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江门杜阮特产 江门杜阮十大特色美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江门杜阮特产 江门杜阮十大特色美食更新时间:2022-04-06 21:09:49

一. 广东省 江门 鹤山 上南烧肉

上南烧肉

上南烧肉产地为雅瑶上南云蓼墟,故又名云蓼烧肉,始制于1965年。以皮脆肉爽、色香味俱全而赢得众多顾客。每逢节假日,特别是清明、端午、重阳等节日,烧肉店一开市就被抢购一空,连广州、佛山等地也有不少食客电话订购,更有港澳同胞回乡归程时带回去馈赠亲友。上南烧肉享此盛名,关键在于烧制方法独特,调味将五香粉、糖、盐等味料均匀擦抹在光猪身上,腌制半小时左右,此时再在光猪身上扎小洞,让味料均匀分布于皮下的深浅部位;接着,将光猪吊在用柴烧红的焗炉上,保持炉温70°C,烤90分钟后即可取出,美味的上南烧肉就此烧制完成。

二. 广东省 江门 鹤山 鹤山蚝油

鹤山蚝油--江门市名特优新农产品

广东称牡蛎为蚝,蚝油是用蚝(牡蛎)熬制而成的调味料。蚝油是广东常用的传统的鲜味调料,也是调味汁类最大宗产品之一,它以素有"海底牛奶"之称的蚝牗牡蛎牍为原料,经煮熟取汁浓缩,加辅料精制而成。蚝油味道鲜美、蚝香浓郁,黏稠适度,营养价值高,亦是配制蚝油鲜菇牛肉、蚝油青菜、蚝油粉面等传统粤菜的主要配料。

三. 广东省 江门 开平 沙姜鸡

沙姜鸡

精选本地上等阉鸡,配与顶级上汤精心烹制,皮脆、肉滑、鸡味香浓。

四. 广东省 江门 鹤山 南洞鸡

 南洞鸡产自鹤城镇南洞(地名)一带。这种鸡的外表特征黄毛、黄嘴、黄脚,俗称“三黄鸡”。羽毛丰满、骨细,肉质嫩滑鲜美。为当地传统家禽,自繁自育,至今历200余年。南洞一带属丘陵区,村庄散落在山坡之间,村前村后杂草丛生,昆虫极易滋生繁殖,因此农家饲养的南洞鸡都进行放养,让它们觅食昆虫青草,朝、午、晚时间才喂以米糠、饭、番薯、青菜等家料。如此经过半年的饲养,即可上市。南洞鸡常销往港澳市场,深受顾客欢迎。

五. 广东省 江门 台山 江门花藤席

江门花藤席:以红、黑、白三色幼藤皮间格编织而成。系以进口原藤枝为原料。产品色泽天然,花纹均匀,鲜艳悦目,席面平滑,四角相称,编织密实,不易散脱,质地柔韧,凉爽舒适,经久耐用,为夏季床上最佳用品。早在清道光年间,广东南海县沙贝八乡已开始有藤制品,逐渐流传至沿海一带的广州、佛山、江门、中山、揭阳等县、市。

六. 广东省 江门 台山 铜鼓紫菜

铜鼓紫菜

台山人逢年过节或有喜庆,肴菜中多有紫菜一味。紫菜加瘦肉、虾米,滚以上汤,很是可口。紫菜,是台山著名的土之一。据《新宁县志》物产篇中记载:“紫菜,生大海中礁石,正青色,取而干之,则紫色,产铜鼓者尤佳。”铜鼓紫菜,并非产自铜鼓村,而是铜鼓一带的居民到附近海面的大礁石上采集回来的,以地名大排出产的品质最好。铜鼓紫菜大片而且厚身,嘴嚼起来,味鲜美又脆口。铜鼓紫菜有这样好的特色,同附近的自然环境很有关系。紫菜这种海生植物,属红藻类,依附在礁石中生长。它有一种很怪的脾性,风浪越大的地方,长得越多越茂盛,而铜鼓附近海面,风浪特大,为紫菜创造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我市出产紫菜的地区还有上川岛。川岛居民称东面海为上海,这边风浪较大,出产的紫菜又多又好,桅夹、鸟猪岛附近石排上生长的紫菜,质地并不比铜鼓紫菜逊色多少。

七. 广东省 江门 台山 四九乌豆

时届冬令,台山人喜欢用乌豆配以猪肺、蜜枣、楷杷叶、沙参、北合、陈皮、羌片煲汤。这种乌豆汤清润肺腑,化痰止咳。因此,乌豆是台山人爱食的一种豆类。它多产于海宴、沙栏、四九、冲蒌等地。乌豆又名黑豆,豆身如墨,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豆身扁平,黑皮面带有一些灰白,豆背上有凹迹,人称之为“牛脚迹”,这种乌豆是正种乌豆,它在农历八月收获,故又称“八月豆”;另一种豆身圆溜溜的,豆背上没有凹迹,全年可种两三造,人称之为“三造收”,效用不如前一种好。

八. 广东省 江门 开平 开平狗肉

江门人喜吃狗肉,尤以开平人为甚。开平狗肉,以振华、龙塘、楼冈为佳。振华狗肉取其原味;赤坎等地蒸狗,喜欢放进油炸过的腐竹、黑豆等,与狗肉同煮

九. 广东省 江门 蓬江区 杜阮大顶凉瓜

杜阮大顶凉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杜阮大顶凉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杜阮凉瓜,又名杜阮苦瓜。是江门市乃至省、港、澳地区无人不晓的特色知名农业品牌。其瓜型肥大,形似木瓜,平顶粒粗,别于其它凉瓜的标志迷人官特征,本地人称之为大顶瓜,将其形容为“柿饼蒂,老鼠尾”。据《新会县志》记载,早在明朝,当地就已经开始种植凉瓜,在民国时期,杜阮柿饼蒂(杜阮凉瓜)就已经比较著名。解放前,就有一首民谣唱出了江门当时的名蔬名果:“杜阮苦瓜柿饼蒂,莲塘菱角两头利,滘头大蔗真脆皮,江门白菜匙羹髀,荷塘芥兰几分地”。杜阮凉瓜获得了“江门市十佳农土特(初级类)产品”、“广东岭南特色食品”和 “无公害农产品”称号。

杜阮大顶凉瓜(又名苦瓜)始种于杜阮一带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由于杜阮一带多为沙质土壤,十分适宜种植凉瓜,且瓜型也有别于其他地方,当地人称之为大顶瓜或“柿饼蒂”。特点是瓜型肥大,形似木瓜,平顶粒粗,肉厚色绿,味微苦而甘,爽脆无渣,质优型美著称,是其他产地的凉瓜是无可比拟的。本地餐厅喜欢将凉瓜皮削出,制出如盐水凉瓜、凉瓜炒牛肉、豆豉凉瓜皮等菜式,有清热、祛火的功效。

杜阮凉瓜是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的。杜阮大顶凉瓜(又名苦瓜)特点是瓜型肥大,形似木瓜,平顶粒粗,肉厚色绿,味微苦而甘,爽脆无渣,质优型美著称,是其他产地的凉瓜是无可比拟的。杜阮凉瓜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杜阮凉瓜(又名苦瓜),据传始种于杜阮一带,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产品驰名省港澳,远销东南亚,为杜阮出口量较大的农产品之一。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是杜阮凉瓜的全盛时期,杜阮镇一年的种植面积高达4000多亩。然而,随着城市化发展,杜阮镇凉瓜的种植面积已锐减至800亩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杜阮镇近年来正通过积极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注册“杜阮苦瓜”商标,谋求在保护区域品牌的基础上,想方设法把杜阮凉瓜这个品牌做大做强。

虽然杜阮镇本地的凉瓜种植面积锐减,但是与杜阮镇相邻的鹤山市共和镇,因为“杜阮凉瓜”市道好,加上土地、环境也非常适应凉瓜种植,近年来大面积种植“杜阮凉瓜”,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000多亩。

杜阮凉瓜的特点是瓜型肥大,形似木瓜,平顶粒粗,肉厚色绿,味微苦而甘,爽脆无渣皮,如果是瓜身比较长和表面比较光滑的,就不是正宗的杜阮凉瓜,而且正宗的杜阮凉瓜在市面上的售价比其他的苦瓜要贵。

杜阮凉瓜还分别获得了“江门市十佳农土特(初级类)产品”、“广东岭南特色食品”和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称号,同时杜阮镇龙眠、井根村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也成为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集众多荣誉于一身的杜阮凉瓜,有望在走上品牌发展之路后,迎来新一轮发展商机。

2013年,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农业服务中心申报的“杜阮凉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杜阮凉瓜产于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中和、龙溪、亭园、双楼、井根、子绵、松岭、龙眠、龙安、龙榜、杜阮、杜臂、上巷、松园、瑶村、北芦、南芦、长乔、木朗、贯溪20个村委会和中心、新河、金朗3个社区居委会。杜阮镇地处江门市蓬江区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 o54′55 ″~ 113o4′1″,北纬22 o33′7 ″~ 22o39′6″,杜阮镇东面的贯溪村与江门市环市街道办接壤,西面的子绵、井根、中和、龙溪、亭园村与鹤山市的共和镇毗邻,南面是新会区的圭峰山脉,北面与棠下镇相连。全镇凉瓜生产面积8000亩,年产量9500吨。

十.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蔬菜宴

蔬菜宴

以蒸、灼、炒、盐水、上汤浸等不同烹法做出的菜式,都是蔬菜宴中的主角,然而说到经典,还要重点推荐这味油炸珍珠菜。新鲜摘洗的珍珠菜须沥干水分才能下油锅,为保持营养和口感,厨师对油温和时间的控制必须恰到好处。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