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泸州古蔺县特产 泸州古蔺县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泸州古蔺县特产 泸州古蔺县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4-21 09:22:33

一. 四川省 泸州市 龙马潭 泸州黄粑

黄粑,又名黄糕粑,是蜀南等地非常有名的小吃。主要配料:优质糯米、红糖,用笋壳叶、粽子叶、竹叶包裹(不含任何色素、保鲜剂)。其色泽晶滢黄润、味道清香柔软,食用方便,砌片后蒸煮、油炸、煎炒、微波加热变软后,开袋即食,是营养丰富的主副食品。

说到黄粑的起源,还有个难以考证的小故事。时间一直追溯到三国时期,那时的贵州,还被称作夜郎。据说那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当时正率兵平定孟获,在夜郎国与那黔中洞主作战。一日,蜀军正埋锅造饭,突然探子来报,说有蛮军临阵。诸葛亮一听,于是下令出战,没几下,便打退了黔国洞主的人马。也不知这诸葛军师是何用意,你说胜了就胜了吧,可他既不顾穷寇莫追的忌讳,也不顾这帮军士的饭还没吃,下令大军乘势穷追蛮军上百余里。这一追倒也没什么,可就急坏了这军中的火头军了,久等部队不归,可这煮着的豆汁儿和米饭不能浪费呀,本来就没带多少粮草,怎么办呢?诸葛军师一看这情形,只好命将士兵把未用的豆汁儿与米饭掺和到一起,放到大木甑内加火蒸煮以保其不馊。等大捷而归的士兵回营,这被豆汁儿掺和过的米饭已足足蒸煮近两日,又累又饿的士兵们急忙分食,谁料这米饭已成另一番模样,不但色泽黄润,而且味道甘甜香软,吃起来更有一番滋味,士兵们还以为是军师用来犒劳他们的美味,三下两下便让几甑佳馔见了底。碰巧劳军当地百姓遇到,见此物如此美味,也仿此手法制作,一千多年的世世代代延续下来,这不,蜀南便又多了这么一道美味———黄粑。

先将洗净的粘米与糯米打制成混合的米浆,再将糯米洗净,放入传统的木甑中蒸煮到七八成熟。然后将打制好的米浆与蒸好的糯米饭倒入大木盆中再行混合,其间还可加入少量的红糖。在大木盆中几经搅拌,待米浆中的水分被糯米饭完全吸收,便可将糯米饭搓打成一个个雪白的大饭团了。紧接着,便用清洗并煮制好的老笋壳叶或大竹叶将糯米饭团依次捆扎好,然后便可全部盛入大木甑中加火蒸煮了。

黄粑作为四川小吃,很多四川人都知道黄粑是用黄粑叶子包裹的也就是良姜叶和羌活叶包裹的,并不是什么竹叶和粽子叶。没有良姜叶和羌活叶根本没有黄粑那种独特的香味,不用以上两种叶子包的黄粑不能称之为黄粑。

因为蒸制好的黄粑色泽红亮且味甜,所以一直让人误以为黄粑中加入了大量的红糖以着色调味,其实不然,黄粑的黄润与香甜,完全就赖这漫长蒸煮。糯米饭,在密闭的木甑中经过长时间的蒸煮和发酵,分解出大量的糖分,而糯米饭的色泽也由白变黄,同时也越发的香糯,黄粑也由此而得名,而这也是黄粑的最大特点——本色本味,包味皆由己出。本色本味是食的境界,也是做人的境界,这么看来,黄粑也算颇富性情的一道美食。

经过漫长的20个小时,黄粑出锅了,香气透过湿热的竹叶蒸腾而出。趁热剥去竹叶,黄润晶莹的黄粑跃然眼前,糯香、甜香、竹香扑入口鼻又沁入心田,让人垂涎欲滴,食欲大开。

二. 四川省 泸州 纳溪区 国窖1573

国窖1573,是四川省泸州市的著名,该品是泸州老窖系列酒之形象产品,源于建造于明朝万历年间(即公元1573年)的国宝窖池,采用蒸馏酒酿造工艺,酒质无色透明、窖香优雅、绵甜爽净、柔和协调、尾净香长,风格典型。

泸州国窖1573,是泸州老窖系列酒之形象产品,源于建造于明朝万历年间(即公元1573年)的“国宝窖池”,采用蒸馏酒酿造工艺,酒质无色透明、窖香优雅、绵甜爽净、柔和协调、尾净香长,风格典型。包装基座以金色五星蕙芷为装饰,呈现传统玉玺造型,外盒由大面积国旗正红为铺设,酒瓶采用国窖1573德国水晶玻璃烧制,瓶身与外盒有象征国土面积的五星960颗,“1573”字样以纯金压边。2001年,获钓鱼台国宾馆指定为国宴用酒。2002年获国家原产地标准质量认证。8uB

“国窖1573”名字的来历:8uB

“国窖”:1996年,相关部门下令将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拥有的泸州明代酿酒窖池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予以保护。这是迄今为止全国酿酒行业唯一仅有的殊荣。“国窖”亦因此而得名。8uB

“1573”:公历1573年,即明朝万历元年。是年,明朝第14位皇帝朱翊均(神宗)登基改元。编年史载,泸州老窖也从此开始形成规模酿酒窖池群。在438年(公元1573-2011年)中,这些窖池一直在年复一年地发酵,这一点,在酿造工艺上具有重大意义和使用价值——中国发明(固态)蒸馏酒工艺后,蒸馏酒的味觉质量基础,主要依靠发酵窖池,这也是中国蒸馏酒与Wisky(威士忌)、Brandy(白兰地)(世界另两大蒸馏酒)在酿造工艺上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后者依靠存放(橡木桶)老熟,而中国蒸馏酒的老熟与生香主要在窖池发酵过程中完成。8uB

三. 四川省 泸州市 泸县 林黄粑

无论在泸州哪个地方你都会听到热情好客的泸州人谈起有名的林黄粑吧!是的,林黄粑确实有名,它在泸州可算是享受了风头,它那味道让人吃在嘴里香到肚子里。

“林黄粑”这个名字可谓是叱咤风云,它让多少泸州人换了口味;它让多少泸州人把它当作饭余闲谈;它也让多少泸州孩子尝尽了甜头。当然它也不可能全是占领前锋,经常有“猪儿粑”、“鸭儿粑”等来抢地位,可是它不畏艰难,用自己美好的味道来征服泸州人,使得一些泸州人吃进林黄粑,心里感到甜滋滋的,所以,它深得人们的喜爱。

四. 四川省 泸州 龙马潭 梅花饺

梅花饺,蒸点,特点:形如梅花,色泽美观,咸鲜爽口。烹制法:蒸。

澄粉用开水烫制成澄面皮。半肥瘦肉剁细熵熟,与玉兰片细粒拌和,下调料制成馅。

取面皮包馅,用手指捏成五瓣梅花形,鸡蛋黄末、熟火腿末间隔置于花瓣、花蕊内,入笼蒸熟装盘即成。

操作要领:面要烫熟;花瓣均匀;蒸时不宜久,防变形。

五. 四川省 泸州 龙马潭 罗汉蛋

罗汉蛋为罗汉镇特色农产品,因其蛋鸡是生态化养殖,以虫子为主要食物来源,又名“虫子蛋”。其营养价值较高,深受消费者喜爱。

联系人:罗先生

联系电话:13778440096

联系地址:罗汉镇上庄村

六. 四川省 泸州 叙永县 叙永豆汤面

叙永豆汤面始于清朝末年,是川南著名小吃。豆汤面有较强地域性,主要面源为加碱细面、宽面、二叶子、塔塔面,风味独特,平民消费,接受面强。豆汤面是叙永人早餐的主要食品,也是晚上宵夜的充饥小吃。更是叙永在国内外游子最为怀念的家乡美食,还是外地人到了叙永不得不尝的地方名吃,有“不吃豆汤面,枉自到叙永”一说。味道特点为味鲜,利汤爽口,大白豌豆颗粒如珠,粉味十足,味美悠长。

七. 四川省 泸州市 古蔺县 古蔺麻辣鸡

在古蔺县城的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出售麻辣鸡的摊点。唯“聂墩墩麻辣鸡”尤其出名,为古蔺麻辣鸡的正宗。其特点是选料严格,工艺考究,香气扑鼻,肉质细嫩,皮脆脱骨,咸淡适宜,麻辣得当,凡品尝者均赞不绝口。喜欢川味的客人来到古蔺,都要品尝一番。( 泸州)

八. 四川省 泸州市 古蔺县 古蔺腊肉

古蔺腊肉是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的。古蔺腊肉其肉香味浓郁、入口香醇、油而不腻、回味悠长,拥有极佳口碑。

古蔺腊肉是古蔺县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风味之一,沿袭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民间加工技术。

古蔺地区林茂草丰,几乎家家都烧柴草做饭或取暖,是熏制腊肉的有利条件。即使城里人,虽不杀猪宰羊,但每到冬腊月便托乡下亲友熏上几块。熏好的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不仅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开胃、去寒、消食等功能。

古蔺腊肉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 腊肉从鲜肉加工、制作到存放,肉质不变,长期保持香味,还有久放不坏的特点。此肉因系柏枝熏制,故夏季蚊蝇不爬,经三伏而不变质,成为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味食品。

九. 四川省 泸州 龙马潭 泸州红伞

提起泸州红伞,很多40岁以上的泸州人都会有一种特殊的荣誉感和怀旧心情,在建国前和七十年代以前,泸州红伞就是中外驰名的名牌产品,它的产地就在泸州现在的江阳区分水镇上。

在民国初年,泸州──红纸伞是有名的产品,远销国外及南洋各地,人们都称赞泸州红伞工艺精湛,技术考究,制作精美。

泸州红伞的主要原料竹子,其选竹主要是泸州纳溪一带山区,在分水岭场有一家姓刘名荣盛的专制纸伞,其祖孙三代男女老幼都能制伞。同时分水岭从事手工业的杨丙生,于民国初期迁到大旺场,专做伞胚为主,伞胚、伞骨、伞把,都以楠竹为原料。每把伞36根伞骨,长一尺四寸,中间独立一根伞把。做伞胚的工序是八道工序:齐头、刮青、划扦、上削刀、上槽、检墨、钻眼、穿纤。

制红伞的原料除楠竹外,还要用纸,且多为皮纸,用油有柿油、桐油、晃油,还有用漆,装配组合后,用纸糊满,再用油晃好,晒干,收拢折成图形,然后在伞面涂以红漆,再烘干,才不漏雨,所以人们称呼为大红伞。除分水镇最有名气的刘荣盛和大旺场的杨丙生外,该地居民中有上百的人都从事伞胚的生产,最高年产五十万把。抗美援朝时期,泸州军分区曾下达三十万把红伞的任务支援前线,在大旺场杨丙生的带动下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后勤部曾发给奖金二百万元(当时一万元相当于人民币一元)。

但是随着各种工艺布伞的畅销,纸伞行业逐渐衰落,到现在很难看到红伞了,至此,泸州红伞这一已成为历史产品了。

十. 四川省 泸州 古蔺县 郎泉牌郎酒

该产品系古蔺郎酒厂生产。是国家13个名酒之一。荣获金牌奖,郎酒属茅台酒型的酱香型白酒,因用古蔺独有的甘冽山泉“郎泉”酿酒勾兑而得名。郎酒与茅台同样工艺,2次投粮,8次加曲,7次取酒,出酒期为9个月,再于山洞封存3年,始分装问世。郎酒酱香醇厚,甘冽清爽,回味悠长,有自己的特色,又具有茅台酒的优点,人们都把它与茅台酒并称为姐妹酒。( 泸州)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