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甘肃靖远回族十大特产 靖远特产有哪些值得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甘肃靖远回族十大特产 靖远特产有哪些值得买更新时间:2022-04-09 02:59:51

一. 新疆 巴音郭楞 焉耆回族自治县 扁豆面旗子汤饭

其实这种饭在半个世纪以前,是穷苦人家经常吃的一种汤饭,在当时缺粮少食,人们就拿一小把面揉和擀成薄薄的面皮,撒点盐,再放一些葱花和扁豆,煮熟后就汤面吃,它是一种家庭的主食,也叫“贫民饭”。如今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有的主妇偶尔买些机制碎面,回家后随手做来,但总觉得味道不够正宗。怎么办呢?

来我们焉耆县的扁豆面旗子专营店品尝吧!经过我的多次打探,它其中的秘决是这样的—第一步:用温水浸泡扁豆四小时左右,第二步:炖富含骨髓多的牛骨汤,第三步:炒臊子(羊肉丁、土豆丁、西红柿丁、葱花,加入盐,花椒)炒香后盛出,第四步:加盐和硬面、擀薄、加菱形小块,第五步:开水锅中加牛骨汤,入面稍煮,洒些软扁豆,放入炒好的臊 子,调些胡椒粉,出锅时飘些香菜花,这款汤饭中的扁豆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健脾开胃,加之胡椒味稍浓,怪不得人们吃了以后大汗淋漓、回味无穷呢!

还真应验了我们焉耆人的哪句民谣:“勤大嫂,勤得好,擀下的面一张纸,切下的饭雀舌头下到锅里团团转,王变吃,王变看一吃一个不言传”

瞧!哪锅汤红、料鲜的汤饭里是不是有群小白肚肚鱼游来游去,还在顺着您的口水直游啊?

“不到长城你非好汉哪,没吃扁豆面旗子汤饭你真遗憾”,如果您到了新疆,偶尔也会听到“抓饭、烤肉、面旗子,馋得人直流哈啦子(口水)”,提起新疆的汤饭,您 或许吃过乌鲁木齐市“王胡子扁豆面旗子饭”无论冬夏,总是宾客迎门,男女老幼个个吃得热火朝天。提到扁豆面旗子汤饭,回族人中还流传着这样一段传说:在很久以前,新媳妇过门后的第二天都要为丈夫的一家老小做饭,婆婆为了考查新媳妇是否贤慧有持家能力,有的会说一些刁钻的饭菜名,让儿媳妇去做,一是为了检验她是否聪明,二是考验她的厨艺如何,如果好得话,新媳妇就会得到公婆的夸奖这不,有位新媳妇过后的第二天清晨,向公婆问安后,婆婆让她去做“黑麻糊抱金砖,新媳妇领命后,顿时愁不展,这是什么饭呀?我怎么从来没听过,她在厨房转啊转,转到了磨房里,一位老长工见她急得团团转,禁不住问她,少奶奶,你在找什么东西吗?急成这样,新媳妇着急的说:“哪儿啊!婆婆让我做一种饭“黑麻糊抱金砖”,我不知道是什么饭,能不着急吗?”长工听了哈哈大笑,这么简单的饭都不知道啊,我告诉你吧,就是“扁豆面旗子”见新媳妇还在发楞,长工接着说:“黑麻糊就是扁豆,金砖就是面旗子,抱就是烩的”意思这是我们这儿家家都吃的贫民饭啊,新媳妇一听,羞红了脸,自己在家里不是也经常做吗?她赶紧跑回厨房……

二. 甘肃省 白银 靖远县 靖远枸杞

靖远枸杞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靖远县把枸杞种植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抓,立足区域资源优势,以基地兴产业,以产业带基地,着力培育枸杞优势产业,目前,枸杞种植面积达到2.88万亩。

1999年,靖远县枸杞栽培技术在北部乡村开始试种推广,由于经济效益明显,枸杞种植很快在北部的几个乡大面积推广,2006年底全县枸杞种植面积达到7800亩。今年,靖远县把扩大枸杞种植面积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产业,列入了全县“壮大三大产业,建设六大基地”的总体规划,规划在北部六个乡种植枸杞2万亩。县委、县政府积极协调金融部门贷款825万元,用于扶持产业发展,通过县乡联动,真帮实扶,规划地块,责任到人,全力推进枸杞基地建设。成立科技服务小组,技术人员包乡蹲点,适时培训,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指导,在选苗、施肥、栽植、修剪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优质服务。先后共在枸杞种植乡村举办培训班38场(次),培训人员4800多人次,免费发放资料10000余份,发放《枸杞丰产栽培技术》6000册,赠送枸杞技术讲座光碟60盘。完成枸杞种植21000亩,为枸杞基地建设的规模化、规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靖远枸杞每年7月中旬大量上市,主要品种是大果枸杞新品种“宁杞3号”。我处常年供应枸杞,我们在加工环节上严把质量关,从收购上做到根据档案到户收购,按产量收购,建立收购档案。并承诺:不是本区域内的不收,不是农户自产的不收,含有二氧化硫的枸杞不收。保证客商能真正收到原产地枸杞,克服了其它商家从市场上收购无法确认原产地的弊端。并为客户提供收购、包装、运输等一条龙服务。

靖远枸杞产地范围为甘肃省靖远县靖安乡、五合乡、东升乡、北滩乡、永新乡、双龙乡、石门乡、刘川乡、大芦乡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一、品种

传统本地枸杞。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1300至2300m,土壤为灌淤土或灰钙土,质地为沙壤土或中壤土,pH值7.5至8.5,有机质含量>1%,全盐含量<1%。

三、栽培管理

1.育苗:采用枸杞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育苗。硬枝扦插育苗于3月中旬至4月上旬,树液开始流动,芽体未萌动,土壤解冻20cm以上进行;嫩枝扦插育苗以6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宜。

2.栽植时间:分为春植和秋植两个时间。春栽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秋栽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冬灌前)。

3.栽植密度:密度为2668至3330株/hm2。

4.肥水管理:以有机肥为主≥55t/hm2,适量追施氮肥≤1.5t/hm2,干旱时及时进行灌水。

5.整形修剪:通过定干和短截修剪,以自然半圆形为主,确保树冠通风透光。

6.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摘与制干

1.采摘时间:采摘时间6月中旬至10月中旬。

2.制干:将采集的鲜果清选后,及时进行脱蜡处理,然后自然晾晒,晾晒至果皮皱缩后脱水,再进行热风烘干,去果梗,至干果。热风烘干温度控制在45℃至60℃之间,干果含水量控制在13.0%一下。工艺流程为:鲜果→清选→脱蜡→晾晒→水洗→热风烘干→去果梗→干果。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果形扁纺锤形或长扁卵形,果皮呈橘红色或红色,基部具有明显的白色果梗痕,果皮薄而皱缩,籽小而少,味甘甜。

2.理化指标:干果果重范围:250粒至600粒/50g。多糖含量≥3.1%,总糖含量≥39.8%。可食率100%,出干率≥2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三. 甘肃省 酒泉 敦煌 家俱

酒泉富康家俱,先后荣获“甘肃省优质产品”、甘肃省名牌产品”、甘肃省乡镇企业名牌产品”等称号,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已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 酒泉)

四. 甘肃省 白银 靖远县 哈思梨

  哈思梨(Pgrussp)属稀有珍品。因产于靖远哈思山而得名,形如鸡蛋,质细味甜,香味浓郁,核小个头均匀,果肉水白色,剖切不易氧化,隔夜不变其色味,异于他果而著称,历史上曾是靖远县进贡品之一。梨木面积极小,易地栽植不佳。靖远县石门乡小口村哈思街崖头及小口沙河掌有小片栽植,1988调查共有老树11株,树龄高达80年以上。共有大小梨树30多株,年产1500公斤左右,株产150公斤,多为礼品使用,市场销售极少,故而“以稀为贵”。目前尚存不多,仅有28株。
    关于哈思梨的有一个传说,哈思吉堡是蒙语稀泥滩之意,在靖远古丝绸北路索桥渡之南十余里处。这里虽是丝路的歇脚点,却四围干山枯岭,堡址在一片稀泥滩之畔。离这里不远黄河之边的大小口子,则沃野毗连,枣树成林,别有天地。
    哈思吉堡一带的人,终年辛勤劳动,从不知梨儿是怎样长成的,有时他们看到过路客人从邠州带来的梨儿既黄又嫩,偶尝一枚,香甜无比,使他们驰慕着:我们这里能有一棵梨树,该多好啊!
    某年一个过路的客人把吃过的梨核,抛在了稀泥滩上,春暖花开的时候,有几株细嫩的不知名堂的幼苗从稀泥滩的小溪边萌芽。一位好奇的老农把它当成宝贝似的保护,不让任何人伤损,几年之后这幼苗成了棵棵小树,可是究竟是什么树,谁也无法辨别。不幸老人去世了,他临终的时候,嘱咐儿子一定把他葬埋在这小树之旁,他要魂附小树,使它结出比邠州梨更美的梨子来。儿子遵照遗嘱把老人埋在了小树旁边,一年之后小树上开遍了洁白馨香的小花,到秋天又结满比鸭蛋稍小,颗颗金黄的小梨。梨子成熟的时候,儿子把第一颗梨摘下来以刀剖开献在父亲的墓前,让老人家的阴灵第一个来尝他亲手培育下的果实。第二天儿子来墓前一看,奇迹出现了,他剖开献在墓前的那颗梨,竟是嫩白如初,不发黄色。这话一传出去,村人皆来索尝,果是奇梨剖开经宿洁白。从此,名扬天下,成了敬皇上的贡品,官府每年秋后便派人前来守摘,一般老百姓则是难以吃到。
    官府让老百姓扩大栽培,谁知除了老人家墓旁的几株外,新栽的梨树结下的梨儿,却无此特点。为了进贡,多以假充真,真正能吃上哈思梨的人还是那些压迫农民的人。日子久了,这些梨树形将枯死绝迹,更为稀罕。
    新中国建立后,枯老的哈思梨树,又在哈思吉村重发新枝,开花结果,不断发展。 

五. 甘肃省 白银 靖远县 靖远香水梨

香水梨 又名软儿梨、消梨,属波斯梨科果实,栽植历史悠久。清康熙《重纂靖远卫志》载:“香水梨,即消梨也。它处不多见,深秋成熟,咀嚼无渣,至冬春间冻释成汁,天然甘美,诚珍品也。”靖远境内黄河沿岸普遍栽植。

大庙位于靖远兴隆乡北部的黄河谷地。所产香水梨为当地最佳。香水梨入秋成色,清黄鲜亮,果味微酸,熟后摘下冻藏,肉质变成褐色,解冻后汁液较多,营养丰富,食如甘蜜,有清肺醒酒之功效。

香水梨树一般为金字塔形,虽不似冬果梨树那样高大挺拔,但枝干强韧,生长旺盛,不逊于其它梨树,属高产长寿树种。果实呈圆形,单个直径4~6厘米,个体重130克左右。株产量一般在千斤以上,有树龄长达200年以上者,仍然结果不衰。据测定分析,香水梨含18种氨基酸,24种微量元素,每千克中维生素含量200毫克以上,有“绿色食品”之美称。陇上诗人王巨洲咏诗赞道:“陇上果佳味着迷,秋穿金晃压枝低。待将风雪吹归窖,期得残冰化褐泥。把口浆囊尽醉吮,放怀画卷著吟题。舒心润肺神增倍,天下仙酥问软梨。”

六. 甘肃省 白银 靖远县 北方铜鱼

  鸽子鱼学名北方铜鱼,鲤形目,鲤科,亚科,铜鱼属,地方俗名鸽子鱼。因其形似鸽子而得名,体扁长,前部圆,筒形,后部侧扁,体背古铜色。头小,口小呈马蹄形,具长须一对,头长为口宽六倍左右。唇厚,下咽齿末端斜切,胸鳍末端不达腹鳍起点。肉质细嫩鲜美,骨刺少。肉嫩醇香,含有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被视为珍馐佳品。是黄河中特有的珍贵鱼类品种,以味美肉肥著称,鸽子鱼栖息水域有局限性,主要分布在靖远至中卫一带的200公里的黄河河段。它鳞少身短,腹大嘴尖,被网后,隆起的脊背高悬,较大的胸鳍宛若鸽翅,远望犹如一只鸽子栖之网上,据志书《彩鱼》载:“山岩之上鸽子最多,涉入黄河即变鱼。味最美。”鸽子变鱼不堪信,但鸽子鱼肉,细腻白嫩,具有提气补虚,滋阳补肾的功能,是老弱病残者的滋补佳品,曾是历代朝廷必不可少的“贡品”。在封建社会里,皇宫王府举办盛筵,每当有人酒酣意醉,即食鸽子鱼醒酒,效果甚佳。在清代,宁夏曾用鸽子鱼向朝廷进贡,由于这个原因,民间又称其为宫廷鱼,并流传一句赞美鸽子鱼的俗话“天上的鹅肉,山里的鸡,比不过黄河的鸽子鱼”。据史料载,“民国33年,靖远输出鸽子鱼3000只,每只价高300元”。古往今来,鸽子鱼成为靖远首屈一指的名优。鸽子鱼数量不多,故而十分珍贵。它生活在黄河水流湍急的峡谷中,很不容易捕捞。寒冬它沉入河底冬眠;初春苏醒,3、4月间产卵;夏季黄河汛期水流特别混浊时,它不得不浮出水面换气,这时为人们捕捞的良机。鸽子鱼很留恋家乡,无论被黄河洪水冲得多远;清醒后也要长途涉水,逆水洄游,返回故里。在靖远无数美妙动人的神话传说中,“鸽子鱼”的传说闻名遐迩。
    传说在黄崖、双漩一带天空飞翔的鸽子,每当夕阳西下,一双双、一对对,一齐向急泻奔腾的黄河激流中飞钻进去,一到河底则一变而成鸽子鱼。说来奇怪,从这里偶尔打捞上来的鱼和黄河中其他鱼类大有区别,它圆头尖嘴红眼圈,体短而圆肥,其肉洁白少鳞刺,看起来酷似鸽子。经烹调摆上筵席,味压各种名鱼,成为席上珍品。据说有一年一位渔夫,曾偶尔捕得了一对鸽子鱼,他上市兜售,却被官衙发现,见其状十分奇怪,衙役为了讨好县太爷,以十两白银购去献给了知府,知府一见,以为奇货可居,又孝敬给了皇上,皇上命御厨做好端上品尝,其味清香无比,认为天下任何鱼都难比得上它,当即传下圣旨:要靖远每年向朝廷进贡鸽子鱼一百对,定为常例,不得短缺,如有违阻,要拿地方官问罪。知县接到圣旨,心生一计,以为有利可图,便规定以百队变为千对的伎俩,命全县鱼户,在每年底上缴鸽子鱼一千对,若按期不缴,以违抗圣旨治罪,满门抄斩。
    从此县衙按全县渔户人数,规定每户捕交鸽子鱼数额,辈辈应差不能更改。不少的渔户们因为实在无力上缴,只得逃往他乡,另谋生活。
    为了应差,渔户们到了每年冰封大地的时候,便来到人迹罕到的黄崖、双漩峡谷,安营扎寨,顶着风雪,每到傍晚,身系麻绳,由河岸同伙拉坠,颤颤惊惊地踏着冰到河心打开结实的冰块,在冰眼中撒网打鱼,只要稍微不小心,就会掉入河中,葬身鱼腹;所以鸽子鱼身价很高。
    有一年,皇上在元宵节要大宴群臣,加倍向靖远索要鸽子鱼。当时天寒地冻,眼看快到大年除夕,而渔夫们十网九空,县衙的牢房内押满了交不上鸽子鱼的渔户。就在这时,有一个自称渔民儿子的渔民,挺身而出,来到县衙请求知县放了在押的渔民,他愿在一夜之内,交足皇上索要的鸽子鱼。知县正在为交不上鸽子鱼,愁得如坐针毡,听到这一喜讯,马上释放了在押的渔民,命令衙役带了这位自称渔民儿子黑夜赶到黄崖、双漩峡。这位渔民的儿子,摸黑带了一把斧头,走到结冰的河心,打开了碗口大的一个冰眼,命衙役把一盏灯笼放到冰眼旁,霎时河底的鸽子鱼望着灯光前追后赶,从冰眼蜂涌不断的跃出,不到半个时辰,鸽子鱼堆成了小山。衙役们喜出望外,车装马驮,好不高兴,浩浩荡荡地回县衙交差。走了一夜,第二天旭日东升,车马刚刚要起程上路,只听得车马之上扑扑咕咕作响,接着一只只的鸽子突然从车马中凌空而起,铺天盖地飞向长空,而且回头眸视着渔民的儿子盘旋,只见他也化成了一只白鸽同其他鸽子共同翱翔飞去,连一只鸽子鱼也没有留下。
    衙役们惊吓的目瞪口呆,只得回衙向知县禀明情况。知县听了更是吓得魂不附体,皇上等到元旦,还不见靖远知县贡鱼进京,便下圣旨押靖远知县到京,以违旨治罪。
    靖远县鸽子鱼的贡差,直到解放前才得以废除。现在鸽子鱼数量不断减少,已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究其原因,除了老百姓的滥捕外,主要是黄河水质的污染,特别是工业污染,从兰州的兰化兰炼和白银公司各大工厂排放的工业污水,破坏了黄河鸽子鱼的生存环境,使得这一珍贵地方几近灭绝。目前国家正在加大力度治理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动物,鸽子鱼这一珍贵鱼类有望得到空前的发展,那么,老百姓吃到鸽子鱼的日子也就为时不远了,我们热切的等待着这一天吧!

七. 甘肃省 张掖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肃南甘肃高山细毛羊

肃南甘肃高山细毛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美丽的祁连山麓,有一个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森林茂密,矿藏丰富,绿草如茵,牛羊成群,风光秀丽。这就是裕固族人民的家乡。裕固族共有1.2万多人,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有三种本民族语言,没有文字,通用汉文。公元11世纪中叶到16世纪,河西回鹏人与邻近各族相融合,逐渐形成了裕固族。明朝初年,裕固族东迁入关,在祁连山一带放牧,史书上曾称他们为“黄番”、“西番”等。他们自称“晓平尔”、“洒喇尧乎尔”。1953年以“裕固”作为本民族的正式名称。裕固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学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寓言、民歌、叙事诗、格言、谚语等,成为我国文艺百花园中别具一格的青葩。民歌,是裕固族最喜爱的一种口头文学形式。历史上,裕固族曾有职业歌手,他们主要为举办丧葬嫁娶等的家庭演唱。唱歌在他们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裕固族有句俗话说:“当我忘记了故乡的时候,故乡的语言我不会忘;当我忘记了故乡语言的时候,故乡的歌曲我不会忘。”在裕固人放牧的草原和山坡上,可以看到数不清的牛羊,并随时会听到引人入胜的歌声。裕固族民歌内容丰富,曲调优美,节奏明快,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裕固族人民擅长造型艺术。他们编织的毛袋、毯子和马缓绳都织有图案,妇女的衣领、衣袖和布鞋上绣着各种花、草、鱼、虫、兽等,色彩绚丽谐调,独具特色。民俗风情(服饰、礼仪、生活习俗、禁忌等) 剃头仪式:裕固族的习俗十分有趣,首先是儿童剃头要举行仪式。儿童满周岁或三岁第一次剃头时,要选定吉日,请来客人,举行隆重的仪式,目的是预祝孩子健康成长,长命百岁。客人们要带着钱、哈达,舅舅家带着牛犊或羊羔、马驹等礼物来参加仪式。孩子先由母亲领到舅舅跟前,另有一人端着盘子,上面放有剪刀和奶、酥油、惜粑做成的裸子。舅舅先把酥油裸子套在孩子头上,剪下一缕头发在盘子里,用手指蘸酥油点在孩子的额头上,抹到孩子嘴里,说着吉祥的话。紧接着,其他亲友们也用同样的方式剪下一缕头发,同时唱着歌,到最后大家一齐高唱祝福歌,再由舅舅将头发都剃光,只留头顶的一小撮。之后,主客共同举杯、欢宴。饮食:裕固族人民的饮食,牧区以酥油、格粑、乳制品为主,农区以粮食、蔬菜为主。款待客人要献全羊或羊背子。他们喝的茶,除放盐和鲜奶外,还加放草果和姜片。热滚滚的奶茶冲开碗里的炒面、酥油、曲拉(奶制品),香味扑鼻。裕固族肉食的品种很多,主要有手抓羊肉、“肉肠”和“支果于”。“肉肠”是把羊脖肉和里脊肉切碎后拌上调料熟面,装进肥肠煮熟而成。“支果干”是将羊肝脏等切碎,拌上熟面、葱、蒜做成的,吃时切成薄片,蘸蒜泥和醋。忌吃马、骡的肉。服饰:裕固族服饰也很有特色。男子戴毡帽,穿高领的左大襟长袍,柬红蓝色腰带,穿高统靴。女子也穿高领长袍,衣边绣有图案花纹,饱子多数是绿色或蓝色,外罩一件鲜艳的高领坎肩,脚蹬长简靴、头戴喇叭形的毡帽。裕固族人讲究戴耳环、手镯、戒指和其他佩物,如有些年老的男性仍保持左耳戴耳环、腰挂腰刀、火镰、火石、小怫像、鼻烟壶、小酒壶等的装束。(生活习俗)裕固族牧民以帐篷为家。过去是住圆锥形,由四、六、九根木柱支撑的帐篷。1958年后改用藏式方形帐篷。帐篷是用牦牛毛和绵羊毛织成毯子后缝制而成的,既遮风又挡雨,便于拆卸和搭盖。裕固人的帐篷忌坐南朝北。帐篷正上方过去是摆神位的地方,现在多是放置家具、收录机、电视机等物。左边是用木板拼接成的板炕,上面叠放着被褥、毛毯,来客也请到炕上就座,而且按不同的辈分分坐不同的位置。帐篷右边放置奶桶、锅碗等用具。中间是炉灶。烧火做饭就在这里。帐篷顶端有天窗。在定居放牧和农业地区,裕固族的住房则多以土房为主。经济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裕固族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发展了以畜牧业为主的多种经济,基本上实现了定居放牧,兼营狩猎、农业。改革开放以来,裕固族地区的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很大发展。重大贡献 长期以来,裕固族和各族人民一起曾多次进行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裕固族地区,裕固族人民为红军送粮带路,救护伤病员,有的光荣牺牲,为革命做出了贡献。

全省共有甘肃高山细毛羊300多万只,其中肃南县有100多万只,天祝县有60多万只,主要推广至新疆、内蒙、青海等地。高山细毛羊年产羊毛3000多吨、羊肉6000多吨。2013年“肃南甘肃高山细毛羊”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为畜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牧民收入的稳步增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羊种只均产毛量达3.8公斤,酮体重21.8公斤,是县内科技含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牧民得到实惠最多、发展潜力最大的优势畜种,肃南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来自细毛羊产业,高山细毛羊产业已成为肃南县牧民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

甘肃高山细毛羊相比普通山羊,性格较为温顺,所以对生态破坏力度也很小。目前,肃南县已建成科技示范园区1个、科技示范点40个、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高标准暖棚羊舍2500座,发展人工种草面积11万亩,扶持和培育规模养殖户3500余户,全县舍饲半舍饲养殖率达到70%以上,仅2014年推广绵羊标准标识打号20万只,推广羊衣3.2万件,穿衣羊达12万只以上,检测出含有多胎基因羊23只,推广怀孕母羊后期补饲和羔羊早期补饲技术,使羔羊成活率得到有效提高。

肃南甘肃高山细毛羊

地域范围

地理环境概况。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南部,祁连山中段北坡,地理位置约处在东径90°20′—102°13′,北纬37°28′—39°49′之间,地形呈狭长地带,全县除明花乡属沙漠外,其余7个乡镇均系山地。与青海甘肃15个县(市)接壤,地势南高北低,自南向北呈带状起伏,整个地貌分走廊山前倾斜平原区和祁连山中高山区两个形态单元。海拔1327—5564米,相对高差4327米。 畜牧业概况。2009年6月末全县各类牲畜饲养量达到105.12万头(只),其中:绵羊84.4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61.84万只),占80.3%。年末存栏各类牲畜 59.39万头(只),其中:绵羊46.93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38.64万只),占79.02%。出栏各类牲畜42.11万头(只)。全县绒毛、肉类产量分别达到194万公斤828万公斤。全县农牧业增加值达到1.95亿元,其中牧业增加值1.48亿元,占7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98元,其中来自畜牧业方面的收入4331元,占78.4%。年饲养量85万只,年产羊肉6000吨,产毛2000吨。

八. 甘肃省 陇南 宕昌县 甘肃大红袍花椒

甘肃大红袍花椒:传统产品,省内分布较广,有大花椒、大红袍、小红袍3种。以陇南所产大红袍为最佳,又称伏椒,果柄基部两侧有二小肉状物,俗称耳朵,为区别于他种的主要特征。

九. 甘肃省 白银 靖远县 下滩辣椒

甘肃省靖远县糜滩乡下滩村位于黄河中上游,甘肃省中东部,白银市腹地,地处西龙海兰新经济带,兰白核心经济区,交通便利,灌溉方便,水、土、光、热资源丰富,是甘肃省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且靖远县地处海拔1398米,早晚温差大,日照充足,特别适合酱用辣椒的种植,辣椒品质的主要指标红色素和A/B(即红黄色素比)值在全国占领先地位。

近年来,下滩村抢抓蔬菜产业发展机遇,按照“科技创新、典型示范、品牌增效、组织保障”的总体思路,建设糜滩乡万亩蔬菜生产基地,不断扩大蔬菜生产规模,蔬菜产业已成为该乡的支柱产业。种植的“陇椒”、“衡椒”品质好、产量高,深受市场欢迎。配套建设标准化育苗棚8000平方米,通过标准化育苗,提高辣椒品质。下滩村辣椒远销河南、陕西、四川、青海、新疆、内蒙古、宁夏、兰州等地,多家省内外客商慕名而来,与辣椒协会洽谈订单生产。

十. 甘肃省 白银 靖远县 大果子

冬果梨 当地俗称大果子,属白梨种,原产黄河流域,是靖远县果类产品中的名优品牌。据地方志载,明代境内黄河两岸已有“园圃为业者”,并形成规模。冬果梨树对水的条件要求较高,宜在具备灌溉条件的轻土壤上栽植,树冠高大,枝繁叶茂,200多年的老树,仍能开花结实,果农们称它为“老寿星”。成年果树单株产量500公斤,树龄较长及高产者可达1000至2000公斤。靖远冬果梨主产区分布在乌兰、北湾、平堡、兴隆、石门等乡镇,种植面积5000亩,总产量3000吨。
    冬果梨果肉呈水白色,细脆多汁,味道甜酸适度可口,宜于储藏。含水份85%左右,富含果酸、葡萄酸、蔗糖、苹果酸、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它不仅有鲜食之美,而且还有蒸食、煮食之妙。生吃可生津润肺,清除内热,熟食则滋补内脏,止咳散寒。鲜果贮藏到寒冬腊月,若将其掏空去核,再装入蜂蜜、冰糖等佐料,封闭其口,煮熟后即为香甜可口的“热冬果”,汤果一并食用,具有化痰止咳、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等特别功效,老年性哮喘以及气管炎病患者食用大有裨益。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