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贵州思南特产铁米子 贵州省思南米粉用什么米做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贵州思南特产铁米子 贵州省思南米粉用什么米做的更新时间:2022-03-31 06:36:44

一. 云南省 楚雄 牟定县 牟定铁核桃

牟定铁核桃

云南省楚雄州核桃栽培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核桃品种优良,其中产于紫甸河两岸的野生核桃,口感好别样香;除泡核桃直接外销,铁核桃因个大、皮厚、花纹有个性,有的还是三棱或双连(双胞)核桃,而成为制作核桃工艺品的抢手货。

二. 贵州省 铜仁 思南县 思南塘头斗笠

斗笠,也叫篾帽,分为黄篾编织与青篾编织两种,有遮雨的(大而厚),遮太阳的(大而薄),和戴着玩耍的(小而厚并编花织草)的三种。戴斗笠做事方便,灵巧,不像伞要手拿,绊这绊那……

从前编织斗笠的人也叫篾匠,排在三匠(石匠木匠)之前。石木二匠粗活,体力活,篾匠是细活,手艺活,极受人敬重。

开始编织斗笠时,在我们乌江边,叫开刀,要点香化纸敬竹神,然后将竹砍来,剔去竹枝,用篾刀将竹破了,花成筷似的篾条,慢慢剥离青黄篾,再分别将青黄篾花成米粒大小的绑篾,有的时候,还要将米粒大小的竹蔑细心地分离成竹丝,方才开始编织斗笠。花竹的篾刀像柴刀,却又没有柴刀宽厚。化竹的功夫在竹节巴上,因为竹节巴脆,易断。这时,花篾的姑娘们两眼盯着竹节,左手食指与大指握捏着竹篾,并将竹篾分离开,右手操刀,退一退刀,再用力将刀抛滑向节巴。

新手一般难与将一根竹的篾从头到颠一花到底。花篾的细心甚至于胜过缝补衣裳,稍不注意,不是竹节巴断就是篾丝割手或篾刀花在手上,所以编织斗笠的人的手,总是黄七竖八地满布细粹的伤口。

事实上,斗笠不仅是遮雨避阳,它还有一种装饰美,艺术美,也是一种文化、农闲的时候,女人们便坐在自家院坝里编织斗笠,清风和熙,滩啸隐隐的,成形的斗笠重叠一堆,未成形的斗笠在手中晃着,篾条龙飞风舞。女人们编织斗笠,也是在编织生活编织未来,给走进乌江走进塘头的人编织一道绚丽的风景……

三. 贵州省 安顺 紫云县 锅渣

渣(或称锅炸)安顺独有的甜食珍品,不同于川味玫瑰锅渣。以前水晶糕粘裹干荸荠粉层入油锅炸成,外壳酥,内瓤嫩如鱼脑,浇上白糖后上席,食时须以筷压破,搅拌白糖。入口嫩脆甜熟,美不可言,是冬季宴席的甜品代表。因其外不见丝毫热气,其内滚烫如火,故常用以捉弄新女婿或外地亲友。食前必须压破搅拌。锅炸简单制作不易:一是材料,必得真正上等荸荠粉方能耐炸,二是火侯,调膏时用火和烹炸时火位至关重要。

四. 贵州省 贵阳 云岩区 贵州苗族挑花

贵州挑花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挑花艺术不仅苗族喜爱,布依族、水族、侗族、仡佬族也同样喜爱。每逢节日盛会、过年、走亲、访友,特别是“踢场”时,她们都要穿着自己亲手挑成的花衣,互相比美。谁的花样多,谁挑的精美好看,谁就会受到人们的称赞。年轻姑娘们在初恋过程中,都把自己挑得最好最心爱的衣物作为纪念品,赠给自己心人。不少苗族老年妇女至今还保存着几十年前的花衣。

贵州苗族的挑花艺术的图案设计上,大多采取单独模样,二方连续形式和四方连续形式。单独模样在背衣、背扇、衣脚上最多。衣脚、衣袖、背扇脚四周是二方连续形式,衣袖也有四方连续形式构成的。在纹样取材上,主要是苗族群众在生产劳动中所熟悉的东西。如牛、羊、猫、狗、花.鸟、鱼、虫等;有带吉祥意义的猪蹄叉、狮子、龙鱼等形象;也有苗家日常所见的浮溧、茨藜、石榴以及其他一些植物;另外,还有一部分几何图形构成的图案。在图案色调上,主要有大红、粉红、黄、翠绿、蓝、白等五种颜色。其中以大红、白色为主调,其他颜色镶边。在表现手法上,有挑花、插花、豆花等区别。

五. 贵州省 铜仁 碧江区 马打滚

马打滚

马打滚为传统小吃,50年代曾行销市面,倍受食客青睐,外地人来铜仁偶得食之,便有“相食恨晚,食之相思”之感,其原料以粘、糯米、黄豆为主,经浸泡、舂粉、揉制成汤圆状

煮熟后滚上混有白糖、芝麻的黄豆粉即可食用,因翻形如马打滚,故得此名,其味香甜可口,粘糯适宜。

六. 贵州省 铜仁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米子

米子:

又名“炒米”,把糯米蒸成糯米饭,撒在簸箕里冷却,用磨子推,把颗粒压扁,晒干而成。炒成米子泡撒在煮沸了的甜米酒里,用小碗装茶盆递,是土家人献给客人的第一杯“磅嘴茶”。

七. 贵州省 毕节 七星关区 贵州灵芝

中文学名 贵州灵芝
拉丁学名 Ganoderma
定 名 人 何绍昌
形态描述 子实体一年生,有柄,木栓质到木质。菌盖肾形,宽6× 10cm,厚1.3-3.4cm,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有不明显的环纹,似漆样光泽弱,凸凹不平,边缘钝,完整,下边不孕。菌肉棕黄色,厚0.8-1.5cm,具轮纹。菌管棕黄色,长0.5-1.9cm;孔面褐色,管口近圆形,管壁较厚,平均每毫米3-4个。柄背生,扁圆柱形,不规则,长7.5cm,粗 3.5-5.5cm,与盖同色,凸凹不平,似漆样光泽弱。
菌丝三体形。生殖菌丝无色,薄壁,直径2.8-4.5μm;骨架菌丝多,黄褐色,厚壁,直径4-5.6μm,缠绕菌丝分枝,淡褐色,壁厚,直径1.75-3μm。孢子稀少,卵圆形或截形,淡褐色或褐色,双层壁,外壁透明,内壁小刺明显,8.5-10.5×5-7μm。
中国分布 贵州毕节何绍昌39(模式)。

八. 贵州省 毕节 贵州马

【主产区与分布】 以贵州的毕节地区、六盘水市为主要产地,除黔东北和铜仁地区数量较少外,其余全省各地均有分布。

【形成历史】

贵州省的开发较晚,是多民族的地区,久与外界闭塞,以致对境内的古代养马历史,知之极少。按该省从春秋时期起分属夜郎、牂牁和糜莫三国,秦代始在境东北部置黔中郡,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在边远地区则以畜牧业为主,如《史记·西南夷列传》指出:“随畜迁徙,毋常处”。到宋代以后,黔西马始见出名。如大观初年(1107年)准播州(今贵州遵义县)夷界巡检杨荣之靖,每年买马五十匹于南平军(今贵州桐梓县),厚给马值,以示优恤。南宋时在罗殿(今贵州省南部)买马,更推行茶马制度到该地,规定每年买马750匹,于今桐梓县一带。元代在一亦奚卜薜(今黔西地区)养马,并定于每月寅日给盐喂马,与西南行省一并为全国十四道牧区之一。在明、清时代并以贡马出名。

近世马市交易在黔西部、南部已很繁盛,如安顺县、关岭县的花江、贵阳市的花溪、黔西县的钟山,黔南的独山县等均是牲畜集散市场,并以出售牛马为主,这对贵州马的扩大分布起着促进作用。

在1939年以后,原句容种马牧场迁到贵州省,改为清镇牧马牧场,曾在桐梓、惠水、罗甸、安顺等县,举办十处马匹配种站,采用阿拉伯马和蒙古马的0公马改良当地马种。到五十年代末期,采用卡巴金、古粗马作种公马,继续办过配种站,亦时间不长,影响面不大,并分别于1960年前后结束。所以贵州马仍属本地品种。

贵州高原山峦起伏,道路崎岖,交通不便,自古以来省内和省际的人民生活物资交流均靠马匹驮载运输,随同公路建设马车运输亦与日俱增。

苗、回、彝、水族人民喜欢“耍马”,选购外形优美、体格较大的马,配以美观的头络、鞍具,在一年一度的端阳节“耍花山”、九月重阳前后的“过端”,均要举行骑乘赛马,分别有平地赛跑、冲坡、赛走马、比走法、比速度及比耐力等多种形式,从而加强了马的心肺功能、肌腱的锻炼。所以黔西马是在贵州高原的山区自然条件和人民养马技能选育下,培育出了短小精悍、行动敏捷、役力特强等特点的山地古老品种。

九. 贵州省 遵义 仁怀 野生河鱼

野生河鱼

长岗镇茶花村出产一种野生河鱼,名黄剌丁,该鱼全身无鳞片,呈黄褐色,鱼鳍处长有坚硬的骨头,容易刺伤人体,鱼嘴处长有胡须,成年黄剌丁长约25厘米,重约0.6kg。该野生河鱼肉味鲜美,口感上佳,富含多种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适合多种烹饪方式。由于近年来长期大量捕捞,野生黄剌丁的数量呈现下滑趋势。村委会已命令禁止使用药物或其它恶性方式来捕捞黄剌丁,以保护黄剌丁的持续繁殖。

十. 贵州省 铜仁 德江县 麦酱

麦酱

麦酱是德江千百年来的传统民间食品加工工艺,妇孺皆知,其操作过程为:精选上等到小麦洗净煮熟至麦粒开裂,用黄金丫覆盖发酵至麦粒成团,然后凉晒散开成散粒之后麻成面末,再用几种香料煎水,过滤后站滤液冷却,然后再将冷却滤液揉和粉末,晾洒至浆糊状,后分装成品,麦酱,口感醇和,香气持久,让人不厌其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