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春节回广州必买特产 广州可以带什么特产回家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春节回广州必买特产 广州可以带什么特产回家里更新时间:2022-03-31 12:18:59

一. 广东省 广州 海珠区 广绣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全国四大名绣之一,历史上指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刺绣品,即专指广府地区的刺绣工艺品,包括刺绣字画、刺绣戏服、珠绣等。

文化:据唐人苏颚在《杜阳杂编》所载:“唐永贞元年,南海贡奇女卢眉娘,年十四,工巧无比,能于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划分明,细如毫发……”以上《杜阳杂编》记载的正是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南海14岁姑娘卢眉娘于皇宫中在一尺绢上绣《法华经》7卷,字如粟粒而点画分明、细如毛发,足见其技之精。

到了宋代,民间日常已广泛应用刺绣品,其中的欣赏品的工艺日臻成熟。明代中后期,广绣已扬名海外。

正德九年(1514年),葡萄牙人在广州购得龙袍绣片回国,得到国王厚赏广绣之名遂传至欧洲,绣品从此输出国外。

广绣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远看非常醒目,近看又精细非常。清初,英国商人拿服饰图样到广州绣坊订绣品。因图样乃西方油画风格,绣工为绣得惟妙惟肖,便增加绣线种类及改革绣法,丰富绣品的表现力,使广绣技艺更加提高。如以孔雀羽毛扭绩成线缕,以马尾缠绒为勒线等。英国商人带服饰图样到广州加工刺绣,使广绣吸收了西洋油画的艺术风格,运用-和光线折射的原理,丰富了 广绣的设计色调和表现力,绣品广泛地应用于室内装饰和日用衣饰上。清中叶是广绣出口的全盛时期,大幅的绣画纳税也要白银1.2两,可知价值不菲。当时的广绣作品布局章法已中西合璧,用色浓艳且非常光影变化。今故宫仍保存着当时广绣挂屏可证其艺术高超。

乾隆期间,广州刺绣业成立了行业组织—锦绣行。光绪年间,广东省成立工艺局,设缤华艺术学校,传授绘画、刺绣、雕刻等技艺。

清代,广州的刺绣作坊多在状元坊、新胜街、沙面一带。绣品的特色是构图饱满、繁而不乱、装饰性强、色彩鲜艳、富丽堂皇,高档绣品有条幅、挂屏、台屏等。清末,有名画家参与广绣设计,使技艺更有发展,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广东省工艺局聘画家高剑父任宾华艺术学校校长时,设绘画、刺绣、雕刻等习艺班,高剑父红颜知己宋铭黄(1877~1940,后为高夫人)任刺绣班教师。该校又设滨华绣品陈列馆,陈列广绣精品,其中的孔子立像精致无比,不见针眼,形象栩栩如生。民国初,宋铭黄随高剑父到上海,创办“上海女子刺绣院”,宋以高的花鸟画作为刺绣画稿,改进刺绣针法,被誉为“改革刺绣工艺的范本”。1920年,在“广东省第一回美术展览会”上,宋铭黄的刺绣作品参展,好评如潮。

清末民初时,广绣业行会“锦绣行”有会员1000多人。广绣名师辈出,早起有百岁是福陈球,门下弟子不少成为名师:四代相传专绣贡品的黄洪,能在两寸见方的贡品荷包上绣出种种花鸟,精致之极;能画能绣得周云笙,构图新颖、针法独特。还有许荣、许松、周德、朱苏等名师一批。

发展:1955年5月,广州市组建了由新滘区大塘乡19位绣花外工组成的刺绣供销生产合作社—第一刺绣社,两年后更名为新滘刺绣社。

1956年,广州刺绣业实现全行业合作化。

1957年,广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成立,在配备绣工、设立实验工厂的同时,吸收一批美术学院的毕业生和美术专业人才从事绣稿的设计和绣制。

1965年,新滘刺绣社与其它刺绣社合作,抽出人员专门从事珠绣品生产,从来料加工逐步向出口外销发展。

1978年9月,新滘刺绣社转为合作工厂,1979年改名为广州珠绣品工艺厂。

陈少芳 陈少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唯一传承人。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刺绣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刺绣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荣获第一届(亚太地区)民间艺术家最高奖“金飞鹰奖”终身成就荣誉称号。荣获“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项目代表性传...... 详细>>>

二. 广东省 广州 从化 从化荔枝

1、荔枝的品种从化荔枝有早熟、中熟、迟熟三个品种。早熟品种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果熟,主要品种有:妃子笑、大早、黑叶、状元红、白蜡等;中熟品种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果熟,主要品种有糯米糍、桂味、青皮甜、蜜糖罂等;迟熟品种一般在7月中旬至下旬果熟,主要品种有淮枝、香荔、尚书怀等

2、化荔枝的加工荔枝采摘后不易保鲜,给荔枝贮运和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荔枝加工逐步运用发展,加工的产品主要有荔枝干果和荔枝酒

(1)荔枝干从化加工荔枝干,传统方法是利用太阳生晒和火焙两种。生晒荔枝干,味道鲜美,但受天气条件限制,阴雨天则无法加工,干燥时间长。火焙方法简易,大量加工均可在室内进行,该技术已逐渐成为大量加工荔枝干的方法。从化市神岗、太平、城郊、江埔等镇的农民,素有焙荔枝的习惯,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懂这门技术。近年来,从化市每年加工荔枝干约1000-1500吨,干果远销-一带,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2)荔枝酒从化人有用鲜荔枝浸酒的习惯,酒味有浓郁的荔枝香甜。从化酒厂在1982年利用荔枝鲜果肉酿制了荔枝酒系列产品,大大提高了荔枝鲜果的商品价值。荔枝酒系列产品有妃子笑、珍藏荔枝酒、佳荔思酒和鲜荔枝汁酒4种。其酿造的工艺流程是选取鲜果经洗涤-制汁-杀菌-接种-发酵-陈酿-蒸馏-调味-杀菌,最后装瓶出厂。荔枝酒酒度15-17度,有浓郁的荔枝果香,酒味深厚醇和,酒体文雅色鲜,风格独特,具有色、香、味俱全,加冻加热饮用色香味不变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1985年荔枝酒被广州市定为市酒,其中妃子笑酒已经进入港澳市场。荔枝酒成为从化继荔枝之后又一新的

从化区荔枝名特有品种有钱岗糯米糍、水厅桂味、大红桂味,双壳槐枝四个。是从化荔枝最具特色的名优品种。

钱岗糯米糍:果形大,单果重24克以上,扁心形,果肩明显,果形美观,皮较厚而裂果少,果肉白腊色略透明,肉厚,核小(蕉核率特高)。味浓甜带香,可食率约80%,可溶性固形物约18%—21%,风味极佳。6月下旬—7月上旬成熟。

水厅桂味:果形中等大,单果重约15—20克,果近原型,果扁平,龟裂片峰尖锐刺手,缝合线高,果实可食率约80%,可溶性固形18%—21%,品质极佳。6月下旬—7月上旬成熟。该品种特点是成熟时果皮四分之一带有墨绿色半点在果肩上,其余果皮鲜红,所以又称“鸭头绿”桂味。

大红桂味:果形较大,单果重20克以上,果皮色泽鲜红,皮较硬,龟裂片峰尖锐刺手,缝合线明显,肉厚核小,果肉白蜡色,肉质爽脆,甜味清香。果实可食率75—80%,品质极佳。6月下旬—7月上旬成熟。

双壳槐枝:果中等大,单果重20—28克,近圆球形,果肩平,果皮厚韧,皮色暗红美观,龟裂片峰平滑,缝合线明显,果肉白蜡色,软滑多汁,味甜有香气。种子多数大而饱满。可食率68%—76%,可溶性固形物17%—21%。是槐枝中的商品。特性晚熟,一般7月上旬成熟,最迟在7月下旬成熟。

从化地处北回归线南北,是我省荔枝主产区最北的地区,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属丘陵山区。昼夜温差大,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好,造就了荔枝种植的优越环境,非常适宜种植迟熟品种。从化荔枝的特点是迟熟、优质、同是槐枝最迟可在8月中旬收成。果实清甜可口,已得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公认。

三. 广东省 广州 越秀区 广州蛇宴

广州蛇宴是广州的一种风味,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人就懂得了以蛇制药治病的道理。唐代(618—907)已用毒蛇治疯病,用蛇制药还可去风湿、化痰止咳、健胃止呕等。明代李时珍在他所著的《本草纲目》中也赞美了蛇肉的鲜美,可见毒蛇的肉并不毒。

广州有好几家蛇餐馆,其中以“蛇王满”最著名。这家蛇餐馆最早的主人是吴满。八十多年前,吴满原是个捕蛇者,后来他在广州开设了一家小竹棚,传说他每天必吃一蛇,被称为“蛇王满”。到餐馆来就餐的顾客最喜欢吃的是三蛇——眼镜蛇、金环蛇、灰鼠蛇。这三种蛇都是毒蛇。宰蛇人用锐利的小刀先在蛇腹部取出紫黑色的蛇胆。放进盛酒的小杯里,直接交顾客生吞(蛇胆可以明目去风湿,医疗价值较高。一个蛇胆的价格相当于全蛇的六分之五)。然后用小刀轻轻在蛇身上划过,剩下蛇皮,再把雪白光滑的蛇肉切成小片或细丝,前后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据介绍,“蛇王满”每天宰蛇上百条,每年需蛇量达30多吨。“龙虎会”(又名“龙虎斗”)是蛇餐中的名菜。“龙”指的就是蛇,“虎”指的是猫。还有一种叫“龙凤会”,就是蛇肉与鸡肉同烹。如果把蛇、猫、鸡合烹,又称“龙虎凤会”。蛇馔在配料上还可增加名贵鱼翅、鲍鱼等,花色品种大约有30多种。各种蛇馔色、香、味、形俱全。既是美味佳肴,又可治病健身。广州蛇餐馆每天接待上千名食客,其中有很多来自港澳和东南亚。也有不少欧美友人来到广州品尝蛇餐,有些人虽然还没有吃蛇的勇气,但乐意到蛇餐馆观看宰蛇的情景。

四. 广东省 广州 从化 龙眼

龙眼,又称桂圆,益智,常绿大乔木,树体高大。7~8月果实成熟呈黄褐色时采摘。为无患子科植物,果供生食或加工成干制品,肉、核、皮及根均可作药用。

龙眼在从化主要是石碣这个品种,果大核小肉厚,具有美容、延年益寿之功效。龙眼干具有性味甘平,归心脾经,补血益智,养血安神。南方的妇女和老人会用冲泡的方式,最大限度吸收它的营养。

五. 广东省 广州 从化 从化樱桃

从化樱桃

从化樱桃是近十年引入的优良水果品种,约16个就有一公斤重,粉湖绿的果色之中俏带红晕,靓丽可人,食之爽甜清滑,双颌流芳。

六. 广东省 广州 增城 王富来腊肉

王富来腊肉为广式腊肉,选取新鲜猪肉、白糖、盐、汾酒、酱油深加工制作而成,不添加任何防腐剂,依照民间习俗天然生晒,腊肉口味独特,营养丰富,咸甜味协调,具有糖、酒与肉混合后的醇香腊香味。2002年,王富来成为增城腊味生产企业第一家申报国家商标的私营企业。2005年,王富来腊味厂顺利通过国家QS认证,成为增城同行业中最先获得国家QS认证的企业。2009年增城腊味行业中首家获得”广州市著名商标“。

“以人为本、健康食品,做良心企业”为宗旨,提升品牌知名度,让王富来腊肉成为餐桌上一道佳肴。

七. 广东省 广州 增城 冬瓜宴

小楼盛产的黑皮冬瓜,个头大、产量高,皮薄、肉厚、清甜、消暑。冬瓜可以切块晒成冬瓜干,用于煲汤。用冬瓜可以做成很多种菜,例如:冬瓜干蒸鱼头,鱼肉中有冬瓜的清香,十分鲜甜;冬瓜盅,清甜消暑,常见做法是将冬瓜的瓜瓤挖去,盛进各种浓汤,至于是猪肉汤抑或是鱼翅汤,就任君选择了;冬瓜煮腐皮,比较清淡,特别适合夏天炎热的天气。

八. 广东省 广州 增城 水晶粉葛

水晶粉葛

粉葛又名鸡齐、甘葛等,为多年生落叶藤本豆科植物,葛浑身是宝,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神农本草经》记载,葛有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的功效,常用于治伤寒、温热头痛、烦热消温、泄泻、痢疾、风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等病症的治疗。

当今人们崇尚绿色消费,以回归大自然。因此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研究开发保健食品,葛粉美食热正在世界各国兴起,通过分离深加工的葛粉、葛膏、葛冻、葛汁等葛产品,在日本、东南亚、欧美市场十分热销。葛粉制作的口服液、葛冻罐头、葛根混合精、葛粉大红肠,特别受妇女、儿童和老人欢迎。

近几年来全镇种植粉葛面积约有3000亩,预计年产鲜葛5000吨。

九. 广东省 广州 从化 从化冬蜜

从化是全国蜂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基地,养蜂历史悠久,从化现有蜂农1025户,规模较大的养殖户430户,养蜂群数5.8万群,常年蜂蜜产量1500吨左右,丰年产蜜2000多吨。蜂蜜从化的特色农产品,也是传统的旅游商品。从化是全国首个“生态荔枝蜜基地”,并已向国家申报“中国荔枝蜜之乡”的荣誉称号,2007年全市荔枝蜜产量达890吨,产值达1780万元;从化的荔枝种植面积达30万亩,每年荔枝开花期到从化放蜂的外地蜂农约有450户,外来的蜂群有3.1万群。

十.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南村刺绣

南村镇:南村红茶、七星泉米粉,“南村刺绣”。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