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四川巴中可带走的特产 巴中十大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四川巴中可带走的特产 巴中十大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04-04 21:22:09

一. 陕西省 咸阳 武功县 贞元镇南可手织布

贞元镇南可手织布

南可村地处武功县贞元镇东南方,现该村人口1986人,376户,有6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400亩。2007年,全村经济收入890万元,人均纯收入3500元。村中劳务输出。一村一品等特色经济呈现出多轮驱动、蓬勃发展的喜人态势。

该村依托南可手织布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手织布产业,目前该村己发展织机420台,吸纳农村闲散劳动力600多人,生产的4筝24色线手织布产品,色泽鲜艳,环保实用,供不应求,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受到各大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提升。

在南可的带动下,周边十二个村手织布产业也蓬勃兴起,累计发展织机1500余台,1200余户群众已经加入南可手织布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带领下,贞元镇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手织布专业镇,形成了年产南可牌手织布(蚕丝)床单及其他手织布产品3万多条(件)的生产能力,可生产床单、被罩、衬衣、坐垫等二十多个品种,仅此一项年创收1500多万元,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南可村已经成为陕西省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

二. 四川省 巴中 平昌县 巴中腊肉

巴中腊肉,是巴中人在每年小寒过后,家家户户都开始杀年猪,将所杀年猪加工成块,用盐浸泡一月左右,再吊在火塘上用柏桠枝烧火烟熏而成,这种腊肉香味可口,而且保存一两年不腐烂。民间还将杀年猪的鲜血与豆腐、糯米加工制成血丸,作待客的风味菜。

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张鲁称汉宁王,兵败南下走巴中,途经汉中红庙塘时,汉中人用上等腊肉招待过他;又传,清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避难西安,陕南地方官吏曾进贡腊肉御用,慈禧食后,赞不绝口。qEa

加工制作腊肉的传统习惯不仅久远,而且普遍。每逢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乘鲜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七到十五天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进行加工制作。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或挂于烧柴火的灶头顶上,或吊于烧柴火的烤火炉上空,利用烟火慢慢熏干。西部地区林茂草丰,几乎家家都烧柴草做饭或取暖,是熏制腊肉的有利条件。即使城里人,虽不杀猪宰羊,但每到冬腊月,也要在那市场上挑那上好的白条肉,或肥或瘦,买上一些,回家如法腌制,熏上几块腊肉,品品腊味。如自家不烧柴火,便托乡下亲友熏上几块。qEa

腊肉的制作全过程分备料、腌渍、熏制三步:qEa

1、备料:取皮薄肥瘦适度的鲜肉或冻肉刮去表皮肉垢污,切成0.8—1公斤、厚4—5厘米的标准带肋骨的肉条。如制作无骨腊肉,还要切除骨头。加工有骨腊肉用食盐7公斤、精硝0.2公斤、花椒0.4公斤。加工无骨腊肉用食盐2.5公斤、精硝0.2公斤、白糖5公斤、白酒及酱油备3.7公斤、蒸馏水3—4公斤。辅料配制前,将食盐和硝压碎,花椒、茴香、桂皮等香料晒干碾细。qEa

2、腌渍有三种方法:(l)干脆。切好的肉条与干腌料擦抹擦透,按肉面向—下顺序放入缸内,最上一层皮面向上。剩余干腌料敷在上层肉条上,腌渍3天翻缸;(2)湿腌。将腌渍无骨腊肉放入配制腌渍液中腌15一18小时,中间翻缸2次;(3)混合臆。将肉条用干脆料擦好放入缸内,倒入经灭过菌的陈腌渍液淹没肉条,混合腌渍中食盐用量不超过6%。qEa

3、熏制有骨腌肉,熏前必须漂洗和晾干。通常每百公斤肉胚需用木炭8—9公斤、木屑12一14公斤。将晾好的肉胚挂在熏房内,引燃木屑,关闭熏房门,使熏烟均匀散布,熏房内初温70℃,3—4小时后逐步降低到50—56℃,保持28小

三. 四川省 巴中 巴州区 巴山银杏

巴山银杏,是四川省巴中市的著名,该品是世界上现存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是特等优质的经济林木,树龄可达数千年,有“活化石”之称,银杏原产于长江中下游,后引种各地,历史悠久,川菜中常以银杏果入菜。

巴山银杏因其独特的地理特征,而成为四川省最佳的银杏适生区而得名。大巴山山脉位于秦岭以南,横亘于四川省盆地北部和东北边缘,包括南江、通江、镇巴、万源、城口等地,境内最高峰为南江北面的光雾山。BYG

银杏又称白果树、公孙树。属于裸子植物。银杏是雌雄异株的植物,每年4月开花,10月种子成熟。银杏浑身都是宝,集食用、药用、材用、绿化和观赏等多种用途于一体,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文化价值。BYG

大巴山以南为我国著名的第三纪植物的避难所,幸存下来的古老的孑遗植物银杏主要分布在大巴山以南的南江、通江、镇巴、万源、城口。尤以通江县的银杏资源丰富、品种优良,质量上乘,以“巴山银杏”冠名,名副其实。BYG

“巴山银杏”是世界上现存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是特等优质的经济林木,树龄可达数千年,有“活化石”之称,银杏原产于长江中下游,后引种各地,历史悠久。BYG

“巴山银杏”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较强,树高可达40米,胸径可达5米,一般实生苗约20年后结实,40年后进入盛产期,人工大砧嫁接后2—3年即能结实。银杏属阳性喜光向阳树种,深根系、耐旱,抗大气污染。但不耐水涝,不耐阴,抗风力差。BYG

银杏果仁俗称“白果”,营养丰富,药食两用,通江百姓用白果做食疗历史悠久,有银杏止咳汤、白果银耳粥、白果腊八粥等。《日用本草》、《本草纲目》、《医林要集》等中医古书也将白果列为重要药材。近现代研究表明,白果及其附属产品在治疗高血压、心脑血管、牙齿虫龋、小儿腹泻、痤疱疽瘤、慢性淋浊、遗精遗尿等方面功效显著。银杏叶提取物中含160多种成份,主要是黄酮甙及银杏内酯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就有44种。银杏叶提取物还可研制成营养口服液、保健品和化妆品等。其花粉、外种皮都是较好的制药原料。BYG

“巴山银杏”适应能力强,是速生丰产林,可以提供大量的优秀木材、叶子和果实,同时还可以绿化环境、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治虫害、调节气温、调节心理等,是良好的造林、绿化和观赏树种。“巴山银杏”树冠高大、雄伟挺拔,世界上各大中城市已把银杏作为庭院、街道和园林绿化树种广泛栽植。已有不少专家支持将银杏立为“国树”。植于商代的山东莒县浮来山定林寺的古银杏树、植于晚宋的鹁鸪山鸳鸯合欢古银杏、颇受宋代苏东坡喜爱的净居寺银杏现都已成为“国宝”。BYG

四. 四川省 巴中 南江县 南江魔芋

南江魔芋,又名鬼芋,属单子叶植物纲,多年生草本状球茎植物。南江魔芋营养丰富,使用价值高,是魔芋之珍品,尤其在南江独特的气候、地质、土壤和无工业污染的环境中,更具色白、沙细、肉包边、葡甘露聚糖高的特点。南江魔芋始种于20世纪30年代,早已闻名全国。据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测定,南江魔芋与国内其他生产的魔芋相比较,晒干率高出1倍,所含葡甘露聚糖高出30~40%,出粉率高出20~30%,被外商誉为国际魔芋“王牌”。南江魔芋系列产品多次荣获天府国际食品博览会“名、优、特、新”金银奖。在2005年12月10日第二届四川•中国西部国际农业博览会上,南江推出的南江魔芋系列产品中,南江魔芋精粉荣获金奖,魔芋角荣获银奖,魔芋丝获优质奖。在国际市场上,以南江魔芋为本源生产的系列产品已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港、澳、台等东南亚国。

五. 四川省 巴中 通江县 通江天麻

通江天麻

通江天麻是通江县,种植历史悠久。通江县属典型的中低山丘县,70%的乡镇出产野生天麻,乡镇村民历来有种天麻的习惯和经验。通江天麻块茎呈长椭圆形,略扁,皱缩而弯曲。横切面为牙白色或黄棕色,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药用价值极高。自2011年8月,通江县规划实施《巴药发展行动计划》,通江县在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中,因地制宜,把通江天麻这一传统优势产业作为重点农业产业之一大力推广与发展,对麻农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与奖励,建立了以原始森林空山一带为中心的天麻种植示范带,经过数年的探索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由通江县科技局组织申报、实施的四川省早期科技创新资金项目《天麻仿野生栽培技术操作规程(SOP)研究及GAP基地建设》已正式投产。目前,全县共计栽培天麻15万窝,种植面积2万亩,年产干天麻达80吨,带领药农人均年增收2000元。通江天麻产业的发展,对秦巴贫困山区脱贫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 四川省 巴中市 南江县 南江大叶茶

南江大叶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江大叶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南江大叶茶

南江大叶茶产于四川省南江县汇滩、流溪、元顶子山等高山茶区,产地森林环抱,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无公害,茶叶含富硒和30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及微量元素。1965年中国茶叶学会将“南江大叶茶”定为全国21个地方良种之一,95年四川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再度认定其为合格茶标品种。用“南江大叶茶”为原料加工的系列产品“云顶茗兰”“云顶绿芽”荣获九二年中国首届农业博览会银奖,并收藏于中国茶叶博物馆,九五年十月在农业博览会上“云顶茗兰”“云项绿芽”双获金奖。2000年五月“云顶茗兰”“云顶绿芽”双获国际(成都)茶叶博览会银奖。

地域范围

南江大叶茶产于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所辖区域内的汇滩乡、流坝乡、贵民乡、杨坝镇、上两乡、赶场镇、寨坡乡、坪河乡、光雾山镇、南江镇、东榆镇、下两镇、长赤镇、黑潭乡及四川省元顶子茶场等48个乡(镇)的171个自然村。南江县地处四川省川东北盆州边缘,大巴山南麓,长江上游地带,北纬31°50′-32°45′,东经106°27′--107°10′。南江大叶茶保护面积6200公顷,年产量2800吨。

特定品质

原料考究,制作精细,外形扁直光滑,色泽黄绿光亮,香气鲜嫩、清香持久,滋味鲜甘醇厚,汤色碧绿明亮,叶底嫩黄成朵如兰。

南江大叶茶四川省南江县茶叶产业发展中心南江大叶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所辖区域内的汇滩乡、流坝乡、贵民乡、杨坝镇、上两乡、赶场镇、寨坡乡、坪河乡、光雾山镇、南江镇、东榆镇、下两镇、长赤镇、黑潭乡及四川省元顶子茶场等48个乡(镇)的171个自然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7′-107°10′,北纬31°50′-32°45′。

七. 四川省 巴中 巴州区 巴中油茶

油茶是一种适宜于冬季夜晚的小吃。油茶制作方法简单,但调味讲究。先把面粉温火妙香,略呈黄色,后将羊油或牛油、胡椒、豆豉、葱、姜、盐等放入适量,加水煮成糊状即可。吃时,放碎蒜苗、炒花生米(压成小粒),真是香味四溢。睡前来一碗,可暖胃、润肺、生热。

油茶是巴中人早晨最喜欢吃的食物之一,最好的地方在大东门那边,从区政府出来往前,在丁字路口右边的那栋楼下。

八. 四川省 巴中市 平昌县 江口醇

江口醇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江口醇
享有"四川第一醇"美誉的"江口"牌江口醇系列酒,采用优质红粮和山泉,辅以大巴山特有的20多种中草药制曲,经独创的"窖中窖"复式发酵工艺生产而出,酒质上乘,浓酱兼香;以江口醇文化传统为依托,以博采众长的包容意识和全心、全过程的服务去诠释品牌和精心设计的外包装,赋予了产品独特的灵性,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主导产品有8大系列50余个品牌,先后获得"日本东京第三届酒饮料国际博览会质量金奖"、"四川省名牌产品"、"中国专利十年成就展金奖"等40余项殊荣,成为酒类知名品牌,被誉为"第七朵金花"。

江口醇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平昌县现辖行政区域。

九. 四川省 巴中市 观音井板鸭

观音井板鸭历史悠久,深受省内外消费者青睐。观音井板鸭,历经百年锤炼,工艺卓越,品质优良。因产于巴中市恩阳区观音井而得名。观音井板鸭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素以色、香、味、形俱佳而闻名于世。板鸭加工多为家庭传统手工制作,产品面向居民、酒馆等,后来逐渐畅销巴中市大小酒馆及周边县区。随着观音井板鸭名气越来越大,板鸭的销售也越来越远,逐渐成为恩阳区特色美食之一。

观音井板鸭制作考究,从选鸭、原料整理、腌制、晾干、熏烤到板鸭销售都有一套严格的工艺流程,板鸭除使用天然调料外,不含任何人工色素及防腐物质,所以保证原汁原味。因选料严格,加工精细,配方独特,从而使观音井板鸭具有独特的特点,其形如琴,色泽金黄,清香鲜美,余味无穷,实乃绿色食品、席上佳品、馈赠亲友上品。

十. 四川省 巴中 通江县 空山马铃薯

空山马铃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空山马铃薯”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通江空山马铃薯

近年来,该着力挖掘、培育、打造通江空山马铃薯品牌,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马铃薯产业,通过育、繁、推模式,全县种植“空山马铃薯”40万亩。

通江种植马铃薯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常年播种面积18万亩左右,占全县粮食总播面的15%左右,年产量4.8万吨,总产量居全县粮食作物的第四位。 “通江空山洋芋”因为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和科学的栽种技术,以其良好的品质早在清末民初就已名满巴蜀,在万源、南充、重庆等地倍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已成为川东北片区的马铃薯种源基地,常年可向外提供种薯7000吨以上。 自2005年以来,通江县与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由县农业局牵头,以空山为基地,启动实施了川东北马铃薯种源基地项目先导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初步建立了通江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项目实施,初步形成了品种资源征集、筛选→脱毒原原种生产→品比试验→原种生产→生产种生产→大田标准化生产的脱毒马铃薯繁育体系。二是初步建立了马铃薯产业化的运作模式。项目实施由具有法人资格的农业服务企业农资连锁科技服务公司为项目业主,以川农大和省农科院等专业科研院所为依托,以县农技、植保、种子等专业职能推广机构为协作单位,初步建立了“科研单位+农业企业+农技推广机构+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三是着力打造“空山洋芋”品牌。通过地方品种的送检和脱毒培育、试验、审定,选育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和丰产性好的地方特色品种,进一步提高通江洋芋声誉。

地域范围

空山马铃薯产于四川省巴中市,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通江县空山乡在内的151个乡镇(含巴中市南江县、平昌县、巴州区三县一区境内所有乡镇),1520个村。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属盆州边远山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0′-107°49′,北纬31°15′-32°45′。东邻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保护面积50万亩,年产量80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空山马铃薯薯型圆型或椭圆形,芽眼中等分布均匀,表皮光滑、光泽度好。适宜鲜食菜用和种薯。口感香甜,不易断裂。 (2)内在品质指标:空山马铃薯淀粉含量≥10%,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3)安全要求: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食品薯芋类蔬菜》NY5221-2005标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