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攀枝花4月底都有什么特产 攀枝花方便带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攀枝花4月底都有什么特产 攀枝花方便带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04-01 09:18:18

一. 四川省 攀枝花 东区 中晚熟芒果

南亚热带气候区较典型的果品作物,生产区的年平均气温20℃以上,我国芒果主产区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芒果生产区域年均温都在21℃以上,其果实成熟期均在4-6月份。

攀枝花市海拔1400米以下属南亚热带气候,年均温19.5-21℃,发展中晚熟和晚熟芒果,成熟期在7月下旬至9月下旬。由于本区冬春气温高,热量充足,有利于花期传粉座果;而果实发育又与降雨期同步,病虫害少,果实着色好。

二. 四川省 攀枝花市 东区 菌汤土鸡煲

菌汤土鸡煲

菌汤土鸡煲是以鲜土鸡和珍贵野生食用菌上等原料烹制而成,它不仅芳香味美,菌香味浓,长期食用有助于调节人体内分泌、减肥、抗癌、美容等功用,被当今人们戏称为“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少儿的营养剂,老人的长寿汤”。

三. 四川省 攀枝花市 盐边县 盐边西瓜

盐边西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盐边西瓜历史悠久,据《盐边县志》记载,1968年以来,李子、桃子、西瓜等分布于海拔1600-1800米的低中山区,种植零星分散。西瓜曾集中在惠民乡民主河坝种植的记载,距今已有近50年历史。 盐边西瓜品质优良,以成熟早、皮薄、瓜瓤桃红色,肉质细腻带沙,多汁,纤维素少,不倒瓤,含糖量高,维生素C丰富,适口性好,远销成都、上海、北京、昆明、绵阳等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80年代初,盐边西瓜已从原来惠民局部种植辐射到渔门、永兴、箐河、国胜、鳡鱼、红果、桐子林、益民、红格等10个乡镇,年种植面积4.0万亩。1990年开始引进推广西瓜双膜覆盖栽培技术,1996年开始试验推广西瓜嫁接栽培技术。现已发展为阳畦嫁接育苗,以高温棚,大拱棚为主的双膜或多膜栽培。 盐边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西瓜生产,2009年西瓜生产正式纳入盐边县中北部地区农民致富的骨干产业,省、市把盐边县西瓜生产纳入二滩移民后期扶持的主要项目。年平均播种面积4.0万亩,总产量16万吨,已形成一个专业镇,27个专业村,注册了“潓民”商标。

地域范围

盐边西瓜产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是我国西南资源“金三角”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盐边县渔门、永兴、惠民、国胜、箐河、鱤鱼、红果、桐子林、红格、益民、和爱等11个乡(镇)。东至和爱乡东界,南至红格镇南界,西至永兴镇西界,北至国胜乡北界。地理坐标为东经101°21′23″-101°58′45″,北纬26°21′23″-27°06′08″。保护面积15000公顷,年产量300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盐边西瓜果形近圆形,果皮绿色,上覆墨绿色条带或齿带;果整齐均匀;果面光亮,皮薄,瓜瓤鲜红色,果肉松紧适度,无空心,籽粒小,汁多,爽脆,味甜,纤维少。 (2)内在品质指标:盐边西瓜可溶性固形物≥10%,总糖≥8%,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3)安全要求:符合《无公害食品西瓜》(NY5109-2005)安全要求。

四. 贵州省 六盘水 水城县 凉都黑山羊

贵州地方特色畜种。贵州西部威宁、赫章、水城、盘县一带山区放养的肉用型黑毛羊。体型中等,结实,头部大小适中,额较宽,鼻直或微凸,多数有须有角,角向上向外扭转延伸,少数为镰刀状或倒八字形。颈细长,有的颈下有一对肉垂。成长缓慢,主食野草,饮山间溪流清泉,毛色光滑,肉质细嫩。产于水城、盘县一带的,因六盘水市被誉为“中国凉都”而称为“凉都黑山羊”。

五. 广西 贺州 平桂区 信都三黄鸡

信都三黄鸡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信都三黄鸡

信都三黄鸡其因毛黄、嘴黄、脚黄而名之。主销广东、海南、港澳,异乎畅销。三黄鸡个体适中,体型紧凑,骨细肉嫩,肌肉结实,味美可口,香而不腻,尤适合制成“两广”人喜吃的著名传统佳肴白切鸡。素以鲜美、软滑、幼嫩、甘香等特色闻名。

信都三黄鸡的特点是肉厚而嫩滑,皮脆而骨软,入口骨肉自然分离,最适宜作两广人爱吃的“白斩鸡”。制法是将宰后去毛及内脏的鸡悬挂滴水梢干后入锅,文火烧水沸后15分钟取出凉后切块上碟,吃时蘸上袢有姜丝、葱头、芝麻油的酱油,嚼之满口香味,让人回味无穷。信都三黄鸡远销粤港澳地区,是人们喜庆节日争相备置的佳肴。

都三黄鸡,因其羽黄、嘴黄、脚黄而得名。信都三黄鸡的特点是肉厚而嫩滑,皮脆而骨软,入口骨肉自然分离,最宜作两广人爱吃的“白斩鸡”。制法是将宰后去毛及内脏的鸡悬挂滴水梢干后入锅,文火烧水沸后15分钟取出凉后切块上碟,吃时蘸上袢有姜丝、葱头、芝麻油的酱油,嚼之满口香味,让人回味无穷。

公鸡羽毛酱红色,颈羽颜色比体羽浅。翼羽常带黑边。尾羽多为黑色。母鸡均黄羽,但主翼羽和副翼羽常带黑边或黑斑,尾羽也多为黑色。单冠,耳叶红色,虹彩橘黄色。喙与胫黄色,也有胫白色。皮肤白色居多,少数为黄色。

成年鸡体重:公1980~2320克,母1390~1850克。150日龄屠宰率:半净膛,公85.0%,母83.5%;全净膛,公77.8%,母75.1%。开产日龄150~180天,年产蛋77个,蛋重41克,蛋壳呈浅褐色。

信都三黄鸡是广西三黄鸡系列品种的最佳品种,1983年荣获国家外经部优质产品奖荣誉证书。信都三黄鸡肉质香甜,细嫩滑爽,肉脆骨软,是制作我国南方及港澳居民特别酷爱的一道名菜———白斩鸡不可替代的原料。信都三黄鸡之所以比其他外来品种鸡好吃,据测定,其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比其他鸡均高出2个百分点,所以其味道比较香甜。用信都三黄鸡制作菜肴时,无论是白斩、炒、炖都可称得上为美味佳肴。信都三黄鸡出口已有110年的历史。

鸡肉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3.3%,属高档肉食品。我国和美国的营养专家布鲁斯·詹纳博士推荐的“十大长寿食物”和“十种最佳营养品”,都是把鸡肉放在第一位,说它是极为丰富的营养品一点也不过分。

信都三黄鸡是由野鸡演化成信都野生原鸡,经本地水土长久养育驯化及当地农民的长期选育形成了今天的信都三黄鸡。信都三黄鸡的主要特征可归纳为一小、二矮、三黄。即体型小(特指项鸡),脚矮,喙、毛、脚均为黄色。用混合料饲养150天左右,成年公鸡(阉鸡)一般体重为1.5千克~2.5千克;成年母鸡(项鸡)体重为1.0千克~1.5千克。公鸡羽毛一般呈金黄色,颜色较深者为金红色,翼羽有些黑边和酱红色,主尾羽成墨绿色,单冠直立,鸡冠和髯比母鸡大3到4倍,眼微突有神,毛色光泽亮丽,公母皮肤为黄色;母鸡(项鸡)冠鲜红,眼睛有神,虹彩为铁锈色,全身羽毛呈黄色,颈部为深黄色,间有黑色斑点;主翼和副翼羽有黑边或黑斑,身体收贴时不外露,主尾羽为黑色。胸肌丰满,龙骨不显露。信都三黄鸡是贺州市名优产品,也是享有国际声誉的驰名品牌产品,是极品级之名鸡。曾有学者、专家公开发表论文,认为开发信都三黄鸡,大有“钱途”。

地域范围

中心产区在信都镇,分布于信都、仁义、铺门、灵峰等四个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0′~111°56′,北纬23°48′~24°43′,东西长43.5公里,南北宽35。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信都三黄鸡体躯矮小、紧凑,喙、毛、脚均为黄色。公鸡羽毛一般呈金红色,部分为金黄色,翼羽酱红色有黑边,主尾羽呈墨绿色,单冠直立,鸡冠和髯比母鸡大3~4倍,眼微突有神,毛色光泽亮丽;母鸡冠鲜红,虹彩为 桔黄色,全身羽毛呈黄色,颈部为深黄色,间有黑色斑点;主翼和副翼羽有黑边或黑斑,主尾羽为黑色。公母鸡皮肤为黄色,宰后体表浅黄色,肌肉白色且结实有弹性,肉质嫩滑,骨细味美鲜甜。(2)内在品质指标:信都三黄鸡鲜肉(肌胸肉)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为24.8~26.4%;总脂肪为0.32~0.35%;灰分为1.25%~1.33%;膳食纤维为0.048~0.052%;肌苷酸为303.6~322.4mg/100g;氨基酸总量为20.05%~21.29%。(3)安全要求:严格按照以下标准进行生产:《无公害食品禽肉及禽副产品》(NY5034-2005)、《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5030-2006)、《无公害食品肉鸡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5039-2006)、《无公害食品家禽养殖生产管理规范》(NY/T5038-2006)。

六. 四川省 攀枝花 米易县 米易鸡

【种质原产地】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省(市) 四川 县(区) 米易县 乡(镇)

【主产区及分布】 中心产区为米易县和盐边县。主要分布于米易县和盐边县境内的二半山区和高山区,二半山以下、安宁河谷地区及雅砻江流域也有一定数量的分布

【皮肤颜色】 灰白色,黑色

【鸡冠颜色】 冠型以单冠居多,冠齿6~9个,少数为豆冠。冠红色或紫色

【体型特征】 体型较大,背平而长,似砖块形,分正常型(当地称高脚鸡)和矮脚型(当地称草凳鸡)两种,以正常型居多

【其它特征】 喙呈黑色。肉髯、耳叶呈红色或紫色。虹彩呈栗色。胫呈黑色,多数有胫羽。趾羽发达。具鹰踝

【品种优缺点】 米易鸡体型较大,具有早期生长速度快、肉用性能较好、性情温顺、便于饲养管理、肉质风味佳等优点。但米易鸡就巢性强、产蛋少

七. 四川省 攀枝花 仁和区 羊耳鸡塔

羊耳鸡塔

材料

鸡脯肉300克。剧巴膘肉50克、火腿25克、冬笋25克、茨菇25克、冬菇25克、猪网油15Q克、生菜50克。葱,姜各10克、盐2克,胡椒粉1克、味精05克、料酒10克、香油35克、蛋清50克、千豆粉30克、素油500克、白糖10克、醋10克、椒盐10克。

做法

1、鸡脯肉去筋,与猪肥膘肉、火腿、冬笋、冬菇茨菇均切成细丝,葱、姜切细末。蛋清加干豆粉调成糊状。

2、将切好的各料加盐、胡椒粉、味精、料酒、香油、葱、姜和适量蛋清糊拌匀成馅。

3、猪网油洗净,挤干水分:切成约20厘米见方的方形,抹上蛋糊,将馅料放上,两端包严,卷成扁形(宽约4厘米,厚约1厘米),交口处粘牢,即为鸡塔坯。

4、炒锅置旺火上,下素油烧热(约150℃),下鸡塔坯炸至熟透。色呈金黄时捞起,抹上香油,用斜刀法将鸡塔切成羊耳形,盛于盘内。另将生菜,拌上白糖醋、香油,镶于盘中)随椒盐碟上席即成。

八.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凤都茭白

茭白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属禾本科,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根际有白色匍匐茎,春天萌发产生新株。世界上把茭白作为蔬菜栽培的只有我国和越南。古人称茭白为“菰”。在唐代以前,茭白被当作粮食作物栽培,它的种子叫菰米或雕胡,是“六谷”(稌、黍、稷、粱、麦、菰)之一。后来人们发现,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且植株毫无病象,茎部不断膨大,逐渐形成纺锤形的肉质茎,这就是我们现在食用的茭白。这样,人们就利用黑粉菌阻止茭白开花结果,繁殖这种有病在身的畸型植株作为蔬菜。现在,人们反而把那些健康的、会抽穗结果的茭白看作是退化、野生种了。初夏或秋季抽生花茎,顶生大圆锥花序,雌雄同株,雌花在上,雄花在下。结狭圆柱形颖果,这就是“菰米”。茭白性喜温湿的气候,适于粘壤土生长。古代的茭白为秋季一熟茭,到明朝时选育出了夏秋两熟茭。茭白在我国从东北至华南都有栽培,以太湖流域最多,著名品种均出于无锡、苏州和杭州一带。它味道鲜美,有一定营养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茭白具有“解烦热,调肠胃”的药效,还有解毒利尿之功能。茭白的营养丰富。每100克茭白含粗蛋白21.75-23.35克,脂肪0.63-0.66克,维生素c685-720毫克,还原糖9.16-9.44克,氨其酸11.26-12.69克。茭白含赖氨酸等17种氨基酸。其中,苏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等为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1000多年前,茭白、莼菜、鲈鱼被列为江南三大名菜。

凤都镇茭白依托传统在其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下生长,以其嫩、白、脆、净、味美为特点,并富含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等22种营养成分,品种有双季茭和单季茭。双季茭在每年的古历四月初和九月初开始采收;单季茭分为早熟、中熟、晚熟,均为新技术改良新品系。如果采用大棚栽培的早熟茭可赶在五一节日期间上市,因此凤都茭白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信誉。

凤都茭白按熟性和生态类型,栽培茭白可分以下种类:

(一)一熟茭

1.田茭 栽培于浅水田中。春季移栽,当年秋季收秋茭。

2.塘茭 栽培于池塘、水沟边。春季移栽,当年收秋茭。

(二)二熟茭

1.夏秋兼用型 春季移栽当年秋季收秋茭,翌年夏季收夏茭。秋茭、夏茭的产量相差不大。一般为每亩每季1200-1500公斤。

2.夏茭为主型 春季(或夏末)移栽,当年秋季收获秋茭,翌年夏季收夏茭。秋茭产量较低,一般每亩400-600公斤;夏茭产量较高,一般每亩2000公斤左右。

九. 四川省 攀枝花市 米易县 米易苦瓜

米易苦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米易苦瓜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的。米易苦瓜具有干脆清爽、苦后回甜快,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特色。米易苦瓜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米易苦瓜是米易县主要蔬菜品种之一,长期以来在米易县境内安宁河谷流域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种植,距今有近70年的历史。《米易县志》(农业篇)记载:“米易建县至1959年,种植蔬菜有14类、105个品种,主要有...苦瓜...等”。由于当地气温较高,夏天吃凉拌苦瓜菜、饮苦瓜茶成为米易人民的习惯,并保持至今。米易苦瓜也成为当地家庭饮食、-宴请的必备佳肴:苦瓜炒蛋,苦瓜炒肉,苦瓜汤,苦瓜盅等。米易苦瓜一年四季均可种植,周年供应,每年早春二、三月是米易苦瓜销售旺季,有效补给了全国其他地区苦瓜生产的淡季。 米易县是我国一个独具特色的内陆山区农业县,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暖夏凉,是天然的大温室和全国少有的低纬度高海拔热作区。1984年米易县被列为全省立体农业试点县以来,全县蔬菜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经过20余年农业资源深度开发和农业产业结构大调整,形成了以茄果类、瓜类为主的早春蔬菜产业格局。1993年被列为“南菜北调基地县”,2003年被授予“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称号,2009年米易县先后被省政府和省农业厅列为“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蔬菜基地县”,2010年成为首批“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蔬菜)基地强县”和首批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主导产业蔬菜),2012年米易县被列入全国蔬菜规划重点县。 建国后,由于生产方式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米易苦瓜栽培面积曾一度萎缩,品种主要以当地老品种为主。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米易县通过立体农业开发,以米易苦瓜为代表的早春蔬菜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苦瓜产业得到大力发展。2007年,米易苦瓜荣获“第八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特色农业展览最畅销产品奖”。米易苦瓜生产方式独特,采用“苦瓜—水稻—苦瓜”的种植模式,体现了生态循环的经济价值。通过长期栽培、优选,米易培育出了当地主推苦瓜新品种─米易大白苦瓜,该品种具有“果长、色白、肉厚、瘤突”外形和甘脆清爽、苦后回甜快的特点。近年来,米易县委、县政府将苦瓜作为优势农业主导产业来抓,精心制定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年,全县苦瓜种植户亩产值3万元以上有6000余亩,苦瓜收入在5万元以上种植大户1400余户,有效带动安宁河谷及周边地区农户致富。预计“十二五”末,米易苦瓜栽培面积达到3万亩,苦瓜产值突破10亿元。米易苦瓜将成为发展本地特色农业、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米易县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暖夏凉,是天然的“大地温室”和全国少有的低纬度、高海拔热作区,所产蔬菜有“上市时间早、单产高、品质优、效益好”的特点。

米易苦瓜因其具有干脆清爽、苦后回甜快,维生素C含量高而深受消费者喜爱。2012年,全县苦瓜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平均亩产3万元以上,已成为该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蔬菜产品。

2013年,米易县农牧局经作站申报的“米易苦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米易苦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米易县攀莲镇、丙谷镇、撒莲镇、垭口镇、白马镇、湾丘乡、草场乡等7个乡(镇),30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1°49’-102°11’,北纬26°57’-27°08′。米易县位于攀枝花市东北部,西南资源“金三角”腹心地段,南与盐边县接壤,西与盐源县向望,东与会理县相连,北靠德昌县。保护面积10661.96公顷,年产量12万吨。

十. 四川省 攀枝花市 盐边县 盐边桑蚕茧

盐边桑蚕茧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盐边发展蚕桑产业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生产的蚕茧茧丝长、解舒率高,丝质居全省之首,是出口的免检产品。

蚕桑作为盐边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公元四世纪,“南方丝绸之路”途经现在的凉山、攀枝花地区,带来桑树种源,沿线人民受其影响开始栽植。

90年代初,盐边县委、县政府确定了五大产业,即:“黑、白、绿、色、电”,正式将蚕桑生产作为盐边县经济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生产的蚕茧茧丝长达1200米、解舒率达80%以上,丝质居全省之首,并全部外销出口,是全国外销出口免检的“16号”蚕茧。90年代中期,盐边县委县政府又提出打造“桑、菜、果、畜、渔、烟、茶”七大基地的农业发展战略目标,并且,桑蚕茧丝产业在一段时间内作为全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003年,技术上逐步推广果叶兼用桑,在发展蚕桑产业的同时,又发展桑椹产业,蚕桑产品除蚕茧外,又新增了桑椹、蚕丝被等。2006年,盐边蚕桑丝绸产业链进一步得到延伸,形成了“桑——茧——丝——被”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2012年,盐边的“盐边桑椹”通过国家农业部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天晨锦”牌蚕丝被获得“2012年全国农洽会金奖”,并列入“四川省2013年度名优产品目录”。

2014年,盐边县获得了“四川省蚕桑产业重点基地县”的称号,其惠民乡、渔门镇分别被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中心确定为“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项目蚕桑资源基地”和“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桑多元化开发示范基地”。

盐边县蚕桑产业初具规模起始于清朝初年,发展至今,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努力,现已逐步走向标准化、规模化之路,为群众致富开辟了一条道路。

盐边桑蚕茧

棉麻蚕桑

地域范围

盐边桑蚕茧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包括攀枝花市盐边县渔门镇、永兴镇、惠民乡、国胜乡、鱤鱼乡、箐河乡、温泉乡、红宝乡、格萨拉乡、共和乡、红果乡、桐子林镇、益民乡、红格镇、新九乡、和爱乡等16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1°06′17″-101°47′45″,北纬26°47′46″-27°07′35″,东到共和乡东界,南到和爱乡南界,西到温泉乡西界,北到红宝乡北界。保护面积265000公顷,年产量10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盐边桑蚕茧茧形大且匀整,茧层厚实、茧色洁白、茧衣蓬松、外观无污物。2、内在品质指标:盐边桑蚕茧解舒丝长≥900米,清洁≥96.5分,洁净≥94.5分,毛茧出丝率≥37.5%,万米吊糙≤2.5次。3、质量安全规定:盐边桑蚕茧执行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标准要求。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