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龙岩特产洋鱼怎么煮 洋鱼的最佳吃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龙岩特产洋鱼怎么煮 洋鱼的最佳吃法更新时间:2022-04-01 15:23:26

一. 福建省 龙岩 武平 武平仙草

武平仙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平仙草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武平仙草是福建龙岩武平的。

武平仙草为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高可达100厘米。茎初披疏柔毛和细刚毛,稍老脱净;叶对生,阔卵形至狭卵形,叶柄长2~15毫米;总状花序长2~8厘米,顶生。仙草干品为棕黑色、叶片多、未开花、草香味浓。武平仙草胶质和可溶性物质含量高,草味清香,制得饮料清香爽口,味浓;是生产清凉茶、仙草蜜、烧仙草、黑凉粉的优质原料。仙草在武平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客家人自古就有食用仙草冻(当地人称“仙水冻”)的习惯。武平是客家之乡,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喜欢用仙草为原料制作“仙水冻”,当作防暑降温的佳品。民间自古田间地头就有种植仙草的习惯,据相关资料记载,早在1986年中山乡人民政府(现武平县中山镇)就把仙草作为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20多年前,在中山乡和下坝乡部分农民进行人工规模种植仙草,且多数产品销往广东梅州地区,部分县内销售用于制作仙水冻。目前武平已成为全国产量最高、品质最优、面积最大的仙草种植基地。主栽品种“闽选仙草1号”,亩产400~800公斤;并于2010年3月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品种认定。武平仙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后,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明显提升。据统计种植仙草每亩平均纯收入1000元以上,与传统水稻相比增加40%以上。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实现资源优势转化、推进土地流转、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民增收。

所在地域: 福建

申请人: 福建省武平县绿露仙草专业合作社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武平仙草原产和主产于福建省武平县,其保护范围是东经115°59′-116°23′,北纬24°52′-25°08′之间;保护地域是平川镇、万安乡、城厢乡、东留乡、中山镇、下坝乡、民主乡、中赤乡、岩前镇、象洞乡、十方镇、武东乡,共12个乡镇,辖144个村;保护范围为16.2万公顷,现有面积1400公顷,产量105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仙草干品为干草棕黑色,具清香味,可溶性糖、黄酮含量高,适宜加工凉茶,制成品清香爽口,色泽透亮。 2、内在品质指标:胶质含量高,一般胶得率(干草)在四成左右,胶质构特性显著(硬度24.097g,弹性指数1.135,内聚力系数0.456),粗多糖≥20g/kg,总黄酮≥105g/kg。 3、安全要求:3.1产品质量标准应符合《中国医学大词典》或《纲目拾遗》的规定。3.2武平仙草产地环境严格执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标准。3.3 包装: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食品包装卫生要求,还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销售包装还应符合GB/T17109的有关规定,所有包装材料均应清洁、卫生、干燥、无毒、无异味,符合食品卫生要求,所有包装应牢固,不泄漏。3.4 储存:成品不得露天堆放,成品仓库必须清洁、干燥、通风,无鼠虫害。成品不得与有毒有害、腐败变质、有不良气味的物品同时存放、运输、储藏过程符合NY/T5190-2002规定。3.5 堆放装卸:武平仙草在堆放和装卸时要文明操作,运输工具要求清洁卫生,干燥。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运输过程中严禁雨淋,保证批次分明,堆码整齐,环境清洁。

二. 福建省 龙岩 连城 漾豆腐

漾豆腐

“漾豆腐“是连城一带地方传统风味菜肴,已有数百年历史。四堡群众家家户户善于加工豆腐,由于使用山泉水,制出的豆腐特别鲜嫩。以此加工的“漾豆腐“,风味独特,远近闻名,是当地群众逢年过节、婚丧喜庆、款待亲朋不可缺少的佳肴。

“漾豆腐“的制作方法是,准备好白豆腐、鲜瘦猪肉、香菇、葱等原料和味精、香油等调味品。将白豆腐切成一寸见方的小块,将猪肉、香菇、葱等剁烂成酱作馅。以手指在豆腐块上戳出小窟,填入馅料。烹时将豆腐块排于油锅中,加入骨头汤焖熟即起锅装盘,撒上葱花、胡椒粉上席。

“漾豆腐“的特点是浓香软嫩,清爽可口,趁热品尝,味道特佳。

三. 湖南省 株洲市 芦淞区 黄古鱼煮豆腐

黄古鱼煮豆腐是把黄豆长时间浸泡,再用石磨磨成的,不用化学添加剂,豆腐就特别的嫩且韧性较好。这样的豆腐配上洞庭湖的黄古鱼便是美味的绝配。用黄古鱼、豆腐配上金针菇及一些调料,炖成汤,用铁锅盛上,一道黄古鱼煮豆腐就上桌了。夹起一块热乎乎的豆腐,咸中带着清香,滑得像凝脂一样,

黄古鱼煮豆腐是湖南菜馆中常见的一道菜,汤香浓且不油腻,豆腐细腻滋润,黄古鱼清甜鲜美,金针菇爽脆有嚼头,轻轻地用筷子挑起黄古鱼背上的一小块肉,鱼肉很软,肉质中渗入了汤汁中的水分,有豆腐的香味。总的说来,这道菜选材地道,朴素自然,豆腐、鱼肉都易消化。

四. 福建省 龙岩 长汀 长汀卷饼

卷饼(春饼):在长汀历史悠久,是客家人保持中原风俗的名点。每逢元宵佳节,家家

卷饼

户户都炰制。

(特色)卷筒状,色泽金黄,皮酥馅香。

五. 福建省 龙岩 漳平 风鸭

闽西漳平双洋镇(旧时宁洋县)地处偏远山区,这里霜冻低温,阳光充沛,空气新鲜。当地百姓加工风鸭有百年历史。鸭肥肉香,便于蕴藏的风鸭,过去加工只是为了自家过年食用。如今,经过精心加工改进的宁洋风鸭,是利用海拔千米以上高寒地带的霜风、阳光、纯净的空气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选用以稻谷为主饲料的地方良种番鸭为原料,经山泉水浸透后,采用地方传统工艺和科学配方,适时精制加工而成,加以精美包装,成为特具色泽金赤润亮、味美香醇的地方风味,且具有健胃宜脾之功效,是送礼迎宾之佳品,被誉为闽西佳肴一绝。

六. 江西省 南昌 湾里区 甲鱼煮粉皮

色泽乳白,味美鲜香

原料

主料:野生活甲鱼1100克、薯粉皮300克、葱头100克、生姜、米酒、细盐、酱油、大蒜子、胡椒粉、味精、植物油等各适量。

制作方法

1、将甲鱼斩去头爪,开盖取出内脏,用清水洗净,再用刀剁成半寸长的方块。粉皮用冷水浸约二十分钟,切成小方块。葱三钱、姜二钱,切成二分长斜角。大蒜子剥去外衣,切成小丁待用。

2、用旺火将油烧至七成熟,将葱头、姜块下锅,爆出香味取出。然后,将甲鱼块放入锅内,加料酒爆炒变色,放开水三斤煮开,再移在小火上焖熟,汤要煮成乳白色。

3、将粉皮放入甲鱼锅内,烧片刻入味,再加入细盐、酱油、胡椒粉、味精、大蒜子、葱、姜拌匀,起锅即成。

文化背景

此菜来由得从明朝戏剧大师汤显祖讲起:他在构思《牡丹亭》时,为了一个情节、一句唱词,常常独自坐在清远楼里苦思冥想。重阳节那天,汤显祖和书童来到玉茗堂后院观赏秋色。突然,汤显祖发现池塘有一道清晰的印迹,便问书童:“那一行印迹是什么东西留下的?”“汤老爷,写戏我不懂,这个问题你可难不住我,看足印我是拿手,那一定有一只甲鱼,不信我抓上来你瞧!”一会工夫,书童拧着一条足有两斤重的大甲鱼上了岸。“嗯,真是甲鱼,快快拿去做汤,定是一道好菜!”汤显祖欣喜地说道。正午时分,汤显祖吃着甲鱼烧粉皮,满口称赞。餐后,汤显祖精神倍增,竟然午觉都未睡,一气呵成,完成了《牡丹亭》的修改。从此,每当汤显祖写戏时,书童都会设法为汤老爷弄一只甲鱼,做一道色泽白润,味道嫩滑的甲鱼烧粉皮。

七. 福建省 龙岩 新罗 龙岩清汤粉

享誉八闽的龙岩清汤粉,就是以苏圾新鲜米粉为主料。

清汤粉是福建龙岩。它起源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曹溪镇,历史已有好几百年,是龙岩的名小吃,也是不少龙岩人的最爱。清汤粉是以锅中滚水烫熟的龙岩米粉为主料,配以添加了特制调料新鲜猪骨汤,再依个人喜好铺上各种可口的佐料制成。经典的佐料品种有牛渣、咸肉、肉皮等等,若可能时还可搭配些时令蔬菜。

八. 福建省 龙岩 连城 连城兰花

连城兰花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连城是闻名中外的福建兰花的主产区和发祥地之一,兰花资源十分丰富,品质优良,名冠八闽。

连城种养兰花历史悠久,民间有句俗语流传:“宁可出门不提篮,不可家中不栽兰”,意思是说,吃的可以节俭些,但兰花不能不种几盆,甚至因为兰的香,有家有兰花不烧香之说。

连城植兰自宋始,以朋口镇桂花村最为有名,百余户人家几乎家家种兰,有100余个品种。

早在清代康乾年间就有人养兰远销粤、赣等省,如今以朋口为中心以及周边乡镇的群众,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家家户户都有着种养兰花的优良传统,特别是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爱兰养兰、玩兰赏兰之风更盛。

20世纪80年代末朋口农民联合成立了兰花开发公司,在镇所在地建起了近万平方米的兰花辅。1994年第四届中国兰花博览会上,朋口农民栽培的建兰新品种“三友梅蝶”“南斗素”“阳生素”,分获银奖和2项铜奖。全县现有养兰户2000余户,栽培以素心建兰为主的130多个品种,并曾出口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地。

九. 福建省 龙岩 连城 龙岩白斩鸡

白斩鸡,始于清代的民间酒店,因烹鸡时不加调味白煮而成,食用时随吃随斩,故称“白斩鸡”。又因其用料是上海浦东三黄鸡(脚黄、皮黄、嘴黄),故又称三黄油鸡。后来上海各饭店和熟食店都经营“白斩鸡”,不仅用料精细,而且还用熬熟的“虾子酱油”同鸡一起上桌蘸食。此菜色泽金黄,皮脆肉嫩,滋味异常鲜美,久吃不厌。

十. 江西省 九江 都昌县 豆参煮鱼头

“豆参煮鱼头”是鄱阳湖地区的特色菜、地方菜、百姓菜,说是特色,其“色、香、味、形”真是上品。说是地方,主要限于鄱阳湖区,以都昌为最佳。说是百姓,在鄱阳湖区的人没吃过的,很少。为何?主要是二种主料的影响。

一者,豆参。俗话说:参为难得之宝。东北山中有人参,汪洋大海里有海参,殊不知在江南水乡的都昌县南丰、芗溪、万户等地,还有一种豆参。它用大豆制成,长约三寸,色泽金黄,体形溜圆,清香可口,富含营养,可谓食中珍品。其独特的传统工艺加工的豆参,与众不同,皮薄,肉嫩,醇香,味美。“豆参”是黄豆去渣后蛋白质凝胶干基,蛋白质高达50%以上。同时,含有对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份,营养价值极高,与“人参”不相上下,所以,俗名“豆参”。据说,被评为中国九江首届农副产品精品奖。

二者,鳙鱼。又叫胖头鱼、大头鱼,须选鄱阳湖所产的5斤以上鳙鱼,太大肉质太老,太小肉质太嫩。有人研究过认为:鱼头是目前最好的自然健脑食品。已有化学成分分析表明,鱼头所含卵磷脂是人脑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重要来源,有增强记忆、思维及分析能力的作用。有人比较过认为:鳙鱼头可食部分比例(67.3%)大于鲢鱼头可食部分比例(61.2%),鳙鱼头的脂肪含量(14.9%)及钙(10.5%)、磷含量(5.8%)均高于鳙鱼肌肉,鳙鱼头中粗蛋白占全鱼的比例(3.6g蛋白/100g全鱼)高于鲢鱼头(2.4g蛋白/100g全鱼)。通过分析发现鳙鱼头的EPA(6.37%)、DHA(7.29%)和EAA含量(60.7%)也比较高,说明鳙鱼头是一种营养保健价值高。

二者俱备之后,制作工艺及方法,真是花样各异,但最地道的还是都昌本人最好。结果是:“豆参”:饱吸高汤浓汁,浑身水亮,一口咬下,热汤四溢,绵软如絮,鲜香满口,令人不愿辍筷;“鱼头”:筷入刺落,松而不散,肥而不腻;汤若羊脂,色如人奶,入口其鲜无比。

自然,“豆参煮鱼头”为百姓菜,不比皇家宫廷菜制作那么讲究、规范。口味不同的人,加入的配料也是花样多多,好辣的人自然加入辣椒,开胃的人自然加入生姜、大蒜,喜甜的人还要加点白糖,凡此种种难述。近年来,这道地方菜,进入大江南北,溶入全国八大菜系之列,通过复制、改造、嫁接,花样就更多,有的按重庆火锅式制作,有的按广式制作,凡此种种,我看,还是在都昌本地人做得地道。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