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张掖吉味家时蔬肉品特产 张掖特产零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张掖吉味家时蔬肉品特产 张掖特产零食更新时间:2022-03-31 10:33:20

一. 甘肃省 张掖 甘州区 张掖红地球葡萄

张掖红地球葡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张掖红地球葡萄是甘肃省张掖甘州区的。

所在地域: 甘肃

申请人: 张掖市葡萄协会

所在地域: 2013年

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

张掖市甘州区的梁家墩镇、新墩镇、党寨镇、长安乡、碱滩镇、上秦镇、甘浚镇、明永乡、三闸镇、乌江镇、沙井镇、靖安乡、大满镇、小满镇、龙渠乡、安阳乡、花寨乡、东大山林场、西城驿林场等19个乡镇、林场,临泽县的沙河镇、板桥镇、新华镇、平川镇、蓼泉镇、倪家营乡和鸭暖乡等7个乡镇,高台县的南华镇、骆驼城乡、巷道乡、宣化镇、合黎乡、黑泉乡、罗城乡、新坝乡等8个乡镇,山丹县的清泉镇、陈户乡、位奇镇、李桥乡、霍城镇、大1乡、东乐乡、机械林场、山丹农场、山丹马场等10个乡镇、林场,民乐县的洪水镇、新天镇、六坝镇、永固镇、三堡镇、1乡、顺化乡、丰乐乡、南古镇、开发区、东滩苗圃等11个乡镇、开发区、苗圃,肃南县的红湾寺镇、白银乡、康乐乡3个乡镇,共计58个乡镇、林(农)场、苗圃。地理坐标为东经97°12′00″~102°20′00″,北纬37°28′00″~39°57′00″。

二. 甘肃省 张掖 临泽 小饭

小饭

将面团擀成一铜钱厚的面片,切成小方块,下入牛肉原汤,调胡椒等佐料,再加入牛肉丁。粉皮、煮熟的红豆等即成。

三. 甘肃省 张掖 甘州区 煎血肠

以新鲜羊血与面粉和成糊状灌入羊肠以油煎炒,佐以香醋、蒜泥食用。

四. 甘肃省 张掖 高台县 血块包子

血块包子

因其主馅由猪血块做成,因而又叫猪血包子。猪血包子是白面为皮,新鲜猪血和其它绿色蔬菜如韭菜等制成馅而做成的。

猪血包子是农家院自制食物,因味美易做而倍受人们青睐。它的外皮一般以白面为主,馅儿由新鲜猪血经过过滤,在锅里面点煮后,晾凉成柔软的固体状,切成小黄豆大的小块后,再配上新鲜的韭菜(或筒篙、青菜、白菜等),调以葱花、酱油、味精、精盐、花椒粉、姜粉,拌入适量的香油等佐料,上笼蒸制而成。蒸熟后的猪血包子,外皮雪白柔软,馅儿紫红色与绿色相配,色香味俱全。佐以蒜泥、醋、酱油、辣子油,吃起来味香而不腥,软嫩可口,鲜美异常。

五. 甘肃省 张掖 民乐 柳谷奇石

南古乡柳谷城村:柳谷奇石出名。

柳谷瑞石,又名柳谷涌石,柳谷异石或柳谷元石。

柳谷瑞石的由来

柳谷,地名,即今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南古镇的柳谷村,有“瑞石之乡”之称。

“开石文字”的传说

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年以前,也就是在三国时期,张掖郡民乐县南古乡柳谷村发生过一桩震惊朝野的大事,就是柳谷坝出现了有裂缝的大石头,这石头在魏建安年间(196年一220年)出现,在魏黄初年间(220年一226年)形成,在魏太和年间(227年一232年)花纹图象就齐备。此奇石,方圆七寻(八尺为一寻),高达一仞(七、八尺为一仞),质地青蓝,有白色花纹,清楚地显着龙、马、鳞、鹿、凤凰、仙人等图象,民间传为预示着魏、晋兴盛的天象。到了晋泰始三年(267年),张掖郡太守焦胜发现石上图文发生变化,描慕图文呈于皇上:图中有五匹马,其中一匹,有一个执戟而乘;一匹既像马又不像马,字中有个“金”、“中”、“大司马”、“王”、“大吉”、“正”、“天寿”字样;还有一些字排成行,为“金当取之”。细校其意,指代金德的晋王朝将会取代魏王朝。

这就是“开石文字”,也就是“柳谷瑞石”的传说。

六. 甘肃省 张掖 甘州区 烧壳子

是一种专用工具烧盒子做成的烧饼。烧饼时把面做成的饼,放进烧盒子里,然后用麦草或柴火偎烧,烧熟后取出,即是烧壳子
( 张掖)

七. 甘肃省 张掖 民乐 灰碱面

灰碱面

张掖传统的灰碱面是用手工擀制。将上好的面粉用盐水加用灰草烧成的灰碱和好,反复揉搓后,拼成薄薄的面皮,撒一层豆粉,折成三指宽的一叠,用刀细细切过,轻轻抖散,松松地拧成一绞,摆放整齐。吃时用白水煮熟,捞进凉水中浸过。煮出的面条薄细均匀,微微发黄。按所需多少捞进碗中,拌上菠菜豆腐、黄瓜丝,或肉炸酱,再加上油泼辣子和蒜泥,调上陈醋,口感柔韧滑爽。灰碱面是张掖农村待客的上食,也是判断姑娘和媳妇做饭手艺的一个标志。新婚第三天新媳妇的“试刀面”即指灰碱面。

八. 甘肃省 张掖 山丹县 小河红枣

张掖小河乡的红枣,成熟后表面全都是红褐色,果形较小,但肉质细密,味甜、核小,营养丰富。除鲜吃外,晒成干枣,供煮粥或制甜食品。它不仅含有大量的糖粉,蛋白质和脂肪,而且含有比一般果品高的钙和磷,特别是含有大量的铁是补血的佳品,有益气补血,养肾安神之功,可治虚损劳伤诸症,具有一定药用价值。这种红枣久贮不坏,很少生虫,鲜食和干食均可。

九. 甘肃省 张掖 民乐 民乐苹果梨

原产吉林延边地区系苹果与梨的杂交产品,1968年引入民乐栽植,苹果梨在民乐三类地区沙性土壤、光照丰富、日温差高等独特的自然摇蓝中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独特的品味,具有色泽鲜艳、果面光亮、皮薄肉细、质脆汁多、含糖量高、营养丰富、极耐贮藏等特点,多次蝉联全国梨品第一名,被誉为“中国一代梨王”。

十. 甘肃省 张掖 山丹县 张掖肉牛

张掖肉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张掖肉牛是甘肃省张掖山丹县的。

张掖肉牛是主产于甘肃张掖市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等县区的肉牛品种。主要包括两个类群,一是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域内放养的肃南牦牛,二是河西走廊南北山麓和川区养殖的良种肉牛。主要类 群是从1970年开始引进的西门达尔牛于本地肉牛杂交后形成的具有张掖特性的、稳定和独特的张掖肉牛良种。主要包括“活牛”和“牛肉”两种。

张掖肉牛生长的区域具备水草丰富、疫病隔绝、祁连山雪水牧草无公害无污染、气候凉爽干燥适宜牛生长等天然地理优势;肉牛活体壮硕、生长期短、成活率高、紫外线天然消毒疫病少;屠宰肉牛所获净肉率高,肉质细腻厚实、味道鲜美,无腥膻异味,食安检测药残和农残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甚至主要检测项目为零。

张掖肉牛养殖特点是以养殖基地为主,农户养殖为辅。一般来说,在农户养殖过程中,主要是把小牛养到300-400公斤大小,这一阶段叫做“吊架子”,然后再由养殖基地进行收购,经过3-4个月统一饲养后,出售给肉牛加工企业,这3-4个月的养殖期叫“育肥”。无论是农户的“吊架子”,还是养殖场的“育肥期”,都需要有经验的老手选牛,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育肥,才能实现肉牛在养殖阶段的较高收益。

张掖肉牛

张掖市肉牛协会

11160093

牛肉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