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陕西洋县特产面皮 陕西洋县擀面皮价格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陕西洋县特产面皮 陕西洋县擀面皮价格更新时间:2022-04-12 11:51:45

一.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荆星菜籽油

荆星菜籽油由荆门市环星油脂有限公司生产,是一家以植物油料为主要原料的食用油脂加工企业,地处沙洋县五里铺镇,是沙洋县“双低”油菜籽的主要产区,有着丰富的油料资源,紧临207国道、襄荆高速公路,地理位置优越,陆运交通方便。

公司现有总资产1600万元,具有年加工4万吨植物油料的生产能力,具有库存2万吨原料的仓容及储存2千吨油脂的油罐。产品质量完全达到国家颁布的质量标准。主副产品在广东、四川、云南、湖南等地及本地区具有较高的声誉。2004年6月被湖北省工商局评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06年被6月荆门市工商局评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06年8月,公司生产的荆星牌四级菜籽油被湖北省粮食局、湖北省粮食行业协会评为“放心食油”,2006年9月被确定为荆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地址:沙洋县五里镇北街190号

经理:许卫国

电话:13908690895

二.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蛟龙蛋

荆门蛟龙蛋制品有限公司是一九九三年五月成立的一家合资企业.地处“千湖之省”的湖北省荆门市后港镇,是湖北省定点再制蛋品出口专业厂家。年加工蛋品300万枚。公司生产技术条件符合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其生产主要原料(鲜鸭蛋)采用食用长湖鱼虾、田螺、湖草等天然饲料和优质水稻的水鸭新鲜蛋品,以祖传秘方、经现代工艺精制而成。其产品无铅松花鸭皮蛋符合NY/T754-2003(绿色食品标准)皮蛋松花清晰,色泽暗绿光亮,味微甘、微咸、食用后使人感觉清凉、回味无穷。本产品规格齐全,在国内外多次获奖,并已远销日本,马来西亚、泰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是馈赠亲朋好友的最佳礼品。

经理:李良华

电话:13807266916

三. 山西省 朔州 应县 应县面皮

应县面皮

应县面皮是用纯白面制成的。是当地别具风味的一种小食。在街头摆摊叫卖的四季不绝。每到夏日,街头巷尾比比皆是。

天吃面皮你能保暖,夏天吃你能消署,春天吃你能解乏,秋天吃你能去湿,真可谓是四季皆宜的、不可多得的天然绿色无公害食品。 《本草纲目》上说:米能养脾,麦能补心。脾好了,人性柔,心好了,人实诚。所以,一般而言,多生得米白细嫩短小精悍,男男女女个皮肤好不说,也天天吃面皮越吃越漂亮!面皮又叫凉皮,根据原料选用的不同,叫法也不同,用(大)米制作的叫米皮,又叫凉皮,用面(粉)制作的叫面筋面皮,滑爽,口感好,所以比较出名。

四. 陕西省 汉中 洋县 洋县“古秦洋”酒

洋县“古秦洋”酒:“秦洋”牌古秦洋系列酒,为汉水流域浓香型第一酒。中国作协副主席、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陈忠实先生视察秦洋长生酒业后挥毫题词“国宝朱鹮,美酒秦洋”。古秦洋酒系列产品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产品”,“秦洋牌”商标被认定为“陕西省著名商标”。产品荣获国、部、省级大奖60余次,是陕西省强势的地产酒之一。

五.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沙洋米茶

沙洋米茶,也叫焌米茶,也叫米茶、酸米茶、炒米茶,得名于“食之裹腹,饮之解渴”。叫焌米茶是因为该小吃中间带少许的米粒,似茶一样,发酵后更好吃,所以叫“焌米茶”。其制作方法为:先将大米或麦米放在锅里翻炒至熟透,然后盛起,待锅里的水煮沸后,将少许炒米放进锅中一同煮沸,凉后食用。焌米茶水色淡黄,香气浓郁,滋味微甜,涩而不苦,充饥解渴,减肥健美,为夏季防暑降温佳品,气候愈热,食之愈爽。其主料为“糙米”,制作方法是:将大米放在锅里,置中火干炒至发黄带焦时起锅,清水淘洗后滤去水份,再放入锅里加清水旺火煮沸至大米开花,起锅冷却即成。在农村,人们一般在头天晚上炒制后,盛入陶罐中,第二天食用。隔夜米茶,味略酸甜,更能增进食欲,生津止渴,别有一番风味。相传明朝朱佑元(嘉靖生父)册封为兴王,其妃(嘉靖皇帝之母)蒋氏身怀六甲时茶米不思,喝了这米茶,食欲大振。王见大悦,米茶从此从民间进入宫廷。后蒋氏随嘉靖入紫禁城,每逢夏季,必饮米茶。

六. 陕西省 汉中 洋县 汉中腊汁肉

走在汉中老街区的巷子里,总能飘出一种让人垂涎的香气,循着嗅觉而去,那是汉中人熟知的腊汁肉飘散的年味儿。每逢春节佳期,作为传统的汉中家庭都会在腊月制作腊汁肉,作为年货的必备佳品。

历史悠久 色香味美

顾名思义汉中腊汁肉是腊汁煮出来的肉,但区别于腊肉。腊肉是用烟熏制而成的,水分较少,口味较咸;腊汁肉也不同于一般的卤肉,卤肉是用卤法制作的肉,即用盐水、五香料或酱油制成卤水,将肉放进卤熟即成。而腊汁肉不加姜葱、料酒,也不用加糖来调色,只需用几味中草药及香料与肉同煮即可。汉中腊汁肉用药料混杂在一起,制成药料包,即可用来熬制腊汁,它除了能提供特殊香味外,还有健胃消食,润肺理气,散寒祛风,镇痛化滞,通窍开胃等功效。这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堪称一绝,也算是汉中人的一个首创,体现了一方一域的民风民俗。腊汁肉是汉中地区的一种特色食品,吃腊汁肉是汉中人的一大嗜好,不论城里乡间,几乎家家都有一个腊汁罐,来了客人,随时可拿出罐来煮肉,甚是方便。腊汁肉是一种用酱锅酱制的酱汁肉,比一般酱肉酥烂,滋味鲜长。由于选料精细,调料全面,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陈年老汤,所制的腊汁肉与众不同。“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渣满嘴油,不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散。”是食客们对于腊汁肉的精辟总结。

煮熟后的腊汁肉,黑里透红,香味扑鼻,观其色,闻其味,不食也会满口生津。腊汁肉最普遍的吃法是:将肉切成薄片入盘,蘸着味碟吃,味碟用红油辣子、姜末、蒜泥、葱花、醋、味精调制而成。夹一片肉放在味碟里蘸一下,入口有明显的药味儿,但味中有香,耐嚼爽口,香味醇美。另一种吃法是将腊汁肉切成或片,加葱、姜、蒜、料酒等作料,可与多种蔬菜同炒,也美味无穷。

用料讲究 制法独特

汉中腊汁肉所用中草药及香料多种多样,经过长时间特殊熬制,腊汁肉除了有别于普通卤肉具有独特香气外,还有通窍开胃等药用功效。据汉中虎桥路一家老字号腊汁肉店张老板介绍,其实腊汁肉听起来玄妙,掌握好了方法,制作起来也十分简单:将药料包放入清水锅里,以旺火烧开,再以小火慢慢熬出味,调入精盐后,即可放入肉料同煮。

腊汁肉所用肉料也十分广泛,以猪杂碎(即猪头、猪肝、猪肚、猪心、猪蹄等)为主,牛肉、驴肉、狗肉及鸡、鸭、干鱼等也可选用。煮时用文火,慢慢地熬,让肉充分入色入味。肉不宜煮烂,要恰到好处,约40分钟左右,将肉捞出,经验丰富的家庭主妇,闻其味便可知肉的生熟程度。煮过肉后的腊汁和药料包可反复使用,将二者一同盛入瓦罐里,凉后盖实,可保存很长时间年不会变质。但储存时药料包切忌漂浮在腊汁上面,要将其深入罐底,否则会长霉变质,药料包用的时间长了,味道会变淡,这时就需要换一个新药包。

腊汁肉料包:

汉中腊汁肉所用中草药及香料如下:甘松10克,山奈10克,荜拨20克,良姜20克,砂仁10克,白蔻15克,细辛10克,白芷15克,肉桂20克,丁香15克,另加大茴香、小茴香各10克,草果10克。

七.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马良石头鱼

生长于马良山潜伸汉江河底的石缝中,马良八景之一的“万石撑坡石鱼窝”就是指该鱼的出处。相传,在远古时代,百义与轩辕黄帝在今马良镇一带发生争战,一个用水攻,一个用石挡,打得难解难分。争战造成河流堵塞,洪水泛滥,大片良田被淹,百姓怨声载道。此事惊动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降旨派雷神劈山炸石,疏凿河道。

雷鸣电闪之际,山石如暴雨倾洒江中,碎石一掉进水里竟都化为游鱼,百姓捕食充饥,因此人们管这种鱼叫石头鱼。石头鱼光滑无鳞,嘴形弯若新月,鱼脊灰石色,隐约露出石头般的斑纹;圆鼓鼓的鱼腹白里泛红,尾部扁侧稍窄。

石头鱼肉质鲜嫩,无细刺,脂肪肥厚但油而不腻。历朝历代被列为贡品。清同治年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曾派人专程来马良采办石头鱼,宴请各国驻华使节,英法租界的外侨不惜以 10块银圆 1斤的高价购食石头鱼。石头鱼因而蜚声海外。

八. 陕西省 宝鸡 凤翔 陕西腊驴肉

属凤翔的腊驴肉。创制于清咸、同年间。腊制工艺是:先将退役老驴宰杀,去蹄,选其四腿和筋肉,淋净血水,悬挂晾晒浮水,干后切块入缸内,分层加入硝盐,上压巨石,月寻取出,白天挂于阳光下晾晒夜间挤压,排除水分再用松木水加五香调料煮熟,拎出后再浸入驴油及原汁汤内之火加热,仅烫提浸多次,到一定程度拎出。冷却后肉块表面可出现霜状结晶。其切片颜色鲜红,呈半透明状,质细腻,酥而有筋,五香喷鼻,余味回长。若选驴鞭做原料,配用上等调料腊制就成为誉满关中的“钱肉”。

九. 陕西省 宝鸡 岐山 岐山面皮

岐山面皮:岐山面皮,原名“御京粉”,顾名思义,跟皇上有关系的。相传清朝康熙年间,岐山人王同江从北京皇宫带回故乡,传徒授艺而来。别名“酿皮”、“麦面皮”等。

岐山是凉皮的发源地,有蒸面皮,擀面皮,烙面皮,黑面皮,可凉调,热炒,煮烩。素以“白、薄、光、软、筋、香,”而闻名。因为它筋韧耐嚼,香辣适口,深受群众喜爱。御京粉始于清康熙年间,关中西府岐山县北郭乡八亩沟村王同江在北京皇宫御膳房里当御厨,他根据自己多年的丰富经验,在实践中摸索,首创出这种面食。作为御膳,故取名“御京粉”。康熙末年,王同江年老回乡。在家乡开店铺,经营御京粉,从此这种宫廷食品传入民间,距今已有260多年。岐山县有专门的御京粉加工中心,味道很劲到.岐山县民风古朴,擀面皮,叫御皮子。把凉面,凉粉叫御面,御粉,新一代岐山儿女把御京粉已经带出了岐山,做到了全国各地,岐山县政府在2009年把御京粉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岐山县御京粉连锁餐饮管理公司又把御京粉这一古老的品牌开到大江南北,最远的连锁店在台湾新竹和基隆,在全国已经有80多家连锁店,岐山是陕菜之乡,面食发源地,御京粉这一古老的品牌正欣欣向荣,蓬勃发展。清朝康熙年间,在岐山县大十字有个盘龙照壁,在照壁后面有一家臊子面馆,字号是(照壁背后)店内有一口传说是鲁班所盘砌的七星灶,一眼火,七口锅,一把火,七锅同热。在照壁背后的对面就是经营挂面的(顺天成),顺天成的门口有一面龙凤旗,顺天成的空心挂面(面细,劲道,光滑,不吸面汤)在清末民国初年还参加美国旧金山的万国博览会或金奖。御京粉的店面从康熙年间起就一直在岐山北大街桥头,坐西面东,在岐山面皮的创始人王同江的悉心经营下,御京粉又开发了岐山擀面皮,蒸面皮,烙面皮,凉面,醋粉,凉粉,西岐凉盘等面食,一时名声大燥,誉满西岐,相传在清光绪年间,慈熙太后来西安躲难,还钦点御京粉品尝,连声说好,当时的御京粉店的掌柜叫赵乾儿,家是岐山大营巩寺的。手艺精湛,擅长经营,御京粉发展到清末已经在西府老幼皆知,岐山面皮的制作也在西府大地生根发芽,到如今,赵氏后人和岐山儿女为把岐山擀面皮发扬光大而前赴后继。

十. 陕西省 汉中 洋县 洋县洋芋糍粑

洋芋糍粑以洋县本土坡地洋芋为原料,1火蒸煮至烂熟,晾凉,放在枣木碓窝用木锤反复捣杵数时,至能拉成一条线后取出,佐以特制调味料食用。入口爽滑细腻,珍馐美味,别具风格。以洋县华阳镇洋芋糍粑最为地道。

留坝有“洋芋糍粑,胀死老汉”的民间戏语,一是指洋芋糍粑香味诱人,二是因洋芋糍粑老少皆宜。洋芋糍粑取材留坝闸口石,由于生长时间长,洋芋质地结构紧密、淀粉含量极高,粘性好,制作的洋芋糍粑色泽如玉,清香扑鼻,既美味营养,又具有美容瘦身作用。如用自制的酸菜水或泡菜盐水、葱花、精盐炒熟,配以姜末、蒜汁、花椒粉、红油辣子等佐料调好,就是名副其实价廉物美的待客佳肴。

信息来源:洋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