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天水市甘谷县土特产 天水市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天水市甘谷县土特产 天水市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4-07 00:38:33

一. 甘肃省 天水 甘谷县 油炸洋芋

油炸洋芋

在甘谷县街头,常见一个个卖油炸洋芋片的小摊,油炸洋芋,其实甘谷人称之为油煎洋芋。他们把洋芋去皮后切成厚片或薄片,放在油锅中煎炸,待黄亮熟透后从油锅中捞出,稍凉一会,待变脆后,撤上用辣椒面、花椒粉、精盐等配制的调味品即可食用。这种油炸洋芋片,色泽美观,香味扑鼻,吃起来脆香可口,油而不腻。通常在街头卖的油煎洋芋是把洋芋切称较大块的,而还有一种是每年腊月时每家每户都通常煎些小快的,用来做汤菜。这用小块的也用于婚丧事中做汤菜。

二. 甘肃省 天水 秦安县 窘锅子

窘锅子

在发酵好的面团中加入鸡蛋、蜂蜜,揉制成大馒头状,用刀在顶端划米字,入烤炉烤制即成。

特点:表面金黄、外脆里嫩,香脆可口。

三. 甘肃省 天水 武山县 武山韭菜

武山韭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山蔬菜种植历史悠久,蔬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种植面积达16.7万亩,总产量达6亿多公斤,总产值3.6亿元,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西菜东调基地。近年来,武山县按照“建基地、扶龙头、活流通、创品牌”的发展思路,精心打造“中国韭菜之乡”,建成了韭菜、优质胡萝卜、优质洋葱、茄果类精细蔬菜、复种菜瓜等六大无公害蔬菜基地,韭菜、胡萝卜、洋葱、番茄、蒜苗、莴笋、菜瓜、甘蓝、洋芋等9类蔬菜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A级认证。其中韭菜为武山蔬菜的主要特色优势产品,种植区域由原来渭河流域6乡镇发展到12个乡镇的203个村,面积由1978年的3600亩发展到4.2万亩,年产量达到1.74亿公斤,年总产值达到1.2亿元。建成了以洛门、山丹为中心的两个万亩无公害韭菜基地,冷藏运输韭菜、韭薹的冷冻库发展到8个,贮藏能力3000多吨。2003年,通过环境考察和产品检测,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A级食品,也是全国首家被认证为绿色A级食品的韭菜产品。

四. 甘肃省 天水 清水县 天水猪油盒

猪油盒是甘肃天水的名小吃,当地人都称之为清代宫廷点心。它是在宫廷点心“猪油饽饽”的基础上改制的。具有酥脆松软、滋味浓香、色泽艳丽、油而不腻、酥而不碎等特点。

五. 甘肃省 天水 麦积区 天水板栗

板栗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是我国城乡人民喜爱的节令食品。据测定,板栗果肉中含有淀粉、糖、脂肪、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A、B1、B2、C等多种营养万分,可炒食、做菜或磨成栗粉食用,是果菜、果粮兼用食品。

天水是中国板栗的原产地之一,小陇山林区分布着大面积野生板栗天然林,著名的“天津甘栗”相传是秦始皇修建长城时,从宝鸡、天水引种并作为屯军备粮在当地栽培得以发展、麦积区东部现有天然野板栗约0.4万亩,主要分布在东岔、立远、吴砦等林区。

近年来,市0立项投资,在立远、东岔、齐寿等10余个乡区兴建了万亩板栗商品基地,通过引进良种高接换优、植苗建园等措施,建成板栗生产基地10880亩,其中高接换优改造4600亩,人工植苗建园6280亩,引进河北早丰(3113)、陕西柞红、寸栗等8个优良品种,接穗30万株。基地建设以来,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5年累计产板栗90万公斤,产实生苗200万株。其中有100多万株商品苗销往陕西、河南、贵州等地,累计直接经济效益800万元。

六. 甘肃省 天水 清水县 清水沙棘

清水县、秦安县野生沙棘资源丰富,据“七五”期间林业部普查,这两个县共有野生沙棘林30万亩,按三分之一利用计算,可产沙棘果4%6万吨,且品种优良、风味独特,又无污染,被国家林业部、水利部、黄河治理委员会确定为沙棘资源开发基地。据《月王医典》和《四部医典》记载:沙棘具有祛痰、利肺、养胃、健脾、活血、化瘀的药理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沙棘的开发价值越来越高,被广泛地运用于医药、保健、美容及高级食品领域。沙棘果中富含十多类、250多种具有营养价值和生理活性的物质,对九类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特别对心血管和缺血性心脏病有较高的疗效,被誉为“神奇之果”。1986年清水县利用中国林科院的技术,建成年产万吨沙棘饮料生产线和沙棘果油生产线;1992年又建成年产30吨沙棘籽油生产线,生产高、中、低糖沙棘汁饮料、沙棘果油和籽油。此外,还有沙棘果酒、果汁、果酱等。其中五个产品荣获省优、部优和国家名优产品,荣获国家级金银奖15项。( 天水)

七. 甘肃省 天水 甘谷县 甘谷党参

党参为多年生草木植物,花黄绿色,结蒴果,成熟时黄褐色,根入中药,有补气生津作用。甘谷党参属于西党防党,品质优良成书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的巩建丰《伏羌县志》中有党参的记载。

甘谷是甘肃白条党参的重点生产地,也是当归、红芪、黄芪等大宗中药材的集散地之一。甘谷党参具有皮白、肉细、含糖高、纤维小等特点,性平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生津益肺之功效,已列为国内党参系列最佳品,深受国内外特别是东南亚及港澳地区客商的青睐。

党参在甘谷大面积种植在1973年以后,产地主要为谢家湾、礼辛、大石、安远、八里湾、金山、西坪等乡镇,而尤以金山居多,南部浅山区原金川、金坪等地亦有。党参在中医处方中最为常用,需要量极大。党参是农民群众增加收入的主要项目之一,也是县内主要出口创汇产品之一。

八. 甘肃省 天水 秦安县 秦安杏

据史记载,人文始祖伏羲、女娲氏均出生于秦安,秦安大地湾古人类遗址比半坡古遗址还要早1500—2000年,310国道贯穿县境,境内风景秀丽,物产丰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全国北方落叶果树的最适生产区,所生产的杏以个大、色鲜、质优、汁多、味浓而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目前,全县有杏1.1万亩,年生产杏88万公斤,产值114万元。主要有张弓圆、一窝蜂、凯特杏等12个品种。生产的优质杏远销省内周边地区。

九. 甘肃省 天水 秦州区 油攒虾

主料:大明虾

    辅料:培根、香菇、干葱、百里香、香菜、葱、红椒

    调料:盐、白糖、胡椒粉

    烹制方法:

    1、将大虾背部切开,去掉沙线,加入盐腌制3分钟;

    2、将培根、干葱、香菇、红椒切末,加入盐、白糖、胡椒粉、百里香拌成馅,放入大虾中,将虾摆盘后蒸5分钟,出锅后浇热油,葱丝、香菜装饰即可。

    特点:造型美观,鲜香适口。

十. 甘肃省 天水 甘谷县 甘谷香包

又称香袋、香囊、荷包,古称“容臭”。据说此俗来自对屈原的纪念。屈原因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故喜佩香草之类植物以示其志,人多慕其志改佩“容臭”以念。后经发展变化,年轻人将其作为情人的互赠信物,也可佩在身上作为“压邪”之物,挂于床头作为吉祥装饰之物。

甘谷香包,色泽艳秀,风格独特,内填香草,用绸缎包裹,再在其上绣以各种锦文图案,缝、绣、绘各工艺十分精细,既可驱虫防蚊,又可做为礼赠饰品。甘谷香包种类繁多,题材丰富,有玉兔拜月、葫芦剑、如意袋、鸡心袋、绣球袋、蟾蜍袋、蝎子袋、蜈蚣袋、鸳鸯袋、桃形袋、荷花袋等,最具代表性的是传统型十二生肖香包,做工精巧,夸张传神,古朴稚趣。香包在有意无意间保留了许多传统文化的信息,既是一种静态的工艺品,又是一种活态的文化遗存。甘谷香包有的用钩针扎制,清新素雅,富有时代特色。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