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疆帕米尔有什么特产带回家 塞尔维亚特产值得带回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疆帕米尔有什么特产带回家 塞尔维亚特产值得带回国更新时间:2022-05-04 19:29:06

一.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朱子家酒

朱子家酒——百味绕肠香气浓

朱子家酒,原是宋代朱子“沧洲精舍”(考亭书院前身)内的一口“汲古井”水酿制而成的一种老酒。传说由朱熹亲自配制。后逐渐演变成建阳红酒、糯米红酒、农家水酒。由建阳城居民用糯米饭、红酒曲、深井水按10:1:17的容量比例混合发酵后变成的酒。朱子家酒制作方法并不复杂,家家户户都能制作。但在制作条件上要有所讲究。在时间上:一般要求在每年的秋后入冬时节;在环境上:要求阴凉干净的地方;在方法上:选择上等糯米放入水中浸泡5~6小时,最多不超过10小时后,捞出放入饭甄蒸熟后起锅散热,然后将糯米饭与红酒曲拌匀后放入盛好井水的酒坛中发酵。为防止发酵酒酿溢出酒坛,要选择大于容量五分之一的容器。发酵时间与气温有关,一般为一星期内。当酒酿发酵过后,即可进行密封。封坛时间最少要一个月以上。然后开坛后见酒糟已沉淀,即可用网状竹制容器放入酒坛将酒与酒糟分离即可取酒饮用。朱子家酒制作原料主要是水质有所差异。上世纪改革开放前,建阳人喜欢用井水做酒,尤其是喜欢用位于中山路的铁栏井(医药公司门口)和人民路的水月井(市政府门口)以及狮子巷的巷边井的井水做酒,因为用这里的井水制酒,和考亭书院的“汲古井”水基本相似,酿制出来的酒品质最好。后由于城市改造,填没了这些古井,老百姓只好改用自来水做酒了。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酒制品丰富多彩,白酒、啤酒、葡萄酒大量涌现并占领市场,因此不少农家,特别是城里人怕麻烦,从而停止了传统朱子家酒的制造。现除城区个别酒厂还在生产少量朱子家酒(建阳红酒)供应市场,并作为调味品外,要喝上地道的朱子家酒已相当不易了。朱子家酒主要特点是酒质清纯,酒味浓郁,芳香可口,回味无穷。若放置若干年后,酒色发绿,更显品质高古。民间饮用红酒方法,一般喜欢使用锡制酒壶烫热后饮,也有用瓦罐或其他容器煮热后饮的。温度一般掌握在50~60度为宜,以不烫口为佳,过热会使香气蒸发掉,温度不够便芳香不足,冷饮容易伤胃。朱子家酒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以及糖、无机盐等百余种营养成分。适当饮用朱子家酒,可促进身心健康,精神快乐。朱子家酒不仅是当地人的传统饮料,也是不可多得的烹饪主料之一,如煮肉煮鱼、妇女月子饮食等都需要大量的红酒当佐料。可以说,用朱子家酒制作美味佳肴是数不胜数。少了朱子家酒,生活就少了太多的滋味。

信息来源:建阳区人民政府

二. 陕西省 渭南 华州区 井家羊肉泡

井家羊肉泡是陕西特色小吃之一,是将新鲜羊肉切成块,加入葱、姜、桂皮等调料放入锅中煮至肉烂,再将白面饼撕成黄豆大小与羊肉、汤汁一起食用。本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适合各类人群食用。

华县井家羊肉泡,坐落于310国道,华县铁一局驾校西隔壁,本店以诚信为原则,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创新,不断进取,在从未做过宣传,却得到大家的认可。应了那句古话,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是我从小听到最多的话。在这里我就不啰嗦了,下面我就介绍一下井家泡馍的几个方面。

羊肉泡馍是陕西的风味美馔,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因它暖胃耐饥,素为西安和西北地区各族人民所喜爱,外宾来陕也争先品尝,以饱口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用以招待国际友人,也深受好评。羊肉泡馍已成为陕西名食的“总代表”。

羊肉泡馍,最早为西周礼馔,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牛羊肉泡馍是在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古代许多文献,如《礼记》以及先秦诸子,都曾提及牛羊肉羹。最初多用于祭祀及宫廷御筵。西周时曾将牛羊肉羹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战国策》记载中山国君,由于一杯羊羹而激怒了司马子期,怒而走楚,说楚王伐中山,招致-的命运。据《宋书》记载:南北朝时,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献出羊羹,味美,武帝竟封俘虏修之为太官史,后又高升为尚书光禄大夫。到了隋朝,出现了“细供没忽羊羹”(谢讽《食经》)。此当为最初牛羊肉羹和面食混作的烹调形式。据文献记载,唐代宫廷御膳和市肆都擅长制羹汤。“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羊羹者,羊肉烹制的羹汤,即当今牛羊肉泡馍的雏形。经过唐、五代、宋、元等朝,各族人民陆续迁入内地,“渐变旧俗”。加上西安地处西北要冲,接近牧区,是羊交易的好市场。西安现在的西羊市、东羊市等古老历史街巷名称,就是当时的羊市。这些都为羊肉泡馍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陕西羊肉泡馍的出名,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未得志时,生活贫困,浪落长安(今西安市)街头。一天,身上只剩下两块干馍,因丈干硬无法下咽。恰好,路边有一羊肉铺正在煮羊肉,他便去恳求给一碗羊肉汤,以便把馍泡软再吃。店主见他可怜,让他把馍掰碎,浇给了一勺滚烫的羊肉汤泡了泡。赵匡胤接过泡好的馍,大口吃了起来,吃得他全身发热,头上冒汗,饥寒全消。十年后,也就是公元960年,赵匡胤当了北宋的开国皇帝,称为太祖。一次出巡长安,路经当年那家羊肉铺,香气四溢,不禁想起十年前吃羊肉汤泡馍的情景,便令停车,命店主做一碗羊肉汤泡馍。店主一下慌了手脚,店内不卖馍,用什么泡呢忙叫妻子马上烙几个饼。待饼烙好,店主一看是死(未发酵)面的,又不太熟,害怕皇帝吃了生病,便只好把馍掰得碎碎的,浇上羊肉汤又煮了煮,放上几大片羊肉,精心配好调料,然后端给皇上。赵匡胤吃后大加赞赏,随即命随从赐银百两。这事不胫而走,传遍长安。于是来店吃羊肉汤泡馍的人越来越多,形成长安的独特风味食品。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惟羊羹”的赞美诗句。及至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陕西专营牛羊肉泡馍,食客盈门,生意兴隆,誉满古城。清末庚子之役,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居陕西,曾慕名来此品尝,倍加赞扬。当时在华协助邮政工作的英籍侨民也常来进餐。有很多小馆子,在陕西民间很有名。例如华县井家羊肉泡,回民街的老米家等等。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朝军队与借来的“大食”军队从凉鄯而收两京,一道平息了“安史之乱”。在唐王朝天子的恩准下,部分“大食”士兵被获准驻兵长安。“大食”兵行军打仗时常携带一种叫“饦尔木”的类似“馕”的食品,行军打仗旷日持久,士兵携带的“饦尔木”常变干变硬难以下咽,他们就拌以羊肉和羊肉汤食用,这就是“泡馍”的雏形。随着“大食”兵和当地人的交往日甚,“饦尔木”的制作方法也从军营传播到市井,久之就形成了今天西安穆斯林群众的主食之一“饦饦馍”。一千多年来,经过西安坊上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泡馍”已在色、香、味、形等各方面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成为一道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都喜食不厌的绝佳美食。“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一碗羊肉泡喜气洋洋”,是对陕西人的生动写照。泡馍以烹调方法分为干泡(无汤)、口汤(食后余一口汤)、水围城(汤较多)和单走儿(吃馍喝汤)四种。餐前先将“馍”掰成黄豆般碎块,交厨师烹煮。食时选定方位,讲究蚕食,切忌搅动,以保持鲜味和原气。其间可加辣子酱,以刺激食欲,食香菜以保持口气清新。为避免泡馍中的牛羊肉脂肪腻口,可佐以糖蒜,以利再战。餐后饮一碗精制的高汤,更觉浓香溢口,神清气爽。

牛羊肉泡馍的特点是料重味重,肉烂汤浓,香气诱人,食后余味无穷,又有暖胃之功能。

事实上,羊肉泡馍广受大家欢迎。它和陕西的许多特色小吃一样,价格公道,是一种全民食品。

羊肉泡馍是陕西的风味美馆,尤以西安的最享盛名。它料重味醇,肉料汤浓,镆筋光滑,香气四溢,食后余味无穹,又有暖胃功能。

羊肉泡馍古称“羊羹”,宋代苏轼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其特点是料重味醇,汤鲜味浓,馍筋爽滑,香气四溢,诱人食欲,是一味难得的高级滋补佳品哦。

羊肉泡馍的烹饪技术要求很严,煮肉的工艺也特别讲究。与肉合烹的「托托馍」酥脆甘香,入汤不散,馍讲究越小越好,这是为了便于五味入馍。然后再由烹饪师烹调。煮馍讲究以馍定汤,调料恰当,武火急煮,适时装碗,以达到原汤入馍,馍香扑鼻的要求。

羊肉泡馍是陕西最有特色最有影响的食品。古称"羊羹",宋代苏轼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羊肉泡馍的烹饪技术要求很严,煮肉的工艺也特别讲究。其制作方法是:先将优质的羊肉洗切干净,煮时加葱、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烂,汤汁备用。馍,是一种白面烤饼,吃时将其绞碎成黄豆般大小放入碗内,然后交厨师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汤,并配以丛末、白菜丝、料酒、粉丝、盐、味精等调料,单勺制作而成。羊肉泡馍的吃法也很独特,有羊肉烩汤,即顾客自吃自泡:也有干泡的,即将汤汁完全渗入馍内。吃完馍、肉,碗里的汤也被喝完了。还有一种吃法叫"水围城",即宽汤大煮,把煮熟的馍、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围以汤汁。这样清汤味鲜,肉烂且香,馍韧入味。如果再佐以辣酱、糖蒜,别有一番风味。是一种难得的高级滋补佳品。华县的羊肉泡馍馆很多,其中老字号有"井家羊肉泡"较有名气。

三. 台湾省 台南 石精臼府城蔡家米糕

蔡家米糕源自于嘉义油饭创意,以蒸熟的糯米洒上自制的肉燥、鱼松、花生及腌黄瓜、香菜等小菜,米糕香Q、肉燥味美有咬劲,搭配去油解腻的小黄瓜,口感丰富而香软。由石精臼迁移至此,仍有不少老顾客专程寻来,显见其魅力。( 台南)

四. 贵州省 黔西南州 晴隆县 舒家辣子鸡

舒家辣子鸡是1986年开始,经过20多年的不断实践和摸索而独创出来的一种以当地农村饲养的优质土公鸡为主要材料,配以优质干辣椒(青椒)、独头蒜、生姜等辅料,精心制作而成的具有地方特色风味的上等食品。

该食品色、香、味俱佳,集香、辣、糯、麻为一体,老少皆宜,具有延年养颜之功效。包装后的舒家辣子鸡,更是馈赠亲友的上等佳品。

具体做法:将鸡洗净后切成小块,加入料酒、盐拦匀,放入热油中爆炒后,加入已调制好的辣椒、花椒、葱、姜、蒜,小火炒七八分钟左右起锅,即可食用。

五. 山东省 烟台 招远 西罗家铁把瓜

西罗家铁把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瓜香浓郁、风味极佳

“西罗家”牌铁把瓜属于薄皮甜瓜类型,它是招远市农家品种,据招远县志记载,该品种始于清顺治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栽培历史了。该品种瓜圆型、果面光滑、肩部平、成熟后,果实绿中带微黄,瓜蒂坚硬,熟而不落,当地人称“铁把瓜”。单瓜重200—350克,亩产2000公斤左右。该品种口感特甜,瓜香浓郁,风味极佳,是鲜食和作礼品的理想甜瓜品种,目前,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地方品牌。

“西罗家”牌铁把瓜营养丰富,经检测,糖度含量为13.5%,含蛋白质1.1%,脂肪0.2%,总糖6.3%,粗纤维0.3%,钾235.8mg/100g,钙3.9mg/100g,镁8.2mg/100g,锰<0.2mg/100g,铁0.2mg/100g,铜(Cu)<0.2mg/100g,铝<0.2mg/100g,锌0.3mg/100g,

锂<0.2mg/100g。该品种优良的品质是由产地的土壤和气候特点决定的,铁把瓜产地是典型的丘陵区,土壤条件特殊,昼夜温差较大,所以,糖分积累相对较多,铸就了铁把瓜的优良性状。

为提高铁把瓜的安全质量,种植区实行了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质量控制,产前对生产资料投入品,如化肥、农药等实行分批抽样检测,不合格的不准进入生产基地;生产过程中,全面实施了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在肥料的应用上,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目前,全市西罗家铁把瓜种植面积达到15000亩,年产量3万吨。其产品主要销往大连、青岛、济南等城市,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六. 河南省 商丘市 夏邑县 冉家五香糟鱼

冉家五香糟鱼是夏邑县老城里冉献东祖传制作,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相传在清乾隆年间列为贡品。

五香糟鱼选择夏邑城湖200克左右重的肥嫩鲫鱼为原料,整鱼不去鳞片,剖腹去内脏,经腌制、油炸、放入多种佐料精工焖制而成。其色金黄微带赤,香味浓郁而醇正,骨酥刺烂形不变,鱼肉鲜美营养高。热吃不腻,凉吃不腥,实为宴席美肴、佐餐佳品。

七. 贵州省 贵阳 开阳县 雷家豆腐园子

相传为贵阳一位叫雷三娘的妇女首创,迄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制作时选用上等黄豆浸泡六至十小时,磨成浆汁,加上“菜油脚子”(即菜油的沉淀质),沸煮并加入酸汤,起锅后再按一定比例掺入花椒、八角、茴香、桂皮、草果、山奈配置而成的五香粉末及味精、葱花等拌匀,抓出绒豆腐轻轻捏拢、压扁,缓缓放入热油中翻炸。雷家豆腐园子色呈焦黄,外脆内嫩,心似蜂窝。食用时用酱油、葱花、辣椒、麻油、醋配成蘸水,趁热蘸食,爽脆嫩滑,香气扑鼻,佐饭下酒均宜。贵阳的街头巷尾,时有小贩捏篮叫卖,并备有细篾丝,三五个一串,十分方便。

八. 辽宁省 盘锦市 大洼区 魏家葱油饼

葱油饼和盒糕是古镇田庄台的经典小吃,出自魏家饼店的祖传手艺。

葱油饼几乎是每个家庭主妇都会做的,但品相于口感与味道却大有不同。魏家饼店的葱油饼,但凡吃过,都会想念。

九. 河南省 商丘市 宁陵县 范家哨子汤

范家哨子汤

哨子汤创于民国初年,为宁陵县东街范家祖传技艺。哨子汤的主要原料是小米。将小米磨成浆以后,配以鲜鸡汤、羊油、粉条,加上茴香、姜、花椒、味精、食盐等熬制而成。食用时,在碗里浇上特制的牛肉精臊子和辣椒油,其味鲜美可口、不腥不膻、香而不腻、余味绵长。因喝时要放在嘴边吹一下,所以称做“哨子汤。

信息来源:宁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十. 湖南省 湘潭市 韶山 毛家双色鱼头

毛家双色鱼头选用无污染的麻雄鱼鱼头,重量在800克为宜,配料选用湖南特制的剁椒、株洲的明庆酱椒及自制的酱料,用特制分隔器皿,猛火蒸煮7分钟即可。

特点:双色双味,肉质细腻,味道香鲜,余香绕口。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