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山西榆次十大特产 晋中榆次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山西榆次十大特产 晋中榆次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4-15 05:33:50

一. 山西省 运城 河津 糜子

糜子

糜子属禾本科黍属,又称黍、稷、禾祭

和糜。糜子生育期短,耐旱、耐瘠薄,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我国主要制米作物之一。

糜子有软糜子与硬糜子之分。软糜子碾下的米称软米,著名的陕北米酒即用此米做成。软米压成面即可做糕,在陕北做炸糕、枣糕均用此面。硬糜子碾成米,称之为黄米,或小米。

糜子蛋白质含量12%左右,最高可达14%以上;淀粉含量70%左右,其中糯性品种为67.6%,粳性品种为72.5%。糯性品种中直链淀粉含量很低,优质糯性品种不含直链淀粉。粳性品种中直链淀粉含量一般为淀粉总量的4.5%∽12.7%,平均为7.5%;脂肪含量3.6%,此外还含有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B6、B1、B2等多种维生素和丰富的钙、镁、磷及铁、锌、铜等矿物质元素。

二. 山西省 晋城 城区 馋酥

油炸食品。把白面用水加鸡蛋、白糖和好,捏成四、五厘米大小的麻花状,放入油锅炸至金黄。吃着酥软、香甜。多作早点,也可作点心。因人都爱吃,故名馋酥。

三.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榆次灌肠

榆次三件宝,元宵、灌肠、豆腐脑,这是流传在当地赞扬榆次传统风味食品的民谣。

灌肠是用荞面加工制作的。榆次灌肠制作讲究,和面先硬后软,再将稀面掺顺。冷食面宜稀,热食面则宜稠,最好掺点猪血。这样做出来的灌肠劲气大,晶莹透亮,精而柔软,且有弹性。冷食时佐以盐、蒜、醋、辣酱,再滴几点香油,利口、凉爽、辣香适口,有咬头。热食切块,猪油烹炒,佐以蒜醋,食之清香可口。灌肠以劲气愈大愈佳,出名的"鸡爪灌肠就是因和面好,在灌肠中间拧着一个鸡爪印而闻名。

榆次灌肠具有浓厚地方特色,是榆次"三宝"之一。

灌肠以荞面制成,入口爽利而筋,味烈,素淡开胃。早先,其制作方法比较简单:用冷水将荞面打成糊状,入锅煮熟,蘸醋、蒜而食,谓之"吃糊糊"。后来,经逐步改进,将糊状的荞面放入小碟内,上笼蒸制。蒸制而成的灌肠,形如碗碟,大的直径20厘米,小的直径15厘米,色灰如瓷,呈半透明状,不粘不连,软而坚韧,富有弹性。佐以醋、蒜汁食之,既可冷食,也可热炒,别有一番风味。

榆次灌肠分红、白两种。红灌肠用鲜猪血与面知成;白灌肠不用猪血,故呈灰白色。

榆次历史上以民国初期大乘寺街范庆林的灌肠最为有名。他制作的灌肠,每片先成团而后放开,不变不裂,故有"范一品"之美称。

四. 山西省 长治 潞城 土豆

土豆

土豆的学名是马铃薯,“土豆”是通称,个别地区叫洋芋。初生叶为单叶,全缘。随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羽状复叶。聚伞花序顶生,有白、淡蓝、紫和淡红等色。土豆又名番薯,马铃薯。

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学名马铃薯,另有俗称洋芋、山药蛋、薯仔(广东、港澳地区惯称)、地豆子、地蛋(山东人惯称)、地瓜(江苏徐州自连云港一带尤其是中间的新沂等市县的惯称)。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

有的学者认为土豆共有7个栽培种,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及其附近沿海一带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最重要的土豆栽培种是四倍体种。四倍体栽培种土豆向世界各地传播,最初是于1570年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将短日照类型引入欧洲的西班牙,经人工选择,成为长日照类型;后又传播到亚洲、北美、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亚等地。土豆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甚至在冬季或凉爽季节也可栽培并获得较高产量。

五.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三郝瓜

三郝瓜,人称"蜜罐子"又称"冰糖罐",因产于榆次潇河南岸的东郝、西郝、中郝三个村而得名。在榆次方言中"郝""合"同音,也称"三合"西瓜。

"三郝瓜"源于何时,无据可考。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7月,康熙皇帝巡游三晋,来到榆次,酷暑难耐,吃榆次土产三郝西瓜解渴消消暑,结果瓤脆泽丰,甘甜可口,顿感清心气爽,暑解渴去,喜悦之余,提笔亲书"剧暑悲难度,清秋喜却回",御定为朝廷贡瓜。从此"每岁瓜熟之时,知县即挑选精品,筐装骡运,专人护送到京城,贡于朝廷,岁贡640枚。至嘉庆三年(1798)后,奉上谕免其半,每岁正贡二百,随贡一百。至光绪六年(1880)才得永远豁免"。据《榆次史法》记载:进贡皇上"三郝瓜"前后达176年之久。故"三郝瓜"闻名天下。

"三郝瓜"瓜型端正,个头不大,但很均匀,皮薄而坚韧,易保存,瓜瓤沙脆,糖份高,连瓜皮都带甜味。它最大的特点是:将瓜切成两半,瓜瓤即能凸起,瓜皮不能闭合,盛夏酷暑,切开的瓜放置两天而不烂。清末大学者王平格(榆次西长寿人)曾为"三郝瓜"提诗云:"一股清味酿瓜园,不敢先尝奉至尊,幸得升乎安树艺,甘分滁沥是君恩。"

六. 山西省 吕梁 临县 稍梅

稍梅

以羊肉、西葫芦及佐料、调料制馅,以菊花瓣状面皮包馅,捏成梅花形,笼蒸即成。皮薄、馅大、香醇、利口,食后齿颊留香。

七.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峪头南瓜

南瓜在榆次不论山区、平川、水地还是旱地均可种植,但峪头的南瓜别有风味,与众不同。其特点是:个大、肉厚、籽少、甜绵味香,含糖量高,外皮金黄色,内肉桔红色。秋后,人们用新产的小米煮上峪头南瓜,做成小米南瓜粥,看上去蜡黄发亮,吃起来香甜松软,更有米香,这小米南瓜汤着实让人大饱口福。在榆次民间流传着“峪头的南瓜,长凝的蒜,流村的姑娘不用看”之美谈。

八. 山西省 吕梁 文水县 山西砖雕

在山西历史上,砖雕在民居中的大量运用与晋商的崛起密切相关。经济富裕后的晋商竞相显贵夸富,兴起讲究建房规模和雕刻装饰,使得原来只用在宫廷、庙宇等建筑之上的砖雕进入民居。砖雕装饰大都采用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借代、隐喻、比拟、谐音等手法传达吉祥寓意,表达人们对生命价值的关注、对家族兴旺的企盼、对富裕美满生活的向往、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追求。民间工匠将这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与寓意深刻的美好祝愿赋予了丰富的想象力,将其绘出图案来,然后再按照图案与工艺程序进行制作。

作为民居建筑的重要装饰艺术,由精湛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艺术手法熔铸而成的砖雕,清新质朴而又巧夺天工。砖雕对整座建筑起着点题作用,不仅突显着户主的身份和意趣爱好,也载负着各个时代不同的文化传承,留下了时代深深的烙印

九. 山西省 晋中 榆社 山西龙骨

龙骨:榆社县所产龙骨量大,骨纯,杂质少,吸湿力强,色白,有花纹。质坚如石,断面不平坦,色白,有的中空,摸之细腻如粉质。关节处膨大,断面有数蜂窝状小孔。吸湿力亦强。无臭,无味。到山西旅游要去看看哦!

龙骨的化学成分主含碳酸钙(CaCO3)、磷酸钙(Ca3(PO4)2)。味甘、涩,平。有敛气逐湿,止盗汗,安神,涩精止血之功效。主治夜卧盗汗,梦遗,滑精,肠风下血,泻痢,吐衄血,崩带。外用可敛疮口。煎剂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敷患处。

十. 山西省 太原 清徐县 山西香醋

要提到山西,最不能忘记的是醋,山西酿醋有悠久的历史,主要分熏醋和陈醋,分别以太原益源庆和清徐老陈醋最为有名,山西的醋有独特的沁香和悠长的后味,绝对称得上中国最好的醋。

山西香醋绝对称得上中国最好的醋。

山西人善酿醋爱吃醋,素有“老醯儿”之称。古时管醋叫醯,把酿醋的人叫“醯人”,把酿醋的醴叫“老醯”。在汉朝史游所撰的《急就篇》中就有“芜荑盐豉醯酢酱”的说法,其中“醯”和“酢”指的都是醋。因此,吃醋不叫吃醋,而叫“吃醯”。由于山西人对酿醋技术的特殊贡献,再加上山西人嗜醋如命,又巧合了“醯”和山西的“西”字同音,所以外省人就尊称山西人为“山西老醯”了。山西人和醋有着深厚的感情,山西做醋的历史大约有4000年之久。清徐是山西老陈醋的正宗发源地,也是中华食醋的发祥地,其酿醋历史距今已有四千多年了。相传,帝尧定都尧(今清徐县尧城村)后,采摘瑞草“蓂荚”以酿苦酒。这里所说的苦酒就是人类最早的酸性调味品—醋了。汉唐时期,并州晋阳一带的制醯作坊日益兴盛,从民间到官府,制醯食醯成了人们生活的一大嗜好。明清时代,山西酿醋技艺日臻精湛,并随晋人迁徙和晋商的足迹,将山西的制醯技术和食醋习俗带到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是谓山西名扬四海的重要媒体。

悠悠岁月,沧桑巨变,山西老陈醋历经风雨数千年,其味更浓,其名更盛。如今,山西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晋醋行业的佼佼者,集团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系列醋生产基地,拥有了中国醋业第一品牌“水塔”商标,成为“中国醋都”。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