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河南省卢氏县有啥特产 卢氏十大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河南省卢氏县有啥特产 卢氏十大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4-07 14:31:17

一. 河南省 郑州 巩义 西义兴卤肉

西义兴卤肉是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北山口镇的特色美食。西义兴卤肉是“河南省十大名吃”之一,肉香烂不腻,久负盛名。

西义兴聚百年卤制之经验,积传统美食之精髓,历经几代人不懈努力,在保留祖传秘方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添加补养人体所需的名贵药料,研发出营养、美味、卫生、放心为宗旨的卤制技术,精心生产出各种优质卤肉制品。

西义兴肉食采用祖传秘方与精湛的制作技术,并不断创新,使肉食产品色泽鲜亮、品质细嫩、肥的不腻、瘦的绵香、营养丰富、多食不厌。西义兴肉食能够经得起历史的传承和市场的考验,不仅依靠祖传的绝秘配方,还坚持一整套严格的工艺流程,他们特别重视原料的选购,无论市场价格如何变化,总是挑选肥瘦均匀的鲜肉。

其工序为:

去脂——把肥肉、肥油剔掉,分割成一斤重左右的小块,用干净的深井水清洗。

烤烙——洗后烤烙,把肉皮上或猪蹄里的脏毛杂物烙净。

细洗——烤烙后再细致清洗。大肠、肚子的处理过程比较复杂,需先用白矾、食醋反复揉搓、清洗。干净后热氽去掉白膜,再清洗。

整形——把切割的肉块用细线捆扎。

卤制——捆扎好的肉块放入充满神奇配方的卤汤锅里卤制,炉火不能大不能小,火候不能长也不能短。

分类——出锅后进行分类销售和机械真空包装成箱。

二. 河南省 南阳 内乡 王店火烧

【内乡】王店火烧:王店火烧起于清初,圆形,厚约一寸,重二两,内有葱花、香油、盐、辣子等,再入炭炉烤制。成品为橙黄色,外焦,酥,香味非常诱人。王店火烧做工精巧,畅销不衰,民间有顺口溜为证:"王店火烧好,八成能吃饱,老人入口酥,小孩不滞消,凉水能泡松,吃多肚不疼"。王店火烧检验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掰一块放在凉水中,能否泡松飘在水面上。据说王店火烧与当地水土有关,走出王店镇就拷不出这样的效果。所以有很多客人不怕路远,到王店镇买上正宗的王店火烧带回家与亲友共享。

三. 河南省 三门峡市 卢氏 卢氏蜂蜜

卢氏蜂蜜有杂花蜜、槐花蜜两种。杂花蜜又名土蜂蜜,为土蜂(中国蜂)所酿,蜜较稠,味甜浓。因蜜源不同又有白蜜、红蜜之分

蜂蜜甜味醇厚而芳香,内含丰富的葡萄糖、果糖和钙、磷、铁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是糕点、饼干、保健饮料和蜜饯果品的优质原料。它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药用价值高。记述:"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老迁年"。历代中医都认为有清热、补中、解毒、润燥、明目、止咳、通便的功能。现代医学把它作为治疗肝炎、肝硬化、神经衰弱、胃溃疡、高血压、心脏病及胆囊炎的辅助药物

卢氏县林木、果树遍布,山花繁盛,蜜源丰富,山区农民多在房前屋后、庭院内外设置蜂箱收养土蜂,作为家庭副业,土蜂最多年份有两千箱左右。从70年代起,卢氏人工营造的槐林大面积突起,使槐花密产量 逐年大幅度上升,外地前来放蜂的日渐增多。1986年截止8月底,县土产部门蜂蜜收购量达27.5万余公斤。卢氏槐花蜜从1974年开始出口外销,最高年出口174.6万吨,远销日本,德国等。( 卢氏县)

四. 河南省 三门峡市 卢氏 卢氏绿壳鸡蛋

卢氏绿壳鸡蛋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卢氏绿壳蛋是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的。卢氏绿壳鸡蛋蛋清浓厚,蛋黄呈桔红色,营养丰富,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适合大众消费,特别是对于亚健康状态特殊人群具有保健疗效作用。

卢氏鸡属小型蛋肉兼用型品种。卢氏鸡一般情况下年产蛋150枚左右,在饲养水平较高的徐家湾、磨口等地产蛋可达200多枚,平均蛋重51.25g,蛋型为椭圆形,蛋壳颜色青绿色,最早开产日龄为120日左右,母鸡开产体重为1.17公斤,开产蛋重为44 g。

卢氏鸡所产蛋蛋清浓厚,蛋黄呈桔红色。绿壳蛋特别富含对人体神经发育有重要作用的卵磷脂、脑磷脂和神经磷脂,同时含有很多胆碱物质,这种物质可帮助增强记忆力,经常食用能增强免疫功能,所以绿壳蛋被誉为“鸡蛋中的人参”,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绿壳蛋营养丰富,适合大众消费,特别是对于亚健康状态特殊人群具有保健疗效作用。

目前卢氏鸡绿壳蛋,已被销往三门峡、郑州、北京等地,最高时价每枚蛋高达2元。

五. 河南省 郑州 新郑 柠檬嫩牛肉

做法:牛上脑肉切薄片,下入沸水烫熟,迅速放入冰水中浸泡2分钟,捞起沥干水份备用。柠檬半个榨汁,半个切小块备用。黄瓜、洋葱、胡萝卜切细丝,西红柿切小块备用。将熟牛肉片与各种蔬菜丝、柠檬块、西红柿块混合,加入柠檬汁、盐、蘑菇精、香油搅拌均匀即可。

六. 河南省 三门峡 卢氏 烙花筷子

卢氏冬青木烙花筷子,质地优良,工艺精湛,是卢氏传统的名牌工艺品,烙花筷子系选用生长在悬崖峭壁上、四季长青的冬青木为原料精制而成。其木质坚硬、细腻、性寒凉,色洁白,用香油浸泡后,似牙骨粹黄,气味清香。制成后又在长10厘米、宽5毫米的方头筷面上,用手工烙绘出画面,栩栩如生,各具神态,浓淡相宜,层次清晰,既可做餐具,也可供欣赏,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相传在十八世纪八十年代末,祖居卢氏县朱阳关的工艺名师杜平子善诗画,无意中在烟管上烙出了花鸟、文字、山水人物等 ,继之以冬青木烙花筷子,并在很小的筷面上烙出"八仙过海"、"唐僧取经"、"松鹤延年"等复杂的画图,悦目增色,广为人们喜爱1914年,"老义军"头目方某曾亲自到朱阳关,以一块银元买一把烙花筷子赠送友人。外地商贾游客离卢时多成批带走,以此赠送亲友或长途贩运于全国各地
烙花筷子有30厘米、26厘 、24厘米和20厘米的方形、扁圆形和圆形铁头等规格,筷子大头上方齿轮状双线花边以下,则是烙花题诗的有限之处,欲在这不足方寸之处出佳作,非名师而不能为。卢氏朱阳关素有"小洛阳"之称,民间工艺发达,抗日战争时期,从事手工艺的就有50余家,全为私人作坊。建国后,乡、县先后兴办朱阳关筷子厂,后又在城关镇高村建立卢氏县工艺美术筷子厂,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日产量不断增长
卢氏冬青子驰名中外,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等 各大城市。1964年以来,出口日本、东南亚、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卢氏县)

七. 河南省 平顶山市 卫东区 河南蒸面

材料

湿面条---面摊上那种细细的,方的.最好没放碱的

肉----最好带点肥的,切小块.当然懒人可以让卖肉的绞成丝

黄豆芽若干(也可以用长豆角'青菜)

做法

蒸面---把面条揪成段蒸熟

炒菜---炒菜都会了,不同的是最后要放一点酱油,然后水要加多一点<标准是要把蒸过的面条拌匀,但不能剩水>

拌----把蒸过的面条拌到菜里,注意面条要弄散,<如果用的是青菜,先把菜盛出,只留菜汤拌面>

蒸----把拌好的面和菜放在蒸锅上继续蒸.快出锅时可以滴一点香油

八. 河南省 郑州 新郑 新郑红枣

新郑红枣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又名鸡心大枣、鸡心枣,是河南省郑州市新郑的,素有 “灵宝苹果潼关梨,新郑大枣甜似蜜”的盛赞。红枣味甜、性温,是补血健脾美容的滋补佳果,而新郑大枣以其皮薄、肉厚、核小、味甜倍受人们青睐,成为枣类中的佼佼者。

“灵宝苹果潼关梨,新郑大枣甜似蜜”。新郑是大枣的故乡,大枣是新郑的象征。新郑种枣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1978年,在发掘裴李岗文化遗址时,发现了8000年前的碳化枣核,说明当时在新郑一带,先民们就已开始种植大枣。相传春秋名相子产执政时,郑国都城内外街道两旁已是枣树成行。
现今的新郑大枣主要分布在新郑市孟庄镇一带,为原生态枣树种植区。

新郑大枣以其皮薄、肉厚、核小、味甜备受人们青睐,它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内含蛋白质、脂肪、糖类、有机酸和磷、钙、铁及维生素B、C、P等物质,是天然的维生素果实,营养价值极高。-同志出访日本时,曾专门将鸡心枣馈赠日本天皇。大枣药用价值很高。枣树的叶、花、果、皮、根、刺皆可入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用于治疗“脾虚弱,食少便糖,气血亏虚”等疾病。常食大枣可治疗身体虚弱、神经衰弱、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劳伤咳嗽、贫血消瘦,养肝防癌功能尤为突出。“一日吃仨枣,红颜不显老”,就是大枣健康养颜的真实写照。大枣果实为缓和强壮剂,常用为滋药,治泻痢、调营工、疗寒热、治阳痿、贫血、脾虚泄泻、心悸、失眠、盗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症;树皮性强无毒,收敛性强,止血、祛湿,能治腹泻,刀伤止血,气管炎、肠炎、痢疾、崩漏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根可治月经不调,红崩、白带等症。酸枣仁可做兴奋剂,炒黄后又可做镇静剂,有安神、养心、敛汗之功能。枣肉中含有人体必要的维生素P(又叫芦丁)一般每100g果肉中含量高达3385mg,居各种果品之首。枣树皮鞣质含量为4.1%,可做栲胶及染料用。
依托品牌效应,新郑大枣比外地枣的平均价格要高出30%--40%,每年还吸引全国其它产枣区约1000万公斤的大枣在新郑流通,新郑已初步形成全国枣产品集散地,大枣制品远销东南亚地区及世界其它地方,年平均出口量达600万公斤。全市从事大枣加工的企业达280余家,并形成了以大枣生产加工为主的顶真食品公司、大红袍集团、奥星食品厂、郑韩香精厂等四个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开发大枣产品12个系列80多个品种,年加工大枣1170万公斤,其中烟用红枣精、大枣浸膏、枣王酒、香酥焦枣、人参蜜枣、枣莲王饮料、好想你枣片、原枣等产品畅销全国十四个省区和东南亚地区。

九. 河南省 洛阳 嵩县 重阳花糕

相传,重阳花糕是明朝宫庭中的御厨专门为正德皇帝制作的节令贡品,可以让他在每年秋季外出登高、游猎时很方便地食用。多以各种果料制成,风味独特,甜糯适口。

十. 河南省 鹤壁 盘砚

又名天坛砚,产于河南济源。相传,天和地是盘古开辟出来的,很久很久以前,他在一个大鸡蛋里孕育成为了一个巨人,过了十八万年后,他踢破了蛋壳,出来后开天辟地,创造了日月星辰、花鸟草虫,万事万物。他出世时踢破的蛋壳,埋在了太行山下,慢慢变成了细腻光滑的石头,用这种石头制成了不渗水的砚台,就成了当世著名的“盘砚”。盘砚始制于唐朝开元年间,已有十二个世纪的历史。砚石产于市境内王屋山的盘谷寺周围。清乾隆皇帝作了《盘谷考证》以后,“盘谷砚”就闻名于世了。盘谷的砚台,石质细腻,坚而不脆,光滑润泽,琢成砚台后,发墨快细、湿润性强,不损毫端。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