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通化特产能带走的 通化特产有哪些可带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通化特产能带走的 通化特产有哪些可带走更新时间:2022-04-05 02:52:43

一. 吉林省 通化 通化县 通化葡萄酒

通化葡萄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始建于1937年,拥有近70年历史的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最近一次性推出了包括宝石红、珍珠白冰葡萄酒,1959特制山葡萄酒,以及炫影干红高级葡萄酒等在内的14款全葡萄酒新产品。一个古老葡萄酒的新传奇,正在春天里上演。

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地处长白山脉西麓,这里山青水秀、气候冷凉,是我国乃至世界优质山葡萄的培育种植基地。去年9月,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29.07%的股权被国内葡萄酒新贵——新华联集团收购,新华联集团与东宝集团因此分别成为通化葡萄酒的第一、第二大股东。雄厚的实力资源,为通化葡萄酒注入了全新活力。

二. 吉林省 通化 柳河 柳河山葡萄

柳河山葡萄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柳河山葡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柳河山葡萄”吉林省柳河县,为优质酿酒葡萄,主该县酿造葡萄酒的主要原料。柳河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属半山区,境内土壤肥沃,俗称黑钙土,非常适合生长期短的山葡萄生长,柳河山葡萄果穗长圆锥形,果粒小,平均粒重1.38g,着色浓、色素高、果粉厚,果实呈紫黑色或蓝黑色,果汁呈宝石红色,酸甜适口,有浓郁的山葡萄清香味,是纯天然、无公害、绿色食品。2009年12月31日,柳河山葡萄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柳河山葡萄大面积栽培历史可以上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从“公酿一号”的尝试到规划发展,从“双优”品种的引进和大规模发展,到2007年底该县山葡萄种植基地发展到1.5万亩,种植户获利稳中有长,山葡萄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柳河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山葡萄生产标准化示范区”。柳河是全国优质山葡萄基地的主产地之一。得益于优质的葡萄资源,该县葡萄酒酿造业兴盛,2008年,全县拥有通过QS认证的山葡萄酒生产企业44家,生产线98条,年生产能力达15万千升,并于2006年被评为“中国优质山葡萄酒之乡”。

柳河山葡萄 - 产地范围

柳河山葡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吉林省柳河县柳河镇、三源浦朝鲜族镇、驼腰岭镇、向阳镇、安口镇、圣水镇、红石镇、亨通镇、孤山子镇、五道沟镇、凉水河子镇、时家店乡、柳南乡、姜家店朝鲜族乡、罗通山镇等15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三. 吉林省 通化 东昌区 东昌灵芝

亦称木灵芝、赤芝、红芝。担子菌纲,多孔菌科。被神话为“仙草”、“百草之王”。《尔雅疏注》曰:“王者仁慈则芝草生”,故称“瑞草”。灵芝菌盖肾形,上面赤褐色,有潦状光泽和云状环纹;下面淡黄色,有许多细孔。菌柄长,红褐色,有光泽。灵芝喜高温高湿,强散射光,通气良好的环境,多生长在阔叶树的木桩旁、枯树根和倒木上,夏秋雨季后生长旺盛。灵芝性温,味甘,具有益精气,强筋骨等药用功能。长白山区野生灵芝较少,十分名贵。人工培植的灵芝约50~60天子实体成熟。

四. 吉林省 通化 集安市 集安贡米

集安贡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安是“鱼米之乡”, 这里生产的大米在清朝是贡米,专门供皇帝和皇室家族食用。

集安新开河贡米

新开河贡米集安绿色食品产业协会吉林省集安市境内新开河流域的财源镇、花甸镇的水田地。东经125°36′-126°52′,北纬41°16′-41°27′。

五. 吉林省 通化 集安市 集安山葡萄

集安山葡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安山葡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特定品质

集安葡萄选用优质山葡萄品种,生长势强,自花结实好,丰产性能高,抗病力强,穗大粒大粒密,具有果粒均匀、汁多、色素含量高、含糖量高,抗逆性强、稳产高产等特点

地域范围

吉林省集安市境内岭南地区,青石镇、太王镇、麻线乡、榆林镇等鸭绿江沿岸乡镇。地理位置为东经125°51′-126°33′,北纬40°53′-41°32′之间,具体地域范围是:东至青石镇青石村二队,南到榆林镇地沟村,西到榆林镇闫农街,北到青石镇青石村坝下。总生产面积1300公顷,年总产量1500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集安属于山区市,系长白山西南麓,总的地势是北高南低。集安山葡萄主要种植区域以灰棕壤、冲积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相对较肥沃。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为3.97%,全氮0.156%,全磷0.105%,全钾2.287%,土壤pH值在5.5-6.7之间。

(2)水文情况:集安河流属鸭绿江水系。集安市山川河流(不含鸭绿江)多年平均降雨量924.2毫米;全市水资源总量17.65亿立方米,按80%保持率计算,径流量可保持14.12亿立方米。可利用地表水资源8.7亿立方米,全部可利用水资源(含地下水)11.24亿立方米。

(3)气候情况:集安整体属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集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长白山系的老岭山脉由东北向西南横贯全境,形成了岭南、岭北

两个气候区。岭北属大陆性气候,岭南属半大陆海洋性季风气候,是吉林省年积温最高、降雨量最多、无霜期最长、风速最缓区域,素有“吉林省小江南”之美誉。年平均气温7.5℃,年降雨量800-1000mm,无霜期150-160天,年平均日照2228小时,≥10℃的活动积温年均为3208℃。河川径流总量为176500万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7661立方米。集安位于鸭绿江边,距丹东入海口不足300公里,每年春、夏、秋三季,温暖的海风溯江而上,为葡萄生产带来不可多得的气候条件。集安光能源资源丰富,热量适中,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达150天,果实成熟时气候凉爽,果实成熟缓慢。

(4)人文历史情况: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其纬度与法国著名的葡萄黄金产业带波尔多相近,土壤、降水、日照等气候条件对山葡萄生产极为有利,拥有丰富的抗病性野生葡萄资源。山葡萄对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栽培技术有极其严格的要求(仅在我国的长白山、大兴安岭及俄罗斯有少量分布),集安成为亚洲唯一成规模种植山葡萄的地区,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生产能力最高、品质最优的山葡萄基地。通化葡萄酒主要依托集安山葡萄产区及蛟河、梅河口等地。

1976年集安市太王乡上解放村从通化葡萄酒厂引入“公酿一号”葡萄种苗,进行试栽培。1980年集安市委、市政府结合集安实际,制定了“以林为主,粮参果牧并举,农工商结合,全面发展山区经济”的建设方针,把酿造葡萄确定为果树生产发展重点,规划发展100万株。经过两年时间的准备,1983年全市开始规模发展“公酿一号”葡萄。1984年在吉林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在集安初步选育出两性花山葡萄新品种“双优”,1985年开始大规模发展。到1989年全市以“公酿一号”“双优”为主栽品种的酿造葡萄基地规模已达到13900亩,产量近万吨。九十年代初,由于葡萄酒市场波动较大,影响了我市葡萄基地发展,使基地面积由原来13900亩下降到不足1000亩。1998年全国葡萄酒市场开始复苏,葡萄酒销量日益增加,各地酒厂加工能力不断扩大,山葡萄原料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这又给集安山葡萄基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于是集安市委、市政府抓住这一有

利契机,先后与通化葡萄酒等公司签订了10-15年的产销合同,推动了全市

山葡萄产业的发展。基地主要栽培品种为双优、双红、公酿一号等。2002年,山葡萄面积发展到999公顷,总产量1.07万吨,产值1092万元,带动农户3983户,农民人均增收315元。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环境质量要求包括空气、水质及土壤肥力等项指标按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执行。年平均气温2.6-9.6摄氏度,冬季最低气温-25-37.2摄氏度,无霜期110天以上,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应该选用平地或南向、东南向、西南向的坡地,坡度不超过15度,最好10度以下,海拔高度400米以下。土壤质地疏松、肥沃、通透性好,保水保肥力强,pH值7左右的壤土、砂质壤土,土层厚度不低于60厘米。园地雨季最高地下水位须在1米以下,且无串皮水。园地须能通汽车、拖拉机,离公路较近。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种苗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经审定的双优、双红等优良品种。种苗达到国家分级标准要求。

(3)生产过程管理,包括农业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规定:肥料与化肥的使用以有机肥为主,重在底肥,合理追肥,控制氮肥用量,提倡使用专用肥和生物肥,禁止使用硝态氮肥,测土配方,保持土壤肥力平衡。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规定:采收期应在达到果实质量标准时进行。采收前15-20天停止灌水和打药。采收最好在天气晴朗的早上和下午气温下降后进行,避开中午高温。做到单采、单运、单储。

(5)生产记录要求:认真记录生产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技术措施、农药化肥的使用情况。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集安山葡萄具有果粒均匀、颗粒饱满、无异味等特点。

(2)内在品质指标:集安的特殊长白山高山气候特点和集安岭南鸭绿江流域海洋性季风气候生态环境赋予了集安山葡萄独特内涵,集安山葡萄具有

特殊而优良的内在品质。集安山葡萄具有出汁率高、色素含量高、含糖量高及干浸出物、酸度、有机成分的含量高等特点。用集安山葡萄酿造的山葡萄具有酒色浓艳,果香浓郁,酒香余长,酒体丰满,醇厚纯正等特点。

理化指标

项目指标

总酸≤0.7%

可溶性固形物≥20%

固酸比≥28

单宁0.68

总糖18.66

(3)安全要求:

a)砷的测定按GB/T5009.11规定执行。

b)铅的测定按GB/T5009.12规定执行。

c)镉的测定按GB/T5009.15规定执行。

d)汞的测定按GB/T5009.17规定执行。

e)氟的测定按GB/T5009.18规定执行。

f)六六六、滴滴涕的测定按GB/T5009.19规定执行。

g)敌敌畏、乐果、杀螟硫磷的测定按GB/T5009.20规定执行。

h)百菌清的测定按GB/T14878规定执行。

i)三唑酮的测定按GB/T14879规定执行。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分级、包装:包装材料为塑料箱、衬垫纸。塑料箱外形为长×宽×高=40cm×28cm×18cm,其他技术指标应符合有关规定。衬垫纸应清洁、无毒,衬垫纸必须柔软有韧性。果穗放入果箱中不宜放置过多过厚,一般放2~3层为宜。同一批货物的包装件应装入品种、等级和成熟度一致的产品。

(2)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集安山葡萄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3)贮藏:存放时必须在阴凉、通风、清洁、卫生的地方进行,严防日晒、雨淋、冻害及有毒物和病虫害污染。

(4)运输:装运时做到轻装、轻卸,严防机械损伤。运输工具清洁、卫生、无污染。公路汽车运输时严防日晒雨淋,铁路或水路长途运输时注意防冻和通风散热。

六. 吉林省 通化 柳河 通化水獭皮

产于吉林柳河。毛皮轻柔坚韧,针毛长短适中,戎毛细密、光亮,颜色素雅,耐磨沥水,能御严寒。而且外观非常华丽,可以制作各种冬用大衣,衣领子、帽子等。抗寒性强。水獭毛还有均匀的小弯曲,俗称"菊花心",不易被水浸湿,因此有"水獭皮不沾水"之说。

七. 吉林省 通化 集安市 新开河红参

新开河红参--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新开河红参系列产品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日内瓦国际新发明与技术博览会金奖、“中国名牌农产品”和“吉林省名牌”产品等殊荣,具有皮老纹深、质地坚实、颜色棕红、角质透明、体长形美、气香味甘而微苦、温而不燥等特点;切片后轮纹清晰独特,非其它人参产品所能媲美。新开河红参的研制和发明,开创了我国“模压红参”中药饮片的新篇章。[1]

新开河红参生长在北纬41°地带的长白山脉吉林省集安市境内新开河流域。当地拥有最适于人参生长的气候、水质、土壤等自然生态条件。新开河红参原料采用科学的培植方法,经修根整形两次移栽的方法精制而成。本品具有皮老纹深,质地坚实,颜色棕红,角质透明,气香味苦,体长形美,密度大,脆性好等特点。

经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十四家科研单位分析鉴定:新开河红参为国内首创,产品的主要理化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自上市以来,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欢迎。

八. 吉林省 通化 辉南 龙岗野山参

龙岗野山参( 辉南)

九. 吉林省 通化 通化县 棚膜食用菌

近年来,新设村加大农业产业化调整力度,由传统农业向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发展,建设了新设村食用菌种植示范园,逐步形成了以棚膜香菇栽培为主导的农村产业。现全村棚膜规划总数1200栋,规划用地2100亩,占全村旱田总面积的72.1%。2010年,该村投资1050万元的新设食用菌种植园区一期工程已告竣,建成棚膜200栋,其中日光蓄热式温棚100栋、冷棚100栋、道路3000延长米、200千瓦变电线路1000延长米、水井80眼;二期工程已于2011年5月份动工。整个项目一年内可带动经济发展1800万元,使农民增收580万元,人均增收7500元,并可安排300-400人长期就业。

该村的“通化县新设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已发展社员350人(户),占全村农户总数的79%。专业合作社引进浙江肆益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前来园区落户,采取“农户+专业合作社+公司”产业经营模式,即合作社负责选择产品品种、市场调研、贸易洽谈和产品代言;企业负责菌种制作、技术指导、产品回收、加工销售和原料款先期垫付;农户负责棚室管理和产品生产。目前,新设村的食用菌产品近销通化、快大、丹东、大连、沈阳等地,远销日本、韩国和港澳地区,形成了产业带动、市场牵动的特色产业链。新设村从公司成品中每公斤收取0.2元管理费作为集体积累,一年可有40-60万元的收入,真正做到了种植户、企业、村集体三赢。

吉林省通化县大泉源乡新设村

十. 吉林省 通化 二道江区 黄檗

又名黄菠萝、黄柏、檗木。芸香科,落叶乔木。树皮厚,呈浅灰色至暗灰色,木栓层发达,深纵裂,内皮鲜黄色。奇羽状复叶,对生。夏季开花,果实球形。喜欢生长阳坡、湿润、排水良好的地方。黄檗材质极佳,与水曲柳、核桃揪并为东北三大阔叶珍贵树种。其皮去木栓层后可入药,谓之“黄柏”,性寒,味苦,对清热解毒,利胆燥湿等病有功效,经济价值甚高。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