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临海牛头山土特产 临海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临海牛头山土特产 临海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4-01 11:26:36

一. 浙江省 台州 临海 油悯笋

每逢春笋上市,老百姓就采用多种方法制作笋菜,其中有一种 叫油悯笋菜。据说,当今杭州的新新饭店的特色菜——油炯笋菜, 就是6年代初期从张家渡传过去的
油悯笋菜的制作方法:一种是头天晚上,先将锅烧热,放人适 量的猪油或素油,而后,放进一定数量的块状形的笋肉进行炒拌, 炒拌好后再放进少许盐、少量水。接着,将这锅笋烧开,然后悯 着,灶内留着文火慢慢烧。这样,整整烟一夜,到第二天早上时,即 可拿出来吃。后来,群众生活逐步好起来了,有的食用者就将猪 油、素油改用猪肉、猪肉骨头。另一种是选整株小竹笋,用水洗净, 如果小竹笋过长,可用手折断,切忌用刀切,而后,将小竹笋放在锅 中用水兹(chutri)过,并将兹过的水倒了,再加上少许盐、少量水, 接着,将锅中的水烧开,待烧到一定程度时,灶内留着文火慢慢烧, 这样让它炯上一夜。第二天,将悯竹笋取出来时已成为棕红色。 这时,再拌上适量的麻油,即可食用。( 临海)

二. 浙江省 台州 临海 蛋清羊尾

产品名称:蛋清羊尾

产品产地:浙江台州

产品特性:色、香、味俱佳,油而不腻,甜而不馁。

产品历史:是临海唯一列入《中国菜谱》的特色名菜。

产品简介:以菜油、鸡蛋清、猪油、豆沙和 少许麦粉为原料,先取蛋清加入麦粉,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直至用一根筷子 插在其中而不倒下为度,再将预先制好的以猪网油包裹的豆沙丸子放进沸菜油里炸,丸子顷刻间变的胖乎乎的、油黄黄的,待到三分微黄,便可捞起装盆,洒上白糖,就可上桌食用。蛋清羊尾是临海唯一列入《中国菜谱》的特色名菜。以菜油、鸡蛋清、猪油、豆沙和 少许麦粉为原料,先取蛋清加入麦粉,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直至用一根筷子 插在其中而不倒下为度,再将预先制好的以猪网油包裹的豆沙丸子放进沸菜油里炸,丸子顷刻间变的胖乎乎的、油黄黄的,待到三分微黄,便可捞起装盆,洒上白糖,就可上桌食用。色、香、味俱佳,油而不腻,甜而不馁。

三. 湖北省 十堰市 郧西 郧西马头山羊肉

郧西马头山羊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郧西马头山羊肉

郧西境内山峦起伏,溪谷交错,广阔的山林、草坡是马头山羊的天然牧场。郧西人很早以前就有养羊习惯,以马头山羊为主要品种。“山青青,水涟涟,赶着羊儿好赚钱”,郧西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

郧西马头山羊是我国优良地方山羊品种,因其头部无角,形似马头,体格较大,身体结实,四肢匀称,强健有力,外形近似白马驹而得名。《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有单目记载马头山羊的品种形成、外貌特征和分布情况等,其中郧西是马头山羊的发源地和中心产区。

如今马头山羊已成为郧西农业的一大特色支柱产业,郧西也成为全省山羊养殖大县。郧西已形成生产、加工、销售马头山羊肉的产业链条,有多家企业开发生产“火锅羊肉”、“涮羊肉”、“羊肉串”、“羊珍”、“羊肉馅”和羊肉罐头等产品。目前,郧西马头山羊饲养量达60多万头,年出栏马头山羊25.13万头,马头山羊产业年产值达2.1亿元,养羊户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

郧西马头山羊肉产地范围为湖北省郧西县城关镇、土门镇、香口乡、上津镇、店子镇、关防乡、湖北口回族乡、景阳乡、夹河镇、羊尾镇、涧池乡、观音镇、马安镇、六郎乡、河夹镇、安家乡、三官洞林区、槐树林特场共18个乡镇农场特区现辖行政区域。

四. 浙江省 台州 临海 临海杨梅

临海杨梅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临海杨梅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临海杨梅生产因气候地理条件优越,生态条件良好,生产的杨梅外观好品质优。栽培的品种有东魁、荸荠种、临海早大梅、水梅等,每年在6月中旬~7月中旬成熟上市,其中以临海早大梅和东魁杨梅盛名,多次获省农博会金奖;临海早大梅是临海本地水梅的变异良种,早熟、果形大、耐贮藏、品质优。东魁杨梅果形特大、色泽艳丽、甜酸适口、风味浓郁。在2003年省精品杨梅评比中临海市白水洋上游杨梅产业合作社生产的“上游”牌东魁杨梅获“浙江省十大精品杨梅”,2005年被评为省级农业名牌产品。临海杨梅种植面积超万亩的镇有3个,以白水洋镇最为集中,被授予“浙江杨梅之乡”称号。

临海杨梅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浙江省临海市现辖行政区域。

五. 河北省 唐山市 迁安 贯头山白酒

采用千年古泉井水固态泥池发酵而成,具有浓香、绵甜爽净、回味悠长之特点。各种卫生理化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得到国家权威机构的认证,素有“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变凤;糟粕落水,游鱼得味成龙”之赞誉。1972年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先生访华时曾向周恩来总理询问贯头山酒业的兴衰,并执意品偿该厂老酒。1985年以来,系列产品先后荣获国际级大奖三项,国家级大奖五项,获省市级奖励证书28项。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和经销商的青睐。

贯头山酒源远流长,是中华酒文化的源头之一。早在黄帝时期,黄帝就和他的保健大夫岐伯在迁安发明了保健酒“汤液醪醴”。安新庄出土的陶雕女酿酒师像及《黄帝内经》一书都可以佐证黄帝时期,迁安就有了酒。迁安马哨村出土的文物青铜鼎和有“箕子”铭文的青铜簋证明商周时期酒已成为迁安一带的主要祭祀品。

到了汉代,迁安酒业已趋兴盛,酒渐渐地成为达官显贵庆典、祭礼、会盟、接待等各种场合中所必备,饮酒赋诗,对酒当歌形成时尚。迁安于家村汉代古墓0土的大量的陶酒罐、陶酒壶、陶酒杯及陶粮仓,证明了在这一时期,酿酒技术已经融进了百姓生活,一些富庶大户还有了自己的家庭小烧锅。

东晋时期,随着酒文化的不断丰富,酒与水之间的特殊关系已被人们所了解和确认。水为酒母,亦为酒魂,只有古泉佳水,方能酿出世间美酒。认识了水的重要性,这一时代的酿酒高师自然不惜任何代价寻觅甘冽佳泉,著名酿酒大师狄戎便是其中佼者。

据史料记载,狄戎,河北徐水一带人,是当时享誉天下的酿酒大师。为酿出世间佳酿,慕黄帝造酒之地,千里迢迢踏访至黄帝古都迁安,见贯头山下一眼神泉与众不同,水澈如晶,饮之甘爽,狄戎此生终遇灵泉,便安居于此酿酒授艺代代相传,贯头山酒从此名声大震,成为享誉北国的酒中之冠。此泉至今仍用。

1996年7月,迁安市城区东北角发现了一金代古墓群,其中3号墓出土了三个写有“千酒”字样的酒瓶,这对考证迁安酒业发展史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能证明墓主人身份的是一块长20厘米,宽15厘米,厚3厘米的石砚,底面刻有“李酒使”字样。此外,还有印盒及印章,陶瓷酒瓶、酒杯等。

“李酒使”属地方官吏,官居八品,《金史》食货志及百官志载,金朝对酒类生产销售监管征税单独设立机构和官员,不与其它税目混同课征,同时,在酒生产规模较大的地方设立征税机构和酒使,以此加强税收的源泉控管,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酒业收入成为当时迁安财税的主要收入。

到了金代,迁安酿酒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并且开始采用老五甑法,泥池发醇的工艺烧制高纯度粮食酒,这种酒通常封闭三年以上出售,所以人们俗称这种酒为“千日酒”或“千酒”。

烧酒的出现,使迁安酒业长盛不衰,到了清代,以贯头山老白干而享誉北国的白酒已成为皇家饮品。迁安贯头山老白干酒畅销东北三省及内蒙一带,南边畅销到苏杭二州,贯头山白酒誉满京城,红遍北国,有“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变凤;糟粕落水,游鱼得味成龙”之赞誉。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他在周恩来总理接见时,特意向周总理询问贯头山酒的兴衰,并执意要品尝该厂生产的“老白干“酒。田中角荣为什么对贯头山白酒情有独钟呢?一种说法是,日本侵华期间,田中角荣曾驻扎在迁安杨店子一带,一次在下乡讨伐中,一小队日军被埋伏的我军歼灭,而巧的是田中角荣因喝贯头山白酒喝醉了,未能参加讨伐而捡了一条命。另一种说法是田中角荣在东北日军军人服务社工作过,经销贯头山白酒,每当想念家乡时,就用贯头山白酒消愁解闷。2015年8月25日,田中角荣的长子田中京与贯头山酒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杜宝海在北京建国饭店见面,畅谈了其父在华的情况,并表示要把老一辈开创的友好之路继续走下去,为贯头山酒业公司做一些实事。

2000年,企业改制,杜宝海任贯头山酒业公司董事、总经理。他把弘扬黄帝文化作为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有利抓手,对企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摒弃了原有的破旧与落后,深度挖掘贯头山酒的文化底蕴,大力弘扬渊远流长的迁安酒文化,坚定的确定了“以人为本重诚信,精良工艺育精品,挖掘文化拓市场,与时俱进谋发展”的经营战略,他投巨资修建了贯头山酒文化园,敬立了黄帝圣像及黄帝祖庭馆、建立了河北省第一家酒文化博物馆、展出了在迁安出土的与黄帝有关的文物、黄帝与迁安酒有关的传说和文物。并依据大量的历史依据,修建了百米诗酒文化长廊,展出了迁安白酒发展的历史典故与传说三十四幅浮雕。对魏晋时期的千年古泉和古井亭进行了有效保护。全厂生态环境美化、绿化、达到省级园林单位标准。收藏了大量的与酒和生活有关的传统文物、酒器、酒具,开辟了文化活动中心,名人书画展厅和庭外酒庄园等一系列设施,并在“至尊酒王”包装中印刷《迁安宝典》一书。还出版了上万本《贯头山酒话今昔》的书籍,坚定了弘扬民族传统酿酒工艺不动摇的信心和决心,为确保传统酿造酒的品质不动摇,企业做出了具大的努力和利益牺牲。

他认为自己抓传统文化的做法,就是对一个民族文化的自信,让人们从厚重的贯头山酒文化中了解到迁安的历史文化。他举的是中华酒文化的大旗,干的是迁安文化的大业,这是一条非常正确的道路。果真他的事迹被文化部诗酒文化协会领导发现和赏识,派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考证,并肯定贯头山酒业做为中国酒文化的典型企业,拥有丰富的酒文化遗存、遗址、遗迹保存完好,著述和研究工作成绩突出,客观上指示了中国酒文化的研究方向,酒文化博览馆在收集,展示中国酒文化器具和文化宣传上,形成相当规模和特色,对贯头山酒文化的挖掘、领会和表达,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民族性和代表性,体现了科学、健康的传统文化品质。

2004年贯头山生产的酒王酒和精制特酿酒,被评为首届十大“中华文化名酒”创出了名牌,使贯头山酒业名声大振,为打造诚信迁安和提高迁安知名度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人民大会堂,铁木尔.达瓦买提、万国权等领导为其颁发了奖牌,奖杯和证书,同时也受到了迁安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和嘉奖。2006年又被文化部诗酒文化协会命名为“中国酒文化学术活动基地”,并在贯头山酒业公司召开了全国首届“中国酒文化学术年会”。至此公司又紧接着推出了定向储酒、婚宴专供酒和礼品酒,迎来了市场的高度认可,与此同时又以优质精美的“新唐山酒王酒”覆盖了唐山市场。贯头山酒多次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河北省名牌产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评为“中华老字号”。其酿酒技艺也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杜宝海也被确定为贯头山白酒技艺河北省非遗传人。

如今的贯头山酒,不仅是令迁安人骄傲的礼品酒,同时也作为一种有效的传播迁安文化的载体,已传播到祖国的四面八方。

六. 浙江省 台州 临海 汛桥荞头


产品名称:汛桥荞头

产品产地:台州临海

产品成分:大蒜素、淀粉、维生素、多糖等营养成份。

产品功效:有抗菌消炎之功效,常食用,能起防病、保健、增强体质等作用。

产品简介: 汛桥荞头已有200多年的种植历史,现已形成以蒋山、白路头等10多个村为主的山上片荞头生产基地,基地总面积2500多亩,共有生产农户1000多户,年产荞头5500吨,年总产值1045万元,荞头是一种较理想的咸制加工蔬菜,它经加工后,易贮存,含有丰富的大蒜素、淀粉、维生素、多糖等营养成份,味辛辣,有抗菌消炎之功效,常食用,能起防病、保健、增强体质等作用。

七. 浙江省 台州 临海 临海麦虾

麦虾是最具代表性的临海小吃,也是很有“欺骗性”的一种小吃。临海的麦虾其实是面疙瘩,我戏称它为临海刀削面,因为它跟山西的刀削面一样,都是用刀将面团削下的,所不同的是,山西的刀削面,麦粉是揉成团的,一块薄铁皮,如流星赶月般,将面团一条条削下,而麦虾,是将麦粉搅拌成粉浆,然后用菜刀,将粉浆一刀一刀“割”下,故临海人称之为“割”麦虾,割下的粉浆不是细长如柳条,而是一小坨一小坨,状如弯曲大虾,故称为麦虾——这个称呼相当的写意,我觉得,光这个名字,就能体现出“千年台州府,满街文化人”的韵味。真的,如果麦虾在北方,保不准被心眼实诚的北方人唤做“刀割面”。我在河南,见过一种面,就被唤作“刀铡面”,这样的叫法,感觉到几丝暴戾之气。我们邻县的嵊州,将麦虾称之为“麦鸡娘”、“笃果”、“麦挟果”,像小孩子过家家似的,哪有我们的麦虾诗意又响亮呢!

麦虾在台州早已遍地开花,随便在哪条小吃街上,都少不了麦虾店。甚至杭州、宁波等地,也有了临海的麦虾店。不过,这个店那个店,最有名的麦虾店在临海紫阳街边上,名叫双平麦虾店。

说到紫阳街,那是台州最有看头最有吃头的古街,街头的白塔桥饭店为老临海人推崇,我在这里吃过热乎乎的甜酒酿、刚出炉的霉干菜饼、又松又脆又香的葱油烧饼,还吃过甜甜蜜蜜的蛋清羊尾。

但是,名头最响的,莫过于双平麦虾店的麦虾。春夏秋冬,不管哪个季节去,这里永远是人头攒动。前些年,在它的斜对面曾经开过一家兰州拉面。但是所向披靡的兰州拉面,最后败在麦虾的手里,开张没多久就关门了。

麦虾店里那个高高大大的老板,让人印象颇深,虽然他只是小吃店的小老板,但是颇有生活情趣,是个骑游爱好者,不幸的是,他去河头镇茶辽村赏红叶,骑着山地车摔下山崖丧生了,本地几家报纸都发了消息。如果不是因为让人叫绝的麦虾,一个小吃店小老板的意外丧生,断然不会像名人之死一样,占据本地媒体的各个版面的。前些年,我在双平麦虾店吃麦虾时,都是这个高大的老板亲自操刀割的麦虾,别看他长得五大三粗,站在店门口,像尊门神,但割起麦虾来手脚奇快,将面盆稍稍倾转,用菜刀沿盆沿切成一条条,一片片厚实的麦条就落入滚烫的锅中,这些麦条在锅中活蹦乱跳的,像活泼伶俐的浪里白条,碰到个把骚客文人,说不定边看边咏出几句酸诗来——“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落入汤中都不见”。

双平麦虾店的麦虾好吃,跟老板割麦虾的刀功有关,当然也跟配料有关,过去麦虾的佐料是青菜、萝卜丝,有几粒猪油渣就算奢侈了。现在麦虾的配料那是相当丰富,有黑亮的香菇、象牙白的萝卜丝笋丝、鲜红的肉丝、青绿的蒲瓜丝,还有小白虾、蛏子或蛤蜊,不过双平麦虾店历来只卖牛肉麦虾,起锅后的麦虾上面浇一层牛肉末,味道十分鲜美,面疙瘩筋道又滑润。有人喜欢吃辣,就舀一勺他们家自制的牛油辣酱进去,吃得稀里哗啦,直叫痛快。双平麦虾店卖的卤菜也很好吃,有螺蛳、鸡爪、鸡肫、牛筋、猪肝。对爱吃鸡零狗碎的我来说,双平麦虾店的吸引力不止是麦虾,还有这些杂碎。

我觉得江南面食里,麦虾的口味最好,上海人开口闭口阳春面,杭州人开口闭口片儿川的,要是吃了临海的麦虾,保证他们不再吭气。

一斤面粉、一只鸡蛋、一匙菜油、一匙盐,加适量水,放入大碗内调成面粉糊浆备用。旺火起油锅,放入白萝卜丝炒,再放入卤牛肉丝、香菇、黄酒,尔后加入高汤,猛火烧开,用菜刀沿大碗口将面粉糊浆切成一条条面状下锅,大火烧开放入适量盐(亦可再加虾、蛏、蛤蜊、油煎蛋等),烧熟后加少许酱油、味精、葱或大蒜叶,起锅盛入碗中。其口味特点:清香鲜美。

注意:此菜易上火,不宜多吃。可在服用后在喝一杯凉茶清火。

八. 浙江省 台州 临海 汛桥食用菌

产品名称:汛桥食用菌

产品产地:台州临海

产品特性: 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产品成分:高蛋白、低脂肪、各种氨基酸(含18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

产品功效:能降低血脂、胆固醇、清除血壁的粥样血脂沉积,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清除自由基、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防止血栓形成、还有提高肌体免疫力之功效、

产品简介:汛桥的食用菌生产是以峙下片、汛桥片的10多个村为生产基地,共有生产农户100多户,生产的食用菌有金针菇(黄菇、白菇)、平菇、蘑菇、猴头菇等。年栽培220万袋,总产鲜菇1815吨,年产值580.5万元。汛桥的食用菌生产已有30多年历史,在省内外享有较好的声誉。猴头菇加工产品曾畅销全国各地及日本东南亚等地,食用菌营养丰富,含有高蛋白、低脂肪、各种氨基酸(含18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常食之有提高肌体免疫力之功效。

产品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食用菌的国家之一。食用菌也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经历了悠久岁月。东西方文明古国的早期历史文献中,都记述了关于菌类的栽培。在2000年前的史料中已有记载,《吕氏春秋》载有"味之美者,越骆之菌。"《史记》中有对获各的记载,称为"千岁松根,食之不死";东汉王充的《论衡》中就谈到"紫芝"可以像豆类在地里栽培。我国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灵芝可治神经衰弱、心悸、失眠等症,并根据菌盖色泽,评述品质高低。6世纪贾思辨的《齐民要术》"素食篇"中详细介绍了木耳菹的做法。7世纪段成式写的《西阳杂俎》中,有关于竹荪的描述。苏恭等人著的《唐本草注》中记载了"煮浆粥安诸木上,以草覆之,即生蕈尔"的原始木耳栽培法。唐代韩鄂编的《四时纂要》中,则比较详细地叙述了用烂构木及树叶埋在畦床上栽培构菌的方法。"种菌篇"还对菌子的种植、管理、采收、于藏以及菌的有无毒性,能否食用,作了具体叙述。南宋陈仁玉撰写了第一部《菌谱》,其中对侧耳作过"五台天花,亦甲群汇’的评述。还对浙江东南部十一种食用菌列述了名称,并对它们的风味、生长习性和出菇环境等作了精辟的论述。这一时期我国人民认识和利用食用菌知识进步很大。在西方国家中,希腊有一名医师在公元1世纪提出用木屑在畦床上栽培杨树鳞耳的方法。到16世纪末,意大利的一位名医用这种方法栽培成功,后来大力传播。虽然这些办法比较原始,但它具体记载了我国食用菌科学知识的渊源,具备了为后来半人工栽培的雏形。这一阶段从技术上考虑,完全是靠食用菌的孢子漫天飞,天然生产,人们只是认识了现象,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抱子飞扬,天然生长"。这就是食用菌栽培业的诞生。

九. 浙江省 台州 临海 临海西兰花

临海西兰花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临海西兰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临海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更是充满活力的开放城市。临海西兰花于1989年由上盘镇劳动村村民开始引种试种,在二十多来年的时间内,从无到有,一举成为中国西兰花生产中心,是临海农业“四张名片”之一。2003年11月临海市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授予“中国西兰花之乡”称号。2008年成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11年成为全国西兰花标准化示范县, 2012年成为国家级出口西兰花质量安全示范区。

浙江临海广阔的沿海平原、肥沃的土地、得天独厚的冬春气候条件都让这里的西兰花生长的尤为繁盛。2003年临海被授予“中国西兰花之乡”称号,随之逐年扩大种植面积,到2000年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到2009年增至8万亩,亩产达到3600多元,年产量12万吨,产品占浙江西兰花总量的50%,全国的25%,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冬春西兰花生产中心和重要的国际西兰花生产基地。2010年2月21日,“临海西兰花”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地域范围

临海西兰花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临海市杜桥、上盘、桃渚等3个镇,共190个行政村,东至上盘镇短株村,南至杜桥镇新湖村,西至杜桥镇洪家村,北至桃渚镇荷花塘村。地理座标为东经121°29′~121°52′,北纬28°29′~28°53′。 申请保护面积10000公顷,现种植面积4000公顷,年生产西兰花10万吨左右。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独特的环境造就独特的品质,典型的临海冬春西兰花具有以下特性特征。 1、外观:球形高圆或近圆,球面圆整,花球紧实,蕾粒中细、均匀、色绿。花茎无空心,花球无枯黄蕾、无开散蕾粒。 2、口感品质:入口微甜,茎脆蕾糯,有清香味。 3、营养品质:每100g食用部分含蛋白质3.6~5.0g、脂肪0.2~0.3g、碳水化合物2~3g、膳食纤维0.8~1.2g、类胡萝卜素10~25mg、维生素C 110~120mg,萝卜硫素50~100mg,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花青素、叶酸、类黄酮和矿物质,花球含水量85~88%。 4、储运性:在(-1~1)℃、(95~100)%相对湿度条件下,可储藏45天。 5、质量安全:卫生指标符合GB 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要求。

十. 河北省 唐山市 迁安 贯头山酒

贯头山酒是河北唐山市迁安的。迁安造酒历史悠久,传说起于黄帝,贯头山酒业公司现有魏晋时的古井仍在使用。我国的一些酿酒专家认为,贯头山酒业有丰富的酒文化遗存,遗址、遗迹保存完好,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民族性和代表性,从而确定了迁安是中华民族白酒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贯头山酒厂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原名“全盛局”,后改名为“德盛局”。1958年,迁安县政府在德盛局原址建立了贯头山酒厂,产品曾远销日本。1962年秋,暴雨成灾,全厂被淹。次年,工业调整时企业停产。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我国时,曾向周恩来总理询问贯头山酒厂的兴衰,并品尝了贯头山老白干。在这一背景下,1973年,贯头山酒厂又恢复扩建,酿酒工艺不断改进,酒质不断提高。

“贯头山酒”秉承传统固态泥池发酵工艺,融入现代高科技成果,传承中华悠久酒文化,保持千年品质,所酿造的“贯头山”牌系列白酒:老白干、二特、特酿、酒王、新唐山酒王、千酒等,具有窖香浓郁、干洌清爽、纯厚绵甜、回味悠长之特点。2004年5月28日,被文化部诗酒文化协会评为首届十大“中华文化名酒”。2006年。贯头山酒业公司被文化部中国诗酒文化协会、中国酒文化学术活动中心专家委员会批准为“中国酒文化学术活动基地”。多年来贯头山系列白酒获国际大奖三项,国家级大奖五项,省市级奖励及证书三十二项。企业现存古井和古窖池群在全国酒业文化万里行活动中被评为“中国酒文化十大古井”、“中国酒文化十大古窖”。

河北省迁安市大五里乡现辖行政区域

《迁安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贯头山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迁政呈〔2017〕16号

河北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贯头山酒》

(草案)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