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湄潭特产大全 湄潭特产专卖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湄潭特产大全 湄潭特产专卖更新时间:2022-04-13 05:20:09

一. 贵州省 遵义 湄潭县 豌豆粉

豌豆粉

湄潭豌豆粉在清朝末年已有出售,民国时期遍及全县。原为春夏小吃,近年来在县城基本上四季畅销。城内的凉粉摊点是年轻女性最爱光顾的地方。湄潭豌豆粉青黑发亮、韧性好、豆香味浓,加入调料后,香辣酸咸适中,色彩诱人,刺激食欲。入口后有辣咸爽口,酸香回味之感。

豌豆凉粉是用豌豆淀粉为原料,制作时,将豌豆泡胀磨浆沉淀,然后将淀粉在锅中熬煮,并用木板不停搅动,使之均匀浓稠,再装入盆中冷却。食用时,打成薄片切成条状,配以黄酱、油辣椒、花椒面、姜水、蒜水、葱花、酱油、醋等佐料即可享用。

二. 贵州省 遵义 湄潭县 遵义毛峰

遵义毛峰产于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该所位于遵义市湄潭县。湄潭县山清水秀,群山环抱,秀丽的湄江横穿南北,溪水蜿蜒,纵横交错。山高、雨多、雾重,昼夜温差明显,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无机养分和有机质含量丰富。茶园四周花木荟蔚,古柯荫翳,优越的生态条件有利于茶树生长。茶园依山傍水,环境特别优美,茶园四周的山坡上,种植着桂花、香蕉梨、柚子、紫薇等芳香植物,香气缭绕,又有湄江蒸腾的氤氲水气,自然环境非常有利于茶叶优良品质的形成。

遵义毛峰选用从福建引进的茶树良种——福鼎大白茶的嫩梢为原料。该种具有芽壮叶肥,茸毛多的特点,鲜叶中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含量丰富,为毛峰茶独特的色、香、味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毛峰茶采于清明前后。采摘标准分三个级别,特级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或全展,芽叶长度2~2.5厘米;一级茶标准以一芽一叶为主,芽叶长度2.5~3.0厘米;二级茶标准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3~3.5厘米。鲜叶进厂后经2~3小时摊凉后再行炒制。

毛峰茶炒制技术精巧。工艺的要点是“三保一高”,即一保色泽翠绿,二保茸毫显露且不离体,三保锋苗挺秀完整,一高就是香高持久。具体的工艺分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

杀青和揉捻:杀青锅温掌握先高后低的原则。当锅温120~140℃时,投入250~350克摊放叶。待芽叶杀透杀匀,不生不熟,失水约35%左右时,起锅趁热揉捻,揉至茶叶基本成条,稍有粘手感即为适度。

干燥:干燥是毛峰茶造形的关键工序,包括揉紧、搓圆、理直三个过程。达到蒸发水分、造形、提毫的目的。

锅温的控制,手势的灵活变换是确保成形提毫的重要技术措施。锅温先高后低,开始时锅温80℃左右,随水分的丧失,做形用力的加重,锅温逐渐降低。茶叶干度五成左右,锅温50℃左右是做形的最佳条件,抓紧这一有利时机,运用相应的手势,将茶叶理直、搓紧、搓圆。当茶条基本形成,有刺手感时,40℃左右的锅温,轻巧的翻动手势是显毫、保持芽叶挺秀完整、足干的技术要点。当茸毫显露,手捻茶叶即成粉末,起锅摊凉贮藏。

其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细圆直,锋苗完整挺秀,身披银毫,色泽翠绿,嫩香持久,汤色碧绿清亮,滋味鲜醇,叶底嫩绿鲜活。 自1974年问世以来,曾连年获奖,在全国农恳、社队企业两大系统的特种名茶评比中,名列前茅。1981年荣获省科研成果奖,1983年荣获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

三. 贵州省 遵义 湄潭县 湄潭无花果

无花果,桑科榕属,落叶灌木或乔木。原产欧洲地中海沿岸和中亚,西汉引入中国。无花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的果实富含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质元素。无花果含有苹果酸、柠檬酸、脂肪酶、蛋白酶、水解酶等,能帮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未成熟果实的乳浆中含有补骨脂素、佛柑内酯等活性成分。湄潭因独特的气候地理坏境适宜无花果生长。

四. 贵州省 遵义 湄潭县 湄江翠片

湄江翠片是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的。湄江翠片茶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隐毫稀见,色泽绿翠,香气清芬悦鼻,粟香浓并伴有新鲜花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

湄江翠片,原名湄江茶,因产于贵州湄潭县湄江河畔而得名。湄潭县位于贵州北部,气候温和,雨雾日多,土壤肥沃,结构疏松,含矿物质丰富,对茶树生长极为有利。湄潭种茶历史悠久。唐朝陆羽在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湄潭不仅能产茶,而且茶味很美的论述。宋代则有以茶叶为上贡的记载。如今的湄潭,涌有全国闻名的大型茶场和星罗棋布的农村茶园。有创建于三十年代末的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湄江翠片产于贵州省湄江茶场,湄潭茶场,地处黔北湄潭县城区境内。湄江河沿湄潭县城流经全境。三面环水,山清水秀,两岸茶山连片,素有茶乡的美称。湄江河两岸质地优良,土层深厚肥沃、疏松而湿润,多为酸性或微酸性砂质土壤,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常年气温在15℃左右,年降雨量在1100~1200毫米,空气清新,云雾缭绕,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热同季,暖湿共节。茶园海拔750~1200米,昼夜温差大,加之年日照率较低(在35%以下),散射光较多,光和作用平缓,茶叶纤维不致突然变粗变老,较长地保持芽叶柔嫩,有利于茶叶内芳香物质、蛋白质、氨基酸、咖啡碱、维生素、茶多酚等营养物质的形成和聚集。

湄江翠片采自湄江良种苔茶的嫩梢。清明前后开采,以明前茶品质最佳。特、1-2级翠片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芽叶长度分别为1.5厘米、2厘米、2.5厘米。三级翠片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初展,芽叶长度不超过3厘米。通常,制500克特级翠片需采5万个以上芽头。一级翠片约需4万个左右芽头。采回的芽叶必须分级摊放在通风阴凉处,摊放厚度每平方米1-1.2公斤,失水量8%左右。一般历时3-5小时。

湄江翠片炒制技术考究,既吸取了西湖龙井茶的炒制方法,又有其独特之处。主要工艺分杀青、摊凉、二炒、摊凉、煇锅等五道工序。采用双手在电炒铁锅内进行。主要手法有抖、带、搭、扣、拓、抓、拉、推、磨、压十种。各种手法视鲜叶老嫩、含水量高低等情况灵活变换,因势呵成。

湄江茶为中国名茶之一,产品质量上乘。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隐毫稀见,色泽绿翠,香气清芬悦鼻,粟香浓并伴有新鲜花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1986年至1992年连续评为贵州省优质产品;1988年荣获部优产品称号;已撰文编入《中国名茶研究选集》和《中华食品大全贵州传统食品》等书出版。品名载入《贵州改革开放的十年》一书。

五. 贵州省 遵义 湄潭县 湄潭红豆腐

湄潭红豆腐

湄潭红豆腐(豆腐乳),当地俗称“霉豆腐”。以本地黄豆为加工原料,磨成豆腐后以块状用低温自然发酵20天左右,每块单独拌以用红辣椒、花椒、甜酒(或白酒)精盐等调制佐料,再瓶装(或罐装)数日即可食用。

湄潭红豆腐的特点是口感细腻、香辣开胃、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维生素。夏令时节,湄潭人喜欢熬上一锅粥,配上一碟红豆腐,一家人便吃得津津有味!

六. 贵州省 遵义 湄潭县 核桃坝茶叶

贵州省湄潭县湄江镇核桃坝村位于凤冈县西北部,是遵义市人口、面积最大的村之一。全村总面积12平方千米,辖8个村民组,3347人,人均纯收入8800元。茶叶是村主导产业,全村现有茶园面积7800亩、户均9亩,人均2亩以上,有“中国西部生态茶叶专业村”、“西南茶叶第一村”美誉。

目前,桃坝村着力在“强基础、兴茶业、美村寨、展新貌”下功夫,全村总规划面积85218平方米,房屋占地27840平方米,可容纳100余户农户居住的集村办公楼、茶叶加工、居民一体化的“千壶园”新村街道建设正全面推进,解决了茶叶加工和市场问题,并成为一条绿色的旅游观光线。以茶青交易、茶叶加工、茶产业文化和民居建设为一体的农村绿色旅游观光线逐渐培育成熟,“农村集镇化”初具雏形。

七. 贵州省 遵义 湄潭县 湄潭翠芽

湄潭翠芽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湄潭翠芽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湄潭翠芽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湄潭翠芽”茶产于贵州高原东北部,素有“云贵小江南”之美称的贵州省湄潭县。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别适宜于茶树生长和生产优质茶叶,是典型的“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富锌硒”的贵州茶业第一县,现有优质生态茶园60万亩。 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这古夷州就是湄潭;清《贵州通志》载:“湄潭云雾山茶有名,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这“眉尖茶”即为“湄潭翠芽”前身。1939年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设立在湄潭,1940年浙江大学西迁湄潭办学七年,大批教育科学技术精英云集,浙江大学与民国中央实验茶场的汇合,使“湄潭翠芽”茶的物质、精神文化得到更进一步升华。

特定品质

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隐毫稀见,色泽绿翠,香气清芬悦鼻,粟香浓并伴有新鲜花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

文化典故

湄潭种茶历史悠久。唐朝陆羽在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湄潭不仅能产茶,而且茶味很美的论述。宋代则有以茶叶为上贡的记载。如今的湄潭,涌有全国闻名的大型茶场和星罗棋布的农村茶园。有创建于三十年代末的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湄潭种茶历史悠,唐朝陆羽在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湄潭不仅能产茶,而且茶味绝美的论述记载,湄潭茶叶品质佳并成为历代皇家贡品 。

湄潭翠芽产自云雾缭绕的高山之间,湄潭县位于贵州北部,气候温和,雨雾日多,土壤肥沃,结构疏松,含矿物质丰富,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极为有利。

湄潭翠芽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隐毫稀见,色泽翠绿,香气清芬悦鼻,粟香浓并伴有清新花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里含稀有的抗衰老物质,常饮有益健康。

地域范围

湄潭翠芽地域保护范围为:湄江镇、永兴镇、复兴镇、天城镇、兴隆镇、抄乐镇、黄家坝镇、高台镇、茅坪镇、新南镇、石莲镇、鱼泉镇、洗马镇、马山镇、西河镇等15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7°15′36″-107°41′08″,北纬27°20′18″-28°12′32″,区域面积1864平方公里。湄潭翠芽种植面积40万亩,年产量达10975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外在感观特征:茶身扁、平、滑,形式葵花籽,隐毫稀见,色泽绿翠,香气清芬悦鼻,栗香浓,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该产品具备贵州高原扁形绿茶的典型品质特征。 内在品质指标:根据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分析,湄潭翠芽营养丰富,其中茶多酚25-29%,咖啡碱5.0-7.0%,茶氨酸1.5-2.5(g/100g),谷氨酸0.2-0.3(g/100g),酪氨酸0.05-0.1(g/100g),精氨酸0.3-0.5(g/100g)、天冬酰胺2.0-3.0(g/100g)等。 湄潭翠芽生产严格按照贵州省茶叶标准技术规程及湄潭县茶叶综合标准体系的规定进行生产。

八. 贵州省 遵义 湄潭县 茅贡米

茅贡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贵州省湄潭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湄潭茅坝米在明嘉庆年间作为贡品进奉朝廷而美名远扬,故称为“茅贡米”。茅贡米色泽光亮,晶莹饱满,煮食浆汁如乳,米饭油亮粘润,天然清香,入口松软有弹性,回味香甜悠长,为米中精品。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西迁在湄潭办学时,校长竺可桢先生曾给予高度评价,誉之为“黔中之宝”。
2001年,茅贡米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2002年,茅贡牌珠光营养米被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食品专业委员会确认为中国市场放心健康食品;2003年10月,茅贡牌顶级香米、珠光营养米、硒锌米又荣获“首届贵州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名牌农产品” 称号;2003年中国(淮安)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上,“茅贡”牌“顶级香”优质稻米以评分第一名的成绩荣获“中国十大优质精米金奖”。. 2010年12月,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地范围

茅贡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贵州省湄潭县永兴镇、湄江镇、复兴镇、洗马乡、黄家坝镇、抄乐乡、兴隆镇、天城乡等8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九. 贵州省 遵义 湄潭县 湄窖酒

湄窖酒

湄窖,产于贵州湄潭酒厂。湄潭县城山明水秀,土地肥沃,阳光充足,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地宝天华,素有“小花溪”之称,为贵州高原有名的鱼米之乡。清澈晶莹的湄江河从湄潭酒厂内缓缓流过,弯环如眉,波光粼粼。朝有旭日初照,紫气东来,暮有斜阳余辉,渔舟晚唱。

湄潭是有名的美酒之乡,酿酒历史悠久。据康熙《湄潭县志>所载:“湄人善酿,好酒酬宾。”仙人张三丰酒醉江边的故事广为流传。故湄潭为美酒之乡早已闻名于世。中国湄窖系列产品,以优质高粱、小麦为原料,采用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新技术,混蒸混烧、续糟发酵,经蒸馏、贮存、勾兑精制而成。具有清澈透明,芳香浓郁,醇厚绵甜,回味悠长等特点。被中外专家评为酒中珍品。自1983年以来,先后被评为省优、部优、国优产品;1988年荣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并在同年莱比锡秋季国际博览会上独占熬头,荣获唯一的一块白酒金牌;1992年再次荣获首届美国国际名酒博览会金奖;1993年首家荣获全国白酒行业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证书。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