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榆林阳澄湖特产报价 榆林特产必买清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榆林阳澄湖特产报价 榆林特产必买清单更新时间:2022-04-08 16:15:03

一. 陕西省 榆林 佳县 佳县玉米

佳县玉米

玉米从明代起已在本县种植,它以其产量高、适用广、耐干旱等特点,逐步成为农民农业生产的必选作物。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广,到1980年后,全县推广了高产抗病的“中单2号”优良品种,实现了全县玉米杂交化。现玉米种植面积约5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8%左右,年产量在1500万公斤以上,单产一般400—800公斤。毛国川、五女川一带是玉米的主要产区,无论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占全县的60%以上。

二. 陕西省 榆林 府谷县 调豆芽

调豆芽绿豆芽、黑豆芽都可调着吃。将豆芽簸去皮,在开水里焯熟,刚熟即可,不可过熟,捞凉水里浸凉,不可干放自然晾凉。否则不及时除去热量,会使豆芽过熟,就不好吃了。捞适量豆芽在容器里,红胡萝卜切丝,韭菜切段(也可用绿辣椒丝或芹菜丝)点缀,加入适量盐、干姜面、味精、鸡精、醋,淋入芝麻油调匀即可。色味俱佳,增进食欲。

三. 陕西省 榆林 府谷县 烂腌菜

烂腌菜这是府谷人整个冬天吃早饭的主要下饭菜,秋天一次要腌一个冬天的用量。将蔓菁削去毛根带叶一起洗净,块根礤丝,叶和茎切碎,还可以礤入少量红、黄胡萝卜丝点缀,再切入适量红绿辣椒,加盐一起拌匀,放入瓮或坛等容器反复按压使之结实,然后压上菜石,让其自然发酵。待菜汤满盈,菜味酸香时便可食用。也可用茴子白切碎腌制。

四. 陕西省 榆林 横山区 横山羊肉

横山羊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陕西省横山县。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横山羊肉具有肉质鲜嫩、肥瘦相间、高蛋白低脂肪、无膻味、香味浓郁、风味独特的优点,被誉为“肉中之人参”。“横山羊肉”以其独特的肉质、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显著的保健抗癌功能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名副其实的地方特色产品。

横山羊肉主产于南部丘陵沟壑区,由于气候特别,昼夜温差大,山大沟深,行走不便,放牧的羊子采食困难,运动量大。因此,横山羊肉脂肪含量较低、肌肉弹性好。横山羊肉只有用横山的水和横山的葱等调料才能做出地道品味。从植物种类和营养特征看,横山县耐寒、抗旱品种多,以天然的豆科、菊科和禾本科植物为主要饲草,尤其是苜蓿等豆科植物比例大,相对含水量较低,用这些饲草饲喂的羊子抗病能力强,生产的羊肉氨基酸含量高,胆固醇少,营养价值高,食用后具有强身健体,补肾壮阳之功效。同时,植被中富含中药材,羊子采食后可预防疾病的发生;百里香、多根葱、铁杆蒿、沙葱、沙蒜、香艾等60多种香草以及富含蛋氨酸的苜蓿、大豆,使横山羊肉香味十足,细腻、无膻。.

生产情况

该县羊产业在实施舍饲养羊的基础上,向科学化、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县内“羊中王”绒毛加工厂的服装远销海内外,“香草原”等羊肉加工厂的产品享誉港台,养羊走出一条“公司+协会+农户”的路子,初步构成产业链。2009年,全县新增人工种草22万亩,保留种草面积300万亩;羊只饲养量达130万只,均养羊5只收入2000元,户均养羊20只收入8000元,农民畜牧业收入占到70%;生产羊肉9476吨,羊绒320吨,羊毛552吨,羊皮40万张,畜牧业产值突破8亿元大关,占全县农业产值的60%以上。.2010年,全县羊只饲养量达139.1万只,存栏73.8万只,出栏65.3万只,羊绒412吨,羊毛520吨,羊皮60万张,羊肉9795吨,畜牧业产值打破8.4亿元大关,其中养羊产值达到4.5亿元。21世纪初,榆林、靖边、西安、北京、内蒙古、宁夏、甘肃、山西、广州等地,都有横山炖羊肉馆。横山县成为国家山羊板皮基地县(农业部)、绒山羊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陕北白绒山羊育种基地县和主产区(陕西省农业厅)、中国百县优势特色陕北白绒山羊生产基地县(中国社科院),获得横山羊肉地理标志的保护。.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0年9月3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疫总局以2010年第95号公告,正式公布“横山羊肉为全国地理标志产品护”。.

保护范围

横山羊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陕西省横山县横山镇、高镇镇、党岔镇、波罗镇、塔湾镇、石湾镇、武镇镇、响水镇、殿市镇、赵石畔镇、魏家楼乡、石窑沟乡、韩岔乡、艾好峁乡、双城乡、南塔乡、白界乡、雷龙湾乡、石马洼农场等19个乡镇、农场所辖行政区域。.

五. 陕西省 榆林 府谷县 干瓜条

干瓜条将西瓜皮刮净红瓤,削去绿皮,用小刀转着割成长条,烈日晒干即为干瓜条。食时,先把干瓜条用温水泡软,切段。可烩,可炒,也可调。凭爱好选择吃法。

六. 陕西省 榆林 绥德县 绥德石雕

传统的榆林大地上,土多,沙多,石头也多。土多,生长出土窑洞;沙多,疯狂成大沙漠;石多,便孕育出石雕艺术。

榆林的石雕之乡在绥德。历经秦汉唐宋,于明清时期,绥德古城内遗留的人文景观、摩崖石刻以及民间广泛流传的石雕艺术品就更是不胜枚举。诸如秦时扶苏监军驻绥时“太子府”遗址,“赏月台”遗址、扶苏屈死于城南二里许的卢家湾,遂有呜咽泉景观和疏属山巅的扶苏墓、扶苏祠等景观;“晋溪洞”“龙洞清流”“天下名州”等摩崖石刻;以及民间老乡家保锁娃娃的炕头石狮狮,与那些深埋墓葬而被挖掘出土的东汉画像石,足以证明石雕艺术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勤劳智慧的绥德人,凭借着得天独厚、天然优质的山石资源和精湛的技术力量,打造出了石文化的过去和现在,开拓了石雕工艺的新天地。一支数以千计万计的石匠队伍,为省内外城乡建设打造出了光彩夺目的雄伟建筑和斑斓绚丽的石雕艺术品,而且,经绥德工匠所雕刻的石狮子已漂洋过海,远销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由此,绥德有“石狮故乡”,“石狮王国”等美称。

绥德石狮是这块黄上地上的文化和经济的象征。“狮”文化在名州文库中应属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那威严高大,置于庙堂高山的镇山狮,还是珍藏炕头,扶正祛邪的炕头狮,都以其显明的个性特征,独特的造型意象和大胆夸张,粗细结合,自然而浑朴的雕刻技法,赢得了世人的赞誉、专家们的称道。绥德石狮雕凿自然、随便,不受约束,神态生动,妙趣横生。有的天真烂漫,一副稚气,活像顽皮的孩子;有的憨厚老实如同陕北老农;有的稳重安详、温顺可亲好似慈母;有的刚健威严如同勇士。北京的评论家指出:“绥德石狮有一种大匠气概。表现了生活中最可爱、最生动的一种神韵,是真正的写意传统,纯正的民族特色”。在这块贫穷、干旱、生态环境极为恶劣的黄土地上,绥德汉创造的隶属中华民族艺术本源的石雕艺术,凝聚了真正的写意传统、纯正的民族特色。它充分体现了黄土高原那种浑厚、纯朴的气质,具有浓郁的泥土芳香。在创作方法上随意、大胆、粗犷、泼辣、大气磅礴,并采用圆雕、浮雕、镂空、阴刻、阳刻、线刻并用等手法,线刻中阴线与阳线灵活多变,真可谓神能人石,石能传神。绥德炕头石狮中的两面狮,绝对是立体派的东西,毕加索探索了一辈子的立体派,在绥德的民间则随处可见,绥德被誉称为“石雕之乡”当之无愧!

社会和人生的风格画都在绥德汉子的石雕艺术上放大或缩小。他们精雕细刻的手艺和传统古典的审美情趣,在以下几处建筑物上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展现。

千狮桥——千狮桥横跨在无定河南北两岸,因桥身两侧站立着神态各异的1008只大小不一的石狮子而传名。这里是榆林石雕艺术的长廊,也是“天下名州”绥德城的标志。

天下第一石牌楼——天下第一石牌楼矗立在210国道进入绥德县城的南端,是中国最大的石结构牌楼,其间的时刻工艺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

永乐大道石刻长廊——永乐大道石刻长廊石雕刻在1680米长的永乐大道上的一幅石刻长卷,集中展现了黄土地上古朴的民俗风情和文化、文物景观,榆林信天游中的经典也跃然其上。有观者叹曰:走了永乐大道,就了解了黄土文化。

四十里铺石雕群——四十里铺在210国道上,国道两旁,布满生意兴隆的石雕作坊。地上立着龙柱,蹲着石虎,站着石人石佛。其中最大最常见的则是石狮子。这里的石狮子享誉海内外。

绥德石雕艺术是“绥德汉”情感的一种宣泄,是绥德男人的一种艺术。他凝结着“绥德汉”纯朴、直率、顽强拼搏的品格;也象征着绥德男人高大、英威、彪悍的气质;更能体现绥德汉那种英勇顽强、不屈不挠、顶天立地、与时俱进的精神。所以,从古至今绥德的石雕工匠们,以明快简括的刀法,大胆随意的想象和自然娴熟的雕刻技术,雕出了绥德汉五彩斑斓的情感世界。无论是雕刻的人物、山水、花草、禽、兽等工艺品,还是雕刻的石狮、龙柱或石牌坊等大型建筑物;亦不管是从地下挖掘出的汉画像石,还是世代相传珍藏在老乡家炕头的石狮子,都发展了传统的石雕技术,使其继承、再造了石雕的新意。

绥德石雕艺术,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大胆开拓创新的精神,用象征、含蓄、寓意深刻的笔触,古朴粗犷的笔触,精雕细刻的刀法和博大磅礴的气势,为全世界所瞩目。他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是很高的,它对我们研究人文学、民俗学、历史学、民族学、东方美学乃至世界美学都有很高的价值。

七. 陕西省 榆林 佳县 佳县油枣

佳县油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佳县是中国红枣名乡,2001年,国家林业局授予佳县“中国枣乡”称号。朱家洼乡泥河沟村生长着1300多年前栽植的老枣树,至今仍冠盖如云,果实累累,被专家称为“枣树王”、“活化石”。北京同仁堂志有“佳州油枣入药可医百病”的记载。2005年,佳县取得国家有机红枣生产基地和有机红枣产品“双认证”。

地域范围

佳县有机红枣前在国内、国际上的红枣产品中,只有佳县拥有国家颁发的有机产品认证书,佳县红枣在种植、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中进行高品质要求和控制,在种植和生产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使佳县大红枣一直保持着无污染、纯天然的特性!业界一直给予佳县红枣“天然极品、百果之王”的美誉。佳县油枣较抗裂果,一般在成熟期能抗2-3天的阴雨,此期多于50毫米的降雨可造成裂果烂果、耐寒。

特定品质

佳县油枣树体较大,干性中强,树姿半开张,树冠呈自然半圆形。树势中等,发枝力中等,枝叶密度适中。根蘖萌生力弱,生长势强,根系发达。果实中大,长圆形或圆柱形,平均果重12.3克,最大果重19.6克。果面平,果皮中厚,黑红色,外形美观。果肉厚,绿白色,质地硬,稍粗,汁液较少,味甜,略具酸味。适宜制干,品质上等,制干率47.6%,含糖量75.2%,含酸1.2%,含水20%。果核较小,纺锤形,平均核重0.35克。在产地4月下旬萌动发芽,5月上旬展叶,6月中下旬盛花,7月到9月上旬为果实生长期,是需求雨水的高峰期。10月上旬完全成熟,适宜采收。11月上旬落叶。佳县油枣较抗裂果,一般在成熟期能抗2-3天的阴雨,此期多于50毫米的降雨可造成裂果烂果、耐寒。

文化典故

在气候偏凉(年均气温9-11℃)、温差较大、降雨在500毫米左右的北方地区栽培,丘陵或平原均可适宜。不适宜关中及同类地区发展。在陕北各产枣区县及黄河对面的山西枣区(两者统称为黄土高原丘陵枣区)表现良好,丰产稳产,品质优良,制干率高。对山地和平地都可适应,但对光照的要求比较严格,每天应不少于10小时的光照。在同类地区的宁夏银川也表现良好;在陕西的渭北地区,时常受到成熟期降雨的危害,造成裂果烂果。

八. 陕西省 榆林 佳县 佳县站羊

佳县站羊

站羊是对舍饲羊的泛称。佳县自古以来有站养的传统习惯。一般年初将小羔羊饲养在圈,初冬小雪前后羊满膘后宰杀,用此种方式饲养的羊,所产肉色正醇嫩、鲜香可口,成为本县一大。又因站羊肉味甘、性大热,能益气补虚,温中暖下,成为良好的补养强壮:食品。用站羊肉制作的膳食,是佳县人款待上客的保留菜谱,不论是“羊肉水饺”、“羊肉臊子”,还是“清蒸羊肉”、“手扒羊肉”,均品味奇香,沁人心脾。

九. 陕西省 榆林 横山区 缸腌腊猪肉

陕北家制“缸腌腊猪肉”已有近100年的历史,广泛流传于陕西榆林地区和延安地区,用民间传统的盐理法和油封法腌制而成。外形整齐洁美,呈10~12厘米宽、约5~7厘米厚的方块状,每块0.4~0.6千克重。瘦肉呈红色或暗红色,肥肉呈白色或淡黄色。肉质结构良好,肥瘦相间的肉块,红、白(或淡黄色)分明,色泽鲜艳,外观肉质鲜嫩多汁,咸淡适中,香味纯正、浓郁,具有特殊的腌腊风味;久存(2~3年)不变质。

陕北缸腌腊猪肉的制作方法

1.选用健康的,在比较卫生的条件下宰杀的猪肉。除净残留毛,刮洗净血污脏垢,去骨(肋骨可带骨)、去蹄膀,然后按要求切成10~12厘米宽、5~7厘米厚的方块备用。

2.将缸及石板盖准备好,用清水刷洗干净,然后盖好盖放在适当的地方备用。缸的大小,应视肉量的多少来选择,一般要求肉装至离缸口20~30厘米为宜,过大、过小都不利于肉的保存。

3.炒盐:将所需要的盐(陕西定边产的大青盐)放入铁锅内炒,炒至微黄时为宜。炒盐对产品质量影响很大,是“缸腌腊肉”成败的关键。

4.滚雪球(上盐):将炒好的盐放于盆内,在盐未凉时,把肉块放进盐中滚几下,使肉块表面粘上较厚的一层盐,提起肉块轻抖几下,以不掉下盐粒为度。

5.腌晒:将上好盐的坯块摆放在干净的盖片(用高粱秆的盖子)上,放在太阳下腌晒,腌晒时间,夏、秋季大约为1天,冬、春节约为3天,以晒至表面渗出水分为好。

6.搓盐:将晒好的肉坯块,再拿盐搓上一次,其目的是搓出多余的水分,补增些盐分。

7.复腌:将搓好的坯肉块,抖擦去多余的盐粒和水分,使表面相对干燥,再进行复腌。 8.半熟加工及腌制:有咸味较浓的盐埋法与盐味较淡的油封法两种。

(1)盐埋法:①笼蒸:将腌好晾凉的肉块,皮面向上摆放在笼里蒸10~15分钟后,取出晾凉。②入缸:先将炒好的盐进行压底,其厚度约5厘米,然后将肉块肥瘦搭配,排列整齐,稍留空隙,皮面向上,放入缸内一层,然后撒上一层盐,盖没肉面,轻压一下,接着装第二层,直至装完为止。最后一层盐应撒约5~8厘米厚一层,稍压实即可。③加盖封口:装毕肉后,用石板盖将缸口盖严,然后用绳在缸口中间轧几圈固定,以防缸体裂炸。整个加工过程完毕。

(2)油封法:①油浸:将猪的板油、五花油等油脂炸炼,除去油渣后,把油加热,控制在6~7成熟,将腌好晾凉的肉块逐块放入油锅内浸泡,炸至肉边起色时为度,捞出晾凉,直至炸完。②净油:将泡炸过的油,继续加温炼至水分耗净后,澄清,除去渣质,待用。③入缸:将油浸过的肉块逐块放入缸内,要求皮向向上,排列整齐,肥瘦相间,上层与下层肉块错位,左右留有空隙,层层装进,装至离缸口约25~30厘米时为宜。④油封:将除干水分的澄清油,油温降至40~50℃时,徐徐倒入缸内,淹过肉面5~10厘米时为止。⑤加盖封口:先将石板盖盖好,一边隔起空隙,待油冷却后盖严。即腌制加工完毕。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