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喀什特产有什么水果 喀什的特色和好吃的水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喀什特产有什么水果 喀什的特色和好吃的水果更新时间:2022-04-01 14:07:59

一. 新疆 喀什 英吉沙县 英吉沙小刀

因产地在英吉沙县而得名,是喀什地区的传统名牌手工艺品之一,约有400多年的历史。它选料精良、做工考究,造型美观,纹视秀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英吉沙小刀目前已发展到16个品种30多具花色。主要有维吾尔族喜爱的凤尾式、百灵鸟式、黄鹂式、哈萨克喜爱的红嘴山鸦式、汉族喜爱的龙泉剑式、蒙古族喜爱的兽角式等。英吉沙小刀即是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品,又是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工艺品。

英吉沙小刀是以原产地英吉沙县而命名的。英吉沙县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传统手工业相当发达,向以生产铁器、土陶、制靴、织花、织布而著称。生产这种工艺佩刀的历史约有300年左右。相传,在英吉沙城南小镇卡尔窝西,有一个毕生锻制小刀名叫买买提的艺匠,他制作的一种雕刻有直、方、圆、齿、三角形的图案、并涂有红、绿等颜色的木柄小刀,特别的锋利、美观。农家遂纷纷盘炉仿制,从而世代相传。随后艺匠们各出心裁,制作各种造型的小刀,并在刀柄上用黄铜、白银、玉料、骨石等镶嵌,并刻上富有民族特色的图案。他们相互竞争,促进了小刀质量的提高。于是英吉沙小刀的名声越来越大,制刀技艺迅速传人和田、莎车、喀什和庠车等地。你若走到这些地方,可以看到各种专营刀具的商店和民族用品商店都出售英吉沙小刀,琳琅满柜,使你为之眼花缭乱。

新疆怎样识别名牌英吉沙小刀呢?一是要看小刀的做工是否精细。凡名牌小刀,一般选用优质弹簧钢板锻打成型,制成粗坯和细坯之后,用各种粗、细、扁、圆的锉刀锉平磨光,然后再行淬火。淬火是艺匠们世袭相传的诀窍技术,一般都互相保密,绝少外传。经老师傅淬火处理过的英吉沙小刀,钢口锋利非凡,用它来削刮铁条,只见铁屑迎刃而起,而刀锋却未见崩口和卷刃。如果你用手指 弹动刀体,马上贴耳,可以听到它那清脆悦耳的音响,延续达半分钟之久。其二,要看小刀的造型。英吉沙小刀的传统造型,为人们所公认者有弯式、直式、箭式、鸽式等12个品种,30多个花色。其中又以民族欣赏习惯的不同,分制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汉、藏等不同形式。每个花色大约都有大、中、小三个不同规格。维吾尔族人所喜爱的是一种刀体上尖后倾、刀柄下端前倾而呈S形的弯刀,它通常被认为是英吉沙小刀的典型。其三,要看小刀的装饰型刀柄。所有不同造型的小刀的刀柄,均使用各种铜、银、玉、骨、宝石等拼花铆钉,组合成各种晶莹俏丽、两侧对称的图案。最珍贵的当然要算用纯银和宝石镶嵌装饰的刀柄了。现今,刀匠们还普遍使用艳丽的彩色有机玻璃和塑料薄板来装饰刀柄,这又给英吉沙小刀增添了一种低廉而又时髦的衣冠。其四,要看牌子的模戳标记,如月形、葫芦形、巴旦木花形、太阳形以及艺匠的名号等。当今真正的英吉沙名牌小刀是英吉沙县小刀厂的产品,它的标记是刀柄上镶嵌两背相靠的巴旦木花,近年还采用了维吾尔、汉文“英吉沙”字样的模戳标记。其五,要看小刀有无合体的护身刀鞘。制作名牌小刀的艺匠们都善于根据不同的刀型,量体施材,先用木片制作一个合体的内套,然后再用牛、羊皮缝在内套上。皮子事先要用模戳压制成简单朴素的适合纹样,再涂染以暗西洋红、玫瑰红、褐色、橙色或黑色,制成美丽的刀鞘。也有的刀鞘用银、铜和铝制作,显得更为珍贵。

正因英吉沙小刀具有实用和装饰功能,故历来有“用家”、“爱家”、“富家”之说。所谓“用家”,泛指各族农牧民,他们把这种小刀作为生活、生产用具,随身携带,切瓜、割肉、削木、剥皮无一不用。特别是牧民们更是人手一把,随时用来屠宰牛羊牲畜。“爱家”系指一些爱把英吉沙小刀作为装饰欣赏品和旅游纪念品的人。“富家”系指旧社会中那些官僚富豪,他们为了特殊需要,常要专门定制诸如佩箭一类的特种英吉沙小刀。本地的巴依、阿訇赴麦加朝觐时,往往也要专门定制精工细作的英吉沙小刀。如今,已无爱、用、富家之说了,英吉沙小刀已成为各族人民普遍使用的生活用具和工艺美术品。

近年来,不少英吉沙小刀新产品还销往日本、德国、美国、巴基斯坦等国家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受到客户的欢迎。

二. 新疆 喀什 麦盖提 阿月浑子

    阿月浑子是喀什的一种稀有名贵果树。阿月浑子 果实呈白色,尖端开裂露 出红晕,果仁香脆可口,营养丰富。阿月浑子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喀什)

维语称“皮斯特”,是一种稀有名贵果树。落叶小乔木。春季开花,夏秋间果熟,果实呈乳白色,尖端开裂有红晕,果仁香脆可口,营养丰富,果仁含植物油54%至68%,还含有维生素A、B,阿月浑子在国际市场上与巴旦杏同被视为坚果中的上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三. 新疆 喀什 伽师 热瓦普

热瓦普,又称热瓦甫、拉瓦波、喇巴卜。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传创制于十四世热瓦普纪。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乐师史》中记载,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 民间流传的喀什热瓦普,全长130厘米。

热瓦普,又称热瓦甫、拉瓦波、喇巴卜。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传创制于十四世纪。清代被列入宫廷的回部乐。《律吕正义后编》(公元1746年成书)收录称喇巴卜。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乐师史》中记载,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

民间流传的喀什热瓦普,全长130厘米。音箱呈半球形,用整块桑木挖制,面部蒙羊皮或驴皮。琴头的弦槽部位向后呈直角弯曲。琴杆上缠有二十八个丝弦品位。琴杆与音箱连接处两侧各设一弯角。琴杆、音箱上镶有驼骨、贝壳等装饰。张一条主奏弦和四至六条共鸣弦,均用钢丝弦。主奏弦定弦c1,四条共鸣弦定弦e、A、d、g,六条共鸣弦定弦#f.B、e、A、d、g或B、e、E、A、d、g。音域约两个八度。

发展历史

公元14世纪,国内外民族文化交流广泛开展,维吾尔族人民在原有民间乐器的基础上, 吸收外来乐器,创制出一些新乐器,喀什热瓦普就是维吾尔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在民间一直盛传不衰。到了清代,热瓦普被列入宫廷回部乐(即维吾尔族音乐)中,并以喇巴卜、喇叭卜之名载入史册。成书于公元1746年的清《律吕正义后编》(卷四十五)《回部乐技》 载:“司胡拨一人,回名喇巴卜。”清《皇朝礼器图式》附有其图。《清史稿》(卷一一) 载:“喇叭卜,丝弦五、钢弦二,木柄通槽,槽形如半瓶,下冒以革。曲首凿空纳丝弦,以五轴绾之,左二右三,曲首右侧以两轴绾钢弦。用手冒拨指,或木拨弹丝弦,应钢弦取声。”在公元1854年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撰写的《乐师史》 (古维文手抄本)中,叙述了十七位艺人创作的“木卡姆”流行情况,据艺人讲: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20世纪30年代,上海民族器乐演奏社团大同乐会,曾参照历史资料制作了一套我国民族乐器,包括古代乐器和少数民族乐器,其中就有喇巴卜两件,并且还做了一些改革尝试,原形制的七条琴弦,有五条丝弦、两条钢弦,乐会制作的喇巴卜只张了五条丝弦。喀什热瓦普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并在北疆地区也有流传,它在工艺、音质和演奏诸方面,都较以前有了较大的发展。

如果说“弹拨尔”是一种能奏出极富有魔力的乐器,那么“热瓦甫”这种乐器就是最为普及的乐器了。 热瓦普,又称拉瓦波、喇巴卜。产生于公元14世纪,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的《乐师史》中记载,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它不但是维吾尔族喜爱的乐器,也是塔吉克族和乌孜别克族等少数民族所喜爱的弹拨乐器。

热瓦普-种类

维吾尔族的热瓦甫种类很多,分为喀什热瓦甫、新型热瓦甫、多朗热瓦甫和牧羊人热瓦甫等。喀什热瓦甫因流行于喀什一带而得名,它发出的声音柔和,音量虽较小,音色却委婉细腻。 欢乐的节日人们弹起喜爱的热瓦甫新疆的塔吉克族把热瓦甫称为“热布卜”,是塔吉克族人民使用最普遍的弹弦乐器。主要流传于新疆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及邻近的莎车、泽普、叶城和皮山等地。热瓦甫多用杏木制成,与维吾尔族的多朗热瓦甫相似,全长7O厘米,比热瓦甫稍短、粗,琴箱较大、呈扁圆形,主要以牛、马或驴皮蒙面。演奏时用杏木、梨木、牛角或化学拔片弹奏音乐,演奏出的乐曲音色丰富,音响旋律多变,所以常用于合奏及独奏。(此外,塔吉克族还有一种专供儿童弹奏的小型的热布卜,叫做“热布卜乔”。)

四. 新疆 喀什 泽普 灌面肺和灌米肠

灌面肺和灌米肠是维吾尔族喜爱的传统风味小吃。它以羊的内脏做原料烹制成的。灌面肺软嫩,灌米肠糯鲜,凡是来新疆旅游的中外游客,品尝过后都拍案叫好,赞美它风味的独特。除此之外,还有如羊肚、羊心、羊肝、羊头、羊蹄等,喷香可口。这些都是维吾尔饮食文化中的佳品。( 喀什)

五. 新疆 喀什 巴楚 巴楚烤鱼

巴楚烤鱼

烤鱼为喀什的传统风味小吃,尤其以巴楚县的烤鱼最有名气。它鲜嫩不腥,香酥可口,别具风味。

其做法是:把若干新鲜活鱼洗干净,从腹部彻底割开并撑为两片。用几根筷子粗细的木条横穿鱼皮,再用一根稍粗并比鱼长20厘米左右的木棍沿鱼脊竖穿入鱼皮

,然后将鱼依次插在地上呈半圆形,再将干柴放在半圆形内点燃烘烤。鱼边烤边洒上盐水、胡椒面、孜然粉等调料,先烤好一面,再烤另一面即可。

六. 新疆 喀什 泽普 馕坑烤肉

馕坑烤肉是新疆特有的美食,是选用新鲜羊肉利用馕坑火的辐射热和坑壁的高温烤制而成。烤肉色泽焦黄,食用时蘸上特制调料或盐,香嫩可口。此外,馕坑中还可以烤鸡及其他食物。(喀什)

七. 新疆 喀什 喀什市 艾德莱丝绸

艾德莱丝绸是新疆极富民族特色的独品,是维吾尔族妇女最喜欢做衣裙的绸料。她们还给这种丝绸起了个外号:“玉波甫能卡那提古丽”,维吾尔语意为 “布谷鸟的翅膀花”,隐喻这种花绸能给人带来春天的气息。

艾德莱丝绸有两大产区:一是喀什、莎车的绸,以色彩绚丽、鲜艳著称。图案细腻严谨,常用翠绿、宝蓝、黄、青莲、桃花等颜色。二是和田、洛浦的绸,则讲究黑白效果,虚实变化,纹样粗犷奔放,常采用白底黑花或黑底白花或红白、蓝白兼配以小块金黄、宝蓝做点缀,使色彩简洁而定于变化。

艾德莱斯绸图案纹样据说是古代维吾尔人信奉萨满教崇拜树神、水神的宗教意识的反映,也有人说是巴旦木纹、梳子纹以及民族乐器变形纹样。

八. 新疆 喀什 英吉沙县 新疆巴旦杏

巴旦杏是新疆维吾尔人民最珍视的干果,主要产在天山以南喀什绿洲的疏附、英吉沙、莎车、叶城等县。巴旦杏不是杏,而是桃属中扁桃亚属的植物,巴旦杏果小,扁圆,果肉干涩无汁不能食,主要吃发达的仁。仁味超过核桃和杏仁,有特殊的甜香风味。

巴旦杏营养价值很高,含脂肪,蛋白质,淀粉与糖,以及少量维生素和人体不可缺少的18种微量元素,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巴旦杏种仁可炒制成罐头,制作高级糕点和糖果。它又有医药用途,不仅可做营养滋补品外,而且可配药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皮肤过敏,气管炎等症。树干分泌的树脂,经加工制成阿拉伯树胶和染色剂。其花是上好的蜜源。木材坚硬,光泽美观,可制高级木家具。

巴旦杏是喀什的名贵,是维吾尔族人民最珍视的干果,常用它待客赠友,还把它的图案绣在衣帽上,雕刻在建筑物上。巴旦杏属落叶乔木,桃类植物。巴旦杏果肉不能食,可吃的是香甜可口的果仁营养十分丰富,含有大量脂肪、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在喀什的维吾尔医药中,60% 的药都配有它。喀什巴旦杏远销国内外,在国际市场干果交易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售价很高。( 喀什)

巴旦木又名巴旦杏,是桃属中扁桃亚属植物。含有丰富的植物油、蛋白质和许多种微量元素,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科神经衰弱、皮肤过敏、气管炎、小儿佝偻等疾病。新疆巴旦木主要产于英吉沙、喀什市、疏附县、叶城县、莎车县各地,其中英吉沙的更为有名。据说其品种有“五大家族”、40多个品种,仁儿有苦的,也有甜的,其中有一种薄皮的品种,其皮可以用手指剥开,仁儿的味更香。由于皮薄,好剥,所以维吾尔人称其为“卡卡孜巴旦木”,意即“纸皮巴旦木”。

据化验,其仁内含植物油55-61%,蛋白质28%,淀粉、糖10-11%,并含有少量维生素A、B1、B2、消化酶、杏仁素酶,杏仁甙,钙、镁、钠、钾;同时,还含有铁、银、铝等18种微量化学元素。

巴旦木果肉干涩无汁,不可食。食巴旦杏是食果仁,有甜香味道。国外食品工业,普遍用巴旦杏仁制高级糕点、干果罐头、糖果等

巴旦杏仁在世界交易市场中身价很高,一吨可换2.6吨橡胶、15.8吨钢材。

九. 新疆 喀什 麦盖提 奶茶

奶茶的一般做法是:先将砖茶捣碎,放入铜壶或水锅中煮,茶烧开后,加入鲜奶,沸时不断用勺扬茶,直到茶乳充分交融,除去茶叶,加盐即成。油塔子:其原料主要是面粉、炼好的羊油、清油、精盐、花椒粉及纯碱等。先用水和面,并揉成软面,发上一个小时后加碱水揉好即可擀薄拉开,抹了羊油、精盐和花椒粉,边擀边抹边卷,然后拧成一个塔状,摆在笼里蒸上半小时即成。( 喀什)

十. 新疆 喀什 疏附县 喀什石榴

喀什石榴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喀什石榴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果实中含有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有机酸、糖类、蛋白质、脂肪,以及钙、磷、钾等矿物质。大籽甜石榴可食部分含碳水化合物17%,脂肪及蛋白质0.6%,维生素C/100g,钙11-13mg/100g。酸石榴石榴果实中含有石榴素,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可预防高血压和冠心病。石榴的根、茎、叶、花、果都是中药材的原材料。石榴不仅可生食鲜果,酸甜味美,还可加工制成饮料。

石榴面积11.2万亩,结果面积8.6万亩,产量3.2万吨。主要分布在叶城县、疏附县、莎车县和喀什市。按面积大小,各县市分布情况为:叶城县最大,占总面积40.1%;其次为喀什市、疏附县和莎车县,占总面积的50.9%;疏勒、伽师和岳普湖三县占8.2%;巴楚、麦盖提、泽普和英吉沙四县面积小,占总面积的0.9%。

疏附县和叶城县是喀什地区石榴的主产县。2000年,疏附县喀什噶尔石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喀什噶尔石榴之乡”称号,2006年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2009年8月叶城石榴等获得国家颁发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叶城县石榴面积达4.49万亩,结果面积达1.97万亩,产量达8570吨,品种以大籽甜石榴为主,主要分布在叶城县伯西热克乡、洛克乡、铁提乡。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