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通州十大特产 通州四大特产是哪四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通州十大特产 通州四大特产是哪四种更新时间:2022-05-01 21:24:04

一. 江苏省 南通市 通州 西亭脆饼

原名复隆茂白脆,始产于清光绪年间,已有100多年历史, 产地为通州市西亭镇。曾获95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这种脆饼选料讲究、加工精细、形态别致、层次分明、香甜松脆、富有营养,是家庭食用、旅游携带、馈赠亲友的优质食品。

西亭脆饼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西亭镇的。西亭脆饼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具有酥甜香脆、美味可口的独特风格。

西亭脆饼是千年古镇西亭生产的一宗传统特色食品,它初创于晚清,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

西亭脆饼每只不足两公分厚,竟有十八层,干吃,有酥、脆、香、甜的感觉;泡食,层次不乱、汤水不浑、香味扑鼻,且纯正可口、营养丰富、健脾开胃,颇受人们喜爱。

清光绪初年(1880年左右),有位名叫冷纯溪的镇江商人涉江来西亭镇落户谋生,开了爿茶食坊,取名“复兴店”,制作一种酥甜食品——脆饼,孰料生意清淡,问津者寥寥。冷某为了在同行竞争中站稳脚跟,打出品牌,重金礼聘了手艺高超的茶食师傅研制新的脆饼配方,并招徒传艺,把“脆饼”定名“薄脆”,采用精白面粉、绵白糖、纯质精炼白油、脱皮白芝麻为主要原料,在色、香、味、形四字上狠动了一番脑筋,因此很快别树一帜,慕名求购者络绎不绝,生意一天天看好。也是事出有缘,因为西亭是清末状元、后身居北洋政府农林、工商总长要职的张謇的祖居地。这一年,他回乡探亲祭祖时,品尝了同在一条街、相距仅数步之遥的复兴店薄脆饼,在大加赞赏之余,情酣笔畅地为该店题名为“复隆茂”号,寓意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张状元赴京时,又把薄脆饼作为自己家乡的土遍赠京城的达官贵人、驻华使节和外籍客商,从而使复隆茂脆饼名声大噪。

由于世事沧桑,复隆茂脆饼店也几经沉浮:抗日战争期间,它几乎毁于炮火中,陷入一片萧条;解放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再一次1封炉歇业;祖国的改革开放才使这一尘封已久的传统食品被人们挖掘出来,恢复生产,并正式以“西亭脆饼”为商标申报注册。

西亭脆饼所以名声在外,除讲究选料纯正,也是和工人师傅精心操作分不开的。从和面到出炉,一共有28道工序,而且基本上都是手工操作,饼胚贴上黄泥炉壁后,经优质无烟煤炭微火烘烤一个半小时以上才出炉,这样制作成的脆饼只只成型饱满、色泽金黄,香味扑鼻,真是撩人食欲。

几十年来,西亭脆饼厂已从一个只有三名工人、三只黄泥炉子的手工作坊起家发展到现在拥有一百多名工人和一批先进设备的食品厂;且不断革新,制成了椒盐、含硒等新品种的脆饼,更受人们的喜爱。1989年初,西亭脆饼荣获全国食品博览会金奖,2001年“西亭脆饼”品牌进入了江苏省著名商标行列当地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西亭脆饼十八层,层层分明能照人,上风吃来下风闻,香甜酥脆爱煞人。”这大概是对这个传统食品最简炼概括的写照和褒奖吧!

二. 北京市 通州区 王致和腐乳

王致和腐乳从创始至今,已历经约130年。王致和原本是安徽的举人,清康熙八年(1669年)进京赶考落第,滞留京城。为谋生计,他做起了豆腐生意,同时刻苦攻读,以备下科。盛夏的某一天,他做出的豆腐没卖完,怕放坏了,便切成四方小块,配上盐、花椒等佐料,放在一口小缸里腌上。从此以后,他也就歇伏停磨,一心攻读了。时间一长,他渐渐把此事忘了。

秋凉后,他重操旧业,猛地想起那小缸豆腐,连忙打开,哪曾想臭味扑鼻,定神一看,豆腐已变成青色。扔了实在可惜,于是他大着胆子尝了一下,不料别具风味,遂送给邻里品尝,结果品者无不称奇。

之后,王致和屡试不中,就尽心经营起臭豆腐来。清末,臭豆腐传入宫廷御膳房,成为慈禧太后的一道日常小菜。慈禧还赐名“青方”,使之身价倍增。清末状元孙家鼐写了两幅藏头对,曰:“致君美味传千里,和我天机养寸心”,另一幅曰:“酱配龙蟠调芍药,园开鸡跖钟芙蓉”,冠顶横读为“致和酱园”。

经检测,100克王致和腐乳中的氨基酸含量可满足成年人一天的需要量,其钙、铁、锌含量高于一般食品,还含有维生素b1、b2,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三. 北京市 通州区 北京小吃

北京小吃

四. 江苏省 南通 通州 嵌桃麻糕

选用芝麻粉、白糖、炒米粉及核桃仁等原料,精工细作而成。每斤两条,每条五十片上下,片片色泽金黄,嵌桃均匀,香、甜、松、酥。干吃,酥而甜,有一股浓郁的芝麻清香,泡食,香味四溢,爽口而不腻,且芝麻,桃仁等原料中,含有17.7%蛋白质15.8%脂肪,百分之37.1%蔗糖,可谓之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嵌桃麻糕,相传有百余年历史,当时,通州城内,有一姓许,名松甫者,于东门设一“鼎泰”号杂货店,以产茶食糕点为主,在外埠亦有店铺经营。后来,许氏于清朝府内捐得一官,常有上等茶点进贡。唯独通帮老师傅所作之嵌桃麻糕,选料精细,加工讲究,味美可口,颇有特色,最为著称。从此,南通“鼎泰”麻糕被誉为“官礼茶点”,扬名于天下,脆饼问世后,麻糕、脆饼媲美,为南通两大闻名特色产品,越来越引起中外人士、海外侨胞浓厚的兴趣。

五. 北京市 通州区 通州小楼与烧鲇鱼

小楼烧鲇鱼是通州地方风味佳肴,四方驰名。为什么叫小楼?烧鲇鱼何人首先烹制?是有一段十分有趣的故事的
清真小楼饭店原字号是“义和轩”,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即1900年。开始,只有一间门面,勾连搭房二间,屋内设座,出售简单的炒菜、水饺、馅饼、豆粥,门前设摊,兼营茶水。由李振钧、李振荣、李振富、李振宗兄弟四人合伙经营,没有伙计。实际将小楼发展起来的是二弟李振荣。据李振荣之子、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多年负责小楼经营管理的李凤海回忆:李姓世传厨行手艺,人称“厨子李”,在精选用肉。调配佐料,烹好加工方面都是行家里手,当时,小楼门面虽小,品种下多,但利薄多销,饭菜质好,量足,深得劳动人民的好评,从早到晚顾客盈门
随着生意兴隆,门店向左扩展,向后延伸,门面增到2间,店堂增到6间,并雇用了伙计,为了晚上休息,即在店堂上盖了一间小楼,留一楼口,竖一活动木梯,方便上下。义和轩北邻庆安楼饭庄,三间门面,两层楼房,系多年老字号,明朝严嵩曾为其题匾“南楼”二字,因此人们便习惯称庆安楼为南楼。义和轩开始仅有一问楼房,和南楼相比小得多,人们便称为小楼。以后,由于经营得力,小楼名声大噪,义和轩的字号倒元人提及,“小楼”两字便成为正式字号一直沿用到现在。小楼与古老的通州城浑为一体,构成了时代的韵味,因此,196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来通州城采景,并在小楼等场地拍摄了故事片“野火春风斗古城”
烧站鱼登市后,顾客盈门。李振荣坚持高质量,薄利润,生意愈来愈红人,不仅劳动人民是小楼座间常客,就是中上层人士也慕名前来品尝,一时间车水马尤,大有应接不暇之势。从此,被人们称为通州地方风味,与大顺斋糖火烧,万通酱豆腐并称为“通州三宝”。50年代,彭真、刘仁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来此品尝过,著名相声大师候宝林也慕名专程来通州一饱口福。小楼于90年代彻底翻盖,三层楼的铺面拔地而起,小楼以全新的设施,烧鲇鱼以传统的原汁原味招徕中外食客
( 北京通州)

六. 北京市 通州区 白灵菇

通州区是白灵菇生产基地。



白灵菇的药用价值很高,它含有真菌多糖和维生素等生理活性物质及多种矿物质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尤其是真菌多糖,据日本《产业新闻》报道,其具有抑制爱滋病病毒侵袭淋巴细胞和在细胞中增殖的功能,因此,真菌多糖在抗病毒上的应用正在进一步被开发利用。我国中医认为:白灵菇具有消积、杀虫、镇咳、消炎及防治妇科肿瘤等功效。



现代医学认为:白灵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食品,尤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是中老年和青少年补钙的理想之选。

七. 北京市 通州区 民间蓝印花布

通州民间蓝印花布始创于明代,流传至今。经过一代代民间艺人,尤其是当代民间工艺家的不懈努力,从单一的土布制品走向多面料制品,从生活实用型走向装饰型,从田野阡陌走向城市都会,达到了它前所未有的辉煌。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创造出一个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绚丽多姿的蓝白艺术世界。二甲是我国蓝印花布的主要生产基地。清道光年间的“曹裕兴”染坊,至今已有160余年,有“裕国财源通中华,兴隆事业达华洋”之誉。如今的二甲印染厂,继承传统工艺,不断改革创新,产品畅销国内外,是旅游者欣赏、研究蓝艺的良好场所。

八. 北京市 通州区 北京特产美食

北京美食

九. 江苏省 南通 通州 白蒲“三香斋”茶干

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是南通地方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土。“白蒲茶干”选用优质大豆,多种香料精制而成。内含易于人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及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 B1、B2 和钙、磷、铁等,还含有动物性食品所缺乏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弥补动物菜肴的缺陷,对增补人体和营养极为有利。茶干又味美香芳,富有韧性,色泽美观,形状方且薄,别具一格,经济实惠,弛名四方,极受群众欢迎。

十. 北京市 通州区 大顺斋糖火烧

如果你到通州来,不游览运河风光,别人一定会说你:“白来了!”如果你离通州而去,不拎一盒大顺斋糖人烧,想必到家也会受到奚落:“傻冒!”民谣有曰:“通州三宝棗大顺斋糖火烧,小楼烧鲇鱼,万通酱豆腐,”无论按名声还是创始,它都是打头的。大顺斋糖火烧何以通州三宝中独占鳌头?何以数百年间美誉久享?这还得从头说起。大运河上一条船。客船,和现在没什么两样;河,可比现在热闹多了棗358年前明崇帧未年的运粮河。一船客。一担。一炉。甭间,只一看也不是什么豪门大户,此人本南京上元一位回民刘刚,乳名大顺,卖糖人烧,炸油果子的想到外地发展
刘大顺到了运河端头,抬眼一望:“嗬!好大的一座城啊!”他看此处,水道旱路,舟来车往,粮山货海,游人如云,便有了一种到家的感觉。以后,他便在这城里落了户,先小本经营,肩担走卖;后靠南街开两间小门脸儿,还是炸油果子、做糖火烧。开买卖总得有个字号吧?叫什么好呢?平民无讲究,就以自己的乳名为号吧?棗“大顺斋”;于是,叫开了。这一叫,就到了清乾隆年问,由于手艺精,生意好,又在回民胡同置下五问房,前店后厂,糖火烧保留,又添南味糕点。这一叫,又到了清末民初,主人换了刘九爸(ba)棗刘大顺的第六代孙,糖火烧就更火了,红遍京城内外;买卖也更大了,花开四枝,除通州,又在京城设三分号。灾难从天而降。1900年,八国联军大举进攻北京,通州城首当其冲,这一冲,就是万千人头落地,满街买卖关门。还有更背运的, 1912年,大顺斋又遭驻通毅军劫后一把大火,惨!数年间心血毁于一瞬。好不容易挨到解放,大顺斋起死回生,可由于小规模、少批量,全市人民很难沾到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百废俱兴,老字号受到重视,这才有了大顺斋的再度辉煌。1981年,国家鼎力相助,拨款130万元,新建厂房2800平米,职工增至200人,日产糖火烧1300斤,品种达30多种,获北京市优秀产品称号。90年代后,大顺斋隶属通州区金响工贸集团,资金、设备、生产规模就更加可观了
几百年来,大顺斋糖火烧名声在外,供不应求,它到底好在哪呢?您听一首歌吧!“……香,实在的香,香满口,香满屋,香你个跟头站不住脚;酥,实在的酥,酥软软,不用嚼,酥得你骨头都要化了,甜,实在的甜,甜透了心,甜醉了人,甜得你今天忘了明朝……”夸张是有点夸张,不过却也道出了它的特点:香,酥。甜……其实,它的样子并下显眼,深棕色,像棋于似的,愣头磕脑。可它却愣中透憨,憨中透巧,巧中透美,招人喜欢。这都有赖于它的做工和用料。先说用料。一般面点都离丁开面、油、糖、香料……可大顺斋的糖火烧,面是本地新打的麦于磨的,细箩几过棗精白!香油、麻酱,原料一色儿上等的白芝麻;糖呢?或台湾产的“惠盆”,或广西梧州的“篓赤”:桂花,则非江南“张长丰”的莫属了。再看做工。先将面分死、发面活好,然后按两层死、一层发面相叠;摊擀薄后,将麻酱、红糖、香油、桂花调抹其上;再卷裹抻长,按一斤十二个挤剂、团剂、成形、上炉就更讲究了,饼铛内文火先“抢脸儿”一、二分钟,起锅上盘后人炉,再烘烤15分钟方可。大顺斋糖火烧易保存,炎夏暑热于密封处存放,一至两个月不霉、不干、不走味,据传,当年回教阿訇去麦加朝圣,别人所带于粮皆馊坏,唯大顺斋糖火烧香甜依旧。又据史载,1960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通过外事部门点名要吃通州大顺斋的糖火烧
大顺斋为国争光,糖火烧名扬四海,说的好,不如做的好;做的好,不如吃着好。您还是到通州来亲口尝尝大顺斋糖火烧吧!就着茉莉花茶,观着临河塔影,那该是什么滋叶!( 北京通州)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