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伊犁农特产 伊犁州伊宁市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伊犁农特产 伊犁州伊宁市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5-23 06:05:53

一. 新疆 伊犁 伊宁县 伊宁薰衣草

薰衣草

新疆西部的伊犁地处祖国西部边陲,这里纬度与著名香水生产地法国相同,日照长,温差大,无污染,给予了香料植物卓越的品质保证。主要种植薰衣草、紫茎,椒样薄荷、玫瑰、快乐鼠尾草、罗马洋甘菊、迷迭香、罗勒等40余种芳香植物,多种天然香料植物种植面积达数万亩之多。

关于用途最广的薰衣草香料作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新疆西部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已开始引进熏衣草。新疆伊犁河谷是我国最主要的薰衣草种植区,种植面积达2.1万亩,占全国薰衣草种植面积的90%以上。由于新疆的天山北麓与法国普旺斯地处同一纬度带,且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相似,新疆的熏衣草已列入世界八大知名品种之一。

二. 新疆 伊犁 伊宁市 馕包肉

馕是吐鲁番维吾尔族人最主要的传统面食品之一。“可以一日无菜,不可一日无馕”,是馕重要性的最好概括。馕的品种很多,大约有 50 多种,主要有肉馕、油馕、片馕、窝窝囊和芝麻馕。“艾克曼馕”是最大的馕,直径 30~40 厘米;“托喀西馕”是最小的馕,直径 3-5 厘米;“窝窝囊”维吾尔语叫“格尔黛馕”,是最厚的馕,厚 7-10 厘米;“片馕”四周厚,中间薄,最薄处仅 0.3 厘米。馕的主要原料为面粉,制作时可以根据不同口味配以鸡蛋、清油、洋葱、芝麻、牛油、羊油、盐、冰糖等。维吾尔族馕做工精细、香酥可口,含水份少,外干内酥,久储不坏,便于存放,一般打一坑馕可以吃十天半个月。

馕包肉维吾尔语称为“塔瓦喀瓦甫”。

制法:

1 将带皮羊肋条肉切成4厘米的块,入沸水中烫一下,捞出,洗净。

2 麦芽糖掺点水趁热抹在羊肉表面,投入7成热的油锅中,炸成金黄色时倒入漏勺中滤去油;炒锅里留少许油,下葱段和姜片略炸,加入羊肉和清水和草果和桂皮和香叶和黄酒和盐,烧沸后转小火闷约1个小时至肉酥烂,捡去香料及葱和姜。

3 将囊切成8瓣,放入大盘中,把羊肉放在囊上,炒锅里留少许羊肉原汁置火上,加入孜然粉和辣椒粉和洋葱丝,烧沸后用湿淀粉勾芡,淋入辣油,浇在羊肉的表面,就成了。

三. 新疆 伊犁 霍城县 莫乎尔葡萄

莫乎尔葡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中国红地球葡萄之乡”——霍城县莫乎尔牧场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而歌中的可克达拉草原就位于今天的霍城县莫乎尔牧场。莫乎尔牧场历史源远流长,是各族人民、多种文化的撞击和交融史,有距今已有6000多年历史——古老的西阿力麻里古城原址,(阿力麻里是突厥语苹果城的意思),这里曾有着公元中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国际都市的盛况。如今,这座昔日繁华的文明古城变成万顷良田、林果大乡和戍边重地 ,万亩莫乎尔葡萄种植基地的发展,更继承、彰显了莫乎尔牧场这片水果产地久远的历史。 1998年,莫乎尔牧场党委给全场人引进一个致富的新路子,率先投资100万元承包213亩土地,引进美国红地球鲜食葡萄栽培成功,被自治区评为“星火”计划的“霍城万亩红地球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生产基地。2003年,莫乎尔牧场被国家评为“中国红地球葡萄之乡”, 建起万亩葡萄参观园,自葡萄庄园建园以来曾接待过国家多位领导人到此驻足观光。2006年,-夫人到西域龙珠葡萄观光园品尝到自己亲手摘下葡萄,不绝地夸道“我还是第一次吃到这样美味的葡萄呢”。2007年香港行政特区长官董建华到葡萄庄园参观后,赞道“这样好的葡萄完全有能力打入国际市场”。2010年,-、-、等国家领导人先后光临葡萄庄园领略万亩葡萄基地景色,品尝鲜美可口的莫乎尔葡萄。 葡萄种植户依靠专业合作社直销湖北、湖南、广州四川等地,更有销往哈萨克斯坦及周边国家,并且以专业合作社团体优势为依托,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万亩莫乎尔葡萄年外销量占生产总量的70%以上。现如今莫乎尔葡萄已成为伊犁地区居民餐桌上必备的水果,规模化发展吸引订货的国内外客商络绎不绝,产品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如今,在伊犁,人们只要提起“莫乎尔葡萄”自然就会想到霍城县的莫乎尔牧场,也正是因为这里生产的“红地球”葡萄优于美国加州出产的,并已形成规模,成为了中国“红地球”葡萄之乡。

莫乎尔葡萄

地域范围

莫乎尔葡萄产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西北34km处的莫乎尔牧场,北依天山,南濒伊犁河谷,地势由北向西南倾斜,地理坐标:东经80°32′-80°43′,北纬44°11′-43°54′,辖6个农业村、2个牧业村,北至阿袖塔斯(山区夏牧场),南至塔克尔莫乎尔沙漠(为平原冬牧场),西接62团场,东连伊车嘎善锡伯族乡,保护面积2700公顷,年产葡萄20000t。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 外在感官特征:果穗大,长圆锥形,平均穗重650g,最大穗重可达2500g。果粒圆形或卵圆形,平均粒重11-14g,最大可达23g,果粒着生松紧适度,整齐均匀;果皮中厚,果实呈深红色;果肉硬脆,能削成薄片, 味甜可口,风味纯正,可溶性固形物大于16.5%,刀切无汁,品质极上。果柄长,与果实结合紧密,不易裂口;果刷粗大,着生极牢固,耐拉力极强,不脱粒;果实可远途运输和长期贮藏,可贮藏到翌年3月份。 (2)内在品质指标:莫乎尔葡萄营养价值高,可溶性固形物16-22%,富含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其中含钙62-67(mg/kg),钠18-20(mg/kg),铁3-6(mg/kg),镁35-40(mg/kg),铜0.3-0.7(mg/kg)。 (3)符合《无公害食品 落叶浆果类果品》(NY5086-2005)标准的安全要求。

四. 新疆 伊犁 昭苏县 昭苏大蒜

昭苏大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伊犁州各县市都具有种植大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各民族农民种植大蒜历史悠久,品种亦多。伊犁大蒜在区内外享有颇高的盛名,昭苏县地处特克斯河上游的山间盆地,气候冷凉湿润。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条件,非常适宜大蒜生长。种植大蒜历史悠久,从最早的庭院种植发展到现在的大面积推广,在种植大蒜中各族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尤其是昭苏种植的“六瓣红”大蒜为昭苏县地方名优品种,昭苏大蒜“六瓣红”植历史悠久,建国前洪纳海乡开斯克村、昭苏镇托格勒勤村等都有庭院种植大蒜的传统。因其皮红紫,蒜头大,蒜瓣大,辛辣味浓,每头红皮蒜均为六瓣又被冠名为昭苏“六瓣红”。而且由于其单产高、皮溥、瓣形肥大整齐、耐寒性强、耐储存、蒜头存放十个月之久、蒜泥存放数天不变质而走红于伊犁、乌鲁木齐等地,享有颇高的盛名。是全国名优品种(见《大蒜高产栽培》金盾出版社2000年7月版)。再由于昭苏县气候凉爽,空气清新,土地肥沃,特别富含大蒜生长所必需的钙、磷、铁等矿物质,生产出的大蒜无污染,属绿色食品,昭苏“六瓣红”大蒜在2004年全国农产品科技博览会上获得国家金奖。

所在地域: 新疆

申请人: 昭苏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昭苏县隶属于伊犁州直,位于天山北麓西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南部,伊犁谷地特克斯河上游的山间盆地。四面环山,特克斯河横贯东西形成了一个三山一盆地的地形,东与特克斯县交界,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界,南与拜城县、温宿县一山之隔,北与察布查尔县毗邻。昭苏大蒜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是昭苏镇、洪纳海乡、阿克达拉乡、乌尊布拉克乡、萨尔阔布乡、喀夏加尔乡、喀拉苏乡、察汗乌苏蒙古民族乡、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胡松图哈尔逊蒙古民族乡9乡1镇及昭苏种马场、昭苏马场共73村。地理坐标位于东经82°35′—82°50′、北纬43°14′—43°38′之间;海拔高度在1300米—6995米之间。保护面积2000公顷,年总产量达到30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昭苏大蒜,蒜头近圆形,外皮淡紫色,横径5-6厘米,头围15-20厘米,平均单头重50克,大的达100克,每头6瓣,平均单瓣重6.8克,分两层排列,内外层蒜瓣数大小差异不大,蒜衣一层,紫褐色,瓣形肥大而整齐,肉质肥厚,生吃辛辣、蒜味浓郁,耐储存及运输。 (2)内在品质指标:昭苏大蒜营养丰富,含维生素B1在0.03-1.2(mg/100g), 维生素B2在0.01-0.07(mg/100g),维生素E 0.3-0.9(mg/100g),蛋白质7.00-8.00(g/100g),粗纤维0.69%-0.80%,维生素C5.00-7.00(mg/100g),尼克酸在0.3-0.7(mg/100g),热量600-750(千焦/100克),钙130-155(mg/kg), 铁5-15(mg/kg),钾5000-6000mg/kg,磷1300-1700(mg/kg),锌4-9(mg/kg),钠15-23(mg/kg),镁270-320(mg/kg),铜0.5-1.2(mg/kg),硒0.05-0.08(mg/kg),锰1.5-3.5(mg/kg)。 (3)安全要求: 产品符合 NY 5227-2004 无公害食品 大蒜标准。

五. 新疆 伊犁 霍城县 阿力玛里树上干杏

阿力玛里树上干杏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新疆兵团农四师六十一团地处新疆伊犁地区西北部,紧邻霍尔果斯口岸,元朝时期盛极一时的“中亚乐园”——“阿力玛里”古城就坐落在这里。六十一团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树上干杏、红富士苹果、油桃、葡萄为主的特色果品,现有果园4万亩,年产各类鲜果3万多吨,干果1000吨,出口各类果品1.4万吨。全力打造“天伊”果品品牌,逐步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建园、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

天伊牌树上干杏是六十一团特有的果品资源,鲜杏色泽鲜艳,风味甘甜。干果果肉绵甜可口,果核壳极薄,轻磕即破,果仁香甜。树上干杏营养物质丰富,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钙、微生素、胡萝卜等营养成分,脂肪、蛋白质、可溶性总糖、苹果酸、柠檬酸、维生素含量高,具有防癌抗癌作用,深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

阿力玛里树上干杏产区位于新疆伊犁地区霍城县(阿力玛里)小麻扎镇,地处波罗科努山山脚下的冲积扇平原地段,东经80°10′28″—80°39′03″,北纬40°11′51″—40°50′10″。西以霍尔果斯河为界,与哈萨克斯坦隔河相望;东与霍城县伊车嘎善乡接壤;南与莫乎尔牧场相连,直通312国道;北抵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西南与六十二团为邻。团场距伊宁市83公里,距清水河经济开发区15公里,距国家一级口岸—霍尔果斯口岸14公里,而且属于规划中的霍尔果斯经济自由贸易区内,对出口中亚各国具有明显的优势。交通便捷。产区属于逆温带大陆性干旱半荒漠气候,冬暖夏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各种果树的生长。阿力玛里树上干杏地域保护范围为六十一团16个农、林连队。

六. 新疆 伊犁 伊宁县 伊犁蜂产品

伊犁蜂产品

1、花粉:新疆伊犁唐布拉大草原是历史生态环境保存较完整的地区,纯净天然,无污染,所产的花粉具有丰富、全面、均衡的营养成分,因而被营养学家誉为“浓缩的微型营养库”和“可吃的美容品”之美名。

2、山花蜜:“塞外蜜库”伊犁,以盛产优质山花蜜而著称。“山花蜜”又称“百花蜜”,其气味清香怡人,芬芳幽神;口感绵甜,舒心润腹

3、蜂王浆:蜂王浆又名蜂乳,是工蜂的舌腺分泌物,具有明显的酸涩辛辣味,回味略甜,它含20多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维生素,以及酶类、糖类矿物、磷酸等化合物。同时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天然的高级营养品、滋补品、保健食品和贵重药品。

七. 新疆 伊犁 新源县 新源县黑蜂蜂蜜

新源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天山北麓,伊犁河谷东端,巩乃斯河河谷地带。新疆伊犁,山清水秀、草茂林森,水碧天蓝。特别是新源县,拥有834万亩的优质天然草场,被誉为“草原明珠”。新源县拥有世界四大亚高山草甸草原,其中5A级自然风景区那拉提草原,被称为“空中草原”;拥有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原始野果林;拥有中世纪遗留的最大原始野杏林。被中国农科院专家誉为天然蜜源植物库。伊犁巢蜜产量占新疆巢蜜产量的40%,是全国巢蜜产量最多的地区,新源县是新疆黒蜂区。

产品特性:由于产地原生态、无污染,无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有多种中药药典蜜源植物,以及高海拔的自然特性和地理特性,黑蜂蜂蜜具有香味浓郁,营养丰富。该公司利用得天独厚的养蜂资源,把握时机,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年的努力,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地位不断提升,销售额从2012年的98万元到2014年的290万元。近年来,在各类博览会多次获奖,2014年1月,被伊犁州授予《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推荐单位:新源县农业局

伊犁花岛蜂业有限公司

八. 新疆 伊犁 特克斯县 民族马靴

民族马靴为新疆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等少数民族适应牧马需要而喜穿的长统皮靴。主产于新疆伊犁;乌鲁本齐、昌吉、五家渠等地。其用料须选皮板厚薄均匀,质地坚韧,富有光泽的上等牛皮;制作工艺上,除采用普通制靴工艺外,并设有压花、铆钉等装饰工艺的专用设备;做工精致,整双靴鞋从大底、膛底、主跟、包头、帮面全部使用牛皮线缝隙制。于靴面、靴筒上,用金银两色金属铆镶各式花纹,或压制蝶鸟、梅花、几何图形等纹饰。产品外观优美,挺劲俊俏,明洁发光,登穿舒适,坚固耐用。该靴制作历史悠久,考古工作者于哈密古墓中发现,距今3000年前的女尸着做工精致、具铜制饰件的马靴,说明当时制靴技艺已臻较高水平。盖因当地民族多为游牧生活,其乘马、行猎、越林涧、跋草原,最宜着靴,以护腿防身,防卑蛇袭扰,长筒马靴遂成为生活上特需用品。

九. 新疆 伊犁 奎屯市 斯尔玛克

花毡,哈萨克族语叫“斯尔玛克”,以制作精美,别具风格而享有声誉。花毡的原料有羊毛、羊毛线、彩色布、线等。哈萨克妇女大致制作三种花毡,一种是将彩色的布剪成图案,用羊毛线缝制在白色的毡子上;另一种是把毡子染成五颜六色,用彩色的毡子拼成各种图案,再用羊毛线缝起来;还有一种是用彩色毡片和彩色的布拼成富有浓郁特色的图案,再一针一线缝起来。花毡一般比普通毡子要厚,多为双层,而且缝得特别密,经久耐用。主要用于毡房的地面上,农村的炕头上,既可防潮、防寒,又可美化室内。花毡是哈萨克姑娘出嫁时,不可缺少的嫁妆之一。夏季是哈萨克妇女制作花毡的旺季,从打羊毛、擀毡子到缝制,全用手工,一家要做,大家来帮忙,构成草原上一幅生动美丽的图画。

到哈萨克族牧民家里做客,主人一定会拿出漂亮的花毡给你铺上,让你坐在绚丽多彩的花毡上,这是哈萨克族牧民对客人尊重和热情的一种表示,而那制作精美、色彩丰富的花毡,也足以叫你大开眼界,使你沉浸在艺术的享受之中。

花毡,哈萨克语称“斯尔玛克”。花毡在哈萨克族的生活中用途很广,他们在毡房中要铺花毡,在毡房的门上要挂花毡,在客人的坐垫上要铺花毡,在睡觉的床上要放花毡,姑娘出嫁时也要陪嫁花毡。花毡和哈萨克族人的生活形影不离。从古至今,花毡都是哈萨克族人必需的重要生活物品之一,同时也是世代相传的家庭手工艺品。无论到谁家,家家户户都有大小不同的花毡,点缀在毡房里,使毡房成为一座色彩斑斓的艺术宫殿。

夏季我们来到草原上,看到哈萨克族妇女正在忙着打羊毛、捻线、擀毡、染色、裁剪、缝制、绣花,忙得不亦乐乎。夏季是制作花毡的旺季,几乎每个哈萨克族妇女都是制作花毡的能手,她们坐在一起,你帮我打羊毛,我帮你捻线,如果谁家要做花毡,大家都来帮忙,按不同的需要,做出不同大小的花毡,大的有20—30平方米,小的只有2—3平方米。所以一张花毡的诞生,既是制作者集体智慧的成果,又是团结互助的结晶。

哈萨克族花毡的制作要经过许多程序,做一张漂亮的花毡要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花毡上的图案和花纹都是哈萨克族妇女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凝聚和倾注了她们的心血,同时,也显示出了她们的智慧。

做花毡先是要擀毡子,把剪下的羊毛,按不同的颜色和质量进行分类,然后摊在大张皮革上,几个人围坐一圈,用细柳、木条不停地抽打至蓬松,再把蓬松的羊毛均匀地平铺在芨芨草帘上,再洒上水,形成毡状。然后卷起帘子用羊毛绳捆紧,套一条带子,前面有1—2人拉,后面4—5人用脚踢或踩,经过约2—3小时的踢踩,待羊毛形成毡子样后解开,去掉芨芨草帘,再把生毡分段卷起,再用4—5人合力用肘部及手部力量使劲搓压,搓压好一段再往上卷一段,直至擀完整张毡子,使之成为熟毡。最后用水多次冲洗,冲掉渣滓及沙土,晾干后,便成为毡子,这种毡子是做花毡的主要原料。

做花毡的要求首先是要有质量较好的毡子,其次是将各种花纹和图案缝制在毡子上。花毡上各种颜色图案的毡子都是事先用土制的染料染出来的,花毡上的图案是哈萨克族妇女自己设计的,她们没有样本和图纸,所有的花纹和图案都在她们的脑子里,而且,所有经她们做出来的花毡颜色和图案都不一样,这真是哈萨克族妇女的一种天赋。许多哈萨克族妇女没有文化或者是只念过几年书,但她们做起花毡来,却像经验丰富的专家,拿起笔来就可以勾画出图案,拿起针来就可以缝制出美丽的花纹。

花毡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构图紧凑,采用简练的几何对称图形做中心主图案,四周配以对称的羊角变形花纹,显得大器豪放又不失柔美味道。另外,色彩艳丽,采用色彩大胆,有视觉冲击力。在一张花毡上同时出现7—8种色彩:白毡底上黑花纹加红边,红底白花纹绿边,绿底黄花纹红边;雪青底红花淡绿边。其中,白、黑、红、绿等色有强烈对比度,红、黄、淡绿较柔和,不但没给人色彩杂乱感觉,反而使整张花毡鲜艳亮丽。

花毡的制作方法和品种主要有:1、毡贴,把毡子染成五颜六色,用彩色毡子拼成各种图案,再用羊毛线缝起来;2、布贴,将彩色布剪成图案,用羊毛线缝制在白色毡子上,尤其喜用红色布;3、毡、布并用,拼成富有浓郁特色的图案,再用羊毛线缝起来;4、针绣,用彩色羊毛线直接在白毡上绣出图案。针绣法基本上是平绣和套针绣,花毡的周边一般先用锁针法锁边,再用2—4种彩色毛线,套针绣成辫子花,装饰花毡边。花毡有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用途,如有用于取暖和做饭的火头花毡、接待客人用的上座花毡、结婚用的嫁妆花毡、面积较大且做工讲究的床上花毡和地上铺的花毡、门上挂的花毡及毡房用的花毡等。

花毡比普通毡厚,多为双层,缝得密实,经久耐用,可用四五十年,传几代人。

由于地区和部落的不同,花毡的形式和图案也不完全一样。其质量也不完全一样,精美的花毡取决于原料质量,最上等的羊毛应是秋季羊羔毛,其质地细腻,柔软,富有弹性。在擀制和缝制过程中也十分讲究和精细。如嫁妆花毡,不仅做工精细,而且还用金线缝制,图案细,花枝多,含有祝福新婚夫妇多子多福的意思。

花毡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古老而漫长的历史过程。汉朝远嫁到乌孙国的细君公主在 《黄鹄歌》以 “旃为墙”的唱词中,就提到了 “旃”,旃就是毡子,说明哈萨克族的毡子在毡房中的应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同时,根据出土的文物和岩画,也证明毡子的历史悠久。随着毡子的出现及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哈萨克族的花毡便应运产生,经过无数代哈萨克族人天才般的艺术创造,花毡的品种越来越多,图样花纹也越来越丰富,花毡制作也越来越精美,用途也越来越广,花毡已成为哈萨克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艺品和生活用品了。

一块小小的花毡体现了哈萨克族传统文化和哈萨克族的美学思想,同时也反映了哈萨克族的工艺美术及民族习俗等,研究起来还有很高的价值。

哈萨克族的花毡已被列入自治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作为民族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我们希望哈萨克族花毡,如同鲜花那样,代代相传,盛开怒放。

十. 新疆 伊犁 伊宁市 新疆贝母

新疆贝母,是一种与川贝.浙贝齐名的贵重中药材。其中包括:伊犁贝母.费尔干贝母.滩贝母等几个品种,统称为新疆贝母。除滩贝喜生于沙滩涯地外,其它三种贝母多生于山地草原及灌木丛下。伊贝主产于伊宁.霍城;费尔干贝母新疆许多地方都有分布;轮叶贝母主产于塔城地区;滩贝母生产于霍城.察布查尔。早在清代,新疆贝母便已开发利用。当时以北疆地区的昌吉.齐台县为集散市场,通过古丝绸之路的北线,用骆驼运.马驮,远销天津等口岸,通称“古贝”。由于数量极少,价格昂贵。过去,新疆贝母多为野生为了。为了适应国内医疗保健事业和出口外销的需要,医药科研部门再五十年代末期即开始人工栽培实验,并取得成功。今后贝母将继续不断地稳步增产。( 乌鲁木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