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澳丰园广东特产 广东果园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澳丰园广东特产 广东果园特产更新时间:2022-04-04 17:57:59

一. 广东省 湛江 吴川 麻鸭

麻鸭为吴川之一。主产于鉴江出海口两岸水质肥沃的黄坡、吴阳、中山等地,以型体丰满、骨软肉嫩、质优味美的特点而深受群众欢迎
( 吴川)

二.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鳎沙

身体扁平,状如草鞋底,细鳞,米黄或紫黑色,口近腹下。鳎沙鱼骨细肉滑,鱼味鲜美,珠江三角洲的人们多以鳎沙鱼肉喂养刚断奶的婴孩。( 番禺)

三. 广东省 东莞 虎门膏蟹

宋人苏东坡曾戏称蟹为 " 无肠公子 " ,古人有 " 把酒持螯 " ,细嚼慢斟之雅兴。每年秋风起,正是 " 九雌十雄 " 的品尝膏蟹和肉蟹的最佳时节。蟹宴席上,斛杯交错,铁螯相钳,如此品蟹把酒,闲逸中浅斟低酌,亦是人生一乐事。

蟹,有多种,虎门盛产青蟹 ( 即 " 青壳蟹 " ,属海蟹 ) ,青壳蟹又分膏蟹和肉蟹两种。肉蟹,是指雄性的蟹,膏蟹则是雌性的蟹。顾名思义,肉蟹体大肉多,适宜作姜炒之用;膏蟹之肉较少,但其膏则香酥无比,清蒸膏蟹最能得尝其中味,有诗云: "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 ,可见肉蟹、膏蟹各有风味,诱人食欲。现在秋风已起,膏蟹特别肥美,是食膏蟹的最好时机。

虎门蟹食出名,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盛产青蟹之外,更有其独特的传统烹饪方法。

推荐食法:食膏蟹以蒸为好。膏蟹宰杀后取出蟹黄,用生油拌匀,敲裂蟹壳、切块,放在碟中加姜、葱用旺火蒸 10 分钟,去掉姜、葱、汁水,把蟹黄铺在蟹壳上,再用中火蒸 2 分钟左右。食时佐以姜蓉、醋。

" 清蒸蟹饼 " 制作方法:先将蟹切开洗净,另有鲜猪肉、鲜蛋、姜葱调味料,拌匀剁烂,再以三两片食用薄荷叶 ( 又叫 " 士薄荷 ") 捣碎加入,用碟盛好,放入锅煲内蒸,饭好蟹熟。蛋、蟹、肉三者兼有的香味浓郁扑鼻,四溢邻里,未食先诱人,妙不可言。

" 姜葱蟹 " 制作方法:以多片生姜,先下油和蒜泥待油滚爆香后,入蟹锅中,明火炒匀,加少许绍酒及胡椒粉,盖上锅盖文火把蟹焗熟,再加生葱、麻油,搅拌即可上碟。此为既鲜美而又香浓,食之甘饴,闻之微醉,难怪乎,美食家趋之若鹜。

有人说: " 煮蟹不用油盐,有来觉味香鲜 " ,这就是最简单,最普通的 " 白切肉蟹 " ,将肉蟹冲水去污,放开水锅中煮熟,切成小块,佐以酱油或浙醋、蒜泥,醮之可食,原汁原味,妙哉!

四. 广东省 中山 三乡茶果

提到三乡茶果,想必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三乡濑粉。其实,三乡茶果品种丰富,除了濑粉,还有三丫苦、萝卜糕、豆捞等,每一种都各具风味,其制作手法值得我们传承。让我们来认识三乡茶果中的“叶仔”。

先民从福建一带移居而来,将闽南地区的咸茶饮食习俗带到三乡,并结合本地实际,形成极具地域特色的三乡茶果饮食消费习俗。三乡人会根据不同的节日制作不一样的茶果供奉拜祭祖先,其中,“叶仔”最初是在七月十四孟兰节,也就是百姓俗称的“鬼节”里亮相的,在叶仔的制作过程中,开粉的工序尤为重要。

开好粉,还要选好叶。为了制作好吃的叶仔,记者跟着“师傅”到芭蕉地里采摘新鲜的蕉叶。

蕉叶采摘回来后用热水烫煮,就可以开始动手包叶仔了!三乡人制作的叶仔一般分甜、咸两个口味。

据资料记载,七月十四孟兰节里三乡村民会做煎堆和叶仔两种茶果,叶仔的制作工序多,且讲究。相比之下,煎堆的制作工序就更为简单,故有“懒人煎堆,勤人叶仔”的说法。不过,发展到今天,叶仔也不再是孟兰节的专属食品,在其他节日甚至在日常的饮食餐单里也会出现。(三乡镇广播站)

五. 广东省 东莞 东莞腊肠

东莞腊肠短而粗,传说始创这种腊肠的原是个矮仔,他挑着长的腊肠上街叫卖,因人矮,有的腊肠拖到地上,沾上很多泥沙,不受顾客欢迎。后来,他便想办法,把腊肠制得短而粗,在炮制方法上又与众不同,他挑担上街,人们老远就看见那粗大的腊肠,并嗅到腊肠的特别香味,从此生意兴隆,再不用沿街叫卖了。至今人们仍然用“东莞腊肠”来形容一些矮壮而精灵的人。

制作方法

东莞腊肠身长不到2~3厘米,好像一个椭圆形的小肉球。在制作上与普通腊肠有所不同,它是用当天加工出来的新鲜猪肠衣来制作腊肠衣,用8:2的瘦、肥肉切粒剁烂和匀,拌以白糖、食盐、特级生抽酱油和味精,入肠前还洒上正牌的山西汾酒,捆扎后,自然风干至适度,即放入火柜以文火烘烤至透明干爽。因而东莞腊肠风味独特,色彩鲜丽,并有爽脆、香醇、咸味均匀、美味可口等特点,成为广东腊肠中的上品,在国内外享有声誉。

六. 广东省 广州 从化 青梅

从化梅的品种有腊梅、大肉梅、鹰嘴梅、蜡象梅、钩头大肉梅、台湾大肉梅、大青叶梅(大核青梅)、石梅、滑柳梅、胭脂红(红面珠敦梅)、大木梅和青梅等12个,其中以大青叶梅栽培最多,品质较优。梅的经济价值高,种后3--5年结果,12年--20年为盛产期,单株产量10--15公斤,平均亩产130公斤左右,果实于清明后成熟,是一年中最成早熟的一种水果。梅可加工制成梅酱、话梅、乌梅、陈皮梅、甘草梅、密饯梅等10个品种。( 从化)

七. 广东省 清远 连州 山姜

游客到连州旅游都喜欢购买土黄精。广东的黄精主要产于连州市。黄精具有补气养血、祛风退湿的功效,经常服食可益寿养颜,为家庭的保健佳品。



黄精俗名“山姜”,古称“黄芝”,意为像灵芝一样是“灵丹妙药”。黄精又谓“救荒草”,其典出唐代。文学家刘禹锡任连州刺史时,爱吃黄精,他说:“黄精甘美易食,凶年可与老少代粮。”从此,黄精便又叫“救荒草”。黄精还有一个雅号叫“仙人粮”。传说古时候有位姑娘因父母逼婚,愤然离家出走。几年后,乡亲们上山砍柴碰见她,欲劝她归家,但她婉言拒绝,旋即跨崖越岭,步态轻盈,好像仙女凌空而去。后来,人们发现她栖身的岩洞储备的食粮原来是黄精。



现在,连州的黄精年产量为25吨,经九蒸九晒制成成品。近几年,黄精制品纷纷开发成功。其中,黄精糯米酒曾荣获广东四新产品优秀奖;1993年被核定为“广东省名牌产品”。而今,黄精糯米酒成了游客争购以馈赠亲友的佳品了。

八.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卤鹅

卤鹅

用料:狮头鹅-只,上等酱油二斤,白糖二两,盐二两,味精半两,香茅一条,桂皮六钱,川椒六钱,八角六钱,甘单三钱,丁香三钱,大蒜二条,南姜六两,肥猪肉一斤,清水以浸鹅为度。

将川椒炒至微香,肥肉切片,南姜打碎,加上酱油、白糖、八角、香茅、大蒜,加入清水,微火煮沸,制成卤汤。(川椒等香料要用纱布包成小包)

将鹅宰後去毛,清水洗净,吊起晾乾,用盐均匀地抹在鹅身的表皮和内腔,稍停片刻,放入已制好的卤汤中(卤汤以浸没鹅身、腹内灌满为度)。慢火煮约十分钟后,将鹅吊离汤面。稍凉後,放入卤汤中再慢火煮十分钟,又吊离汤面。此为使鹅身内外受热均匀,又使其容易着色,卤成後色泽光洁腊艳。最後,将鹅再放入卤汤中,熬煮约二小时左右,中间要将鹅身翻转数次。卤熟後,捞起晾凉,才可切块装盘,并匀上适量卤汤。如在鹅身还热时就切块,会因肌肉收缩难看。

近年来,生产发展,经济活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卤鹅摊星罗棋布,食者甚众。每逢四时八节,市井常有代宰代卤的摊档,路旁摆满大锅大鼎,充满过节气氛;平时宴客,人们总喜欢端个盘子,到市场剁盘鹅肉,配上几条青翠的芫荽,调碟蒜泥醋,蘸着吃,其味无穷。

九. 广东省 中山 石岐鸡

沙栏鸡原产三角镇沙栏圩而得名,又称“三角鸡”,因大量的沙栏鸡经石岐转口输往广州和港澳各地,故又称“石岐鸡”。该鸡种以其肉嫩滑、味道鲜美、体型适中,特别适合制作“白切鸡”而驰名省港澳。近年来,香港的畜牧工作者,利用沙栏鸡做母本,三黄胡须鸡做父本,适当吸入新汉夏鸡的血缘,育成命为"石岐杂"的新鸡种,占有香港80%的肉鸡市场。

沙栏鸡种来源,据说200多年前从顺德、东莞迁移到中山的农民带来的鸡种,经过长期选育而成。现有母鸡40万只,年产雏鸡1400万只左右。

【品种类型及原产地】

石岐鸡属肉用型品种,原产地及中心产区为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一带。主要分布在中山市,佛山市顺德区。广州市番禺区亦有一定数量的分布。

1主要特性特征体躯丰满,胸肌发达。多为直立单冠,冠齿6~7个,冠、耳叶、肉髯均呈红色。喙呈黄色。虹彩呈橘黄色。胫有黄色和白色之分,以黄色居多。皮肤多呈白色,少数呈黄色。公鸡羽毛多呈黄色和枣红色,部分个体腹部羽毛有黑色和棕黄色(花胸),尾羽多呈黑色。母鸡羽毛多呈黄色和麻色。雏鸡绒毛多呈黄色,背部两侧各有一条白色绒毛带,从肩部延伸到尾部。

2保种方式,采用保种场和基因库原地保护,由中山潮兴家禽发展公司建立保种场进行原地保护,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江苏)于2000年引进保护。

【生产性能】

1成年体重与产肉性能公鸡平均为2280克,母鸡平均为1490克。120日龄半净膛屠宰率:公鸡为72.9%,母鸡为82.4%;全净膛屠宰率:公鸡为66.5%,母鸡为67.8%。

2繁殖性能平均开产日龄150~180天;在笼养条件下,平均开产日龄147天,年产蛋数70~90个,平均蛋重45克。平均种蛋受精率92%,平均受精蛋孵化率91%。就巢性弱。

【开发利用情况】

石歧鸡肉质嫩滑、味道鲜美、皮下脂肪少,1985年被选入广东省名优品。为了拯救、保护这个地方品牌,恢复其“纯正血统”,中山市从10年前开始在三角镇开展了沙栏鸡的提纯复壮尝试。经提纯复壮的石歧杂鸡,母鸡年产蛋数从原来70~90个增加至120~130个。以平均每只母鸡年产蛋增加40个计,目前潮兴家禽发展有限公司存栏种鸡14万羽,年多产蛋560万个、苗450万羽,按每羽2.5元计算,年多创收1125万元。

十. 广东省 中山 沙栏鸡

沙栏鸡又名三角鸡,也称石岐鸡。主产于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为广东省优质地方鸡种之一,因其做成的白切鸡皮薄、肉嫩、油少、色靓而闻名,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销往港澳地区。

广东及港澳地区喜食具有三黄(黄羽、黄皮、黄爪)特征的优质肉鸡,1929年(民国十八年)香山称模范县时期,沙栏鸡已销往香港、澳门等地。因沙栏鸡经石岐转口输往广州和港澳各地,故又称石岐鸡。1986年,沙栏鸡选入《广东省家畜家禽品种志》,成为广东省优质地方鸡种之一。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