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榆林市横山区的特产 在榆林哪里能买到正宗的榆林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榆林市横山区的特产 在榆林哪里能买到正宗的榆林特产更新时间:2022-04-04 13:32:52

一. 陕西省 榆林 绥德县 黑愣愣

“黑愣愣”,陕西省绥德县小吃。制作方法:洋芋磨粉成末,清水浸泡过滤后,加芡,面,佐料,大葱,香菜等,为丸蒸熟,浇蒜汁,陈醋,香油,调芝麻原汁原味。或加青椒西红柿等炒之,咸辣香爽。

“黑愣愣”原料为洋芋,取洋芋若干,用擦子擦成胡渣拌入花椒、葱丝、姜粉、盐未等,同面粉搅匀,然后团成小团上锅蒸熟。食用时调上用蒜泥醋芝麻盐香油等作料制成的汤浇上即可食用。

二. 陕西省 榆林 榆阳区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山地苹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榆林南部丘陵沟壑区属于苹果优生区,在海拔、土壤、日照、气温、降水、空气质量等多个方面,具有发展优质山地苹果的适宜条件和竞争优势。早在2012年,省委、省政府就认定绥德、米脂、子洲、清涧4县为“陕西省优质苹果生产示范基地县”。

为推动陕西省果业从大省向强省转变,在林果业发展不与粮食争地的政策约束下,陕西省农业和林业部门联手,立足陕北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中,有 200多万亩坡耕地适宜发展林果业的优势,在榆林市南部的米脂等6个县区和延安市北部的延川等8个县区的丘陵沟壑区建设300多万山地苹果示范区,打造全 国最大的优质山地苹果示范区。

三. 陕西省 榆林 佳县 佳县油旋

佳县油旋

一种面食,属于烧饼的一种。之所以叫油旋,因为饼是旋状的,烤熟后,饼子外面的皮香脆,口感特别好。

油旋是用精粉、温水和面(加少许盐、碱水),先和硬后蘸水掳软,醒两小时,分剂置油案上摊为长片,抹上化开的熟大油,边摊边拉薄,撒上葱花、盐、花椒粉,卷为面团,压扁成饼状,上炉黎抹大油翻烙,待见火色后排入平攀之下炉圈内烘烤至熟。其色泽金黄油亮,层层饼旋薄如羽翼,外脆酥里绵软,油香扑鼻。

四. 陕西省 榆林 神木市 炖羊肉

炖羊肉

炖羊肉:采用当地所产优质牛羊肉制作,具有味道纯正、鲜美可口、无腥味,滋阴养颜特点,实为当地颇具代表性的食品。

五. 陕西省 榆林 神木市 神木肉羊

神木肉羊是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的。神木是传统的农牧结合地带,肉绵羊存栏26.5万只,养羊业实现产值7.93亿元。

神木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小尾寒羊,2000年以后又陆续引进萨福克、陶赛特、特克赛尔、德国美利奴等国外优秀肉羊品种,对当地蒙古羊及陕北细毛羊开展不同品种间的二元、三元杂交组合试验,筛选出适合当地生态特点和肥羔生产的杂交组合。南部类型组为二元(寒蒙)、三元(萨寒蒙),北部类型组为二元(寒细)、三元(陶寒细)的杂交组合模式。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杂交羊群体,2012年底全县绵羊存栏25.6万只,其中肉用羊和杂交羊15万只,占绵羊存栏量的58.6%。为肉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

神木县肉羊产业发展以“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为理念,整合优势农业资源,形成农业产业发展集成项目,以现代肉羊产业建设为主体,逐步形成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生产方式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六. 陕西省 榆林 府谷县 压花肉

压花肉压花一般用猪头肉。将猪头洗净煮熟去骨后卤制入味。切寸许小块再加热,趁热包入笼布包紧,放在大小适中的筐里压以重物,要能挤出部分油脂为度。冷却凝结后放置备用。食时切小片装盘。如用猪耳朵压出,叫层层脆,还常在靠软骨处渗入红绿食色以增色彩。

七. 陕西省 榆林 府谷县 瓜筋

瓜筋瓜筋也叫瓜筋丸子,是府谷的一道地方特色菜。当年府谷盛产倭瓜,就地取材,方便便宜。将倭瓜洗净切块,挖尽内瓤蒸熟,将熟瓜肉挖在容器里放入适量面粉和白糖搅匀,面粉不宜过多,多则僵硬不好吃。左手挤丸(同挤肉丸)放入热油锅炸熟,装盘即可。也可再放入糖汁中稍煮片刻,则晶莹发亮,绵甜可口。

八. 陕西省 榆林 横山区 横山小杂粮

横山广阔的山区盛产耐旱作物谷子,由谷子去壳加工成为小米。小米外观圆润、饱满,色泽金黄,食味香美,营养丰富,富含粗蛋白、粗脂肪,同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等十几种微量元素。我国医学早有记载,小米能除湿、健脾、镇静、安眠等,是现代家庭常备的美味食品,素有塞上“小人参”之称。小杂粮是用横山本地产的绿豆、红小豆、小米、软黄米、大米、扁豆、豇豆等多种杂豆、杂谷精制而成。其种类繁多、品质优良,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素、矿物质、纤维素等众多人体所需营养,同时还富含药用成分。它既是传统粮食,又是现代保健品,具有“食药两用”的奇特功效。

横山小杂粮是驰名中外的特色绿色食品。

九. 陕西省 榆林 佳县 佳县炖羊肉

佳县炖羊肉

炖羊肉:苏轼曾云:“秦烹惟羊羹。”《太平御览》曰:“肉有汁曰羹”。尤其是炖羊肉,块状,五厘米长短,连骨带肉,肉块肥厚,是饱享羊肉的最佳饮食。有一句称赞美食的当地谚语:“猪的骨头羊的髓”。羊骨髓即骨腔的精髓,炖入锅内,羊髓进入汤中,原汁原味,香美无比,所以炖羊肉一定要骨肉相煎。每当秋冬之季,羊子肥美,宰杀烹煮,香满城乡。

其烹煮之法是,羊肉切块,清水洗净血水,入锅水煮。撇去表面浮沫,加花椒、地椒、姜片、辣角、葱、盐等,旺火炖烂。民谚有“猪不辣,羊不酱”之说,烹煮羊肉一般不加酱。食用时,佐以香菜、葱花、大蒜等助味。炖羊肉,肉嫩汤鲜,香酽可口,闻之口液自生,食之则浑身畅美,是米脂风味名吃之一,更是滋补身体得上等佳肴。现在随着冷藏技术普及和提高,炖羊肉一年四季均可享用,沿街饭肆,无不有售。

十. 陕西省 榆林 榆阳区 柠条

柠条,又叫小叶锦鸡儿、牛筋条、雪里洼等。它是榆林黄土高原和沙漠地带的一种优良的饲料、肥料、燃料、编织材料及固沙保土的灌木树种。

榆林柠条,是榆林各县普遍栽植的乡土树种。它约占陕北林地面积的30%~50%。以横山县为例,全县有柠条约100多万亩,遍及全县,占该县林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为了满足绿化大西北,治理沙漠的需要,1980年国家确定横山县为全国柠条采种基地。近几年,每年采种70万公斤以上,除供当地使用外,约有60多万公斤柠条种子销往宁夏、甘肃、内蒙古等省和自治区。
榆林柠条是干旱缺水的草原、风沙迷漫的半荒漠地区的先锋植物。流沙,千百年来埋压牧场,吞噬田园,淹没村镇,恶化环境,给人类带来极大灾难。然而,就在这一般植物难于落脚的荒沙地带,柠条却能繁衍其间,形成纵径7~8米,枝干过百条的群体,敢与流沙搏斗。流沙地带缺肥少水,柠条却有开源节流的对策。其实力雄厚的根系,能深扎入沙层深部吸收水分。地上的嫩枝,细叶披着白色蜡质外套,控制着水分蒸腾。它那庞大的根系,挂满无数的根瘤;个个根瘤犹如座座微型固氨车间,给沙地增添了肥源。柠条根系在向沙层的深度、广度进军中,把松散的沙粒紧紧抱成一团,地上的枝叶又把风吹来的沙粒阻滞在脚下,这样上下有机配合,迫使猖狂的流沙就地安家落户。据专家们测定,生长8年,高1.5~2米的柠条,能覆盖地面4平方米,减少地面径流?3%,减少表土冲刷66%,拦截流沙0.15立方米。它群体生长,一长就是密密麻麻一大片,能给裸露的大地迅速穿上绿色的防护衣。这种保持水土的能力,是乔木比不上的。榆林地区每年大约有5亿多吨泥沙倾泻到黄河里面。有的学者曾经尖锐地指出: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而柠条就是制止陕北水土流失的一种最好的“止血剂”。

榆林柠条不仅能防风固沙,而且是“铁杆牧草”,能放牧牲畜,是营养价值很高的木本饲料。柠条萌发力强,嫩枝叶和籽荚营养丰富,l寸柠条节等于一颗黑豆,1.5~3亩柠条可养1只羊。春夏季节,羊群采食后7~10天即可萌发复壮;冬季大雪封山和早春百草尚未萌发返青的缺草之时,柠条更是牲畜的“救命草”,对保羊保羔有重要的作用。

榆林柠条全身是宝。其枝条顺直、坚韧,是良好的编织材料。它的嫩枝叶富含氮、磷、钾,可以沤制绿肥,堪称“绿肥之王”。据测定,每500公斤干枝叶,顶得上2000公斤圈粪的肥力,是天然的高效“复合肥料”。砍柴当燃料,在“锅上不愁锅下愁”的地方,又是火力旺盛的好燃料。3公斤柠条柴顶得上1公斤好煤。由于柠条外表有蜡质,干湿都能燃烧。树皮还是较好的纤维原料。种子榨油,可用于润滑、照明。花为蜜源。根、花、种子均可入药,有滋阴养血和通经、镇静、止痒等功效。故陕北群众说:“柠条是个宝,既是林又是草,防风、拦沙、蓄水、淤地把水保,编织、药用、蜜源好,放羊、烧柴、作肥料,还是牲畜的好饲料”。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