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浙江泰顺老陈家特产 泰顺老陈家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浙江泰顺老陈家特产 泰顺老陈家特产更新时间:2022-05-03 03:32:57

一. 浙江省 温州 泰顺县 凤尾敲虾

大河虾去头留尾剥壳,剔除沙线,洗净沥干,蘸上干淀粉,用小木槌轻敲成扇形片,入锅用旺火沸水氽熟,捞起入清水中过凉,再入炒锅清汤中煮,配以鸡脯两片、火腿处、番茄片、青菜及调味品。这是温州传统汤菜,虾肉透明,虾尾鲜红,鲜美爽滑,清香可口
( 温州)

二. 青海省 西宁 城东区 青海老酸奶

青海老酸奶在青海民族饮食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641年唐朝文成公主经过青海湖畔的日月山、倒淌河等地进藏的民间故事中,就有关于酸奶的记述。在可称之为古代藏族社会百科全书的史诗《格萨尔》当中,也有许多关于酸奶的记载。可见酸奶在青海问世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营养

酸奶的营养价值远远超过新鲜牛(羊)奶。它含有多种乳酸、乳糖、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酶等。有胃病的人喝了它,可促进胃酸分泌,食后非但不气胀、腹泻,反而通气、消食。青海老酸奶的不只是简单的酸奶,而她代表的是青海三江源地区自然无污染的纯生态绿色食品,酿造过程都不使用任何人工添加剂(防腐剂),属真正的绿色食品;更以高原回族(撒拉族)人民酿造技术见长,青海老酸奶可以清真生产;真正清真,绿色,营养食品,非青海老酸奶莫属。

发展

如今响应国家农业产业化号召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青海酸奶为品牌的酸奶食品产业已经初见规模,并且已经立足高原,走出高原,走向世界。青海老酸奶将为青海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目前,青海酸奶储存技术有待发展,保鲜期短,在青海原产地酸奶,只能通过空运到达全国市场。而富含营养,味道纯正的牦牛酸奶更是,家居,馈赠佳品中的佳品。 请大家先注意现在市面上来自国产品牌的主要是些小包装,果味的东西,而且大多与青海传统酸奶味道是有区别的,更甜而酸味淡。由于酸奶的保质期短,外地的产品口感与本地的区别,因此对本地的酸奶市场冲击不大。怀古的感觉,让目前老青海人更多的喜欢传统酸奶纯正的口感和味道。

满街老酸奶 谁家是正宗?

800多年前,老酸奶就在青海诞生了,不过出远门遛遛、见见世面还是前两年的事。为此,他特意给自己设计了件仿青花瓷的褂子,上面印着“青海老酸奶”的招牌。他从高原晃晃悠悠地一路往东,终于走进了祖国的首都北京。 令他郁闷的是,原本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但进了北京城没几天,却发现满大街都是穿着跟自己一样大褂的“老酸奶”,他们的产地包括东北、内蒙古和山东,甚至还有安徽和湖北的。这时,青海老酸奶有点懵了。

进京后迅速蹿红

从今年初的北京庙会开始,青海老酸奶正式进入北京市场,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口口相传,一度出现“洛阳纸贵”的局面。夏天到来时,网络论坛上的邮购和代购业务热火朝天,而互联网的放大效应使老酸奶成了一种时尚消费品。目前,北京的街头小店和大型超市均有出售,驻足街边买杯饮料的消费风气催生了“买杯老酸奶”。 新品的热销吸引了众多大牌厂商扎堆儿往里挤,其中不乏蒙牛和完达山等知名企业。它们扯出的旗帜由青海蔓延至东北、山东、内蒙古甚至湖北等。企业的大量进驻也掀起了舆论战,各方都称自己才是正宗。 “史书上都有记载,青海牧民的这种食用方法已经有800年的历史了,是我们最先将这种制作方法工业化。”青海小西牛生物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维生坚称,他们才是目前市场热销的青海老酸奶的源头。在此前的一些采访中,内蒙古和东北都有企业宣称当地有食用老酸奶的传统,因此自己才是正统。在众说纷纭背后,到底是谁

谁继承了“道统”?

青海老酸奶的故事是这样的:在800年前的一个夜晚,一对农奴夫妇替主人放牧,走了很远很远,碰到了暴风雪,两人慌忙躲避,不小心将一罐煮熟的牛奶忘在了帐篷外面。第二天,牛奶凝固发酵之后,变成了状如豆腐花、需要咀嚼食用的酸奶,他们就靠这桶酸奶支撑着回到了家里。好吧,我承认,这可能只是美好的杜撰。事实上,史书只是记载了牧民在800年前就开始食用老酸奶。时至今日,在青海各地,牧民仍然在食用这种传统酸奶,他们用碗盛奶,用小勺挖取食用。由于这种酸奶制作工艺独特,许多到过青海的游客都被吸引。它之所以能够以商品的面貌大规模进军现代都市,根源在于其制作方法已经脱离了传统的手工艺,实现了大规模的量产。 “我们早就通过青海工商局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了 青海老酸奶 的商标,目前已进入公示期。”王维生强调说,由于带有地域标示的商标很难得到相关部门批准,往往要与历史文化和传统相关才行,而如果最终申请能够通过,那么“道统”之争也就不言自明了。

三. 浙江省 温州 泰顺县 雪丽蛏子

22只调羹各盛鱼茸糊,各放一熟蛏肉,两头微露,缀上火腿末和香菜叶,小火蒸熟,脱出调羹装盘,浇上薄芡和熟鸡油。此菜洁白如雪,口感鲜柔娇嫩
( 温州)

四. 北京市 西城区 老北京茶汤

茶汤是京津地区常食的一种甜食。将盛有冲熟的茶汤的碗翻扣过来而不洒,因此有"扣碗茶汤"之称。所谓"八宝茶汤"就是再加上八种不同的果料。茶汤用大铜壶沸水冲开,大铜壶俗称茶汤壶,是茶汤业的幌子。壶高60厘米,直径50厘米,壶嘴细长。壶内四周贮水,中间空如炉膛,用以燃煤烧水。壶顶可装个铜汽笛,水沸汽笛就响。被擦得耀眼生辉的大铜壶加上那奇妙的铜笛声,颇有乡土情趣,十分诱人食欲。

北京茶汤因用龙头嘴的壶冲治,又叫龙茶。北京茶汤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 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

1997年12月北京天桥茶汤李饮食店制作的茶汤,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过去北京街头卖茶汤的小贩,他们用大铜壶现场冲出的各种味道的茶汤香甜可口,老少皆宜,是休闲小食,也可做早餐之用。老天桥附近的“茶汤李”较为著称。

——茶汤的历史典故——

要说,茶汤究竟属于哪朝哪代的发明,这大概谁也难说清,不过,多少年来,甭管是哪朝哪代,逢年过节,这茶汤便总是在庙会上一显身手,惹得一群群大人孩子睁圆了一双惊奇的眼。您看,那卖茶汤的桌子上,放着把锃光瓦亮的大号铜壶,壶嘴、壶把、上口、底足都镶着用黄铜雕刻的花纹,壶体两侧各镶着一条金鱼在小草中游动……等到炉火烧旺的时候,只见壶中开水翻滚,热气腾腾。更有意思的是,您再看眼前这卖茶汤的大师傅,两脚分开,双臂摆平架势,一手拿碗,另一只手搬壶倒水,碗口距壶嘴儿足有一二尺远,眼见那冒着热气的开水由壶嘴儿喷射而出,不偏不倚正好“砸”在碗中,且点滴不漏,动作准确优美。其实,要冲好它,真得需要很高的技巧,首先,得一次完成,绝不能拖泥带水滴滴答答地往碗里对,否则茶汤准是生的,那卖主可就亏了本了。再有,出水虽猛,但绝不能浇在手上,要不,手也烫了,碗也砸了,赔本赚吆喝,那就更不合算了。所以,卖茶汤的老师傅都练有一手绝活,别瞧全部动作总共才有几秒钟的时间,可练好这一手,恐怕得花上几年的工夫。

北京天桥茶汤李历史悠久,是北京传统风味小吃。茶汤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 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

位于北京天桥的李记茶汤绵软细腻,香气夺人,他们的茶汤有十几个品种,1997年12月北京天桥茶汤李饮食店制作的茶汤,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茶汤制作是将糜子面洗净,用凉水浸泡两小时,沥净水,碾成面,再过细箩,即成糜子面;茶汤壶内灌满凉水,烧沸,取碗一个,倒入开水和适量凉水搅和一下,加入十分之一的糜子面调成面糊,再用开水将面糊冲熟;在茶汤上面撒上红糖、白糖和糖桂花即可食用。现在茶汤李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发展出了鲜菱角茶、珍珠奶茶、奶昔、圣代等;尤其是鲜菱角茶还具有清毒、利尿、解酒等保健功效。

五. 陕西省 咸阳 彬县 陈家酱汁肘子

彬县地方风味特色肉食品。陈家酱汁肘子是陈家酱肉坊的代表名吃。研制人陈健民1979年入伍后,在部队从事炊事工作期间取得国家二级厨师职称。1993年退伍后,即成立彬县陈家酱肉坊。在博取从长的基础上,借鉴北京“天福号”酱肘的传统作法,结合当地饮食文化和传统口味进行改良,创出了陈家酱汁肘子的独特制作方法。陈家酱汁肘子精选上等新鲜生猪肘,加入料酒,佐以大香、小香、桂皮、丁香、黄酒、鲜姜、酱油等十多味调料,采用独特的加工方法精制而成。其特点是色泽鲜亮,嫩烂爽口,香味四溢,自上市以来,即受到当地群众和消费者的好评,已成为当地一种名吃。制作方法是:1、将生猪肘洗净去骨,放入锅内用旺火急煮40分钟,搅拌去浮沫,捞出洗净后待用。2、将肘子放进老汤锅内,酱油、大香、小香、桂皮、花椒、丁香等佐料,用急火烧开,改用微火闷煮3小时,出锅即为成品。2003年4月,在“中国烹饪王国游·西安咸阳美食旅游周”活动中,获“西安咸阳旅游名品”称号。

六.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老猪脚火锅

老猪脚火锅

以老猪脚和清菜为主,加上别的配菜,吃起来爽口爽心,难以忘记那诱人的滋味。

七. 浙江省 温州 泰顺县 一品脆皮蟹

圆脐梭子蟹,蒸熟剔取蟹粉,用小火煎制后呈圆饼状,外片酥脆,里肉鲜嫩,蘸花椒盐食用。因其原料上乘,制作精细,味鲜美而独特,故以“一品”命名
( 温州)

八. 重庆市 江北 老四川灯影牛肉

由重庆老四川餐厅烹制( 重庆)

此品于一头牛的肉中只能精选出7千克左右为原料,配以川味调料,经过精工制作而成。有保鲜期长,香味浓郁的特点,食之麻辣鲜香,其味无穷。

始创于1937年。以优质鲜牛肉为主料,配以砂糖、川盐、天然香料、精炼植物油等辅料精制而成,具有独特的五 香味。有健脾益气、养胃舒肝、强筋壮骨的功效。

九. 上海市 崇明 老黑皮西瓜

本县,有数百年栽培历史,主要产于向北、汲浜、陈家镇等乡。瓜圆、肉厚、个重。一般的重7至10斤,大者重20至30斤左右;瓜皮一般的厚1.5厘米左右,也有厚达3厘米的,是制作蜜饯的原料,用它加工而成的西瓜酱清淳甜美。

十. 山西省 长治 襄垣 襄子老粗布

老粗布,又名老土布,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世代沿用的一种手工织布。“那种老织布机,很美。织布的姑娘,更美。我要把长治的传统工艺带到爱尔兰去,希望能在春节期间表演。我相信在那里,一定会有很多人喜欢它。”爱尔兰馆副馆长陈敏琪说,“其实,现在的人们崇尚自然,渴望绿色,倡导低碳,老粗布其实并不粗,反而更显时尚。手感厚实,肤感舒适,这样的粗布应该推向世界。”

为了进一步发扬老粗布这一传统工艺,襄垣县适时抓住市场需求,于今年3月成立了襄子老粗布有限公司。“为了帮助老粗布企业迅速成长壮大,县里为我们融资200万元。有了资金的支持,襄子老粗布有限公司也有了底气,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在襄垣县上马乡、王村镇组建了500余个家庭粗布作坊,广大农村妇女坐在家中变身‘织女’,不仅重拾起了传统工艺,而且还大大地增加了收入。”推销员胡亮说。

老粗布有着很多的优越性,可调节新陈代谢、有效防御紫外线、抗辐射、肌肤亲和力强,又因线粗纹深,整个布面形成无数个按摩点,对人体皮肤起到意想不到的按摩作用。目前,该公司已从原来单一的家纺粗布布品向布艺、床品、服饰、工艺礼品等方面多元化发展,让真正的环保、低碳、原生态产品走入城市人生活。

地址:襄垣县太行路118号

电话:5696677

网址:sxxz@163.com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