分布于全镇11个村委会,主要有本地芒、吕宋香芒、印度秋芒、紫花芒、粤西1号、红象牙、苹果芒等品种,品质以吕宋香芒、粤西1号、苹果芒为好,产量以本地芒、吕宋香芒、粤西1号居多。正常年景全镇芒果产量在400吨左右,丰产年达1000吨以上。( 云浮)

八. 广东省 肇庆 四会 四会贡柑

四会贡柑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四会贡柑,产于四会市各乡镇,尤以大沙、石狗和江谷三地所产之柑橘堪称极品。自明朝初年始,四会每年都要选取上好的四会柑橘进贡给皇上,因而四会柑又名贡柑。四会柑分黄柑、甜柑、蕉柑,乳柑、行柑,茶技柑扣大红柑等多个品种,但都以皮薄汁多、肉厚无渣,甘甜爽口、味鲜香醇而驰名。四会柑有止咳化痰、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效,且果皮晒干后既可入药,又可作烹调鱼肉之配料。药学大师李时珍曾在他的著作《本草纲目》中称四会柑为“鱼冻柑”、“柑中之珍品”。四会柑,通常叫四会柑橘,因柑橘与金吉谐音,象征着吉祥,所以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必备柑橘,以相互馈赠,祈求新年金玉满堂、如意吉样。

九. 广东省 肇庆 高要区 麦溪鲩

麦溪鲩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麦溪鲩,产于高要大湾的麦溪和麦塘两口塘,麦溪鲩有“鱼中之王”的称号,当然,这是说它的美味程度。据史载,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麦溪鲩已负盛名,在清代曾被列为朝廷贡品,相传慈禧太后也对其赞不绝口。广州的一些食肆,现在就将麦溪鲩作为招牌菜。 更奇者,麦溪鲩无特殊种苗,普通鲩鱼种放到麦溪、麦塘,养足岁月就可以转变成麦溪鲩;如把麦溪鲩放到别的鱼塘,经一年半载,它们便会转变成普通鲩鱼。

麦溪鲩烹调独特,清蒸尤佳,如欲保持原汁原味,切忌放姜葱和酱油,只需放入少许食盐、生油和陈皮丝即可,有肉质嫩滑、清甜、甘香而无腥味之感。市面价约30多元至60多元一斤。

麦溪鲩,因产于广东省高要市大湾镇古西村麦塘和白溪塱塘(合称为麦溪塘)而得名。麦溪塘的生态非常独特:麦溪塘原本是耕地,早稻收割完后,农民留下稻禾禾头,再把山泉水引入塘中养鱼。塘里自然生长着野生小荸荠、麻慈籽、茆草等丰富的天然饲料,食料天然外,鱼塘的泥土含有多种矿物质、塘底有温泉泉眼、塘内深处有原始森林沉木堆积等,都为麦溪鲩鱼的生长提供了优厚、无污染的天然环境,而这种不可复制的地理特性让麦溪塘不能轻易扩建塘面积,造就了麦溪鲩鱼的珍贵之处。2012年3月,麦溪塘获得了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称号。

麦溪鲩烹调独特,清蒸尤佳,如欲保持原汁原味,切忌放姜葱和酱油,只需放入少许食盐、生油和陈皮丝即可,有肉质嫩滑、清甜、甘香而无腥味之感。市面价约30多元至60多元一斤。

麦溪鲩的“肤色”很独特,刚出水时银鳞闪闪,全身粉白。只有麦溪塘的水才会造就如此美丽之像。清焖麦溪鲩与清蒸麦溪鲤同样都是一道好菜。秋冬季,还可将麦溪鲩晒干成为“麦溪鲩干”。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同样,也养育了一方鱼儿。广东是多水之地,池塘遍布,在众多的鱼儿品种中,麦溪鲤与麦溪鲩就逐渐冒出头来,远近驰名。作为鱼中贵族,麦溪鲤与麦溪鲩对于环境自然十分挑剔,非得要生长在高要市大湾镇古西村的麦溪塘里。因为这里的鱼塘富含硫磺,池水也具有碱性,而生长在池塘中的野生小荸荠、麻慈籽、茆草等水生物,为鱼儿提供了独特食物来源。因此,麦溪鲤、麦溪鲩无需人工喂养就能长得膘肥体壮。烹制时,麦溪鲤不会像其它鱼的肉那样越煮越老,而是始终保持鲜嫩可口。

麦溪鲩产地范围为广东省高要市大湾镇现辖行政区域。

麦溪鲩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

二、环境条件

1.水源:来源于产地范围内的山泉水或西江水。

2.水质要求:pH值为5.5至6.5,水溶氧量≥5mg/L,塘底土质为高岭土,水深1.6 m至1.8 m。

三、养殖技术

1.放养要求:放养规格为0.5kg/尾至1.0kg/尾,放养密度300尾/公顷至450尾/公顷。

2.生产方式:采取种养相间的生产方式,3月份先在塘内种植小荸荠和撒播稻种,5月待稻禾开花后放鱼养殖。

3.投饲与管理:5月份鱼种下塘后主要以稻禾花及水底的小荸荠为食;8月份增投稻谷、小麦、玉米。

4.捕捞:捕捞季节为每年的秋冬季节,捕捞规格≥3kg/尾。

5.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全身呈粉白色,口感甘香、肉质嫩滑,无腥味。

2.理化指标: 粗脂肪含量3.5%至6.5%,粗蛋白≥15%。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十. 广东省 肇庆 端州区 七星剑花

盛夏游星岩,抬头望岩壁,只见一种植物,其状如鞭,其色深绿,沿岩壁攀援,身上开花,状若银盏。这种植物俗称剑花,又叫霸王鞭、指天尺。剑花在广东农村触目皆是,它们或长在山崖石壁,或生在断壁残垣。剑花是广东百姓日常煲汤的汤料,需求量甚大,尤其在夏季,无论酒楼、饭店都有剑花猪骨汤供应,因这种汤有清热润肺功效。由于剑花市场广阔、不少农户彻墙种剑花,用以出售。但广东剑花最为出名的还是产自肇庆七星岩“七星剑花”,其出名的原因不仅因为它在著名风景区成长,而且更重要的是七星剑花吸吮岩内清泉,花开芳香,煲汤后食用,味道甘美。( 肇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