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拉萨特产藏红花是哪的特产 西藏藏红花啥地方正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拉萨特产藏红花是哪的特产 西藏藏红花啥地方正宗更新时间:2022-04-11 00:31:16

一. 西藏 拉萨 林周县 澎波牦牛

澎波牦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澎波牦牛

林周县畜牧兽医站

牦牛是西藏的主要家畜,全区现有牦牛386万头,占牲畜总数的11%,是人民群众酥油和肉食的主要供应来源。

二. 西藏 拉萨 曲水县 藏毯

藏毯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藏毯是西藏各类民族手工艺品中又一亮点。藏毯是世界三大名毯之一

,以其精良的制作,具有浓郁民族、宗教特色的图案,讲究美学搭配的着色闻名于世。藏毯分各种不同尺寸的大小,不同形式的风格,如高贵素雅型的、浓重华贵型的,有地毯式的,有挂毯式的,样样均可以称得上是艺术精品。拉萨地毯厂啊生产藏毯的权威企业,它除了保持原有的手工制作外,还引进了电脑等高科技设备进行制图设计等工序。藏毯远销欧美,行销内地,无疑是来到西藏的您应该选购的商品之一。

藏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关于请求将青海手工藏毯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函》(青政函〔2006〕47号)和西藏自治区《关于请求将西藏藏毯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函》(藏政函〔2007〕6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青海省现辖行政区域及西藏自治区现辖行政区域。

三. 山东省 济宁 金乡县 金乡红花

【金乡红花】 红花,又名杜红花。具有活血、祛淤、调经之功能。红花属菊科,为一年生直立

草本植物。夏季开花,头状花序顶生,全部为管状花,桔红色,故称红花。金乡红花,色红而鲜艳,

质柔软,油性足,经临床应用证明,仅次于全国闻名的藏红花。

清乾隆年间金乡县已种植红花。近年来产量不断提高。1973~1983年平均年产量为3400公斤,1987

年产3500公斤。

四. 云南省 保山 腾冲 腾冲红花油茶油

腾冲红花油茶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腾冲红花油茶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腾冲红花油茶油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腾冲红花油茶油澄清透明、耐储藏、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E、山茶苷、油酸和亚麻酸。产品远销日本、南亚及国内。腾冲红花油茶油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腾冲红花油茶品种独特,茶果产量高,种仁含油率和干籽出油率高,盛果期单株产量高达100公斤以上。用腾冲红花油茶籽加工的腾冲红花油茶油澄清透明、耐储藏、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E、山茶苷、油酸和亚麻酸。产品远销日本、南亚及国内。

腾冲红花油茶种植规模已超过4.5万公顷,挂果面积近5000公顷,鲜茶果产量逾1200公斤、产值逾6500万元。经营腾冲红花油茶油的公司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户、个体工商户15户。其中腾冲县腾虹油业有限公司还注册了“腾虹”商标,产品有茶油王食用油、红花茶油调合油、茶油王口服液,而腾冲县和顺鑫生态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也注册“和顺鑫”商标,生产高山牌红花油茶油。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对腾冲红花油茶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腾冲红花油茶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即日起实施保护。

腾冲红花油茶油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滇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 Lindl.)。

二、立地条件

海拔1500m至2600m,坡度≤30°。土壤为疏松的棕壤、黄棕壤、黄壤、火山灰土等,有机质含量≥1.0%,土壤pH值5.5至7.0。

三、栽培管理

1. 种苗繁育:无性繁殖。

2. 栽植:6月至7月,每667㎡(亩)栽植50株至110株。

3. 管理:盛果期每年除草松土一次。合理修剪,采用皮下枝接、嵌合枝接等方法改造劣株。

4. 施肥:每年每667㎡(亩)施用腐熟有机肥≥200kg。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果实自然开裂后采收,7天内完成。

五、果实处理

处理流程:摊晒→脱皮→去杂→干燥→分级→包装→入库。

六、工艺流程

油茶籽→压榨→碱炼→脱水→脱色→脱臭→过滤→成品。

七、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清亮透明,具有本品固有的气味和滋味。

2.理化指标:亚油酸含量8%至14%,亚麻酸含量0.7%至1.8%,角鲨烯含量≥130ug/g,谷甾醇含量≥0.18mg/g。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腾冲红花油茶油 云南省腾冲县现辖行政区域 《腾冲县人民政府关于腾冲红花油茶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通知》,腾政发〔2011〕178号) 云南省地方标准:《腾冲红花油茶油》(草案)

地域范围

腾冲红花油茶油的产地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境内,涉及界头、曲石、明光、滇滩、固东、马站、北海、芒棒、腾越、和顺、中和、猴桥、荷花、团田、蒲川、新华、五合、清水18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98°05′~98°46′,北纬24°38′~25°52′,东西宽69km,南北长137km。种植面积66667公顷,年产茶籽12万吨、茶油3万 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腾冲红花油茶油色泽橙黄,清澈透亮,香味浓郁,味道纯正,口感爽滑,品质纯净,在低温下会出现发朦凝固的物理现象。 2、内在品质指标 腾冲红花油茶油营养丰富,油酸含量高,深受消费者青睐。其中油酸含量≥60%;亚油酸含量≥10%;棕榈酸含量≥10%;α—亚麻酸含量≥1.5%。 3、质量安全规定 腾冲红花油茶油生产技术要求严格按照《腾冲红花油茶生产技术规程》(DB53/T333-2010)控制,产品质量符合《油茶籽油( GB11765-2003)》质量标准。

五. 福建省 三明 建宁 建宁红花油茶

闽东一带地势开阔,低山丘陵背山面海,坡度陡、风大、日照较强。尤其因坡度陡,各坡位的土层厚度、光照、水热条件等产生差异,所以,生长在南坡或东坡的中、下部位的油茶,长势好、产量高。在闽西北一带,油茶人工林所处的低山丘陵地形变化不大,且坡度较缓,生长在各坡向的油茶均能获得充足的光照,然而,由于土质较粘重,秋旱突出,阴坡土壤水分状况较有利于油茶生长结果,所以,阴坡向的油茶长势好,产量高。

短柱茶较集中分布在南平市郊的安济一带以及闽侯县。此外,也有散生在普通油茶林内,其生境条件与普通油茶相似。红花油茶喜冷凉,多散生于海拔800~1000米左右的中低山地带,常与常绿阔叶树混生,在建宁、泰宁、南平以及闽东一带中低山地带均有分布。

红花油茶树形优美,叶色深绿,早春开花,红艳美观。宜在园林中栽培观赏。

六. 云南省 保山 腾冲 红花油茶

在云南这个万紫千红的大花园里,名列“八大名花”之首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云南山茶花(Cameliia reticulata)素为我国传统名花。其翡翠般光鲜透亮的碧叶和千姿百态、明艳俏丽的花容,无不闪烁着一种光彩照人的美,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云南山茶花是云南特有山茶品种,自然分布范围仅限于滇西山地及滇中高原,而“尤以腾冲为多”(《中国植物红皮书》)。在腾冲,人们随处可见的红花油茶,便是云南山茶花的原始种群——几乎所有园艺品种如名贵的恨天高、紫袍、童子面、松子鳞、蝶翅、牡丹等,都可以在红花油茶的天然林或人工林中找到其相似或相对应的原生种。 作为云南山茶花的故乡,腾冲诸多山乡的春色几乎是被红花油茶独占了的——仅云华一乡,就轰轰烈烈地疯长着上万亩成林成片的红花油茶,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山茶花园。由于久处山野,饱经风雨冰霜,一棵棵根深叶茂、干壮枝繁,开起花来更显出勃勃生机与非凡的风骨,尤其是到了花事极盛大的深科新春时节,千树万树喷红吐艳,汇成辅天盖地的花潮,灿若云霞,流荡出天真烂漫、粗犷质朴的惊人之美。据考,红花油茶进入腾冲人家的庭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期的人工栽培和天然杂交导致的自然变异,使红花油茶这绚丽多姿的家族佳丽迭出。成书于明代的《永昌二芳记》即载“茶花有三十六种,杜鹃花有二十种,皆永昌所产”。据调查统计,如今已知的红花油茶自然类型至少上百种,园艺品种亦相当可观——仅80年代前后,当地林科、园艺工作者从原有品类中选育出的别具特色的新品种就达80多个,其代表品种如“牡丹魁(C.Mudankui)”、“雪皎(C.Xuejiao)”、“花魂(C.Huahun)”、“五角绣球(C.Wujiaoxiuqiu)”、“金环”(C.Jinhuan)、“倩雪(C.Qianxue)”、“玉女(C.Yunu)”、“春晖(C.Chunhui)”等。1991年初,经中国茶花协会名誉会长冯国楣研究员、秘书长陈绍云高级工程师等权威人士鉴定,确认了62个为云南山茶花新品种。这是国内提供茶花品种鉴定最多的一次,从而大大丰富了云南山茶花的品种类型。该项目获“第二届中国茶花展”科技进步奖;“雪皎”、“牡丹魁”同时获得优秀品种奖,双双成为新一代山茶名品
腾冲红花油茶是一种充满微型机并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的“美丽家族”,是云南山茶花种质资源的天然宝库。随着自然的、人工的杂交变异不断的发生和发展,新的类型也将与日俱增,源源涌现。 还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云南特有的集经济植物与观赏植物于一体的红花油茶,不唯以其灼灼欲燃的红韵令人钟情,它那摇缀于枝头的宛如碧玉之铃的果实同样令人生爱。油茶果所榨茶油芳香可口,为上好的纯天然滋补品,同时亦可作工业用油——即富天生丽质而不乏殷秉性,这便是红花油茶。( 保山)

七. 西藏 拉萨 尼木县 藏纸

藏纸

藏纸,是一种可以传承千年、西0具特色的传统艺术品。

众所周知,纸是由植物纤维制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忠实地记录着历史,见证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但因它易腐烂、化和破损等缺点,不易长久保存。藏纸工艺品

藏纸是由西藏产的狼毒草(藏语称为“日加”)、麻等4种草药的纤维,经数十道工序制成。这4种原料大多数是制作藏香的原料和药材,因而成本较高,而数十道工序不能有一道出错,否则整个产品就全部作废。因此,称它为艺术品,并不为过。

八. 西藏 拉萨 尼木县 吞弥藏香

吞弥藏香采用纯天然无污染的青藏高原特有的三十余种藏药独特配方、精心制作而成。

吞弥藏香促进人体在休息时进入深睡眠,预防流感、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手足口病、瘟疫等缓解紧张情绪,平复心情,有助睡眠;缓解关节疼痛,缓解神经性头痛,

调节身体内循环,促进体内调和能力,增强免疫能力,长期使用能达到改善皮肤状况的功效。

九. 西藏 拉萨 林周县 西藏藏药

藏药是在广泛吸收、融合了中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和大食医药学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独特的医药体系,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我国较为完整、较有影响的民族药之一。藏药历史上有许多经典著述,成为今天研究藏药的主要文献和藏药种类发展的历史记录。



《月王药诊》是较早的一部藏药史籍,收载的药物包括植物类440种、动物类260种、矿物类80种,其中300多种药物为青藏高原,多数药物沿用至今,如螃蟹甲 、伞梗虎耳草、耳草、囊距翠雀、船形乌头、喜马拉雅紫茉莉、纤毛婆婆纳、水柏枝、翼首草、毛瓣绿绒蒿、蓝石草、乌奴龙胆、山莨菪、樟牙菜、青稞、熊胆、牦牛酥油和糌粑等。



《晶珠本草》是收载藏药最多的一部大典,涉猎广泛,有着浓郁的藏民族特色,被誉为藏族的《本草纲目》,该书收载的药物种类有75%为现今所用,其中30%属藏医专用,据统计,涉及1200个基原动、植物种。



现代藏药应用的地域,除西藏自治区以外,还包括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肃等省所属的一些藏族自治州和自治县。青藏高原是藏药的主要产地,据有关单位的调查,藏药资源有2436种,其中植物类2172种、动物类214种、矿物类50种。青海占据着青藏高原的北部和东部地区的广大地区,据调查,省内有药用资源1294种,其中植物类1087种、动物类150种、矿物类57种。全省常用的几百种藏药中有70%采自青藏高原,据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调查,全州有藏药资源1000多种;甘孜州1127种中药资源中有23%为藏医所用。



从有关资料的统计来看,目前我国有藏药3000种左右,西藏是藏医药的发源地,藏药应用历史悠久。这一地区常用藏药有360多种,主要来源于菊科、豆科、毛莨科、罂粟科、伞形科、龙胆科、蔷薇科、玄参科、十字花科和百合科等植物,重要的药用属有:绿绒蒿属、马先蒿属、紫堇属、报春花属和虎耳草属等。常用藏药中,含生物碱的种类约占50%,这些活性较强的成分多见于乌头属、翠雀属、唐松草属、莨菪属、槐属、龙胆属和小檗属等药用植物。例如,大黄是一味重要的藏药,青藏高原分布大黄属植物28种,其中藏药应用的有21种,藏药用大黄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君母札)的种除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之外,尚有藏边大黄 、喜马拉雅大黄、塔黄,西藏大黄等,青海、甘肃等地还用波叶大黄;中品(曲什札)有穗花大黄、歧穗大黄、长穗大黄、网脉大黄、心叶大黄、红脉大黄、卵叶大黄;下品(曲玛札)有小大黄。



目前,藏药已制定了统一的用药规范,即由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新疆等6省区合编的《藏药标准》,共收载藏药227种,其中植物类197种、动物类17种、矿物类13种,主要种有:藏茴香、山莨菪、藏党参、藏紫草、水母雪莲花、唐古特红景天、堪巴色宝(阿氏蒿)、曲玛孜(打箭菊)、达玛(凝花杜鹃)、野牛心、秃鹫、紫草茸、紫胶虫等。 藏药资源丰富,分布在青藏高原藏胞居住的广大地区,并为很多藏医药文献所收录。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