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阳市桐柏县高寨村有什么特产 河南南阳桐柏县风景怎么样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阳市桐柏县高寨村有什么特产 河南南阳桐柏县风景怎么样更新时间:2022-04-03 21:55:06

一. 山东省 枣庄 山亭区 桑村石磨煎饼

桑村石磨煎饼,历史悠久,它选用张宝庄、芹沃无公害、无污染的优质小麦、小米等粮食为主要原料,并配以大豆、芝麻、花生、板栗、核桃等原料,采用传统手工工艺,科学配制,精细研磨而成,具有色泽诱人,香甜可口,柔脆适中。桑村石磨煎饼含丰富的蛋白质、淀粉、粗纤维、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钾及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维生素,做煎饼的原料都带皮壳,含粗纤维多,对吃腻了大鱼大肉的现代人来说,是一种符合现代人口味的民间传统健康食品。

信息来源:桑村镇政府网

二. 河南省 南阳市 南召县 拳菜

别名:龙头菜、吉祥菜、如意菜、拳头菜、蕨菜。
营养成分:100g鲜菜中含蛋白质1.6g,脂肪0.4g,碳水化合物10.g,维生素35mg,胡萝卜素1.68mg,粗纤维1.3g,钙24mg,铁6.7mg,及铜、锰等微量元素,还含有16种以上氨基酸,蕨菜根含淀粉40-50% 。
药理功效:味甘、寒、滑,无毒,能安神,降压、利尿、解热、驱风湿等,并可作驱虫剂等。
食用方法:清水漂洗后凉拌、热炒、做汤,特别是炖鸡、炖肉,别有一番风味。

三. 福建省 南平 延平区 延平区茂地镇宝珠村宝珠百合花

延平区茂地镇宝珠村:“宝珠百合花”。

四. 广东省 江门 鹤山 荷村莲藕

鹤山名。宅梧镇荷村种植莲藕是从南宋咸淳二年(1266)建村开始,至今己有700多年历史,“有村就有藕”。荷村建村前,原是一片沼泽地,当地所产莲藕,茎粗、节少、含糖高、纤维少、粉量大,高产优质,是当地传统。过去一般只种藕150亩(1亩=666.7平方米),现在已发展到900多亩(含附近双龙一带),年总产量达1350吨。产品供不应求,除供应当地市场外,还远销中山、珠海和澳门等地。

五. 河南省 南阳 桐柏 桐柏豆筋

桐柏豆筋是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的。桐柏豆筋“色如金,薄如翼”,营养丰富,易于保存,食用方便。口感清新、滑爽,质地鲜嫩细腻。因其营养价值和黄金一样珍贵,有“软黄金”说法。

豆筋是桐柏山一种传统的豆制品。由于桐柏山位于秦岭向大别山的过渡地带上,其独特的自然气候让生长在这里的大豆更具营养价值。

桐柏豆筋的做法:

而桐柏豆筋正是选用当地生长的、未施任何农药的大豆制作而成,再加上桐柏山甘甜的山泉水,让桐柏豆筋无不散发着质朴的清新的乡土气息。真正的桐柏豆豆筋是在做豆腐时抽取,但如过量抽取,豆腐不能成型,故一大块(20斤左右)豆腐只能抽取7-8张,每天早晨出摊时才有几张。豆筋也可以由煮沸后的豆浆,经过一定时间的保温,使其表面产生软皮,挑出下垂成棍状,再经自然晾干而成。

桐柏豆筋的特点:

本品选用桐柏优质大豆。经精选、加工而成,产品营养丰富、易于保存,食用方便,可加工出多种美味佳肴,深受消费者喜爱。

桐柏豆筋的食用方法:

将豆筋用温热水泡涨,待完全回软后捞出挤干水份,切成段凉拌、炒青菜、烧肉、烫火锅或炒、炖肉均可。

六. 山东省 泰安 岱岳区 顺河村绿菜花

绿菜花(broccoli),又称西兰花、青花菜、嫩茎花椰菜,原产于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为甘蓝的一个变种。以肥嫩短缩的花枝和花蕾作为食用部分,营养丰富,风味极佳。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绿菜花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花椰菜。我国主要在南方大面积种植,随着城乡人民对蔬菜品种多样化要求的提高,北方地区绿菜花的栽培面积也在逐年扩大。

马庄镇顺河村绿菜花基地,种植绿菜花己有二年的历史。今年春季基地种植绿菜花100多亩,选用了国内较优良品种优秀作为主栽品种,通过全村种植户精心管理,绿菜花喜获丰收。今年绿菜花生产的最大特大是;花型紧实、花粒均匀、无黄粒、花球个体大,调整移栽期使整个生育期无病虫害发生,真正达到了无公害生产,收购价格高、收获期价格稳定,种植户亩收入在3500元左右。

七. 云南省 楚雄 双柏县 彝族土特酒

彝族土特酒

谈起彝族人酿制的土特酒,店主就来了兴致,他道出了彝家人酿制的土特酒香醇的原因。彝族人天0喝酒,酿酒相传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从彝族敬酒歌︰喜欢呢要喝,不喜欢也要喝,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即可见彝族对酒的喜爱,离开了酒就无法谈论彝人文化,因为对酒的喜爱也就促使彝族先人们学会了酿酒的独特工艺和酿出独特风味的酒,彝人酿制的土特酒工艺原始,共有九道工序︰先淘洗粮食﹙粮食主要包括高梁、荞麦、玉米、小麦﹚;把粮食放入木甄生蒸;将粮食放入铁锅煮熟;将粮食放入木甄熟蒸;放入冷床进行冷却。第一次发酵放入发酵箱30小时,第二次发酵放入发酵瓶9-12天;放入木甄蒸制为成品酒,将蒸过酒的粮食取出即可。

八. 云南省 楚雄 双柏县 云泉酱制品

云泉酱制品

楚雄市酱菜厂选用优质蚕豆,辅以漂泉之水,采用精心酿造的曲料,加配多种香料,运用低温发酵工艺酿制,历经一年乃成的“云泉油豆瓣酱”,酱色油亮、香气浓郁、鲜辣爽口、风味独特,佐餐令人食欲大增,调味则使所烹菜看色味倍增,深受国内消费者称誉。

九. 云南省 怒江 兰坪 河西乡箐花村普米族传统文化

箐花村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西北面,全村334户,1595人,由5 个自然村组成。人均收入748元,人均有粮389公斤(2003年)。

村寨地处“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腹地的高寒山区,依山傍水,附近有罗古箐、大羊场等著名自然景区,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民居建筑中井干式木楞房占82%,保持了普米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村寨格局保持传统风貌。箐花村历史悠久,传统农牧业、服装服饰、饮食、民间歌舞、麻毛纺织工艺等保存情况良好,文化传承人在当地具有较大影响力。该区域传统村规民约与新的村规民约相结合,对村寨日常生产、生活,共同起着管理约束作用。

箐花普米族妇女服饰庄重艳丽,美观大方。穿麻布大襟衣,着毛线长裙,背披羊皮,胸前佩戴银链。各个年龄段的穿着有所不同,喜用宽大的红、绿、蓝、黄等各色彩带束腰,手戴镯圈和戒指,耳戴银环或玉坠,用五光十色的串珠作头饰和项链。包大头帕,喜用牦牛尾及丝线编入发辫中,盘于头顶,以发辫粗大为美。男子一般穿对襟麻布衣,着宽大长裤,披羊皮领褂,左衽像藏族穿戴。富有人家的男子穿氆氇和毛质大衣,膝下用布或毛毡裹腿,有的穿自制的半筒猪皮、牛皮鞋。

特色工艺主要有皮制品及毛制品。皮制品主要指羊皮披风,多用于探亲访友、婚丧年节时穿用,有装饰、御寒和作为姑娘嫁妆等功用。毛制品经过各道加工工序后即形成毛料,根据不同需要分别制作氆氇、毡、帽、鞋等。

普米族信奉自然神灵,祭祀活动较频繁,主要有祭天地、祭龙潭、祭山神、祭铁三脚、祭祖先、祭中柱等。主要传统节日为吾时节,要举行打枪、射弩比赛。每逢节日、婚庆和重大祭祀活动,本村人及周边亲友聚集在一起,唱古歌、跳舞蹈“搓蹉”。

普米族民歌多为前人传下的传统曲目,即兴创作较少。在形式上比较自由,不受格律限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婚俗类主要有求亲歌、迎客调、接亲歌、拦门歌、果碟调、聚谈调、顶梁柱调等;情歌主要有“铁打链环扣一生”、“除非秤砣水面漂”等;祭祀类民歌主要有祭三脚调、拜龙调、祭中柱等;丧礼中主要演唱指路歌;传统古歌类主要有吉典、马鹿调、黎明调、巴扎贤赞等。曲调多用五声音阶,旋律与语调密切相关,朗诵性与歌唱性紧密结合,旋律质朴清新,优美流畅。部分民歌音域较宽,可达到或接近两个八度。节奏平稳匀称,长短交错,明快活跃。歌词一般为奇数,三、五、七、九个音节不等。

四弦是普米族民间乐器,也是四弦舞的主要伴奏乐器。曲目较多,除舞步的12调外,还有部分古老的曲目,如四弦母调、雀上树等。四弦弹奏不受性别和年龄限制,在普米族地区传承和保护情况良好。“搓蹉”舞流传广泛,群众基础好,是节庆场合的主要民间舞,用羊皮、木碗、木筷、夹板为伴奏,领舞者右手拍击羊皮,伴舞者左手持碗,右手用数双筷子敲击,夹板系在舞者腰间,左右撞胯时发出声响。

普米族无文字,民间文学为口头传承,村民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互相交流,或在晚上围坐火塘,听老人讲述或演唱,更多的则是在新房落成、求亲结婚、节日庆典、丧葬、祭祀等场合进行讲述演唱。近年,普米族流传较广的民间文学被翻译成汉文,收录于《兰坪民间文学选集》、《普米族故事集成》、《普米族歌谣集成》、《兰坪民间故事集成》、《兰坪歌谣集成》等出版物中。

花村是普米族聚居大村,历史悠久,传统农业、生活习俗和民族文化传承较好,有一批传承人,并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

十. 云南省 楚雄 双柏县 猪肺汤

猪肺汤

猪肺,性味甘,平,能治肺虚咳嗽,咯血,有补肺的功用。做法:把一只猪肺反复冲水洗净。将猪肺切成片状,用手挤,洗去猪肺气管中的泡沫。再选15到20克南杏(注意要选用南杏,不能用北杏),一起放入瓦煲内加水煲煮,调味即可。功用:可用于一般人因秋冬气候干燥引起的燥热咳嗽。秋冬时节,肺气不开,干咳无痰,大便燥结,喉咙干燥等等都有一定功效。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