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木瓜丝是哪里的特产 黄姚木瓜丝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木瓜丝是哪里的特产 黄姚木瓜丝特产更新时间:2022-04-12 21:06:04

一.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二. 台湾省 高雄 高雄木瓜牛奶

南台湾因为地理条件与天候状况,盛产多种的水果种类,其中木瓜就是很具代表性,而木瓜牛奶更是来高雄必喝的盛夏水果饮品,木瓜习惯多雨的特性,在夏天更是好吃,其甜度也会相对提升。用当地新鲜的木瓜榨汁,让人回味再三。推荐:六合夜市郑老牌木瓜牛奶。招牌上满满都是名人的签名,从政治人物到艺人,来过六合夜市的几乎都喝过郑老牌的木瓜牛奶,老板坚持古法熬制,喝起来有清香的木瓜味,浓而不腻,甜得恰到好处。地址:六合夜市近中山二路;营业:17:00~凌晨03:00;价格:木瓜牛奶40元

三. 四川省 南充市 仪陇 芭蕉木瓜

芭蕉木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芭蕉乡有种植木瓜的传统,近年来,他们大力发展木瓜产业。乡上一方面作好对木瓜销售市场前景的分析、预测,对专重大户建档立卡,重点扶持,请他们交流经验。另一方面抓好科技服务,每年出资2000元聘请县内外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理论学习和现场指导。同时抓好基地村、社的村道公路建设,先后出资2万余元支持庆祝等基地村修建村道公路。据统计,该乡年产鲜木瓜680吨,干木瓜270吨,木瓜产值达96万余元,人均增收100元。

芭蕉乡正着手做大做强该产业,把芭蕉乡建成川东北的“木瓜”之乡。

芭蕉木瓜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芭蕉木瓜生产区域以低山丘陵为主,坡度适宜,土壤主要有紫色土、黄壤、冲积土(潮土)等,土层厚度深,排灌条件好,pH值6~7.5。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294d,年平均气温15.6℃,年平均降雨量1140.4mm,年平均相对湿度78%,适宜中药材种植。

地域范围

芭蕉木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四川省仪陇县芭蕉乡的35个行政村,东、南毗临营山县,西界九龙乡,北与板桥乡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1′26″~106°44′47″,北纬31°18′14″~31°34′38″之间,介于海拔332~468m,保护面积2400公顷,年产量 2.5万吨。

四. 四川省 达州市 达川区 木瓜铺松菌鸡

达县斌郎乡木瓜村的香格里拉避暑山庄是一家主要以经营各类烹饪鸡以及野生菌菜品为主的特色餐饮店。该店占地约7亩,设有10余间包房和绿树成荫的后花园。在这里,消费者能体验到别样的感受。

五. 河南省 南阳市 方城县 柳河木瓜

柳河乡位于南阳盆地东北边缘,乡域面积139平方公里,其中山岗丘陵面积占3/4,发展木瓜空间较大,属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全年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独特的山区小气候适宜木瓜生长。据史料记载,柳河境内已有1000多年的木瓜种植历史,在龙凤山上,至今还生长着100多棵300年树龄的木瓜树。止2009年,全乡木瓜总面积突破4万亩大关,年产量在15万吨以上。柳河种植的木瓜是光皮木瓜,又叫宣木瓜,有“万寿果”之称。据《本草纲目》记载,木瓜具有较丰富的药用价值。

六. 贵州省 遵义 正安县 正安野木瓜

正安野木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野木瓜独产于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正安县无工业污染,其独有的地理位置、自然气候、温度条件孕育了这一独有资源。而正安县则于一九九六年被国务院发展中心等单位评为“野木瓜之乡”。

1、品质特点

具有清香气,味酸微涩,果大,皮薄,肉厚,质嫩无毒的特点。其功能有平肝和胃,去湿抗癌,延缓衰老,消炎抑菌,降血脂,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2、历史渊源及人文地理关系

正安县野木瓜分布全县各地。属多年生蔷薇科(灌木)植物。历史上除野生外,多为农家庭院,路旁道坎,田边地角栽植。其树属多用作绿化环境,其花鲜艳,呈粉红色,花期长、可供观赏。其果用途较多,可切片晒干食用,亦可入药;鲜果放于泡菜坛内,使泡菜味正、不变质;亦可削皮切片用盐或糖腌后食用。经多个科研单位检测,结果表明:正安县野木瓜含有多种氨基酸元素和齐墩果酸,特别含有极高的超氧化物歧化梅(SOD)。现已建成产业化基地45000余亩,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正安县野木瓜开发总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专门开发生产野木瓜系列食品的私营企业,已开发出A、B型野木瓜食品、野木瓜饮料、野木瓜酒等。产品色香味营养俱全,深受消费者青睐。1994年、1995年在全国性评比中,被分别评为“第六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和“95中国名优品金奖”。1996年3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经济发展委员会和中国报在安徽省郎溪县召开的中国研究暨之乡建设交流会上,正安县被命名为“中国野木瓜之乡”。

3、当地0开展工作情况

一是1990年前,全县年产野木瓜鲜果100吨。1991年后,正安一中天楼果品厂发展野木瓜种植,得到县委、县人民0支持,纳入全县经济发展项目实施,到1997年,共投入资金850万元,在全县规范化栽植木瓜4.5万余亩,其中开花挂果6409亩。二是投入经费500多万元新建野木瓜饮料流水生产线。三是将野木瓜继续列入正安县经济开发的重点保护品种之一。四是该公司继续实行种植管理、鲜果收购、产品开发、加工、销售一条龙,实现贸、工、农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

正安野木瓜产地范围为贵州省正安县凤仪镇、安场镇、瑞溪镇、新州镇、小雅镇、庙塘镇、和溪镇、土坪镇、流渡镇、格林镇、中观镇、乐俭乡、谢坝乡、市坪乡、班竹乡、桴焉乡、碧峰乡、杨兴乡、俭坪乡1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七. 广西 百色 凌云县 川木瓜

川木瓜

川木瓜属蔷薇科,灌木,系果药兼用型水果,为名特优稀水果,是凌云独产的一种野生的水果。生食味道很酸,经过民间祖传加工方法加工过之后,就很甜啦。含极丰富的维生素C及多种矿物质,能舒筋活胳,和胃化温,有防血管硬化、降低血压、减肥的作用。

八.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摩梭人的猪膘肉

摩梭人的猪膘肉

猪膘肉是泸沽湖畔摩梭人家非常有特色的一种佳肴,它特殊的味道和制作方法同泸沽湖一样令人感到神秘而玄妙。

冬天的泸沽湖非常美丽,尽管在这个时候湖畔已非常寒冷了,但是如果你在冬月初一前后进入泸沽湖,走在村村寨寨里,你就会感到一种温暖。不仅由于人摩梭好的热情让人有一种特别的亲切,给人一种暖意,还因为这个时候那里房顶上楼上都堆满了包谷,到处是黄橙橙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村那寨都响起了宰杀年猪的声音,走进村子里你就能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制作猪膘肉,这里的大人小孩子都充满了喜悦,人们那被包谷和猪膘肉映红了的脸上总是那么的灿烂,一座座木楞子房构成的一个个村落是边泸沽湖一幅幅丰收的美丽图画。

在沪沽湖畔的草海边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家摩梭人有两兄弟,父母把老大分了出去,老大分到一头猪和一条狗,分家后老大很勤劳,家里搞得像模像样,猪也喂得又大又肥,冬大的时候他先把菩萨敬了,就开始杀猪。他先把猪肚割开,把肠和内脏拉出,把里面的瘦肉和骨也剔除。然后缝上猪肚晾干后搁在神柜上。猪的大肠装上燕麦,小肠装荞麦,肚肠心肝肺都挂在家里,没油的时候,他就从膘猪的肚里取了猪油来用;没肉的时候就从猪膘身上割一块来吃。到了年三十的时候就开猪膘肉,初二猪头项圈敬菩萨,取项身肉一圈孝敬父母,过年的时候就要吃几天的猪膘肉。

摩梭人制作猪膘肉非常讲究,他们一般选在冬月初一杀猪,如果十月二十九属狗三十属猪,那么就改在十月二十九杀猪,如果初一属鼠、猪、羊、猴、狗、鸡,也是不能杀的,就要改期进行。所以人摩梭在冬天做猪膘肉,定要选择一个吉日。这个时候村子里到处都闻杀猪声,到处都可见制作膘肉,场面很是壮观。

猪膘肉的制作过程分为宰杀、剔骨肉、抹调料、缝制、压扁、晾晒、放置等几个步骤。当地人将猪宰杀后将猪肚剖开,将内脏取出,然后就将猪背朝下肚朝上铺着,用刀将骨和瘦肉从猪体内剔出,这一道工序比较复杂,几乎将瘦肉和骨剔干净,但是只有猪头不经过这道工序,猪头保存完整,在猪头上抹盐并加上调味品,这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抹盐时要均匀,一般配料要用盐、花椒、大蒜、生姜,有时还加上酥油和蜂蜜。调料涂抹均匀后就是缝制,即将剔好,抹好调料的猪膘肉用大铁针和麻绳将其缝合,缝的部位主要在猪肚、猪脚,缝的针眼约寸长,缝时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力气,所以一般都是由男子来完成的。缝好以后就进入下一道工序凉晒,将猪膘肉放置在太阳下晒上几天或是阴干,将猪肉的水分凉干,至此猪膘肉基本做成,将它搬进屋里,搁在家里的神柜或灶台上,一个挨着一个,或叠放堆码。

猪膘肉是人摩梭贮藏的肉食品,平时想吃的时候就割下一块,如果家里有客人,也要用这猪膘肉招待客人。猪膘肉的吃法非常多,或煮、可炒、可蒸,膘肉看似肥腻,吃起来却很爽口,味醇香,口感很好。除了日常食用外,猪膘肉常用于祭祀,也用于置办宴席。猪膘肉是摩梭人家庭富裕的象征,如果哪家的神柜上放满了整条整条的猪膘,那这个家庭在当地一定是很富有了。

猪膘肉放置时间长短不一,短的一年两年或三年,长的甚至放置八九年,不少猪膘肉都在经历了无数个春秋以后仍保存完好,不坏。到边泸沽湖的人摩梭家作客,经常会用搁置已久的猪膘肉待客,这些猪膘肉经过了好几个年头,表面上布满烟尘,呈深褐色,有一种苍桑感。但烹制好后味道很好,无异味,也不会闹肚子,很神奇。这大概取决于当地的地理位置,高原湖泊周围,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加上制作的工序讲究,所以猪膘肉能保存很长时间。

九. 山东省 临沂 河东区 沂州木瓜

沂州木瓜是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汤河镇的。沂州木瓜具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经当地人民群众的辛勤培育,现集入药、观赏、饮食于一体,后经商标注册为“沂州木瓜”。

《本草纳目》记载:“木瓜性脆,可蜜渍为果,去子蒸烂,捣烂入蜜与姜作煎,冬日饮尤付佳,”《齐民药术》记载:“木瓜以苦酒鼓汁,可案酒食,密封藏百日,乃食之甚益人。”《王祯农书》记载:“此物入肝,益筋与血,入药有决功,以蜜渍,食甚益人。”俗话有“杏一益梨二益,木瓜有百益”之说。经现代医学临床证明,沂州木瓜所含的齐墩果酸成份是一种具有护肝、降酶、抗炎、抑菌、降低血脂等功效的化合物,据科研单位化验,沂州木瓜含有17种氨基酸及多种营养元素,常食用能平肝和胃、舒筋活络、软化血管、抗癌防癌,具有解酒功能。

十.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虫类美食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

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风味纯正,清洁卫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