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洪湖三洲土特产 洪湖能带走的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洪湖三洲土特产 洪湖能带走的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3-31 06:39:58

一.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六月爆黄豆

六月爆黄豆为洪湖市,产于洪湖螺山界牌,故又称"界牌黄豆".

六月爆黄豆具有皮色嫩黄,豆瓣晶莹,颗粒饱满,如珠似玉等特点.该黄豆平均个粒重250克左右.比一般黄豆高出60%以上,若磨制豆腐,每公斤则比其它黄豆多出0.5公斤成品.尤为奇特的是,六月爆黄豆两瓣均有鑫黄色菊花图案,因此又名菊花黄豆.它适应性很强,即使在外滩田或水改旱涝的"二楞子田",种植也能保收,加之其重量与含油率皆优于本地豆种,所以人们争相种植.侨居东南亚的湖北人,争购六月爆黄豆开办豆腐作坊,生产的豆浆,豆干,豆棍和豆筋洁白无疵,油嫩可口,风靡南洋.

六月爆黄豆,古称"六月爆子",意即夏历六月荚果开裂.相传,明永乐年间,有江西籍王氏一家,迁至今洪湖界牌王家堡.落户,随身携半包黄似黄金,粒大籽实的黄事种,三月末落种,六月中摘收.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食用王家堡黄豆做的豆腐丸子,回京后仍久久不忘其鲜嫩之美味,遂命岁岁进贡,供皇室享用.湖南湘,资,玩,澧四水流域,居民喜食芝麻豆子茶,如有贵宾入室,使以王家堡黄豆沏的茶为敬.

洪湖六月爆黄豆1983年获外贸部授予的优质产品称号,它不仅在大陆畅销,而且行销港,澳地区和欧美各地,为我国传统出口产品.

二.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洪湖藕饼

莲藕是备受人们欢迎的水生蔬菜。每到莲藕大举上市的时节,在洪湖这儿,家家户户都要做好些藕类菜肴,其中最受人们欢迎的当属藕饼。

藕饼又叫藕夹,就是在两片藕之间塞上肉泥,外表裹以面粉,用油煎成的食品,有点西安肉夹馍的意思。

要做好藕饼,首先是选藕。藕梢和藕尾都不要。藕梢太嫩,水叽叽的;藕尾则老,筋绊绊的。只要中间的那一两节藕,还要拳粗的。所选的藕要粗细均匀,整齐划一,这样做成的藕饼才漂亮。加工时还要把莲藕外表的老皮刨掉,以保证品质。刨后的藕,白净细腻,漂亮悦目,能让人产生许多美好的联想。切藕时,要两片一组,两片之间只有一点点的相连,每片藕的厚度仅似硬币一般。藕片切好了,还要在其间塞上肉泥。这肉泥跟做斩肉一样,最好要细点、碎点。有些讲究的人家,还要在肉泥之中加点虾泥和笋丁,甚至蟹黄。塞上肉泥的藕饼,再裹以一层薄薄的面糊,就可下锅了。

藕饼一下油锅,一股诱人的香气便迅速满屋飘荡。这香里不仅有肉的香,也有藕的香、面的香,还有油的香。这几种香有机组合在一起,厚实而不单薄,实在而不飘渺。这香不需借助任何外力,全凭自身强劲的力量。它是冲着你的味觉而来的,令你满足又陶醉。不觉之时,令你口角垂涎。这香并一直向邻人冲击,它像大公无私的阳光雨露一样,供大家分享。

有点需要交代,煎藕饼只宜文火慢工,心气不能急躁,否则物极必反。古语云:“相马以舆,相士以居。”此话意为:要考察马的脚力,最好的方法就算是让它驾车;要考察一个人的性格与品行,则要观察他平日的言谈举止。别小看这煎藕饼,也可看出各人的大致情况。这是做不了假,卖不了乖的。

很多食品,如烧饼、油条、煎饼、面包之类,通常刚出锅、刚出炉的最得其味,也最好吃,藕饼当然也不例外。刚出锅的藕饼,外表焦黄酥脆,内里绵软鲜嫩。咬上一口,喷香。这不仅是口舌之香,并一直香到你的骨头里。扬州人形容某种食物好吃,便夸张地说:“打三个嘴巴都舍不得丢。”这话一点都不夸张。每做藕饼,每逢出锅,大家都要一饱口福。

做藕饼较为费事费力,不宜单干,只宜集体劳作。最好是全家总动员,这样既有分工,也有合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做藕饼。就在笑谈之际,不知不觉之时,时间悄然流逝了,藕饼也做好了。老百姓常说,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这话在生活中处处都能得到印证。

三.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生爆鸭片

每逢秋寒临近,成群野鸭都来洪湖避寒养息。洪湖野鸭有18种,野鸭肉质韧实、含蛋白质丰富,还含有多各维生素,有补虚暖胃,行气活血之功。

洪湖有句名谣:九雁十八鸭,比不上青头鸭。青头鸭又叫对鸭,可算野鸭之王,每对重5斤左右。这里介绍的生爆鸭片,主料就只取青头鸭脯肉。其制作方法是:将鸭脯肉去皮去筋,正批切成一寸宽、一寸半长的薄片,加入鸡蛋一个,精盐适量搅拌后,加入干淀粉上浆;炒锅置旺火上,放入猪油半斤(约耗一两),烧六成热,倒入拌好的鸭片,待鸭片全部受热后起锅沥油;原锅置中火,放入高汤、白糖、味精、酱油、精盐、蒜苗段、姜汁、料酒、冬菇片、冬笋片,等烧沸后,用湿淀粉勾玻璃芡,然后快速倒入爆的鸭片,送锅拌匀,装盘即成。

四.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八股叉芝麻

八股叉芝麻是洪湖市之一,产于螺山镇界牌,沙口等地.这些地区多属肥沃松软的油沙土,水土保持良好,气候适宜,据传,这些地区从唐代就开始种植八股叉芝麻,历千百年现时不衰.


八股叉芝麻全株披茸毛,茎直立,下部分枝多,果长形有八棱,由此得名,八股叉芝麻的特点是:耐旱耐涝;生长期短,只80天;可与矮脚早黄豆间作或套种,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产量高,亩产可达50余公斤;籽粒扁圆肥大,含油率较其它品各高.

用八股叉芝麻练制的香麻油,色泽清澈照人,浓香宜人.洪湖,武汉等地居民多以用八股叉芝麻榨制的香麻油作馈赠佳品.

五.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洪湖羽毛扇

洪湖羽毛扇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这种羽毛扇选用各种鸟禽之翅、尾毛,按羽毛的自然生长规律,色泽纹理,制成扇面。然后配竹漆、牛骨、塑胎、象牙等材料作为扇骨。扇尾还吊一根丝线结坠作装饰。 羽毛扇,民间又称孔明扇,这是因为三国(220-265)时的孔明也常用这种羽毛扇。孔明扇以名贵飞禽天鹅羽为原料,配以牛角柄制成,既具有民族风格,又富有纪念意义。

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洪湖纸折扇就有这样的魅力。它工艺精湛,典雅大方,携带方便,扇面或题写诗词哐绘印山水、美化生活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洪湖制扇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末清初,新堤就有了制扇行业。清朝的第一个皇帝顺治帝统治期间,洪湖纸折扇已行销华北、西北、陕西、山西一带,民间艺术与劳动者日常生活、民风民俗相联。它崇尚内在美,强化寓意象征,寄托、安宁之意。以祭奠而言,华北、西北、陕西、山西一带,每年7月15日的“中元节”,当地百姓专门购买洪湖的纸折扇,焚烧化钱,祭奠亲友亡灵。这种民俗不仅在国内流行,在国外东南亚也很盛行。

一个世纪前,新堤制扇坊与杭州王星记扇庄有着密切的业务来往。杭州一直为杭州王星记扇庄加工竹骨、扇胎。解放前新堤镇有120多家制扇作坊,大多数都集中在现在的钟家墩一带。其中“洪懋和”的纸折扇最闻名,有代表性的扇业老艺人名师郑明清(已故)、叶昌发老人(现八十多岁),他们祖孙三代都从事扇业工艺技艺。湖北省授予他们“工艺名师巧匠”称号。

洪湖纸折扇工艺复杂,做工精细,每把扇子都有三十四道工序。它把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溶为一体,其花色品种之多,为全国同行之首。按工艺可分为生胎、熟胎、扇面三大类。纸折扇选用江南毛竹和优质纸作原料。要求竹胎、纸面级折叠,撒开呈半圆型,毫头形尾,典型大方,携带方便。根据扇骨雕刻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深雕(指扇骨上雕刻的图形成凸形)、给人以古朴奔放、刀法洒脱、造型稚拙、稳重之感。以扇骨色彩命名的有:白玉、红金字,红金星.黑金星,反黄,油色,乌玉,槟榔,斑花等.以扇骨形状命名的:如意图,九连环,风边铁牙,七根柴,九根葱等.由于市扇筷厂生产的一种名为"国漆班花"的纸折扇骨,用"毛坝漆"作涂料,光这如镜,花纹自然连锁,生动精美,风格别具。"国漆班花"在国外被称为"豹花".它不是画的花纹,而是艺人们用炉火精心地烤上去的.此项技术,全国唯洪湖仅有。

发展至今,洪湖纸折扇行销二十多个国家和数十个大,中城市.近几年来服务于农村市场的广告,旅游,宣传业,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80年洪湖纸折扇在全国纸折扇评比中,扇骨被评为第三名,花色被评为第一名、1982年和1986年连续两次获《湖北省优质产品证书》.1983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出口优秀产品荣誉证书。

六.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新堤鸡蛋糕

细数起来,洪湖新堤的名优可真不少。除了盐蛋、羽扇之外,蛋糕也是其中的一种。

新堤蛋糕清代开始名扬天下,但它的历史却是从元末明初就开始了。据传说,新堤蛋糕是陈友谅的夫人在1355年用洪湖水和鸡蛋为原料特制出来的,时称黄罗糕。明末,更名为新堤蛋糕。其实,新堤蛋糕是在玉沙县城蛋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明初洪武年间,玉沙县城始作蛋糕。玉沙蛋糕讲究花色,成品的形状呈扇面形、梅花形,蛋糕出笼时,香气缭绕,很逗人食欲。但玉沙蛋糕有缺陷,入口有蛋腥气,感觉不爽,且时不时地有小石子咯牙。所以,没有什么名气。后来,新堤作坊对玉沙蛋糕进行改制,选用优质面粉,改用小磨麻油,去除了蛋腥气,使蛋糕质量大大提高,变成了色香味俱美的糕点了。

新堤的人气不断上扬。小小的新堤,竟勾着湖广总督官文的眼球。1858年,湖广总督官文(满州旗人)品尝了新堤蛋糕后大惊:此等好糕点,就是连吃遍天下美食的皇帝也会流淌口水呢!官文迫不及待地把蛋糕敬献给了清文宗(咸丰)皇帝。饱享口福的咸丰帝,拍案曰:此乃天下美食。当即下诏,将新堤蛋糕列为贡品。新堤蛋糕名扬京都,一下子火了起来,河北、河南及安徽的客商慕名而来,在一年的时间内,就从新堤运走了5000多大箱蛋糕。

1932年,新堤蛋糕在汉口新市场(今民众乐园)登场亮相。色泽棕黄,富有弹性、松软可口,且营养丰富的美味佳品让自以为见过大世面的汉口人垂涎三尺。赫赫有名的新市场内,新堤蛋糕的柜台前异常红火,上柜的蛋糕常被抢购一空。武昌、汉阳人闻风而至,纷纷过江,加入到抢购的大军中,新堤蛋糕迅速享誉三镇。

1954年,新堤蛋糕更名“洪湖鸡蛋糕”。更名后的洪湖鸡蛋糕保持着自己的特点和品质。制作工艺严格,用料考究,新鲜的鸡蛋、榴花糖、香麻油等原料加上八道传统工艺便蛋糕顾了精美的艺术品。1959年,糕点师傅中的大牌名师周振华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在北京举行的技术大比武中,周振华制作的鸡蛋糕被评为甲类优质产品。洪湖蛋糕再次香飘京城、享誉全国,且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湖光牌”。

今天的洪湖鸡蛋糕已大不如以前,但形状仍似梅花,借着百年老品牌的影响,仍是人们馈赠亲友的礼品。

现如今,时兴把什么都比作蛋糕。比如,“外省企业来汉争食汽车蛋糕”等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但愿洪湖鸡蛋糕能重振雄风,成为食客们争抢的独品。

七.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洪湖界牌黄豆

洪湖界牌黄豆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洪湖界牌黄豆”产区分布在长江沿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沙壤性土质,最适合豆科植物--黄豆生长,尤以沿长江的界牌区(现螺山镇)最为盛名。据界牌《王氏宗谱》载,明永乐年间,江西籍王氏一家迁徒今界牌王家堡落户开始种植黄豆。由于所选老籍色黄似金、粒大子实的黄豆种,加之当地丰富的温光土壤资源,种植的黄豆皮色嫩黄,颗粒晶莹。《洪湖市志》里记载,洪湖界牌黄豆种植历史已有600余年,在1983年界牌黄豆获得对外经贸部授予“中国传统出口农产品”荣誉证书;1988年—1993年期间,界牌黄豆是洪湖市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之一。《荆州名产风味大观》里也记载了。洪湖界牌黄豆农历三月未播种,农历六月中旬荚果爆裂成熟,故又名“六月爆”黄豆。近三十年来,“六月爆”一直为洪湖市黄豆种植的主导品种。产品远销港、澳、欧美,成为洪湖市传统出口产品。

呈椭圆形,皮薄色黄,种皮光滑,黑褐色种脐明显;高蛋白、低脂肪、富含钙、铁、锌等矿物元素;所制豆浆浆色纯白、口感醇厚、浆香浓郁、质地鲜嫩。

地域范围

洪湖界牌黄豆产地范围:湖北省洪湖市螺山镇(原界牌区,1990年后改为现名)辖区16个行政村。常年种植面积2000公顷,年产洪湖界牌黄豆5700吨。其地理位置于:东经113°26′—113°36′,北纬北纬29°39′—29°46′之间。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洪湖界牌黄豆呈椭圆形,皮薄色黄,种皮光滑,黑褐色种脐明显;百粒重24g——25g,长0.65cm——0.73cm,宽0.4cm——0.5cm;所制豆浆浆色纯白、口感醇厚、浆香浓郁、质地鲜嫩。2、内在品质指标:洪湖界牌黄豆高蛋白、低脂肪、富含氨基酸;蛋白质≥42%,脂肪≤18%,氨基酸≥33%。3、质量安全要求:洪湖界牌黄豆的生产严格执行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3-201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2013《绿色食品化肥使用准则》、NY/T658-2002《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册》的规定。

八.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洪湖八珍

洪湖八珍选用洪湖特有的野生红莲,野菱,苋实等八种食品,经过现代工艺制作而成,它含有大量的植物性不饱和脂肪酸及人休所必须的维生素等物质和微量元素.  

根据《本草纲目》记载,莲子,苋实有养心安神,益肾因精,祛湿止带;藕能健脾胃;菱角,蒿笋能清热解暑.现代研究发现菱角中含有效的抗癌物质.本品是一种有利于人体健康且有一定食疗作用的方便食品

九.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洪湖大闸蟹

洪湖大闸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洪湖大闸蟹,湖北省洪湖市洪湖湖区。因该市为洪湖大闸蟹注册了“清水牌”商标,故也称“洪湖清水蟹”、“洪湖清水大闸蟹”“洪湖清水河蟹”。产品主要养殖区域位于洪湖大湖区,产品色泽艳丽,膏满肥黄、不含任何激素,为河蟹中的上品。

洪湖大闸蟹,产于洪湖,湖区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无污染。底泥为黄壤土, 经多年沉积,富含有机质。河蟹属大湖养殖,植被丰富,动植物饵料充裕,辅以少量人工科学喂养,不需使用鱼药,养殖出的河蟹色泽艳丽,膏满肥黄、不含任何激素,称之为河蟹中的上品。具有青背、白肚、黄毛、金爪和肉质细腻、味道鲜美等优良性状,其风味独特之处在于腥、鲜、甘、嫩、肥、爽。销往北京、武汉、上海等100多个大中城市及港澳台地区,深受消费者喜爱。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经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审核通过,决定从2008年12月31日起,对洪湖大闸蟹地理标志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年第147号)。

保护范围

洪湖大闸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洪湖市所辖的大湖水域,总面积4万亩。

十.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福寿米

福寿稻米粒细长,光泽透明;做饭松散香滑,味道可口。米中含有丰富的水深性蛋白质及十多种游离氨基酸和铁、钙、锌、磷等矿物质,还有维生素B1和B2D、维生素C等多种成份、具有滋阴补肾、健脾养肝,明目活血之功效,是难得的保健佳品

福寿稻始产于监利县周沟乡福寿垸,其生产历史十分悠久。清同治年间,监利县令将福寿稻米作为南品进献朝迁,深得慈禧喜爱,赐名“福寿米”。“福寿稻”、“福寿垸”均因此而得名。随着岁月的流失及灾害等方面的原因,福寿米曾随福寿稻的失传而消失。时隔一百多年后的1983年,周沟乡曾王村农民平作湖奇迹般地在一块中稻矮梗镀金田里发现了一株株型中等并有两个分孽的大穗子,便细心采回,次年某插9个平方,收谷11公斤,亩产812.5公斤。1985年,平作湖又栽插了3亩大田,收谷2100公斤,单产700公斤。消息传开,远近农民争相换种。因其用种量少,大田栽秧要求稀、匀,故取名“稀插”,又称“瑚选”。稀插的问世,引起了有关人士的极大举与关注,经查阅史料和专家鉴定;稀插乃是失传多年的福寿稻!福寿稻问世,实为监利人民一大幸事。1986年福寿稻初涉市场,被不少粮食商贩误作当时物稀价昂的糯谷而备受青睐。之后,周沟粮管所领导慧眼独具,将其精加工并冠之以“小泰国”打入南北方市场而一鸣惊人。监利粮食局更是匠心独运,将福寿稻改装与广东福建人崇尚的“丝苗米”和“猫牙米”相抗衡。福寿稻以其产量高、米质优、销路好、价格高等优势,给农民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最近几年,福寿稻的发源地周沟乡年种稀插4万亩,约占整个中稻面积的90%,亩产平均比同类灿稻高75公斤以上,年增产300万公斤。按每公斤价格高于同类灿稻0.20元计算,农民每年可增收440万元左右,户平均收近千元

福寿稻早已成为监利县中稻的当家品种。据县委农村工作部统计;1993年全面种植福寿稻面积33.7%万亩,占中稻面积的67%;1994年达50万亩以上,并已推广到江陵、洪湖、潜江及湖南的桃源等县、市,且呈继续扩大之趋势

福寿稻的发展,受到了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高度重视。监利县委书记张琼江、县长夏钧勤要求把福寿稻作为发展市场农业的优势产品迅速在全县推广。1993年9月8日,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省科委、省农科院、化中农业大学、中科院长沙现代农业研究所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对周沟乡大面积种植的福寿稻进行了现场考究和品种鉴定,认为:福寿稻株型适中,结实率高,在湖区种植生育期适宜,适应性强,适合稀植,省工省种省投资。省农科院测试中心检测,福寿稻营养品质、蒸煮品质等项目的综合评定达二级优质米标准,其中加工品质达一级优质米标准,现场品尝,食味优于汕优“63”。1993年9月28日,《湖北经济报》以“稀插俏了监利”为题,对周沟福寿稻作了报道,接着《农民日报》、《湖北日报》、《湖北农民报》、《农民之友》对福寿稻的变迁、特点及鉴定结果等相继作了详细的报道。一时间,福寿稻身价倍增,前来购货者络绎不绝。今年3月,海南省某粮贸公司找到周沟乡粮管所一次性丢下定金100万元,要大米300万公斤;公安县粮食学校则干脆派人携资到周沟办起了福寿稻精米厂

昔日慈禧偏爱福寿米,如今俏了监利,兴了周沟!(监利)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