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凯里苗族特产大全 凯里便于携带的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凯里苗族特产大全 凯里便于携带的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4-18 20:24:19

一. 贵州省 铜仁 松桃苗族自治县 松桃烂糊桥米豆腐

松桃“烂糊桥米豆腐”,始产于清光绪末年,以色鲜味美出名。其主要原料,采用世昌响水洞“油粘”米和响水洞泉水磨浆熬煮而成,故又名“油粘鲜味米豆腐”。

响水洞乃松桃蓼皋八景之一的“响水泉飞”。此地得天独厚,气候温和,水质清纯,从洞口下限三公里所产“油粘”米,具有“色如玉,粒如珠,香如粽”的特点,清代曾作“贡米”,上献朝廷。昔人曾作诗赞:“人杰地灵水飞泉,得天独厚产油粘,色味俱佳称珍品,奉旨进贡民献鲜。“贡米”称谓历时虽久,却一直不衰,今每逢秋收,上级特令专仓储藏,不分别种混杂,可见非同一般。当地人用该米做米豆腐,稍加佐料。则别具风味,移至集场试销,食者无不赞誉,“油粘鲜味米豆腐”以此得名。

民国二十年左右,蓼皋镇南门厨师黄昌贵 ( 绰号“烂糊桥” ) ,善烹调,他将此米豆腐加工工艺从打米磨浆到上锅制作等一系列程序进行改进后,使其色泽玉绿,富有弹性,切成小方颗,久煮不老,色形如初;再佐以胡椒粉、姜、葱、红辣椒面、精肉脆哨,食之细嫩可口。每日一旦上市,顾客盈门,争相购食,供不应求。县城过去请客,常为早面 ( 鸡汤银丝面 ) 、夜酒 ( 席面 ) 、中午条 ( 糕饼典果 ) ,自烂糊桥米豆腐出市后,客人则要求吃他的米豆腐以代替早面午茶,至晚上开席,即便满桌珍肴也显乏味了。本地出外深造的学子或远居商旅,即今在港、澳、台、美、欧的松桃人,每每来信念及烂糊桥的米豆腐,以为珍贵。

解放后,黄昌贵师傅不幸病故,其家人中无从事饮食经营者,使此风味小吃几近失传。后官田街老厨师龙碑,凭当时印象,并经黄昌贵老伴回忆,再加自身多年模索实践,终将此特色风味继承下来。一九八七年,龙师傅以此参加省、地举办的风味小吃评比大赛,获“铜仁地区风味小吃”大奖和“贵州省风味小吃”二等奖,并受约参加了五省区食品制作展示会。受到广泛如评。从此,松桃烂糊桥米豆腐名声远扬。

二. 贵州省 铜仁 松桃苗族自治县 松桃绿茶

松桃境内层峦叠蟑,云遮雾绕,其土质、气候利于茶叶树生长。再加上松桃地处联合国划定的“人与生物圈自然保留地网”的原始生态区梵净山的东北麓,土质与水质均无污染,而地下又富含硒等微量元素,适宜于生产高级绿茶。松桃有生产茶叶的悠久历史。据《松桃厅志》记载:唐宗以来即以茶芽入贡而久负盛名。松桃茶叶被誉为武陵之冠。

一九九三年,县茶叶公司与中国茶叶研究所联合研制、开发了“松桃翠芽”、“松桃春毫”、“玉瀑牌茉莉花茶”等系列产品。据一九九三年国家农业部茶时质量检测中心的检测,松桃绿茶含氨基酸 5.2 %,茶多酚 18.7 %;咖啡碱 3.1 %;……此外,还富含硒、锌等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因而,颁发了“高氨低碱富硒富锌中国名茶证书”,评为国家级优质名茶。一九九四年松桃绿茶又获得了全国名茶评比会。中茶杯”一等奖。

松桃绿茶,色彩翠绿,白毫显露,营养丰富,滋味鲜爽,清香持久,具有杀菌解毒,降脂抗栓,防癌抗辐射,减肥健美之功效,被人称为神功保健茶,是馈赠亲友和旅游必备之佳品。

三. 广西 柳州 融水苗族自治县 烤田鱼

每年秋收时节,苗山群众聚集在山坡上进行别有风味的烤田鲤会餐,庆贺丰收和秋收结束。剪禾时,通常把有鱼最多的深水田留到最后来剪,当日邀请亲朋好友,带上美酒,蒸好糯米饭,一同到那块田里剪禾把。姑娘们进田剪禾,小伙们下田捉鱼,气氛热闹异常。剪禾结束,便在田边附近的山坡上烧起几堆篝火,用树枝或者竹子将全鱼夹成一排,拿到火边慢慢烘烤。

将田鲤烤得香气四溢并呈现出金黄色时,算是烤熟了,然后将几条小田鱼捣碎,配以烧熟的干辣椒、蚂蚁菜、野旱菜、食盐等佐料,做成风味独特的苗家鱼酱,吃时,夹鱼蘸上鱼酱,其味清香,鱼肉细嫩,肥美可口。这时就可以开怀畅饮了,一直喝到太阳西斜时才回去,留下一路欢声笑语。

四.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凯里市 牛瘪和羊瘪

牛瘪和羊瘪

牛瘪和羊瘪,是黔东南非常奇特的一种食品,不少外地人难以接受,实际是卫生、科学、可口的菜肴。它是在宰杀牛羊时,将其胃液取出并过滤干净,在烹制牛羊肉将熟时,放人适量。烹制好的牛瘪和羊瘪是黄绿色,入口微苦,有健胃、祛热和助消化的功效,被黔东南少数民族视为待客上品。

五. 湖南省 湘西州 凤凰县 凤凰苗族刺绣

苗绣是苗族人民以勤劳和智慧创造的一门艺术,被世人公认为最精美的刺绣艺术品。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苗绣不仅形式多样,工艺精湛,更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大放异彩。没有文字的苗族,天才地运用了苗绣这种挑绣的绘画功能来描绘原始图腾,记述历史神,再现风情民俗,寄寓精神向往。苗绣以前多用于礼品馈赠,而现在,用苗绣装饰家庭的人越来越多了。

苗家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清《开化府志》、《广南府志》、民国《马关县志》、《邱北县志》都记载有苗族妇女“能织苗锦”之句。苗家姑娘个个会绣花。由于环境的熏陶,苗族女孩四五岁就跟着母亲、姐姐和嫂嫂学绣花了。到了七八岁,她们的绣品就可以镶在自己或别人的衣裙上了。

苗绣画幅上以优美的水波纹、起伏的山脉纹、太阳星芒纹、蝴蝶纹、花蒂鸟兽等来表达民族迁徙、生命崇拜、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的意蕴,再现卓绝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很多喜爱民族文化的人用此装饰家居的同时,还能了解历史神话传说。

在苗族流行一句俗话,叫“人比人,花比花”。所谓“人比人”,是指比歌舞;而“花比花”则是指服饰上的织绣染。姑娘们从七八岁起,就开始学习挑花刺绣,到了十四五岁,就已掌握了相当的技术。传授方式都是母教女,姐教妹和互相学习,没有拜师学徒的习惯。苗绣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技巧,刺绣的针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来种。城市中长大的人们可能无法理解这种民风,但通过苗绣却能够体会其中的奥妙。

苗绣以五色彩线织成,图形主要是规则的若干基本几何图形组成,花草图案极少。几何图案的基本图形多为方形、棱形、螺形、十字形、之字形等。苗族妇女刺绣不打底稿,也不必先描画草图,全凭自己天生的悟性,娴熟的技艺和非凡的记 忆力,数着底布上的经纬线挑绣。她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布局谋篇,将一个个单独的局部的图形巧妙组合,形成一个丰满的绣品,达到和谐完美的境地,美观大方。

苗绣最讲究对称美、充实美和艳丽美。所谓对称美,就是上下左右不论图形、色彩、空间,都完全要求对称;所谓充实美,就是整个绣品不留空白;所谓艳丽美,就是用色大胆,大红大绿,鲜亮夺目。

苗绣主要用来镶嵌服装的衣领、衣襟、衣袖、帕边、裙脚、护船边等部位,亦可用它来缝制挎包、钱包等。一件布料价格平平的上衣,一条普通麻布制成的褶裙一旦镶上了苗绣,便会光彩夺目,身价百倍。

苗绣显示了苗族妇女高精的工艺水平。近些年来,苗绣这朵艺术奇葩已享誉海内外,成为观赏、收藏的艺术精品。

六. 广西 柳州 融水苗族自治县 重阳酒

重阳酒

香粉重阳酒是苗族人农家最喜欢的传统饮料,是孝敬长辈、招待贵宾的上等饮品,故称“贵宾酒”,是鲜为人知的,真正的深闺美人,历史悠久,在苗家喝重阳酒有消灾祈福的神效,故又称“吉祥酒”。 香粉重阳酒是以苗乡的优质香糯、泉水、甜酒曲等为原料,采用元宝山苗族小罐家酿的传统工艺及现代科学技术精心配制而成,醇香扑鼻,被誉为重阳酒的酒中上品。香粉重阳酒不经过蒸馏,是一种低度黄酒,其热量120千卡/100毫升,酒中蛋白质为1.2—1.6/100毫升,含有18种氨基酸,及大量B族维生素,是原汁原味的绿色保健产品,酒精含量低,酒性柔和,适合男女老少饮用,营养丰富,常饮用能补血养颜,增强免疫,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促进睡眠、调理机体。长期适量饮用,令人精力充沛,容颜焕发,体质强健,符合现在人“喝酒要喝出健康”的理念。

“重阳酒”即用优质糯米酿成的甜酒,于重阳节装进小陶瓷坛子密封保存。可能是因为温度和湿度比较适宜,所以酿出的酒特别醇,是米酒中的上品,甜纯美,男女老少皆宜,起源于西北少数民族。“重阳酒”即“菊花酒”。每年重阳节时,最早的菊花花骨朵已长成,欲开花时,这就是制作“重阳酒”的上好的材料。

菊花酒的来源:

菊花怒放,重阳前后;赏菊饮酒,美妙习俗。华夏乃菊花之故乡,菊花乃高洁之灵秀。菊花入酒雅风绵延,重阳宴饮菊花美酒。爱菊赏菊终有因缘,饮酒菊花岂无因由。

一说重阳菊花酒,源于远古。杜康以果实造酒,演化为菊花入酒。古时菊花酒,乃前一年重阳节所酿。重阳之日,采初开菊花及少许青翠枝叶,掺与酿酒之粮食中酿制,放至翌年重阳饮用。相传饮菊花酒,可延年益寿。

一说重阳菊花酒,源于汉初。相传,每逢九九重阳,皇宫中均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高祖刘邦之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宫女贾某被逐出宫,遂将饮菊花酒之习俗传入民间。

一说重阳菊花酒,源于陶令。陶渊明隐居,爱菊饮酒,家贫,常不能如意。某重阳日,先生篱边赏菊,无酒不能一醉,忽见一白衣人前来送酒。问之,方知乃江州刺史王弘所差。先生即开酒瓮,对菊开怀畅饮,尽醉方罢。饮后人效之,饮菊花酒,因故盛行。

菊花美酒,重阳清幽;芳蕊琼浆,可以忘忧。

重阳酒的介绍及历史: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西京杂记》载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晋代陶渊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之说。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尤其是在重阳时节,更要饮菊花酒。《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到了明清时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时逢佳节,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

相关节日:

由于菊花酒的缘故,重阳又成了祭祀酒业神的酒神节。如《山东民俗·重阳节》介绍,山东酒坊于重阳节祭缸神,神为杜康。在贵州仁怀县茅台镇,每年重阳,开始投料下药酿酒,传说是因九九重阳,阳气旺盛才酿得出好酒。每当烤出初酒时,老板在贴“杜康先师之神位”的地方点香烛,摆供品祈祷酿酒顺利(见《中国民俗采英录》)。在湖南宁远,每于九月九日“竞造酒,日重阳酒”。这些风俗说明,重阳与酒的关系极深。

苗家重阳酒:

重阳酒——又称贵宾酒,亦称“吉祥酒”。重阳酒是苗族人和仡佬山乡农家最喜欢的传统饮料,是孝敬长辈、招待贵宾的上等饮品,故称“贵宾酒”:重阳酒,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晋代《抱朴子》记载,饮九九之重阳能延年益寿,直到明清,重阳酒仍是盛行的健身饮料,是重阳必饮之酒,据传记,喝重阳酒具有驱风避邪、祛灾祈福的神效,所以又称“吉祥酒”。

融水山佬重阳酒是以苗乡的优质香糯、泉水、甜酒曲等为原料,运用元宝山苗族小缸家酿的传统工艺及现代科学技术精心配制而成,并长时间封密窑藏于古老深洞之中,其越陈越香甜,在苗族之乡具有“香醇柔和”之美称,被誉为重阳酒的酒中上品。

山佬重阳酒属于不经过蒸馏的发酵原酒,是原汁原味的绿色保健产品,它酒精含量低,酒性柔和,适合男女老少饮用,符合现代人“喝酒喝出健康”的心理观念。

山佬重阳酒——营养丰富,富含人体必需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和葡萄糖,常饮用能补血养颜,增强免疫,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对促进睡眠、调理机体和治疗女性痛经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长期适量饮用,令您精力充沛,容颜焕发,体质强健。

山佬重阳酒具有十分浓厚的民族特色,具有家酿糯精甜酒的品味,口感怡人,香醇甜美,风味独特,真可谓“打开酒坛,满屋飘香,喝上一口,昼夜留香“。

重阳酒是山乡农家最喜欢的传统饮料,重阳酒醇香扑鼻,越喝越想喝,往往哪时醉了都不晓得,醒来头不晕。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山乡家家户户选出一部分上好的糯米熬酒。重阳酒的制作方法与汉、壮族地区的甜酒制法相似,封密窖藏一段时间后才开坛饮用。

山佬重阳酒的传说:

重阳酒的来历反映出古代苗族人民纯朴善良的心地:不知道是哪朝哪代了,山乡被一些有钱人霸占了,广大的人民贫穷困苦,日艰月难。重阳节到来了,一对在山窝里开荒种地,相依为命的穷苦夫妻,没鸡没鸭,没肉没酒,只有半缸底米,只好熬了三碗稀粥过节。他们夫妻俩各地吃了一碗后,正在你推我让,谁也舍不得吃的时候,传来了敲门声。他俩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一个白发苍苍、衣衫破烂的老人。夫妻俩问道:老人家,你有什么事呀,”老人说:“主人家,我走远路经过这里,身无分文,已经三天都没有吃东西了。好心的人呀,能给我一点儿东西充充饥吗?夫妻俩赶忙把老人请进屋里坐下,把那碗舍不得吃的稀粥端给老人吃。“老人家呀,真对不起你了,今天是重阳节,我们家穷,只有这碗粥了,你不嫌弃,将就吃吧!”那老人也不客气,一口气就把粥喝光了。老人暖和过来后,对夫妻俩说:“谢谢你们了,我教给你们一种酿酒的方法吧!”于是,他把重阳酒的酿制方法教给了夫妻俩,然后告诫说:“这种酒千万千万不能卖!”说完,就不见了。

第二年重阳节到了,夫妻俩按照老人说的方法酿制出一种酒。这种酒真奇怪,留久了不但没有像别的酒那样变酸,反而越陈越香甜。打开酒坛,满屋子飘香。喝上一口,隔几夜嘴巴还留香。夫妻俩高兴极了,把这种酿酒方法告诉乡亲们。这样,幺佬山乡家家都喝上了神仙美酒。因为神仙交待过这种酒是不能卖的,因而市面上没有卖的。”

功效:

菊花酒能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的功效。

重阳酒价格:

【商品名称】 重阳酒

【商品品牌】 山佬

【商品产地】 融水

【热门指数】5925

编 号 规 格

TC959 1500ml/坛 ¥45.00

TC960 1888ml/坛 ¥68.00

TC961 2008ml/坛 ¥258.00

七. 贵州省 铜仁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米子

米子:

又名“炒米”,把糯米蒸成糯米饭,撒在簸箕里冷却,用磨子推,把颗粒压扁,晒干而成。炒成米子泡撒在煮沸了的甜米酒里,用小碗装茶盆递,是土家人献给客人的第一杯“磅嘴茶”。

八. 广西 柳州 融水苗族自治县 糯米香柚

糯米香柚

“金钱”牌糯米香柚生产基地,位于在苗山融江河畔。其独特的环境和气候,为生产绿色食品糯米香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于1992年建园,面积共

900亩,年产优质糯米香柚200万公斤。技术依托于广西大学,广西柑桔研究所,以施有机肥为主,实行科学管理。所生产的金钱牌糯米香柚,果形端正,色泽金黄,皮薄肉嫩,香脆可口,富含多种维生素,是食用保健送礼之佳品,有“南国果王”之称。自投放市场以来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产品畅销国内外。二○○三年、二○○四年在广西柳州市柑桔评比中,被评为优质果品一等奖,二○○五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金钱”牌糯米香柚生产基地2006年开始步入有机食品生产,现基地已通过有机食品产品基地转换。

九. 湖南省 湘西州 吉首 苗族银饰

苗族银饰以其种类繁多、造型精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极具审美的“银饰文化”。

苗族银饰种类繁多,但从佩戴部位上划分,大体可分为头饰、胸饰、背饰三大类。头饰有银帽、银盆、凤冠、苏山、髻簪、耳环、项圈等;胸饰有胸链、针筒、围腰,外加手??、戒指等及披肩、腰带等。苗族银饰大多保留着原始的韵味,许多造型反映了苗族人民曾经的信仰追求和生活习俗。

十.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凯里市 马尾斗笠

马尾斗笠

马尾斗笠是黔东南自治州凯里市湾水镇的苗族民间传统工艺精品之一。苗族民间能工巧匠用竹子剖成又细又长又薄的竹篾,并分别以360根竹篾和马尾编织而成,专供苗族少女和青年妇女遮阳用。苗族马尾斗笠具有精、美、巧等特色,当地苗族群众编织马尾斗笠进行销售,户均年收入可达四五千元。图为苗族少女头戴马尾斗笠的倩影。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