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梧州特产六堡 六堡镇四柳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梧州特产六堡 六堡镇四柳特产更新时间:2022-04-30 04:46:51

一. 广西 梧州 万秀区 人造宝石

梧州虽然并不生产宝石,但是这里的人造宝石可是非常惊人的,街上的宝石店是一个接着一个,宝石街这个名称是名副其实呀。天然的宝石太过稀有,再加上昂贵,哪里还会有什么人前去购买,不过这倒是为人造宝石造就出了一条路。

人造宝石物美价廉,用途也是非常广泛的,装饰性非常强,所以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再加上与其它国家的学习合作,让梧州的人造宝石可是名声大震,更是畅销。

二. 广西 梧州 万秀区 梧州蛇宴

蛇宴制作根据不同的蛇品种,可用蒸、焗、煎、炸、炒、熬、煲等不同的烹制方法,配以各种不同的佐料制作成各款粤式、川式美味佳肴,是一种极佳的保健食品。蛇宴中的用蛇生宰即制为之上品,可将所得的鲜蛇血、鲜蛇胆调制成鲜蛇血酒、鲜蛇胆酒,这是蛇宴席上不可多得的佳酿。而活宰的蛇可分别以蛇衣、蛇肉、蛇骨及内脏配以不同佐料,烹制出百余款不同品味之佳肴,经厨艺大师拼制成各种图案,组成丰盛美味的全蛇宴。品蛇按中国民间的传统习惯最理想是在秋冬时节,俗话说:“秋风起,三蛇肥,进补要及时”、“秋冬不补,人生易老。

三. 广西 梧州 长洲区 梧州长洲菇

球茎圆球形,外皮呈淡黄色,多淀粉,煮食细滑味甜。为梧州地方,以梧州市郊长岛所产最有名。

四. 广西 梧州 岑溪 岑溪柚子

柚子有甜柚、酸柚(俗称仆碌子)。酸柚肉红、味酸涩。市内各地种植的主要是甜抽,俗名羊额子,上尖、下圆脐、皮黄、果大、肉白味甜,可与容县沙田柚媲美。主产于波塘、南渡、三堡、大、诚谏等乡镇。抽子解放前即运销港澳,清宣统二年(1910)广西梧州府出产商品调查统计岑溪有柚子3万棵(末包括三堡、波塘、糯垌、太平等乡镇),1990年全县年产柚子300多吨。近几年领导部门和群众把柚子作为重点发展果类,种植面积已达8800亩。

五. 广西 梧州 苍梧县 沙头迟熟荔枝

苍梧县沙头镇迟熟荔枝产区位于梧州市北部,东经111°29′28″-111°37′24″,北纬23°49′-24°01′25″,包括苍梧县沙头镇、石桥镇等地,属东安江盆地,是广西荔枝适栽区的最北缘地带。国道207线梧州至桂林市的二级公路从基地中部贯通,北距桂林市330公里,东面距广州市230公里。该区域有特殊的生态条件和优质迟熟荔枝资源,光、温、水、热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十分有利于迟熟荔枝生长。所植荔枝成花质量高,稳产、高产,荔枝鲜果肉脆、质优、核中小,外观色泽鲜艳,果皮稍厚,利于运输。荔枝上市期为7月下旬,比本县传统荔枝区“古凤荔”迟7-10天;比广东、广西荔枝主产区迟10-15天,在全国荔枝主产区成熟期之后,市场前景好。该荔枝基地的开发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优秀项目和“八·五”农业科技攻关成果,一九九七年获梧州市政府授予“梧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果品93-95年连续三年经区有关专家实地鉴评,获1995年广西迟熟荔枝优质果品奖。

目前,沙头迟熟荔枝种植主要品种为鸡嘴荔和禾荔,面积有4500多亩,产量6000吨左右。沙头迟熟荔枝,果实大而红艳,色泽鲜亮,果实直径平均达到2.5——3厘米,果肉厚度平均达到1—1.5厘米,果肉成半透明状,果核为退化状醮核,可食率达到80%以上。剥开果皮,闻之果香浓郁,食之清甜可口,果汁丰富,让人回味无穷。

六. 广西 梧州 龙圩区 梧州三蛇酒

用广西的三种蛇泡制而成的药酒,专治同湿瘫痪、面部和脚部浮肿,以及中风伤湿、半身不遂等疾病,是去病强身的上乘药酒。

七. 广西 梧州 龙圩区 梧州纸包鸡

梧州纸包鸡相传已有近百年历史,它因气味芳香、鲜嫩甘美、制作工艺独特而蜚声海内外,1985年,梧州纸包鸡被选拍入《中国一绝》风情电视纪录片“纸包鸡”顾名思义,菜肴是以纸包裹主料炸制而成,这是隔纸炸的烹饪法,制作独特,菜肴可以保持鸡肉的鲜嫩,调料味浓,特有异香。梧州纸包鸡色泽金黄,香味诱人。吃起来,入口甘、滑、甜、软,食后齿颊留香。 原汁原味,肉嫩骨脆,香气四溢,鲜美适口。 采用纯正三黄鸡,切件调味后,以纸包裹,用花生油浸炸而成。因此气味芳香,鲜嫩甘美,制作工艺独特,名扬海内外。梧州纸包鸡相传已有近百年历史,始创于民国初期的梧州官办酒楼环翠楼厨师官良之手。起初,纸包鸡仅限于款待达官贵人,后来名酒家粤西楼老板重金聘请了该厨师官良。府台宴请宾客的宴席上常用此菜,嫩滑脆口,赢得了宾客们的一片赞赏,从此,纸包鸡同它奇特的制法名闻暇迩。自此,纸包鸡佳肴遂为民间百姓所品尝,日渐扬名于桂粤港澳及东南亚各地。百年来,经过厨师们在选料、配料、烹制方法上不断发挥和改进,风味更美了。 据说粤军将领陈济棠为能吃上梧州纸包鸡,曾特派专机由穗来梧空运此佳肴回去品味。名菜纸包鸡经过代代师传,现已成为梧州市传统名菜。国内外游客、商人,凡到梧州,都以能品尝到纸包鸡为一大快事。1985年,梧州纸包鸡被选拍入《中国一绝》风情电视纪录片。

八. 广西 梧州 藤县 藤县鱼生

藤县鱼生好出名的,在藤县如果某人用鱼生招待客人,说明他当你是个贵宾,不是一般人都吃上的。如果是某家人做鱼生,只要是知道吃鱼生的话,都不用叫,知道的人都会品尝一下。在广东一般都是老乡集中聚会,就会整一顿鱼生出来吃。如果是做其它东西的食品,根本就没有吸引力,有时叫人家都不来。如果说有鱼生吃的话,只要知道的都会来。

九. 广西 梧州 岑溪 岑溪米粉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是岑溪民间的传统节日——米粉节。



岑溪米粉历史悠久.相传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龙母的诞生地---岑溪大竹村的老百姓在龙母放归养大的五条小龙回大海时,用上好的大米,精心加工成雪白的米粉,沿河投进江里,让小龙品尝民间美食,此后历代沿袭,形成风俗。每年进入农历五月的第一天(即农历五月初一),家家户户都要做米粉、吃米粉。久而久之,五月初一日就演变成岑溪米粉节。

岑溪米粉的制作非常讲究,关健在于其传统工艺及水质.首先,岑山溪水为制作米粉提供绝好的水质,樟木街的米粉之所以好吃,得天独厚是来源于大井水.次者就是选米,米首选晚禾,如是早禾蒸出的粉就大打折扣了.三就是其工艺,所谓三磨一汤是绝招.半夜三更起床,几十斤泡好的米,要经粗磨,细磨,精磨才能蒸粉,这样蒸出来的粉用手拿着扭抟都不会断.上好的米粉还要有上乘的佐料,这是绝招,佐料定必是猪骨熬制加上香料及不告他人的配料,和米粉一拌,使你吃起耒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岑溪人吃米粉一般都是在早餐吃,再配上烤鸭或者白斩狗,那就成美味佳肴了!

十. 广西 梧州 岑溪 桂皮桂油

桂皮桂油

桂皮学名玉桂。乾隆四年(1739)旧县志记为桂木,从桂木剥下的皮称桂皮。清末宗仁小学编写的《岑溪县乡土历史地理教科课本》即有桂皮旺于连、永二乡和贵品桂油间有出售的记载。玉桂树主要产品是桂皮,还有桂枝(药用)、桂柄(作饮料用)、桂叶等蒸馏可得珍贵的桂油。

清宣统二年(1910)梧州府出产商品调查统计,岑溪县有桂皮200石(约3万斤)。民国22年(1933),广西省政府统计局记载:岑溪县桂皮年产量1.21万市担,桂油154市担,是广西四个桂皮主产县之一。解放后玉桂主产区有筋竹、大、梨木、波塘、三堡等乡镇。桂皮、桂油是药物、化妆品、美酒和食用香料的原材料。1963年区人委定岑溪县为桂油生产基地。区林业厅调入越南清化桂种在筋竹镇黄陵村试种40亩,获得成功,1983年林业厅、区医药公司定名为“广西二号桂”,又名南玉桂,自治区列为林种和医药科研项目。据1987年森林资源调查,全县玉桂林有8.44万亩,占全县经济林总面积13.59万亩的62%。1990年玉桂年产量1276吨,出口1190吨,产量仅次于防城县而居广西第二位;桂油年产量近40吨多。桂皮和桂油不仅在国内销售,还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印度、巴基斯坦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