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重庆市秀山县海洋乡特产 重庆秀山县有哪些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重庆市秀山县海洋乡特产 重庆秀山县有哪些特产更新时间:2022-06-04 21:25:36

一. 河南省 驻马店市 遂平县 常庄乡金丝小枣

金丝小枣是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的珍果,因掰开后出现缕缕金丝而得名。河北省盐山县是金丝小枣的发源地,《中国名胜辞典》所记载的“唐枣树”就在本县境内,这里地理环境优越,气候适宜,日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是枣树生长的最佳环境。

常庄金丝小枣生产始于商周,兴于魏晋,盛于明清,千年来一直作为朝廷贡品闻名于世。据测定,金丝小枣所含糖分、蛋白质、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粗纤维、有机酸、钙、磷、铁等,均高于其它水果含量,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的几十倍,素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称。

《本草纲目》载:枣味甘、性温,和阴阳,调营卫,生津液,通九窍,健脾胃,益肝肺,助经脉,补血安神。“金粒宝”金丝小枣汁完整保留了枣的各种营养成份,具有养颜补血、益气生津、和肝养胃、软化血管,促进食欲、增强记忆力、醒酒止渴之功效。

二.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大羊乡核桃

核桃是世界公认的“四大干果”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科学鉴定表明:1kg核桃仁的营养价值相当于9.5kg的牛奶、5kg鸡蛋、4kg牛肉,核桃具有健胃养脾、通润血脉、护肤养颜、润肺化痰之功效,是强身健体、健美健脑、延年益寿之珍品。近年来,大羊乡不断加大山区开发力度,大力培植特优核桃主导产业,挂靠省、市林业科研部门,进行籽苗嫁接实验,先后引进“香铃”“鲁光”、“元丰”等当今世界最新名优品种,并成功地推行了核桃“绿枝嫁接”和“硬皮插接”等最新科研成果。这些品种具有个大、皮薄(手握即开)、肉丰等特点。

三. 陕西省 渭南 临渭区 曲乡手指杏

产于临渭区曲乡。因个小如手指肚儿而得名,麦收前即成熟,又名麦熟杏。色呈米黄,核小,肉质蜜软,食之酸甜清香,生津可口,为杏中珍品。

四. 安徽省 马鞍山 含山县 张公乡绿茶

张公乡绿茶

五. 山西省 运城 夏县 禹王乡柳编

禹王乡:柳编

六. 重庆市 秀山县 峨嵋牌重庆沱茶

由重庆茶厂生产,有30多年历史( 重庆)

七. 安徽省 宣城市 广德县 下寺乡蜜枣

下寺乡:蜜枣

八. 山东省 泰安 肥城 桃乡有机蔬菜宴

肥城是国际有机菜生产基地,泰西宾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经多位大厨潜心研发,开发了包含40余道菜品的桃乡有机宴,主要选用肥城的有机牛蒡、秋葵、紫薯、菜花等原料,采用家常作法与现代佐料的有机结合,不只是口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尊重自然,体现绿色健康的营养理念。

美食类型:独特风味

九. 重庆市 秀山县 土家族油芯

油芯,米食,特点:金黄油亮,外酥内嫩,香脆可口。烹制法:炸。大米、此品为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两地少数民族喜吃的小吃品种,又称“包心油粑”。

川味土家族油芯的做法:AuX

1、黄豆分别磨浆,混合拌匀。AuX

2、猪瘦肉剁成茸状,加花椒、盐、味精、葱花等拌成馅。AuX

3、先舀少量混合浆装入“油提”,次舀入馅心,再舀混合浆入提将馅心包住,然后将“油提”放入沸油锅中炸10分钟。AuX

4、最后把油芯倒出,在油中炸至金黄色即成。AuX

操作要领:大米与黄豆的用量为5:1,米浆要磨成浆糊状,干稀适度,用菜油慢炸。AuX

十. 云南省 怒江 福贡县 马吉乡古当村傈僳族传统文化

古当村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马吉乡,古当行政村共有农户306户,1142人,其中村办事处周边5个自然村共178户,646人。人均收入580元(2004年)。古当村是著名的傈僳族服饰和歌舞之乡,素有“美女村”的称誉。

该村地处碧罗雪山腹地,依山而建,海拔1890米,森林覆盖率98%。4条小河在村尾汇合后冲出峡口,附近有两条瀑布、两个温泉,生态环境极佳。这里是通往维西县、贡山县的交通要道,翻越碧罗雪山走10小时就可到维西县。该村傈僳族在清末从维西县迁来,民居建筑与村落格局传统风貌保存较好,建房中择地、选材、建房、进房等过程一直延续传统方式,在各类傈僳族传统民居建筑中,传统竹木结构“千脚落地”茅草顶房占62%,传统竹木结构“千脚落地”石棉瓦顶房占22%,砖木结构房占16%。古当村现在仍然保留传统纺织和榨漆油工艺,是农耕、采集等生计方式的补充。

傈僳族服饰简朴大方,做工精细。女装以红、白色为主色调,上衣为无袖右衽衫,下穿手工纺织的麻布裙,裙边装饰蓝红线条或花边。左肩斜挎用贝壳串成的长链“拉奔”和红白相间的串珠,胸前配挂多根串珠为胸饰,在“拉奔”和串珠下方结数个毛线球,鲜艳美观。传统男装以黑、白为基调,穿及膝白色长衫,外罩黑褂子,型似喜鹊,称为“喜鹊服”。现在多在领口、袖口和衣襟等显眼处镶花边。成年男子普遍配“怒刀”、带弩弓、背兽皮箭包,英勇剽悍之气尽显。妇女头戴用红、白色串珠和贝壳制作的珠珠帽Zone“哦勒”,男子戴1尺高的布帽子,右边挂一块红布飘带作装饰。

民间文学在傈僳族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古当村流传着丰富的神话故事、儿歌、诗歌、谚语、传说等,如《孤儿找龙女》、《猴子搓麻线》、《兔子与狐狸的故事》、《刮木毕斗鬼的故事》、《狗食太阳》等。

傈僳族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当地流传的民歌有情歌“优叶”、叙事歌“木刮”、儿歌“然尼斗石”、迎亲调“吃知斗俄”、哀歌“阿双吉俄”、挽歌“诗俄斗俄”等。民间乐器有弹拨乐器“其奔”、短笛“笛哩图”、竹笛、三片口弦、单片口弦、木叶等。傈僳族民间舞蹈称为“千俄千”,种类较多,有生产舞、丰收舞、婚礼舞、模拟动物动作舞、织布舞、洗麻舞等,多为集体舞,或成排,或围圈,脚步有进有退,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有规律地变化。

民族文娱体育活动丰富。除传统的射弩外,还有用于强身健体、节庆活动时比赛和表演的打球、爬竹竿、过溜索、射粑粑、射鸡蛋、摔跤、荡秋千、斗膝、压翘翘板等。

传统节日阔时节,即傈僳族的新年节,节期为每年12月20日。现在,阔时节已经成为怒江州的法定节日。每年阔时节时,全村人聚集在村公所进行各种活动,唱歌跳舞,吹奏乐器,欢庆节日。

傈僳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在古当村多有保存。根据月亮圆缺推定节令,安排生产。有自己传统的民间医药。村里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优良传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