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乐昌九峰山有什么特产 乐昌白石镇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乐昌九峰山有什么特产 乐昌白石镇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3-31 21:13:58

一. 湖南省 益阳市 桃江 雪峰山毛尖

茶叶

桃江县是雪峰山的余脉向洞庭湖过渡的环湖丘岗地带,境内山丘环绕,岭谷并列,素有全国产茶大县之称。1972年全国茶叶生产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桃江县召开,县内出产的“雪峰山毛尖”获湖南十大名茶之一,1977年全国茶叶加工机械座谈会在桃江县召开,1984年产茶15.6万担,居全国8大产茶县的第四位,被国家定为“中国茶叶之乡”,2001年被湖南省定为茶园基地县。

桃江竹叶

“桃江竹叶”是桃江县茶科所于1988年研制成功的湖南名茶。该茶以“湘波绿”、“福鼎大白”、“福安大白”等良种茶树春季初展的一芽一叶为原料,经鲜叶摊放、杀青、初干、做形、整形、烘焙等工艺精细加工而成,内质板栗香高持久,汤色绿亮,滋味鲜爽甘醇,外形翠绿、扁平似竹叶,体现了桃江“茶竹之乡”的风格。

桃江春毫

桃江春毫是由桃江县茶叶科学研究所于1988年开始研制而成的省级名茶,采取精湛的加工工艺精制而成。即在清明前后,以茶叶优良品种的一芽一叶为原料,通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具有外形条索紧细圆直,白毫满披,色泽翠绿,内质香高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醇爽口,叶底嫩绿均齐的优良品质特征。1988年刚研制成功,即获湖南省名优茶优胜奖;1989年、1990年分别被评为湖南省优质茶;1991年被正式评为湖南省名茶,此后连年均获湖南省名茶的美誉;1997年在湖南省第五届“湘茶杯”名优茶评比会上获银奖。其产品已由年产150kg发展至年产800kg,产品供不应求,已远销北京、广州等地,深受消费者喜爱。

桃江银钗

1991年由桃江县农业局经作站与桃江县竹金坝乡吾吉寺茶场联合试制,1991、1992、1993连续三年参加湖南省名优荣评审评分均在90分以上,被湖南省农业厅、省茶叶学会认定为湖南名茶,其外观条索紧结、条直微曲,白毫满披,内质味醇厚悠长,汤色黄绿明亮,香浓持久。

二. 广东省 韶关 乐昌 北乡马蹄

北乡马蹄

乐昌素有“马蹄之乡”的美称。马蹄是乐昌较大宗的土之一,总种植面积达一万多亩,

产量也超过一万多吨。以乐城和北乡为主要产区,廊田、河南、长来、九峰等乡镇也有种植。乐昌马蹄以个大肉嫩、清甜多汁、爽脆无渣为特点而闻名省、港、澳市场,其品质最优者为乐城田洞150亩产区出产的马蹄,总产约240吨。

每年的冬末春初马蹄上市季节,乐昌马蹄产品成行成市,形成长达一公里多的“马蹄街”,众多的外地商贩纷至沓来,把马蹄街围得水泄不通。乐昌马蹄除少量在本地区销售外,大部分销往外省、市,港澳市场也享有盛誉。

乡马蹄以个大肉嫩、清甜多汁、爽脆无渣为特点而闻名省、港、澳市场。北乡马蹄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尚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据科学分析,马蹄有较高的蛋白质,含维生素C、钙、铁、淀粉、糖类等多种营养成份。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早有记载,称马蹄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润肺化痰,明目退翳的药用价值。

北乡马蹄,芽短紧凑,脐部较平整,表皮呈红褐色或深红褐色;肉质脆嫩、清甜化渣。单果重约25g。具有色美、肉嫩、爽甜、渣少的特点,又有生津降火清热解毒和滋补身体的功用。它可作水果亦可作蔬菜,可制罐头,可作凉果蜜饯,它既可生食,亦可熟食。

北乡马蹄已有数百年的种植历史,清同治十年(1871)续修的《乐昌县志》即有种植马蹄的记载。乐昌素有“中国马蹄之乡”的称誉,其中以北乡镇出产的尤为佳品。乐昌北乡马蹄之所以品质比其它马蹄要好,是与其得天独厚的环境密不可分的。这里三面环山,秋冬季节昼夜温差大,土壤以黄钯沙土为主,正是马蹄最适宜生长的环境。因此结出来的马蹄个头大、爽甜,能够畅销广东、湖南、湖北、福建等省,远销美国、加拿大、澳洲及东南亚一带,成为乐昌著名的土和拳头产品。

目前,北乡马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400公顷,总产量3.8万吨, 总产值达8820万元。以北乡镇、乐城镇、廊田镇和长来镇为主要产区。

北乡马蹄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1997年,北乡马蹄主要产区北乡镇被列为“韶关市优质高产马蹄示范区”;2004年,北乡马蹄种植项目建立了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同年,乐昌举办了首届马蹄节暨经贸洽谈会;2007年,北乡马蹄成为《韶关市“十一五”期间名牌带动战略实施意见》的重点培育产品;2009年,北乡马蹄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目前,生产北乡马蹄的企业主要有一家,是乐昌市粤宝农副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社。该社于2008年成立,主营以乐昌本土的“北乡马蹄”、“乐昌香芋”、“廊田粉葛”、“九峰鹰嘴桃”、“黄金奈李”等名优农产品的专业种植、储藏、深加工、流通集于一体的产业化机构。合作社荣获国家农业部颁发“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广东省农业厅颁发“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韶关市农业局颁发“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等荣誉称号。

三. 广东省 韶关 乐昌 乐昌白毛茶

乐昌白毛茶又名乐昌白毛尖。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广东省乐昌县。广东仁化、乳源、曲江等地有分布。广东北部茶区有较大面积栽培。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福建、浙江等省有少量引种。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

四. 广东省 韶关 乐昌 甘木通

    甘木通是生长在粤北山区的一种野生药用植物。经临床试验证明,甘木通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且有用量少、药效长、无副作用等优点,是一种大有市场前途的药用植物。乐昌、乳源的大瑶山已开始种植甘木通。( 韶关)

五. 广东省 韶关 乐昌 益母草煎蛋

益母草即红花艾草,具有补气行血,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常用益母草煎蛋食之,由于味道独特非凡,农妇常作家常菜而流传至今。
 

六. 广东省 韶关 乐昌 乐昌陈记辣椒酱

乐昌陈记辣椒酱

七. 广东省 广州 白云区 帽峰山烧鸡

广州人嗜吃,喜欢在寻找美食中发现乐趣。这帽峰山在广州人心目中,最出名的不是森林古庙,而是烧鸡与农家菜。

帽峰山的饮食业相当发达,大都是依山傍水的农菜山庄,而烧鸡则几乎是每家每户必备的招牌菜式。除此之外,山坑螺、水库鱼也是当地山庄的例牌。

烧鸡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沙田岗和铜锣湾:沙田岗,走广从路在太和收费站转右直入,即见多家客家风味的食肆。那里的烧鸡分干、湿两种,对于广州人而言,湿的肉汁丰富,更为可口。而在铜锣湾水库附近,烧鸡店成行成市,只要你说要吃烧鸡,随便一户农家随手抓起满山跑动的鸡只烤给你吃,农家风味十足。将鸡吊在泥炉里,分别用荔枝、松枝、芭蕉叶来烤,香味各异,人多的话可以试多几种味。

八. 广东省 韶关 乐昌 乐北禾花鱼

禾花鱼,又称禾花鲤,为鲤科温水性小型鱼类,长期放养在稻田内,因采食落水禾花后上市,鱼肉具有禾花香味而得名禾花鱼。禾花鱼食性杂、生长快、繁殖能力强,个体较小,一般体重在50-250克体型粗壮,全身略带紫色(乌褐),背部黑色,色彩亮丽,其肉质细腻,刺少肉多,骨软无腥味,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黄焖、清煮、煎、蒸都好吃,尤以瓦罐煨煮其味最佳。

禾花鱼起源于我国两千多年前汉朝“稻鱼共生、合为一体”的传统农耕文化,后在我国的南方山区一带稻田养殖广为相传,广西桂林分布相对较大,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养殖品种。相传,相传,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巡游江南,到了桂林府,席间,乾隆觉得酒醇菜美,异常新鲜,尤其对盘中的禾花鱼特别感兴趣,便问左右:“这是什么鱼?这样肥嫩可口,无腥无腻”府台回答“这是禾花鱼,就是田鲤鱼,百姓把鲤鱼放在稻田里喂养,当稻子抽穗扬花时,鱼儿特别爱吃飘落在水上的禾花,食后长得又肥又嫩,故无腥味。”乾隆听后龙颜大悦,道:“禾花鱼肉嫩鲜美,武昌之鱼未能及也!”从此,禾花鱼被列为贡品,身价倍增。

传统上,韶关市的禾花鱼养殖主要分布在乐昌市和乳源县北部乡镇。由于禾花鱼是利用稻田养殖,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禾花鱼以稻田里的杂草、小昆虫、浮游生物和禾花为饵料,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成本低、效益好,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对推动山区种养结合的生态发展,增加农户经济效益取到积极作用。20世纪80年代,乐昌市和乳源县当地农业部门积极在辖区北部乡镇中稻地区广泛推广应用。据当地经验,养鱼前选将稻田堤埂略加高,根据稻田大小,同时在稻田中挖十字鱼沟和鱼坑,稻田排灌进出口设置鱼栅。放养时间一般在插秧后7~10天,每亩可养殖鱼种1000尾左右。稻田养鱼后保持较高水层,防止大雨时逃鱼。此外,在施用化肥、露田、耘草时,应充分考虑到鱼类生长的要求,分片间隔施放,以免影响鱼类生长。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一般可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上世纪80-90年代,乐昌市和乳源县北部乡镇推广养殖禾花鱼达一万多亩,在乳源县的大桥镇、大布镇、洛阳镇,乐昌市的梅寮四地(梅花镇、沙坪镇、云岩镇、秀水镇)和坪石镇、黄圃镇等地山区乡镇的稻田普遍养殖,目前,主要集中梅寮四地较多,较连片大规模养殖单位有乳源瑶族自治县佳华禾花鱼专业合作社和乐昌市梅花镇百臻有机种养专业合作社。

因禾花鱼起源于我国两千多年前汉朝“稻鱼共生、合为一体”的传统农耕文化,在2005年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世界重要农业遗产系列之一。

九. 广东省 韶关 乐昌 马蹄炒生鱼球

乐昌马蹄“甜爽脆”而出名,生鱼球香滑富于弹性,将马蹄配炒生鱼球,相得益彰,鲜味出众,味道一流。
 

十. 广东省 韶关 乐昌 沿溪山毛尖

沿溪山毛尖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沿溪山白毛(尖)茶属烘青绿茶,具有外形肥壮、色泽绿润、茸毫披露,香气清新馥郁,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爽回甘的品质。沿溪山白毛尖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沿溪山茶场于一九五六年在当时陶铸同志的批示和关心下创办,其海拔高度一千三百八十米,这里群山环抱,平均气候18℃,雨量充沛,阴雨边绵,云雾缭绕,无污染,是茶叶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全场总面积2.2万亩,茶叶面积600亩,所种植的乐昌白毛在一九六五年全国茶树品种鉴定会上被列为全国二十一个优良茶树品种之一,并被称为白毛之冠(详见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叶卷236页)

沿溪山制茶厂设有手制茶、初制、精制三个车间。从一九九八年开始分三年完成制茶设备更新和制茶工艺改革。目前在粤北地区各茶厂中拥有最先进的制茶设备和制茶工艺,所制的沿溪山白毛尖具有条索粗壮坚实、白毫披覆、香气清高、滋味甘醇、汤色鲜明的特点,其独特的风格使沿溪山白毛尖成为保健及馈赠的佳品。沿溪山白毛尖在北宋期间就开始有文字记载,清朝嘉庆年间一直被列为茶中贡品,一九九九年参加广东省第四届名优茶评比双被评为广东省名茶。这几年沿溪山茶叶质量一直优质稳定,名声逐步名传,品牌开始树立,产品供不应求,经济效益一年一个新台阶。

沿溪山白毛尖茶的产地九峰山脉崇山峻岭,西临武江,北至田头水,属南岭山脉,植被茂密,泉水涌流,蒸汽上升,云雾缭绕,四时不绝。也就形成九峰山云雾多、湿度大、雨水充沛、昼夜温差大的气象特征,造就了生产沿溪山白毛尖茶的优越自然环境,有利于茶叶内含物质的积累和芳香物质的合成,也保证了沿溪山白毛尖茶特异品质的形成。

沿溪山白毛尖以外形肥壮,茸毫披露,汤色清澈,叶底明亮,茶香高雅,滋味纯爽,饮后回甘等而著名,并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近年来,沿溪山茶场积极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产品已销往美、日、英、法、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饮誉海外。

沿溪山白毛尖茶于1993年注册了“雾翔”牌商标,并在2003年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续展注册;2004年,沿溪山白毛尖茶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2007年,沿溪山白毛尖茶的生产取得了QS证,成为韶关地区首家取得QS证的茶叶。沿溪山白毛尖茶在国家级和省级历届名优茶评比中都名列前茅:2003年、2005年、2007年,在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第五、六、七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沿溪山白毛尖茶连续荣获“一等奖”,2007年还荣获“中茶杯”“银奖”;1999年、2002年、2005年,在广东省茶叶学会举办的第四、五、六届全省名优茶质量竞赛活动中,沿溪山白毛尖茶分别被评为“银毫茶类省级名茶”和荣获“名茶金奖”。2007年,沿溪山白毛尖茶已成为《韶关市“十一五”期间名牌带动战略实施意见》的重点培育产品之一。沿溪山白毛茶在2008红三角旅游商品大赛中获农副土品金奖。沿溪山白毛尖茶于2008年被认定为广东省名牌产品。

沿溪山白毛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广东省乐昌市境内的九峰山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