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汉台区有什么特产 宣汉十大特产排行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汉台区有什么特产 宣汉十大特产排行榜更新时间:2022-04-07 12:52:38

一. 陕西省 汉中 汉台区 锅边油花子

汉中的小吃,大家一定要记得“锅边油花子”。现在我在外地,经常做梦梦见买早点吃,都要到处找油花子,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卖油花子的,钱付了,等了半天吃的拿到手里,梦也醒了。可惜的是,锅贴在别的地方可以吃到,而汉中的锅边油花子别说在外地了,就是在汉中也越来越少,就连离汉中城只有九公里的铺镇也难找到。每次回到汉中,总觉得想吃个油花子真不容易,拜将坛东边那一家卖油花子的,每一锅都要排队才买的到,一等就是半个小时,有些买的人不太多的摊子,又怕吃了肚子痛,因为它毕竟是猪油做的。记得小时候吃油花子都是在中山街食堂(汉台区政府西侧)或同一条街的梆梆面食堂,当时都是国营食堂,那时的油花子味道真是不错,面软锅巴脆。而现在的油花子,除了放了些油和盐以外,真是没什么特色,有些摊子上的简直和烧饼一个味道。现在也不知中山街食堂去向如何,也不知油花子将何去何从!  

二. 河北省 邯郸 丛台区 丛台大曲

邯郸酿酒,历史悠久,自古留有一脉甘泉滟玉肥,酿成佳酝世应稀的美誉。如今,邯郸酿酒业更为兴盛,佳酿名醪遐迩闻名。其中丛台大曲以色、味、香俱佳,独占鳌头。

丛台大曲系采用华北的优质高梁为主要原料,稻壳为辅料,以大麦、小麦混合制高温曲为糖化发酵剂,经土质老窖低温发酵,精细酿成,具有无色透明,酒香浓郁,入口绵软,落口甜净,回味长久等特点和浓香型酒的典型风格。

邯郸的酿酒历史,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俗话说:“好酒之地必有佳泉。”邯郸自古酿美酒,与那里的优质泉水有很大关系。据《邯郸县志》记载:“酒务泉,在城西十里,水甘冽,昔赵王于此酿酒,今其地名酒务楼。”赵武灵三年间,赵酒被列为珍品,名扬列国,《嘉靖广平府志》也有类似记载。据《淮南子》记载,战国时代,楚王大会各国诸侯,鲁王和赵王都向楚王敬献美酒。楚国的主酒吏品尝到鲁国的酒味淡薄,赵国的酒甘冽醇厚,想弄几瓶赵国酒。赵国的送酒官不同意,便得罪了楚国的主酒吏,他略使“指鹿为马”的小计,把赵国的酒说成是鲁国的,把鲁国的酒说成是赵国的。楚王对赵国十分不满,派重兵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由此引起了楚赵之战。

丛台大曲是1972年试制成功的,1979年8月在全国第三届评酒会上,荣获国家优质酒称号,同年被评为河北名酒。它因历史古迹“丛台”而得名。

三. 北京市 丰台区 豆面酥糖

豆面酥糖是北京风味食品,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豆面酥糖是采用颗粒饱满的黄豆,经炒熟以后磨粉,和白糖、芝麻、桂花等为原料制成,酥脆香甜、色泽淡黄、风味独特。其工艺和黑芝麻酥糖相同,豆面酥糖具有大豆的芳香,成为了饮茶时的最佳茶点。这种酥糖有片形和丝形两种,以丝形酥糖品味最佳。 由于物美价廉,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豆面酥糖色泽:黄、褐白颜色分明。

豆面酥糖外形:螺旋形厚四方体,每包4块,净重450克,误差5克,大小薄厚均匀,豆面胥子和糖皮相间的七折层次清晰不乱,花纹均匀美观,中心糖馅颜色鲜明精细。

豆面酥糖滋味:细甜香腻,不糊嘴,不粘手,富有豆粉的芳香和玫瑰花香味。

豆面酥糖组织:柔软松散。

四. 河北省 邯郸 丛台区 篓油水饺

    邯郸赵国风味小吃。相传创制人王一香早年与父亲在赵国南门外开一肉包子店铺。有一天,赵国大将廉颇“武灵丛台点兵”路过南门外时,很远就闻到了肉包子香味。当廉颇购买包子时,包子已卖完了。廉颇说:“你的案板上的不是包子?”王一香说:“那是生的,还得蒸。”廉颇说:“那得几个时辰?”王一香说:“不到1个时辰。”廉颇一听心急了,就将案板上的包子统统扔到了开水锅里,不一会儿,包子全漂了起来。吃了煮熟的水包后,廉颇连声叫好:“真是一咬一口油,真香。”从此,王一香将包子铺改为“一口油”水包馆,生意更加红火。后在北宋年间改为“一篓油”,流传至今。 

五. 陕西省 汉中 汉台区 汉中热面皮

汉中面皮起源于秦汉时期,相传刘邦在汉中称王,命萧何修筑山河堰,粮食连年丰收。农民为改善生活,把面粉加水稀释,蒸成薄饼,切条凉拌而食,味道很美。一日,刘邦微服出访,进入百姓之家,好客的农民便以凉拌蒸饼丝条招待。刘邦边吃边称赞,问及名称,农民说不出来,刘邦听了制作方法哈哈一笑,信口说道:“此乃蒸饼也。”后来,人们改用重叠式竹笼,一次可蒸数张,而且又大又簿。切成细条,筋丝柔韧,软而不断,恰像皮条,改名“面皮”。
说起面皮,汉中还流传着一个“面皮知府”的故事。清代康熙年间,汉中人张某在河南汝阳当县官。有一年朝廷派钦差大臣到汝阳视察,张知县未备酒宴,只有家乡的面皮简单招待。钦差大人沿途吃喝,早觉胃口油腻,一尝面皮,喜之不尽。问起制作方法,张知县一一奉告。钦差回朝不久,张知县就提升为洛阳知府。人们一致猜定,很可能是一餐面皮讨得钦差心欢,美言上奏天子而升官爵。此事传回汉中,被老百姓戏称为“面皮知府”。但令人遗憾的是,北京人至今不会蒸面皮。可能是钦差大人把制作方法全忘了,即使想吃也做不出来。

特色

面皮被誉为汉中风味小吃的“四绝”之首,它是把大米(最初用面粉)放入水中浸泡四个时辰,然后推(或打)成米浆,上笼蒸成薄薄的饼子,置于通风处降温,抹上菜籽油切成细条,调入精盐、米醋、酱油、胡椒粉、姜汁、蒜泥及红油辣椒等佐料,拌匀即可食用。也可配点萝卜丝、豆芽菜,看起来白里透红,或配以菠菜白绿相间。吃起来微辣微咸,酸香可口。自古而今,汉中人就有用面皮招待亲友的习惯。汉中盆地气候湿润,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物产丰腴,盛产稻米,素有“鱼米之乡”称誉。汉中米面皮子就是以当地盛产的优质大米为原料,头天将大米淘净,浸泡磨成浆,浆不可过稠过稀,以薄糊状为宜,然后以特制的白铁皮平底圆锅盛浆,置滚水中,稍烫便熟。提出平底锅,凉水中略浸,以筷头顺锅沿一旋,反扣,一张雪白柔软的面皮子便成了。将面皮抹点熟油,叠折后用刀切成指头宽的面条。这面皮柔韧平常,入口绵软,光滑细腻,口感极佳。当然,面皮离不陪衬,一般加点黄瓜丝或滚水氽过的豆芽,豇豆,多为爽脆之物,彼此相得益彰。此外,绝少不了调料:酱油、醋、蒜泥、味精、辣椒、芥末、芝麻酱、香港、一一俱全。尤其辣椒。是最上味的调料,倘缺少了红油辣椒,便少了魂。 吃面皮不分节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均有做有卖,随时可得。米面皮子是汉中人待客的上等饭食。大小宾馆,上席便金樽美酒,山珍海味,决不可少一大盘面皮,而且这面皮准定最受欢迎,最先吃净的。即使那病得茶饭不思的人,也想吃碗米面皮子,开开口胃。后来,人们改用重叠式竹笼,一次可蒸数张,而且又大又簿。切成细条,筋丝柔韧,软而不断,象面条状,改名“面皮”。(这里的面皮的面指:用大米做的非面粉做的。) 然而,汉中人制作面皮的工艺越来越精。如今早由原来的面粉稀释改为大米磨浆。配料、调味更为讲究。冬天吃面皮你能保暖,夏天吃你能消署,春天吃你能解乏,秋天吃你能去湿,真可谓是四季皆宜的、不可多得的天然绿色无公害食品。 《本草纲目》上说:米能养脾,麦能补心。脾好了,人性柔,心好了,人实诚。
汉中面皮又叫凉皮,根据原料选用的不同,叫法也不同,用(大)米制作的叫米皮,又叫凉皮,用面(粉)制作的叫面筋面皮,按口味分为汉中面皮和秦镇面皮,由于汉中面皮比秦镇面皮鲜嫩、滑爽,口感好。存放时间适当长些的面粉比新磨的面粉的品质好,民间有“麦吃陈,米吃新”的说法。故大米要用新米。

制作方法

1、米粉加水和成米浆,然后加入软硬适中的米饭;
2、用勺子把米饭捣碎,泡在米浆里过一夜;
3、把上述混合物倒入容器中,用高速打几分钟,然后用滤网过滤;
4、用汤匙把滤网中剩余的米饭渣压滤至米浆中;
5、如蒸凉皮儿的方法蒸好即可。
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汉中米皮儿要蒸得稍微厚一些,切得比较宽,这才会正宗的;
2、粘米粉就是通常所说的在来米粉,中国店中和糯米粉放在一起。不要用美国店的rice flour(米粉),味道不对,而且有小粒粒;
3、凉皮儿一定要完全冰凉才能揭下来,否则会粘;
4、加米饭的目的是为了让凉皮儿软,用全米粉蒸出的凉皮太硬。这个水量只是一个参考,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减,喜欢偏硬的就少加一些水,喜欢偏软的就多加一点儿水。但加减的水量不能过多,请记住。

六. 陕西省 汉中 汉台区 汉中冬韭

汉中冬韭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汉中冬韭栽培历史悠久,原产于陕南汉中市汉江边过街楼村一带,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当地菜农的精心培育,现在汉中地区各县市已普遍种植汉中冬韭。冬韭菜营养丰富,胡萝卜素的含量仅次于胡萝卜,比大葱多两倍,比芹菜多27倍,还含有芳香挥发性精油和硫化物等成分,这是韭菜有特殊香味和杀菌功效的原由。又因其味辛香而可作调味品,炒煮、凉拌、作汤、作馅,调配少许,均清香可口。韭菜还是一种良药,叶和根有兴奋、散淤、活血、止血、止泻、补中、助肝和通络等功效,有助于跌打损伤、噎膈、反胃、肠炎、吐血、胸疼等症的治疗;韭菜籽为激性剂,有固精、助阳、补肾、治带、暖腰膝的作用,所以,中医把韭菜称为“起阳草”。

地域范围

陕西省汉中市古称“天汉”,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西接甘肃,南连四川,东、北部分别与本省安康地区和西安、咸阳、宝鸡三市接壤。地理坐标:东经105°30′50″-108°16′45″,北纬32°08′54″-33°53′16″,平川五县一区海拔高度在500±10m左右,全市总面积27107.5平方公里。

汉中冬韭是陕西省汉中市传统农家韭菜品种,种植在汉中盆地的五县一区,包括:南郑县大河坎镇、梁山镇、城关镇;城固县博望镇、三合镇、柳林镇、文川镇、崔家山镇;洋县贯溪镇、洋洲镇、溢水镇、谢村镇、马畅镇;勉县勉阳镇、武候镇、定军镇、长林镇、黄沙镇、金泉镇、元墩镇、老道寺镇;西乡县城关镇、葛石乡、堰口镇;汉台区龙江镇、七里镇、铺镇、宗营镇、舒家营、北关办事处、汉中路办事处的五县一区31个乡镇办事处,常年种植汉中冬韭2600多亩,年总产量650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汉中盆地是在秦岭和大巴山之间断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河谷、盆地。以汉中盆地为中心,向秦岭和大巴山的主脊延伸,依次分布着平坝、丘陵、低山和中高山,呈带状的地貌特征。沿汉江两岸是由汉江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川,其土质为绵沙壤,经过菜农千百年的耕作,土壤已经

改良的接近壤土。土壤属中性至弱酸性,pH值为6.5左右。

(2)水文情况:汉中市内有两大河流,分别是汉江和嘉陵江。地表河川径流丰富,两大河流共有支流528条,汉江流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72.2%,有支流340条;嘉陵江流域面积占27.8%,有支流188条,全区年径流总量144.1亿立方米,其中69.3%来自于汉江流域。嘉陵江平均含沙量为8.6Kg/m3;汉江上源河段因植被稀少,人为活动频繁,多年平均含沙量为2.36Kg/m3,其它各河段的平均含沙量均小于1.0Kg/m3。

汉中市天然水质良好,多数宜于人畜饮用、养殖、农业和工业使用。一般属于重碳酸盐和碳酸盐类水,汉江水pH值6.5-6.8之间,属弱酸性水,总硬度为68-81毫克/升,属软水,嘉陵江pH值6.2-6.7,属弱酸性水,总硬度为83-91毫克/升,为微硬性水。

汉中市地下水含量总体丰富,但在地形、含水岩类和降水分布的影响下分布不均,地域差异显著。总的趋势市南部地区富水性比北部好,盆地区的富水性比丘陵山地好。形成两个地下水分布区:汉江平坝区和红粘土高阶地、低丘区。其中,汉江平坝区主要包括汉江及其支流的河漫滩和一、二级阶地,汉水岩层主要为全新统近代冲积砂砾石和亚沙土层,含水层厚20-50米,潜水埋深在河漫滩带约一米左右,一级阶地埋深2-3米,二级阶地埋深3-6米。红粘土高阶地、低丘区主要包括汉江三、四级阶地和低丘区,含水岩层为第四纪洪积湖泊沉积层的砂粘土、亚粘土、粘土。含水厚度约5-40米,潜水层埋深在6-32米以上。

(3)气候情况:汉中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巍峨的秦岭,阻挡西伯利亚冬季寒流的长驱直入,逶迤的大巴山,汲引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峡谷北上,形成亚热带气候。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平川地区年平均气温14.3℃,年日照为1600-1800小时,汉中平坝五县一区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80%,一年中,冬春两季较小,夏秋两季较大,其中9、10月份相对湿度为全年之冠,均在80-86%之间;冬三月为75-80%之间。降雨量871.8mm,

无霜期254天,≥10℃的积温448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量丰沛,竹木繁茂,鸟语花香,素有西北“小江南”和“金瓯玉盆”之美称。

(4)人文历史情况:汉中冬韭栽培历史悠久,已由汉中市传统的农家品种发展为陕西地方名优品种,还作为我国重要的优良韭菜品种资源,列入《中国蔬菜良种志》。汉中冬韭的发现十分偶然。1956年,陕西省蔬菜专家任省鉴研究员在全省调查蔬菜名优品种时,在汉中市汉水乡过街楼村一带发现了一种非常优良的农家韭菜品种,当地人称之为冬韭(因为当地还有一种韭菜1韭),在此之前,不知已经种植了多少朝代,谁也说不清楚它起于何时,但当地人发现它比一般韭菜抗寒、耐热,而且产量高,品质好,所以祖辈种植,代代相传。任省鉴专家发现这一农家品种有许多珍贵的经济性状,它的丰产性好、品质高,特别是它的耐寒性与耐热性,是其它韭菜所不具备的,于是将其引入陕西省蔬菜研究所,定名为汉中冬韭,先后在武功及西安试种观察,表现优异。在全省韭菜品种资源圃中,也名列前茅。于是,这一不知种植了多少朝代的农家品种才以“汉中冬韭”的名字成为陕西省优良品种。在50年代,由汉中冬韭生产出的韭黄,曾用专机将其空运至北京,用于国宴招待外宾。此举极大地提高了汉中冬韭的知名度。在60年代,汉中冬韭被引种到山东,70年代被引种到天津,经两地试种,汉中冬韭的表现都很优异。1982年,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汉中冬韭为第一批名优蔬菜地方品种之一。1986年被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1987年也得到了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认定,这一散落于农家的韭菜品种一跃而成为蜚声国内的珍稀品种。1991年,汉中冬韭被收编到《中国名特优蔬菜及其栽培》(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并被选入《中国蔬菜栽培学》(北方版)一书中。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汉中冬韭的产地选择需符合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标准NY/5010-2002。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选择具有汉中冬韭典型特征的种子,用作生产用种。

(3)生产过程管理:汉中冬韭生产过程需符合无公害韭菜生产技术规程NY/T5002-2001。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汉中冬韭全年都有产品上市,其大棚青韭在汉中最早于2月中旬采收,采收后进行初步整理,去除泥沙、杂质,扎成一公斤的小把,装入竹筐或纸箱,上市销售。

(5)生产记录要求:

①详细记录农事操作的日期;

②准确记录收获日期、产品种类、数量(产品种类指青韭、韭黄、韭薹、种子等);

③农业投入品记录:a化肥种类、用量、使用时间、使用次数;

b农药种类、浓度、使用日期、使用次数;

④准确记录各地块韭菜种植年限。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植物学特征:汉中冬韭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进行生理鉴定,确认是四倍体作物,这是汉中冬韭优于其它韭菜品种(均为二倍体作物)的内在因素。

汉中冬韭的植株比一般韭菜高大,株高40-50厘米;叶丛半直立,单株能保持5-7片叶;叶片扁平,略呈三棱形,叶肉肥厚,叶形宽大,叶长32-42厘米,一般宽0.8-1.1厘米左右,最宽达1.7-1.9厘米,浅绿色,叶尖钝圆,叶鞘部粗0.5-0.7厘米,黄白色,横断面近圆形。

(2)内在品质:汉中冬韭是菜中珍蔬,叶宽鲜嫩,色艳味正,辛辣浓香,纤维少,营养丰富,品质优良,商品性好。其胡萝卜素的含量也非常丰富,每100g鲜韭菜含有3.26mg胡萝卜素,仅次于胡萝卜,比大葱(1.48mg)多两倍,比芹菜(0.11mg)多27倍。同时,韭菜还含有芳香挥发性精油和硫化丙烯等成分,这是其有特殊香味和杀菌功效的原由。食之能生津开胃,帮助消化,增进食欲,活血益气,滋胃黑发。

(3)安全要求:汉中冬韭质量安全标准需符合无公害韭菜质量安全标准NY/5001-2001。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包装上应明确标明无公害食品——汉中冬韭字样。每一包装上应标明产于何处、产品的标准编号、商标、生产单位名称、详细地址、规格、净含量和采收日期、包装日期等,标志上的字迹应清晰、完整、准确。

七. 北京市 丰台区 太子峪大枣

太子峪村为山坡丘陵地带,生态环境优美,那里生产的长辛店大枣,至今已经有数百年之久。长辛店大枣成熟期比冬枣短,平均重13.6克,果皮深红色,光滑平整,皮薄汁多核小,果肉细嫩,酸甜适中,口感好,营养丰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北京名果》一书中位列鲜食枣第一位。太子峪村建立了北京市农业生产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华名枣博览园。

2006年9月,在北京奥运推荐评选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同时荣获中华名果称号。在第二、三、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分别获得了“最受欢迎产品”和“畅销产品奖”。

八. 北京市 丰台区 长辛店白枣

长辛店白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又称长辛店脆枣,丰台区长辛店、朱家坟、张家坟一带为其主要分布区,以庭院栽植为主。

这种枣果实为长卵圆形,个大,平均重13.6克;果皮薄,肉脆,核小,吃起来多汁味甜,品质上等;9月上旬成熟。

此品种树姿半开张,树势强健,丰产性极强。

九. 北京市 丰台区 墩饽饽

原料:

[面粉][碱面][白糖][糖桂花][老酵][花生油]

掌故说明:

北京颇具特色的风味小吃。墩饽饽味道甜润,质地松软且富有弹性,耐嚼有味。

制作方法:

将老酵、白糖、碱面与凉水一起搅成稀糊状,再放入糖桂花搅匀,倒入面粉和成面团,盖上湿布饧10分钟;将面团放在案板上,取一块面团,用手反复按揉至面团光润时,搓成直径约一寸五分的圆条,刷上花生油,摘剂;用手将面按成中间略薄、周围稍厚的圆饼,放在饼铛上用微火烙至两面都呈微黄色后,放入烤炉中烤,直到圆饼暄起并呈白黄色时即成。

墩饽饽颜色白黄,松软有弹性,味甜润。墩饽饽宜凉吃,所以烤熟后要晾凉,最好放在木箱中闷软,适于于老人食用。

十. 黑龙江省 双鸭山 四方台区 双鸭山蕨菜

蕨菜,根茎粗壮,富含淀粉,故名粉蕨或蕨粉,可做粉条、粉皮食用。其嫩苗似拳卷曲,故又称“拳头菜”。生于山林阴湿处,是我国南方山区群众喜食的一种野生蔬菜。食用时,一般用开水煮熟后,取出撕开,用清水浸泡一二天,每天换清水数次,泡去涩味,加油盐调料回锅炒熟食。因其味带涩,故有收敛治脱肛的功。

蕨菜嫩叶含胡萝卜素、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粗纤维、钾、钙、镁、蕨素,蕨甙、乙酰蕨素、胆碱、甾醇,此外还含有18种氨基酸等。现代研究认为蕨菜中的纤维素可有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胃对脂肪吸收的作用。蕨菜味甘性寒,入药有解毒、清热、润肠、化痰等功效,经常食用可降低血压、缓解头晕失眠。蕨菜还可以止泻利尿,其所含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下气通便、清肠排毒的作用,还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痢疾、咳血等病。经常食用可治疗高血压、头昏、子宫出血等症,并对麻疹、流感有预防作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