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州购买阳江特产 阳江特产哪里最有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州购买阳江特产 阳江特产哪里最有名更新时间:2022-05-15 05:02:27

一. 广东省 阳江 阳东县 广平鱿鱼

广平鱿鱼

二.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山坑石蛤

山坑石蛤

石蛤与田鸡相似,而石蛤只能生长在山坑有水的地方,皮色与坑凼石头相似,故叫石蛤,极补阴肾,据名老中医介绍,小儿肾亏、夜多小便、流淡汗极有效,很多乡间医生还用来治白喉、食道癌。石蛤有多种食法,汤、蒸、炒、火文均受欢迎。

三. 广东省 阳江 阳东县 酥角

酥角和炒米饼阳江人过年必备两宝:酥角和炒米饼。酥角的制作一般有专用的可开合的模具。模具中有圆形凹槽,槽边会有纹路,铺上面团后,放进椰丝、花生粒等甜馅,将工具合成便成。酥角成形后,形状近于“饺子”,放进油锅炸至外表金黄色即可。当然,家中若是没有做酥角的模具,也可以手工制作,手法与做饺子颇为相似。也有一种说法认为,阳江人的“酥角”实为“酥饺”,只是阳江方言没有固定的用字,一般发音相似的便可以相互取代,所以“饺”被写成了“角”。

四.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岗美毛蟹

在岗美镇的漠阳江段盛产毛蟹,一年有两个蟹季。盛夏的蟹季,产的是毛蟹“六月黄”;深秋的“九月团脐十月尖”,也是产毛蟹。

蟹又叫螃蟹、稻蟹、毛蟹等。岗美毛蟹主产区在新墟、新埠河床。蟹一般分布在沿海地区,而新埠、新墟两地小河靠近南海。毛蟹能在两地生长可能是南海的螃蟹在春季溯江而上在此繁殖的结果。

岗美毛蟹甲壳坚硬,掌节和指节基部的内外面密生绒毛;前三对步足的腕节与前节的背缘、第四步足前节与指节基部的背缘和]腹缘都密具刚毛,故当地人惯称其为“毛蟹”。阳春市生长毛蟹,阳春人更爱吃毛蟹,明清两代的县志均有记录,可谓历史悠久。

岗美毛蟹肉质鲜嫩,可灸吃,又可烹吃,味道鲜甜可口。明代大医学家李濒湖说:“凡蟹生烹、盐藏、糟收、酒浸、酱汁浸皆为佳品。”可见毛蟹早已成为佳肴。

毛蟹除了是腹中之物,又有很好的药用价值。《随息居饮食谱》说它能“补骨髓,滋肝阴,充胃液,养盘活血,活疽愈核”。《滇南本草》说它能“强化筋骨,并能横行络分”。《本草再新》说它“入心肝肾三经”。

鉴此,秋收季节,有不少外乡人前来岗美尝蟹和订购;当地人也一直把毛蟹当作送礼珍品。

如捕抓到新鲜的毛蟹,可把毛蟹放入盘里,冲些水养着,让它吐尽污泥。岗美毛蟹肉质鲜嫩,如今,毛蟹的烹制方法更加多样,可炸、可炒、可烤、可腌、可蒸,还可以用来煮毛蟹粥。不过诸种蟹食中,最能显示蟹的特点的还是原只清蒸。清蒸蟹简单易行,随便在哪个家庭都可以烹调,把新鲜的毛蟹洗净后放在蒸笼里炊,并佐以姜醋,旺火沸水速蒸至透,待到毛蟹由深灰色变成鲜红色,即可食用。吃起来,香中带甜,味道别具一格,最宜下酒。还有一种是煎毛蟹:先以姜片、葱、老醋等为佐料,配以正宗白酒调味。锅中煎上8-12分钟,再加入磨碎的佐料、大粒的蒜头、大截的葱煮上几分钟,便可上桌。这种方法烹制出来的毛蟹,口感鲜香,辣味独特,还带有一种非常独特的原始野味。

吃毛蟹时“宜慢不宜急”,毛蟹肉少味香,应细细品味方知个中美味之妙。毛蟹虽然好吃,但也有禁忌,脾胃虚寒、外邪未清及宿患风疾者不宜食用,蟹过敏者不能吃;蟹也不能与柿子、荆芥同食。

夏收秋收季节,有不少外地客商前来岗美尝蟹和订购;当地人也一直把毛蟹当作送礼珍品。2003年,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为食至正宗”栏目到岗美镇拍摄,随团而来的国内高级厨师更以毛蟹为主要材料进行现场烹饪表演。一道道制作新颖、风味独特的毛蟹美食让人垂涎不止。

五. 广东省 阳江 阳西县 煎虾孖

煎虾孖

煎虾孖是盛行阳西一种风味小吃,其历史可追溯到宋代,相传苏东坡谪岭南时,曾路过织篢太平驿,被这里的虾孖迷住了,一连住了三日,连荔枝也不愿吃了。后来阳西人为纪念他,在太平城建了太平书院,记下了他贬谪南疆那段凄惶的历史。据说,最早的虾孖,不是下到油镬里滚,而是放进镬煎,边煎边洒水,形成一个个的粉团子,后来越吃越精,改用油来滚,这样的虾孖酥香松脆,味道清甜,爽口,为阳西常见的风味点心。

虾孖不一定用虾肉做馅,也可用蚝,用鲜鱿,个别乡镇还用生鱼片。其做法是:将虾或蚝等去壳,用油盐放镬略拌一下,舀上放一边,再备湿粉浆一盘,粉浆粘稠要适中,并放上少许葱花、蒜油等调味品。开始煎料,放油在镬内煮滚,用铁壳子舀粉少许,把馅置粉浆中,油滚一分钟即成。煎虾孖重要关节是配馅,放佐料,油要取纯正花生油,同时,油滚时间的把握度要精确。这方面,阳西以儒洞上洋虾孖最畅销。到阳西,客人如不吃上一两个儒洞、上洋虾孖,会引为憾事。

六.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煎糍

煎糍与煎堆看起来相似,实则不同。煎糍用糯米粉搓成粉团(一般也会加入黄糖),用手掇一小块,两手捏成埕状,然后用嘴吹成球状,捏紧开口即成。成形后放下油锅炸成金黄色。煎糍一般不放馅,且皮比煎堆要薄许多。做煎糍十分讲究技术,吹得不好,皮厚又容易泄气。阳江人凡婚娶必然订做煎糍,或是取其形状“圆满”之意,且数量越多越体面。每年利于婚娶的黄道吉日,手艺好的煎糍制作人往往门庭若市,若是去订做煎糍还得排期。

七.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阳江漆器

阳江、广州、佛山和潮汕等地均生产漆器,其中尤以阳江漆器最负盛名。阳江漆器有近四百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的工艺品之一,具有东方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特色。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宋代时,阳江漆器制作技艺已相当精美了;到了清朝,阳江漆器生产曾盛极一时。阳江漆器—色彩绚丽、造形奇巧、技艺精湛、防潮耐用,既可作生活用品使用,又可作美术工艺品鉴赏。田汉同志1962年4月13日参观阳江县地方国营漆器工艺厂时题诗:“静女心如发,名师手有神,阳1漆好,留得岭南春”。

阳江漆器素以平滑 淡雅,久用愈亮,牢固耐用而着称。阳江漆器在装饰上多采用平绘手法,取材于花鸟山水。 它用笔简练,流畅生动,色调明快,刻工精细,风格豪放,形成了浓厚的地方色彩。阳江漆器的制作,在明末清初。初时只生产皮箱、皮枕,颜色只有红黑两种。由于色泽光滑可爱,能防潮防蛀,因而人们很喜欢选用,生产逐渐发展,行销省港各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阳江漆器从过去只能生产油光漆,现在发展到推光漆,色彩更为鲜艳, 质地更加光莹可爱。在装饰艺术上,过去只有皮雕和平绘两种,如今的手法则有平磨彩绘、 描金、推漆、镶嵌、刻锡、印锦、暗花、涂变等等。漆皮箱、漆枕,现在是运用平磨彩绘、 暗花、涂变等装饰艺术。镶瓷烟具,造型素雅,色泽金亮,犹如玳瑁;锡片镶嵌屏风,装饰 取材富有江南农村情趣;用刻锡研磨的糖果盒,造型图案具有民间艺术的纯朴风格;红柿脱胎糖盒,采用柿子柔美圆滑的外形,扩大体积作为造型,糖果盒盖涂上透明的棕色漆,盒内 则是金漆,色调和谐,漆色鲜亮。

八. 广东省 阳江 阳西县 蚝饭

蚝饭

阳西人喜欢吃蚝饭。蚝饭的煮法,是先将米在锅中煮熟,然后放蚝肉伴料在镬中爆炒,熟后放饭中拌匀即成。阳西蚝饭浓香、爽脆,功能补肾壮阳,阳西人百吃不厌。蚝饭的制作关键是配料和掌握火候,刚熟即可,煮久了肉不脆,蚝夹生又带腥味,非有经验厨师不易把握。

九.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炒牛杂

炒牛杂

牛杂向来是女士至爱的小食,到阳春吃到的牛杂别具一番风味。选用阳春的物色物植物:百叶,与牛杂伴在一起,百叶吸收了牛杂的肉香。

十.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阳春马水桔

阳春马水桔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阳春马水桔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阳春市马水镇的马水、石下、岗水三个地方都出产“马水桔”。其色水好,皮薄、化渣、少核、清甜芳香,利水去湿,清热润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成为广东四大名桔之一,名扬港澳市场

马水桔质地优良,主要在于地方的特殊。三处产地,都是漠阳江畔的积层,半沙泥土层深至几米,土质粒细、松软,肥沃。加上独特的培植方法,就产出了名扬海内外的“马水桔”。1949年以前,马水桔是私人种植,面积不大。解放后,政府把发展马水桔摆在重要位置上,成立三个桔场,专人种植。如今,面积近千亩,每年产桔达三十万多斤以上

马水桔是一种高产桔,不但果实饱满,七八个就有一斤,而且结果甚密,一棵桔苗下种后四年即可结果,六年以上的桔树,一年可收果实二、三百斤,最多收四、五百斤,连收二十年以上。每到桔果成熟季节,但见满园的桔树,从地面到树顶,全是金黄色的果子,似一座座小金山。芳香浓郁的桔味、溢于四野,使人难于忍口

马水桔共有两个品种,一个品种叫“十月桔”,在农历十月下旬成熟;一个品种是“年桔”,在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前后成熟。每到年桔上市,正是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买回十斤八斤,一是饭后品尝;二是用来拜年。用碟盛着七、八个桔子,供在正厅台上,示意“新年大吉”;阳春人在春节期间迎来送往的礼物中,也少不了马水桔,意思是互相祝愿“大吉利是”,“如意吉祥”

( 阳春)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