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靖红青藏土特产 青藏特产大全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靖红青藏土特产 青藏特产大全图片更新时间:2022-04-01 08:31:38

一. 西藏 林芝 工布江达县 工布江达藏猪

工布江达藏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藏猪

藏猪被毛多为黑色,部分猪具有不完全“六白”特征,少数猪为棕色,也有仔猪被毛具有棕黄色纵行条纹。鬃毛长而密,被毛下密生绒毛。体小,嘴筒长、直,呈锥形,额面窄,额部皱纹少。耳小直立、转动灵活。胸较窄,体躯较短,背腰平直或微弓,后躯略高于前躯,臀倾斜,四肢结实紧凑、直立,蹄质坚实,0多为5对。

藏猪能适应恶劣的高寒气候、终年放牧和低劣的饲养管理条件,在海拔2500~3500m的青藏高原半山区,年平均气温7℃~12℃、冬季最低-15℃、无霜期110~190天、饲料资源缺乏、每天放牧10天左右的严酷条件下,藏猪仍能很好地生存下来。这种极强的适应能力和抗逆性,是其他猪种所不具备的独特种质特性。

2010年8月29日,工布江达县“国家级藏猪遗传资源保护区”申请日前初步通过专家认证,这意味着藏猪DNA文库有望建立,这对藏猪遗传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藏猪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和藏东南地区海拔2900-4100米的森林和河谷地,属地方型原始品种,普遍放养,以采食可食性野生植物等为主,辅以谷物。藏猪有“高原之珍”之美誉。

专家介绍,藏猪全身都是“宝”,具有肉质鲜嫩、高钙低脂、营养丰富等特征。近年来,中国加大对藏猪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藏猪纯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同时数量有了一定的增长。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自治区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就对藏猪资源进行深入调研,并明确了藏猪遗传基因对畜牧业发展的宝贵价值。 1993年,有关方面将工布江达县错高乡确定为藏猪原种保护区,国家每年划拨藏猪保种专项资金。2004年,藏猪品种正式列入《中国畜牧品种志》,被正式确定为地方原始猪种。

工布江达县是西藏藏猪原种保护最好的县,为了不让原种藏猪品种消失或使外来猪种“入侵”,县政府正在积极向国家和自治区申报国家级藏猪遗传资源保护区。专家指出,西藏如果能建成国家级藏猪遗传资源保护区,相关专家将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找出藏猪种质资源中某些特殊用途的基因,并对其进行测序和定位,建立DNA文库。

二. 西藏 拉萨 当雄县 藏牛羊肉

藏族人民主要以食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众所周知牛羊肉热量很高,这有助于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人们抵御寒冷。有趣的是藏族人民有食生肉的习惯,若到一些牧民或农区家中,你会看到挂到屋内或帐篷内的风干的牛羊肉,你若去这些人家作客,主人会拿出风干的牛羊肉叫你品尝,这种风味只有在高原才能品尝得到。风干肉往往是在每年的十二月底做,这时气温都在零度以下。通常将牛、羊肉切成条状,也有的抹上盐和一些野生的佐料,挂在通风、阴凉的地主,让其冰冻风干,既去水分,又保持鲜味。第二年春季即可食用,口感酥脆、味道鲜美。( 拉萨)

三. 四川省 甘孜州 乡城 乡城藏鸡

乡城藏鸡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藏鸡是世界上分布于高海拔地区人工选择程度较低的少数地方原始禽种之一,乡城藏鸡具有体型轻小、匀称紧凑、胸腿肌肉发达、活泼好动、善飞、觅食能力强、极耐粗放等特点,对高寒恶劣多变的气候环境有较良好的适应能力,肉质好,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

藏鸡作为高寒地区的优质地方性鸡种,早在2000年就已被列入了《国家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外貌特征:藏鸡体型呈U字形,小巧匀称、紧凑,行动敏捷,富于神经质,头昂尾翘,翼羽和尾羽特别发达,善飞翔。公鸡大镰羽长达40~60厘米。 藏鸡头部清秀,少数有毛冠,母鸡稍多,约占1~3%从冠为红色单冠。公鸡冠大直立,冠齿4-6个,母鸡冠小,稍有扭曲;像以黑色居多,少数肉色;虹彩多为桔红色,黄栗色次之;耳多为白色,少数红白相间,个别红色,胫黑色或肉色。 母鸡羽色复杂,主要有黄麻、黑麻,褐麻等杂色,少数白色,纯黑较少。公鸡羽毛颜色鲜艳,羽装色泽较一致。其主、副翼羽、主尾羽和大镰羽均为黑绿色,梳羽、蓑羽均为红色或金黄色镶边黑羽,鸡体其它部位黑色羽多者,称为黑红公鸡;红色羽多者,称为大红公鸡。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乡城藏鸡 四川省乡城县沙贡乡、水洼乡、尼斯乡、青德乡、青麦乡、然乌乡、洞松乡、正斗乡、定波乡、香巴拉镇共1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乡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乡城藏鸡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的建议的函》,乡府〔2012〕88号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3336/T01~04-2012《乡城藏鸡》

乡城藏鸡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当地藏鸡。

二、产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2500至4100米之间的半高山地带,年均气温9至12℃,土壤中富含铁、钙、镁、锌、钾、硒等矿物质元素,土壤pH值6.5至7.5。

三、饲料

育雏期饲喂全价配合饲料,育成期饲喂青棵、玉米、燕麦、荞麦、马铃薯等饲料。

四、饲养管理

1.饲养方式:放养为主、补饲为辅的饲养管理模式。

2.育雏期的饲养要求: 0至3天舍温为37℃,4至6天为34℃,之后每周降低3℃直至21℃。

3.育成期的饲养要求:以放牧和舍饲相结合方式饲养。5周龄时每天早晚饲喂过渡性饲料十天,其余时间放牧。

4.出栏:240至270日龄出栏,公鸡体重≥1.5kg,母鸡体重≥1.2kg。

5.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五、屠宰

1.鸡源:来自产地范围内,符合种源、日龄、体重要求的非疫区,检疫、检验合格的健康鸡只。

2.屠宰:屠宰前禁食12小时,保障自由饮水,减少应激。

3.冷却保鲜:胴体在0至4℃环境下排酸24至48小时。

4.分割:从活鸡放血至加工或分割产品到包装入冷库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5.冷加工:需冷冻的产品,应在-35℃以下环境中。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活体鸡:具有体型小,匀称紧凑,头昂尾翘,尾羽发达的特征。体型呈船型,头部清秀,公鸡冠大直立,冠齿4至6个,冠为红色单冠,少数有毛冠,毛冠约占1%至3%。母鸡冠小,稍有扭曲。肉垂红色,喙多呈黑色、少数呈肉色或黄色。

(2)白条鸡:皮肤浅黄,光滑滋润,肌肉丰满有弹性,背部和尾部脂肪分布均匀。表皮和肌肉切面有光泽,肉质鲜美,无异味。

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粗脂肪(%) ≥

2.5

粗蛋白(%) ≥

23.0

氨基酸总量(%) ≥

20

镁(mg/kg) ≥

240

锌(mg/kg) ≥

8.5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四. 青海省 海南 贵南县 贵南藏绣

贵南藏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贵南藏绣是青海海南贵南县的。

藏绣是我国少数民族刺绣派别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一种艺术,是雪域藏区农耕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凝聚着藏族劳动妇女的智慧和创造,是优秀的藏族民间传统文化之一。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贵南县,拥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传统藏绣,被称为“藏绣之乡”。近年来,随着贵南藏绣产业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当地农牧民就业,拉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望打造成为继“唐卡艺术”之后,又一雪域艺术的奇葩。

贵南藏绣

贵南县藏绣协会

6373431

手绣、机绣图画(刺绣)

五. 青海省 果洛 玛多县 玛多藏羊

玛多藏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玛多藏羊是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的。草地型藏系羊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特有品种,具有适应性强、体格大、生长发育快、羊毛品质佳等特性,是“西宁毛”的主产区之一。玛多藏羊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而玛多则是滔滔黄河的起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是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发祥地。黄河冲破高原峡谷,灌溉中华大地,直下东海一泻千里,黄河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黄河源头的玛多是,松赞干布迎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圣地,是藏汉民族世世代代紧密相连的纽带的碑文。 生活在这片古老而神奇土地上的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世世代代与艰苦的自然环境顽强拼搏,艰苦创业,为创造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据汉、-史文献记载,远在新石器时期,黄河源头谷台地,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从公元前四世纪末直到宋代,逐渐形成今日的玛多县居民。反映了藏族繁衍生息演变形成的过程和人类历史曲折发展的进程,是人类艺术宝库中弥足珍贵的财富。扎陵湖、鄂陵湖、迎亲滩、牛头碑、等独特的自然景观日渐显现都有着神奇而美丽的传说。玛多藏族世代经营畜牧业,玛多藏羊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这里的牧民大部分都养殖藏羊这古老的品种。传说,西藏的保护神——慈悲佛观世音,给一只神变来的藏羊授了戒律,命他到雪域高原修行。藏羊遵命到一个棕色岩洞中,潜心修习慈悲菩提心。一个漂亮女妖的到来,打断了他的修行。女妖以爱他为由,不愿为祸苍生为理,打动了藏羊。藏羊与女妖结合,并生了六只小藏羊。三年后,藏羊意外发现,他的子孙们已繁衍到五百多只。观世音菩萨得知消息后惩罚他永留人间。之后藏羊被分布在高原大地,一直默默奉献着自己,让高原的人类得以健康的生存。就这样过了千万年,当地藏族同胞的神话传说,在扎陵湖湖水出口处的西岸有一个小山包,松赞干布曾到这里设帐扎寨,与文成公主会面。李道宗以皇叔身份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主持了婚礼。当时草原的夜晚灯火通明,歌声飞扬,舞影婆娑,十分隆重而热烈。当晚,松赞干布准备的宴席中最主要就是美味可口的藏羊肉款待宾客,在扎陵湖畔,吐蕃的赞普北上迎娶南来的唐朝公主。一对古代的风流人物在黄河源头的柏海之畔,度过了最甜蜜的日子。然后松赞干布便陪同文成公主从扎陵湖起程去吐番的国都逻些(今拉萨)。溯黄河源头而上,翻过巴颜喀拉山,渡过天险天河,因为路途遥远文成公主开始思念故乡,身体开始慢慢消瘦了下去,松赞干布很担心公主的健康,让下人寻找各种美食希望公主能够因为美食能够暂时忘记故土之思。最后终于找到了一道特别美食---藏羊肉汤,公主喝完后,觉得身体暖暖的,有精神,望着一望无际美丽的大草原和送嫁车队边奔跑的一群群白白的藏羊群,公主忘记了对故乡的思念,翻过唐古拉山的查吾拉山口,逶迤西经黑河(那曲)抵达当时吐番的国都逻些(今拉萨),后来公主爱上了这片美丽而神奇的青藏高原。玛多藏羊是一个古老的品种千百年来经过自然和人为的选择,遗传保守性很强,优良的特性能够稳定的遗传后代。玛多县畜种较单调,仅有藏羊、牦牛、马、山羊和少量犏牛和黄牛,本县藏羊在畜种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属高原草地型藏羊,是青海省原始品种,这种羊体质结实,性情活泼、粗野、善于登上远牧,耐粗放管理,抗病力强,在高寒地区有良好的适应性。藏羊全身被毛纯白,毛辩长,头颈下缘及腹部毛着生稀短,其显著特点是毛纤维粗长,两型毛含量高,富光泽、弹性好、强度大,因此组成的产品有良好的弹力和耐磨性,是优良的地毯原料,毛边长度21.68厘米。玛多藏羊肉具有中医学中“补虚劳,益气力,壮阳,开胃健力”等功效。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显著特点,是当地群众主要食用肉类之一,也是冬季进补佳品。玛多藏羊肉色鲜红,有光泽脂肪呈白色,膻味小、口感好,羊肉可制成许多种风味独特、醇香无比的佳肴。涮羊肉,烤、炸羊肉串,葱爆羊肉等,是老少皆喜食的美味食品。玛多广阔的草原面积、充足的水源和饲草料资源为畜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养羊业已成为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资源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畜牧业增效、牧民增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2013年,玛多县畜牧兽医工作站申报的“玛多藏羊”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玛多藏羊划定的产地地域保护范围:玛多县花石峡镇、玛查理镇、黄河乡、扎陵湖乡,下设26个牧委会。地理坐标为96°50′00″~99°20′00″,北纬33°50′00″~35°40′00″。

“玛多藏羊”成功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域范围

玛多县辖属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南部,本州西北部巴颜喀拉山北侧,其他地理坐标为东经96°50′~99°20′,北纬33°50′~35°40′,北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相邻,东部与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相毗邻,南与四川省石渠县和果洛州达日县相连,西靠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西南以巴颜喀拉山为界与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接连,南北宽约207公里,东西长约228公里。四周被高山环绕,中部地形平缓、开阔、山体多呈浑园,滩、丘相见,无明显分界,相对高差小、呈高原地貌。整个地形由西北向东倾斜。全县海拔在4200米以上。境内最高点位西部巴颜喀拉山主峰,海拔5266米,最低点为东部黄河的出境口,海拔4035米,相对高差1200米左右。玛多县现辖花石峡镇、玛查理镇、黄河乡、扎陵湖乡2乡2镇,下设26个牧委会,全县土地总面积面积3940.09万亩(26267.29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草场面积3448.64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7.53%。可利用草场面积2707.95万亩,占全县草地面积的75.84%。 玛多藏羊是玛多县境内养殖的,唯一的绵羊品种,在全县各乡均有分布。

六. 四川省 甘孜州 乡城 乡城藏鸡蛋

乡城藏鸡蛋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藏鸡蛋由长期生长在高寒缺氧的特殊环境下的藏鸡产出,由于藏鸡具备了适应高原生态环境的特性,在特殊的饲养方式下所产藏鸡蛋的营养成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藏鸡蛋中铁、铜、锌等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微量元素以及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均高于普通鸡蛋,也更加容易被人体吸收,具有强体免疫的功效,因此在某些方面,藏鸡蛋具有比普通鸡蛋更高的营养价值。2012年乡城藏鸡蛋获有机产品认证。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乡城藏鸡蛋 四川省乡城县沙贡乡、水洼乡、尼斯乡、青德乡、青麦乡、然乌乡、洞松乡、正斗乡、定波乡、香巴拉镇共1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乡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乡城藏鸡蛋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的建议的函》,乡府〔2012〕116号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3336/T01~05-2012《乡城藏鸡蛋》

乡城藏鸡蛋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本地藏鸡。

二、产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2500至4100米之间的半高山地带,年均气温10.7℃,土壤中富含铁、钙、镁、锌、钾、硒等矿物质元素,土壤pH值6.5至7.5。

三、饲料

育雏期饲喂全价配合饲料,产蛋期以野外虫、草为主,辅以玉米、稻谷、青稞、黄豆(炒熟)、杂粮等饲料。

四、饲养管理

1.饲养方式:白天放牧散养,晚上入舍,早晚补饲 。

2.饲养密度:产蛋散养区每667㎡(亩) 饲养100至200只,舍内饲养密度≤5只/㎡。

3.产蛋期:母鸡210至240日龄开产,年产蛋60至80枚。

4.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蛋壳颜色以黄色和白色为主,蛋壳较厚;蛋形较小,呈椭圆形;鸡蛋蛋白清澈粘稠、有弹性。蛋黄较大,呈橘黄色或橙红色。

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蛋重(g/个) ≤

50

脂肪(%) ≥

11

镁(mg/kg) ≥

100

铁(mg/kg) ≥

25

钙(mg/kg) ≥

44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七. 西藏 拉萨 堆龙德庆县 藏雪鸡

藏雪鸡,藏北牧区群众也称“贝母鸡”,藏语译音为“公莫”。藏雪鸡体形大小与家鸡相似,重鸡3斤以上,雌雄羽色相同。头和颈呈褐灰色;翅膀有一大块白斑;上体棕色;丁体白色;前额胸部各有较暗色的环带。由于它们经常活动在裸岩和碎石地带,因此脚垫生的厚而坚硬。

藏雪鸡经常5至7只或十几只成群一起,到冬季可达几十只至上百只一群,在那些积雪被岩羊踏开的地方寻找食物,有时下到牧民帐蓬附近觅食品。雪鸡食性较杂,主要以高山植物的根茎、叶、果实、杂草种子等为食,偶亦啄食昆虫及小型无脊椎动物。

藏雪鸡其经济与科学研究价值较高。目前,国际濒危动物名册上列藏雪鸡为一级濒危物种;我国已把它定为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八. 青海省 海北 刚察县 刚察藏羊

刚察藏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刚察藏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刚察藏羊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的。刚察藏羊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藏羊又称藏系羊,是我国三大原始绵羊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青海是主要产区。刚察县位于青海湖北岸,隶属海北藏族自治州,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平均海拔3300.5米,全县总面积8138.07平方公里,草场面积7239.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74万亩。经营各类牲畜102万头(只匹),母畜比例达到56.76%,2007农牧业总产值21386.9万元,农牧业人均收入3709.11元。是青海省环湖重点牧业县之一。2013年,刚察县特色农畜产品营销会申报的“刚察藏羊”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刚察藏羊划定的产地地域保护范围:刚察县哈尔盖、沙柳河、伊克乌兰、泉吉、吉尔孟等5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99°20′44″~100°37′27″,北纬36°58′06″~38°04′04″。刚察藏羊属“高原型”藏羊,是我国古老原始品种之一,能适应恶劣的气候和变化无常的高寒环境,保持纯天然自然放牧,白天放牧,夜晚归圈。刚察藏羊胴体肉色鲜红,有光泽,肌纤维致密,富有韧性弹性好,脂肪呈白色;煮沸后无膻味,味道鲜美纯正、口感好,肥瘦相间、香味浓郁。其肉质富含18种氨基酸,铁、锌、硒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丰富的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种类齐全,在羊肉中独具特色。刚察县本为羌人居地,按《说文羊部》解释:“‘羌’、西戌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祁连人民传承传统的方式,在羊宰杀后将大块羊肉下入大铁锅,用猛火炖煮,开锅后即食,俗称“开锅肉”,入口鲜嫩、口感纯正。羊血灌入洗净的羊小肠中,煮熟后称为“血肠”,是牧民招待客人的必备之品。藏族群众经常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炖煮时还要在尾巴末处留一绺白毛,表示吉祥。

刚察藏羊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的。刚察藏羊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藏羊又称藏系羊,是我国三大原始绵羊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青海是主要产区。

刚察县位于青海湖北岸,隶属海北藏族自治州,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平均海拔3300.5米,全县总面积8138.07平方公里,草场面积7239.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74万亩。经营各类牲畜102万头(只匹),母畜比例达到56.76%,2007农牧业总产值达21386.9万元,农牧业人均收入3709.11 元。是青海省环湖重点牧业县之一。

2013年,刚察县特色农畜产品营销会申报的“刚察藏羊”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刚察藏羊产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境内,刚察县地跨东经99°20′44"-100°37′27",北纬36°58′06"-38°04′04",全县位于州境西部,青海湖北岸。县府驻沙柳河镇,人口2.9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2.4%,还有汉、蒙古、回、东乡等民族。面积1.2万平方公里,辖2镇3乡。东隔哈尔盖河与海晏县为邻,西与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天骏县毗邻,南隔布哈河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相望,北隔大通河与祁连县接壤。县境北部高山连绵,南部低缓,地域宽广;北部为大通山地段,中部为丘陵,南部为平原地带。平均海拔3300.5米,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500米以上,海拔最高点4775米,位于县境西部的桑斯扎山峰;最低点3195米,位于县境南部的青海湖湖滨地带。

九. 青海省 黄南 泽库县 泽库藏羊

泽库藏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秦汉时期,泽库地区为羌人牧地。先是先零羌的牧地,因先零羌遭受汉朝的军事打击,力量薄弱,烧当羌联合其他各部,将先零羌逐出小榆谷、烧当羌占据大小榆谷,成为强大的部落集团。清代中后期,蒙古势力衰落,泽库地区原有的少数蒙古人逐渐移迁河南县境。随着游牧南迁,泽库县境恢复了隆务囊索独立管辖,成为热贡地区的夏季草地。1949年9月青海解放,今泽库地区属同仁县五、六、七区。1953年12月5日由同仁县析置泽库县,隶属黄南藏族自治州。历史上藏民族的饮食习惯以羊肉、青稞炒面为主食。而作为游牧民族,肉在其食物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藏族食肉的方法有煮、风干、烤、生食、烘等。最平常的食肉法自然是煮。煮肉则强调一个“鲜”字将肉煮至半生不熟,肉的红丝甫尽即可。藏羊肉比猪肉的肉质要细嫩,而且脂肪、胆固醇含量都要低,蛋白质含量较多,多吃藏羊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寒冬多吃藏羊肉可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还可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有助于消化。老年人、体虚的男人和产后妇女食用,具有补精血、补肾壮阳,养肝、预防产后虚冷、补乳等功效。

地域范围

泽库县位于东与甘肃省夏河县为邻,南与河南蒙古自治毗连,西与海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德县相望,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分界,东北与同仁县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00°34′—102°08′,北纬34°45′—35°32′之间。包括泽库县泽曲镇、麦秀镇、和日乡、宁秀乡、王家乡、多禾茂乡、西卜沙乡、巴滩牧场、恰科日社区,辖五个乡两镇一场一社区的64个行政村。东西长142公里,南北宽85公里,总面积6658.06平方公里,覆盖全县范围。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独特的感官特征:藏羊神经敏锐,行动敏捷,合群性强,在放牧游走时虽然很分散,但不轻易离群,稍一惊动即迅速奔跑集中,抬头疑目注视周围情况。当渡河过桥或出入门栏时,只要少数“头羊”通过,其余羊只都会跟随前进。体质结实,骨骼粗壮、四肢健壮、蹄质坚实、喜游走、善攀登、便于登山运动。嘴窄而尖,嘴唇灵活,切齿向前倾斜,因此能摄食零散茎叶,啃食很低的牧草,对低草的利用比牛好。泽库县东部和中部藏羊外型偏于欧拉型,体大肢高,头呈三角形,鼻梁隆起,公母均有角,角长而偏平,向外呈螺旋状弯曲,背腰较宽平,十字部高于鬐甲部,尾小呈三角形,头肢多为褐色或黑色,体质坚实,被毛粗短,被毛大多数无毛辨结构,干死毛含量较多。西部藏羊外形偏于高原型藏羊,所产羊毛优良,接近“西宁毛”多数被毛白色,呈毛辨状结构,且毛辨长,呈波浪形。被毛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粗而长的毛辨,内层为绒毛丛,头及四肢多为杂色,纯白者极少。全身被毛呈褐色或黑色者甚少,干死毛较多。屠宰后从胴体上看,肉色鲜红,有光泽,肌纤维致密,富有韧性。弹性好,指压后的凹陷立即恢复。外表湿润不粘手,切面湿润。脂肪呈白色;煮沸后肉汤澄清透明,脂肪团聚于表面,膻味小、具羊肉固有的香味。味道鲜美纯正、口感好,肥瘦相间、香味浓郁、风味独特等特点,在羊肉中独具特色。2、独特的内在品质指标:泽库藏羊呈原始自然的生长过程,无任何污染环境,终身无劳役,一生中摄入大量的虫草、雪莲等名贵中草药,使藏羊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泽库藏羊肉经农业部批准机构检测,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适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含有烟酸、维生素E、钙、磷、钾、镁、铁、锌、硒等微量元素,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食用品质好,是人的理想动物食品,也是人们膳食中不可缺少的优质蛋白质来源。3、安全要求:泽库县采用的是传统加科学的方法自然放养,草质优良,无任何有毒物质,区内没有任何工矿企业,因此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污染和泽库藏羊生产区的环境影响几乎为零。因此,泽库藏羊饲养产地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的相关规定;饮用水符合NY2057无公害牲畜饮用水水质标准;土壤环境质量符合HJ 568 —2010畜禽养殖产地环境评价规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