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批销广西特产榆黄菇 直销广西特产榆黄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批销广西特产榆黄菇 直销广西特产榆黄菇更新时间:2022-04-09 11:25:24

一. 广西 河池 宜州 有机桑杆榆黄蘑

广西是全国桑蚕第一大省,以无任何农药化肥的桑杆为原料栽培榆黄蘑,培养环境接近野生状态,绿色无害,外型高贵典雅,色泽亮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维生素E含量很高,铁、锌、硒含量也很丰富,是食用菌中的黄金贵族。居家生活,养生保健,往来送礼当然首选榆黄蘑。

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ipileatus Sing.)又名金顶侧耳、金顶蘑;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侧耳属。

形态特征:榆黄蘑子实体多丛生或簇生,呈金黄色。菌盖喇叭状,光滑,宽2~10厘米,肉质,边缘内卷,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延生,稍密,不等长。菌柄白色至淡黄色,偏生,长2~12厘米,粗0.5~1.5厘米,有细毛;多数子实体合生在一起,榆黄蘑色泽金黄,艳丽美观,惹人喜爱,外观恰似一朵美丽的鲜花。

营养成分:榆黄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氨基酸含量尤为丰富,且必需氨基酸含量高。属高营养、低热量食品,长期食用,有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含量的功能,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和肥胖症患者的理想保健食品。可入药,治虚弱萎症(肌萎)和痢疾等症。

栽培要求:榆黄蘑生长力强、出菇快、生长期短、产量高,既可段木栽培,也可袋料栽培,菌丝生活力强,可在榆树、杨树、桦树、椴树、水曲柳、槐树等阔叶树锯屑培养基上生长发育,也可在红松、沙松、鱼鳞松、杉、柏等锯屑培养基上生长发育,不过产量很低。还可在棉籽壳、废棉、玉米芯、花生壳、豆壳、麦秸、稻草、茶渣以及栽过草菇和蘑菇的废培养料上生长发育。其中,以棉籽壳、废棉和玉米芯栽培榆黄蘑的产量较高。菌丝生长发育温度范围为7~32℃,最适生长温度为23~27℃,45℃以上经2小时菌丝即死亡,但能忍耐零下38℃低温。子实体形成温度为10~28℃,最适生长温度为 15~25℃。pH5~7都能生长,以pH5~6.5最适宜。

食用方法:可炒、可爆、可烧、可扒、可炖汤,其味道鲜美,口感滑嫩。可与精肉、腌菜、笋、火腿肉、肚片合炒,也可放入肉类中煲汤。

二. 广西 桂林 兴安 兴安粑粑

从前,桂林一带过春节,乡下人进城走亲戚,总要挑一担粑粑上来送给主人家。那粑粑圆如满月,白如玉雪,放在水缸里,只要勤换水,存放一年半载也不变质。放在火上烤,粑粑慢慢地就变得软软和和的,然后包上酥糖,好吃极了。那粑粑以兴安的最为有名,故叫兴安粑粑。渐渐地,逢年过节,城里人拿了米也到乡下去加工,成了桂林的一大民风民俗。

糯米粑粑的吃法很多:切成小块用油炸,外脆里软,沾点桂花糖,别有风味;也可鍋中放油少许,整块的用小火坑软,将桂花糖加点水搅合后倒入扒鍋中翻两翻后起锅,即可食用;有了微波炉,食时更方便了,用碗或盘裝着糯米粑粑转几圈就热了,从糯米粑粑的侧面开口,放入桂花糖像吃饼一样的又干凈又利索。

不爱吃甜食的,可葱花嗆鍋,加水少许加盐,待水燒沸將切成小块的糯米粑粑放入鍋中,水开了就可服用了。

三. 广西 梧州 岑溪 岑溪胶粉

胶粉

市内胶粉生产已有100多年历史,是制作焚化香、蚊香、造木船的原料,也可制造儿童玩具。主产区是大业镇和筋竹镇。用种植的胶树的皮和枝叶加工胶粉。单用胶皮加工成胶粉的称上胶粉,用胶皮、胶枝、胶叶混合制成胶粉称中胶粉。岑溪县木夹社、大业镇白竹村、岑城镇樟木街等线香厂生产的焚化香,品种有黄香、白香、红香、原色香等多种,产品除内销外。还销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港澳地区。单香港地区,1986年销胶粉量367吨。

四. 广西 桂林 阳朔 阳朔糍粑

阳朔糍粑制作工艺精细。把上好糯米蒸熟后,用力杵打,直到糯米饭全融,像棉团状,然后再取出糯浆做成圆团,放入蒸笼蒸熟而成。水糍粑多放内馅,如豆蓉、莲蓉、芝麻桂花糖等,质地细腻柔韧、

洁白晶美,

如趁出笼时热气腾腾,

再裹上点白糖或熟豆粉,更是色美味鲜,口感细滑沁甜。为阳朔名小吃之一。

五. 广西 百色 田林 百色马

【主产区与分布】 中心产区位于广西百色地区的田林、隆林、那坡西林、凌云、乐业和百色等县。分布于广西河池地区的东兰、巴马、凤山、天峨、南丹等县,以及云南省文山的广南、富宁、马关等县。

【形成历史】

百色养马的历史,在文献和出土文物、房屋装饰和壁画中均有反映。据《田林县志》记载:“迎娶时用轿马、鼓锣、灯笼火。”民间有饮酒及食牛、马、犬等肉的习惯。《凌云县志》记载:“行之一事,殊感两难,有余之家,常用轿马,畜马一匹。”1972年,百色地区西林县普合村出土的西汉文物鎏金铜骑俑,清康熙时修建的粤东会馆,屋脊上的雕塑壁画绘制有许多马俑和骑士。以上史实和文物艺术均说明百色地区养马历史悠久。百色山区牧地广阔,牧草丰富,全年四分之一以上的时间,马匹在无棚舍条件下,放牧于高山峡谷之中,任其自由采食和繁殖,需要役用时,将马牵回圈养。使役时补饲玉米2-3kg,或糠麸4-5kg以及青草5-10kg。产区交通不便,历史上百色地至南宁和贵州兴义的往返货物均靠马匹运输。人民世世代代养马用马,对马的选育和饲养管理积累有丰富的经验。所以百色马是在产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下,经劳动人民精心培育而形成的。

六. 广西 桂林 平乐 平乐山楂

山楂,俗名“山梨子”,亦名“石梨子”。除平乐镇外,其余12个乡(镇)都有分布。尤以二塘、桥亭、附城、长滩、张家、大扒、源头等7个乡(镇)为多。全县有山楂树8万株以上,挂果树6万株。解放前,县内山楂树多为野生,少数为人工栽培。全县常年产鲜果约300吨,山楂干片约100吨。据中国植物研究所、广西茶叶研究所等有关部门测定,平乐山楂果碳水化合物含量为22%,铁和钙的含量也大,其中钙的含量在各种果品中占首位。既可鲜食,又可加工制成山楂片、山楂糕、山楂酱、山楂蜜饯等。还可制作果汁、果酒。解放以来,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山楂生产日益为人们重视。进入80年代,县内山区许多农民都把山楂视作致富门路而广为种植。1983年,县商业部门开始收购山楂干果。1984年共收购山楂果片2.57吨,产品销往八步、梧州、柳州等地。之后由于受市场逐步放开,商业部门停止收购。

七. 广西 桂林 龙胜 龙胜油茶

龙胜县油茶具有品质好、出油率高、绿色环保的特点,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龙胜各族自治县是广西的油茶主产区之一,气候和地理条件都非常适宜油茶的生长,被国家确定为广西11个油茶示范林基地建设试点县之一。龙胜现已建成22万亩油茶基地。

龙胜县平等乡种植油茶历史悠久,油茶是本乡主要产业之一,是龙胜最大的产油区,平等油茶具有品质好、出油率高、绿色环保的特点,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也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目前平等乡的油茶种植面积约6万亩,年产油茶籽1500万斤。

八. 广西 梧州 岑溪 岑茶

岑溪种茶已有300多年历史。乾隆四年(1739)县志记载:“岑向无茶,止大峒山巅植之,其味甚佳,故有岗茶之名。迄今各乡近山处尽种,而谢孟堡山场所植尤夥,远近贩鬻,为利颇饶。”宣统二年(1910)梧州府出产商品调查统计岑溪茶叶2600石(约30万斤)。解放前茶叶盛产于清末民国时期;主产区是樟木山心,梨木乡的双元、里汉、泗祥,大乡的奕清,筋竹乡的横山,其他各乡也有种植。清末民初,茶商在县内樟木、筋竹、新圩、南渡、水汶等圩市,共有茶庄22间,经营茶叶收购、加工、外销,清末称茶叶为本县大宗农产品之一.民国22年(1933)出口茶叶4000担。民国26年统计,全县(不含解放后划归岑溪的三堡、糯垌地区)茶园面积1.038万亩。年产茶叶208.2吨。岑茶各具特色,如珠圆玉润的山心茶,色香味兼优的里汉茶,香味浓郁持久的三贯茶、三都茶、古浪茶,独具板粟香味的朝阳茶,在广东、梧州等地都享有盛誉,统称之为“岑茶”。

解放后的合作化时期,大力推广种茶,1956年,容县专区派专业技术人员在糯垌塘坡建立茶叶生产试验站,引进云南大茶叶、福建铁观音、水仙茶等良种。1958年国务院定岑溪县为茶叶生产重点县,同年广西省农业厅在梨木乡召开茶叶生产工作现场会,同年县委领导和梨木乡双元村茶叶专业队长出席全国茶叶生产先-表会议。茶叶出口最多是1962—1970年,平均每年出口茶叶272.34吨,其中1967年出口400吨。1976年推广良种茶及密植栽培等新技术,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茶叶生产由原主产区发展到南渡、三堡、诚谏、归义等一批新产区。1982年岑溪县获得梧州地区推广茶园密植栽培科技成果三等奖。1984年是全县茶园面积和产量最高的一年,茶园面积达到2.44万亩,年产茶叶700多吨。南渡镇是全县产茶最多的一个镇。

近年内销扩大,出口减少,但年产级内茶仍在200吨以上。1990年茶园面积7394亩,年产茶叶205吨。土产公司茶叶加工厂的红碎茶、青毛茶、炒绿茶,加工精细,香味清纯持久,大部分出口境外。

九. 广西 桂林 平乐 夏橙

品质优良,色鲜味美,且成熟早,很畅销
( 桂林)

十. 广西 百色 田林 田林八角

八角是田林之一,分布在全县各乡(镇),种植面积5.2万亩,年产量约2000万斤。近年来,我们通过积极引导农户开展八角低产林改造,其面积和产量均有所提高,已成为高海拔山区群众收入主要来源。

信息来源:田林县人民政府网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