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特产陶瓷 广东正宗陶瓷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特产陶瓷 广东正宗陶瓷更新时间:2022-04-05 15:14:06

一. 重庆市 南岸区 兆峰陶瓷

由兆峰陶瓷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有500多个品种,分为酒店用瓷、家庭用瓷、艺术瓷三大类。产品釉面光亮,瓷质晶莹细腻,“白如玉、声如磬、明如镜”,极易洗涤。产品使用寿命比普通日用瓷长2至4倍。

二. 海南省 琼海 礼都陶瓷

泮水镇礼都村,以烧制陶瓷而出名,所烧制的陶瓷包括农村各种生产用具与生活用品,如屎盆、屎桶、盛放各种物品的“脚盆”、煮饭煮汤用的陶器、盘碟碗勺等。改革开放后,由于现代工业的冲击,塑料制品用具、不锈钢用具的兴起,礼都陶瓷已走向衰落,至今,所烧烤的陶瓷只限于祭祀时烧香烛所用的烛台、祭祀时烧香纸用的“聚宝盆”等。

三. 江西省 抚州 黎川县 黎川陶瓷行九域

黎川以江西“第二瓷都”名声远扬。到过黎川县的外乡人都不忘带些当地的杯杯碟碟回去。这里的日用瓷不仅洁白光亮,器形优美,且品种花色特多,中档茶杯的数量更是占了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杯碟大批出口欧美和中东。优质瓷土资源十分丰富,按目前生产规模至少可开采数百年。虽然黎川瓷业起步发展仅有30多年时间,但发展迅猛。目前,全县现有陶瓷企业21家,职工4000余人,全县陶瓷工业产值已过亿元。陶瓷工业已形成工业瓷、日用瓷、工艺瓷、航空瓷等生产体系,300多个品种,1200多种规格,其中数十个品种分别获部级、省级奖,陶瓷产品畅销北京、上海等地。技术进步为黎川陶瓷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每公斤瓷产品耗能5000大卡是轻工部“八五”攻关课题,1995年,这一技术难关被黎川陶瓷专家和技术人员率先攻克,并使每公斤瓷耗能从16000大卡降至4700大卡,产口烧成一、二级品合格率提高12个百分点,瓷器白度优于轻工部标准10个百分点,达到国内日用瓷炉窑先进水平。陶瓷老大景德镇市10家瓷厂的新老厂长专程来黎川考察取经。黎川窑炉水平并不因此停滞,1999年,大截面隧窑进一步节能30%,降至每公斤瓷耗3000大卡,窑内上下温差从20℃调至5℃,产品烧成合格率从60%提高到99%。技术的进步有力促进了陶瓷产品的开发、更新换代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全县每年投资新品开发资金逾300万元,先后开发了50多个省优、部优日用瓷新优产品,新瓷种、新品种异彩纷呈。已拥有轻质瓷、象牙瓷、高白釉餐具、高强耐热瓷煲四大瓷种,18个系列,580个品种,3000多个花面。去年,仅环球瓷业公司一家,就有宇春杯碟、月亮杯碟、各种花面马克杯等60多个新品种应市。系列青瓷功夫茶具、红棕芥茉碗、低温砂锅、注册名牌康舒高强耐热系列瓷煲等名优产品畅销海内外。锐意进取的黎川人,继1995年全县陶瓷企业全面实现从国有、集体所有制到股份合作为主体的改造之后,去年多家企业已完成买断企业产权的再转制,一批有实力、懂管理、善经营的私营企业主正充分协作,利用他们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西安、沈阳、成都等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的专营窗口,以强而有力的“联网”式销售,把黎川的日用瓷产品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抚州)

四. 江西省 景德镇 昌江区 陶瓷

北流的陶瓷业早在南宋时期就很兴盛,境内至今还保留着宋时的窑址:岭垌窑址。据载,当时的产品就达到了“白如玉,击如馨”的境界,它的烧制技术与当时景德镇的基本相同。1957年,北流试制成功高级细瓷,在瓷质上开始达到出口标准。1967年起,产品就远销西德、意大利、加拿大、英国及港澳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7年政府在原来的基础上,在城北划出240多亩地,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了6个瓷厂和陶瓷研究所,建成了初具规模的陶瓷城。北流陶瓷开始走向规模生产。目前,全市有瓷厂18家,年生产日用陶瓷3.25亿件,建筑陶瓷474平方米。500个花色,360多个品种。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用陶瓷的出口额占广西同类产品的70%以上
( 北流)

五. 辽宁省 朝阳市 建平县 建平陶瓷

建平有悠久的陶瓷生产历史,县境内矿藏富集,瓷土、硅石、硅灰石、紫叶石,膨润土、高岭土等陶瓷坯体所需原料可100%就地解决。可是,虽拥有富源,多年来这里的陶瓷业却没能做大做强。03年,经过考察论证,他们认识到,兴建工业园区,不但可以引来域外资金和客商,更可以引来先进技术和高新产业。思路决定出路,从2003年8月6日开始,园区“三通一平”等举全县之力的基础设施大会战正式打响,到去年10月园区正式竣工剪彩,一年多的时间里,会战规模之大,人力、车辆动用之多,全县上下干劲之足,均开历史之先河。

建平县境内山脉纵横,非金属矿藏十分丰富,现已大量开采利用的有瓷土、硅灰石、硅石、长石、紫叶石、膨润土、高岭土等矿产资源,非常适合作建筑陶瓷原料。

六. 山东省 淄博 博山区 博山美术陶瓷

博山,旧县名,位于山东省中部,泰沂山区北缘。1958年撤县,并入淄博市。据考证,汉朝时期已开始烧制釉瓷。到了宋代开始创作名贵的“雨点釉”和“茶叶末釉”。明末又试制成功白釉陶瓷。博山美术陶瓷发展到清代,窑户增多,规模扩大,开始生产日用细瓷。具有传统特色的“雨色釉”“ 茶叶末釉”,至今仍被国际市场视为珍品。博山美术陶瓷中的最著名的“雨点釉”,史书上称作“油滴”,因在乌黑的釉 面上呈现晶莹的银色斑点而得名。其斑点小如米粒,看上去,就象夜间空中闪闪发光的繁星,曾有“尺瓶寸盂视为无上之品,茗瓯酒盏叹为不世之 珍”之说。“雨点釉”在日本称“天目釉”。这种瓷的茶具是日本茶道中的 精品。另一种名贵釉是“茶叶末釉”由于釉吐灰绿,俨如茶叶之色, 故名。 它是一种含有结晶矿物的无光釉,釉面上布满形似茶叶末的星点,柔和淡雅,古朴大方。

七. 福建省 宁德 霞浦 钛金彩艺术陶瓷

霞浦县产。采用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磁控测射镀膜技术制作而成。颇具现代艺术感,兼陈设与实用于一体。

八.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永胜陶瓷

永胜瓷器,是传统工艺与现代高科技的结晶,其中,高中档民族餐具,瓷质晶莹,明澈夺目

造型古朴大方,色彩既有五彩缤纷,沉着古雅,艳丽而不俗的釉下五彩;又有强烈民族风格,享有

较高声誉的粉彩。还有画面清晰,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的喷花装饰等,充分体现了独特的云南风格

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其十五件头釉下青花茶具,孔雀咖具荣获云南省优秀轻工产品“金象奖”;全国

首届“瓷都景德镇杯”国际陶瓷精品大奖赛“创造设计奖”,大批日用陶瓷通过边境贸易,出口东南

亚,成了“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贸易品,1960年,周总理访问缅甸时,就用永胜瓷器作为赠送礼品。

永胜瓷器,早在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就能批量生产。《新篡云南通志》载:“永北所产瓷土较

皖、赣优良。近来永北瓷器与江西争胜,迤西各属皆有之。”民国时期,开始引进江西景德镇的制陶

工艺,使永胜瓷器有了瓷质晶莹明澈、绘图明丽古雅特色。如今,永胜建有地、县两个瓷厂,其产品

不仅畅销省内外,还远销东南来各国。

永胜瓷器用高岭土为原料烧制而成。高岭土是各种结晶岩破坏后的产物,产于永胜县城东南20公

里的关照山一带,储量500万吨以上,大部分可露天开采,土质洁白细腻,耐火性强,是上等造瓷料。

具体制法因品种不同而各异,一般都要经过备料、制坯、绘图填色、焙烧等四个阶段。装饰方法有

青花、粉彩、釉下五彩、喷花、印花、浅浮雕、颜色釉等多种。现已形成了配套的机械化生产,品种

近百个,年产量3000多万件。

九. 山东省 淄博 博山区 淄博陶瓷

淄博陶瓷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位于鲁中部的新兴工业城市淄博,是古齐国的都城,是驰名世界的瓷都之一。这里生产的琉璃品和陶瓷制品不仅享誉国内外,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从发掘的北辛文化遗址看,早在公元前5100年,山东就有了制陶业。到公元前400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山东的制陶技艺已达较高水平。从出土的大汶口彩陶看,慢轮成型,能塑造鬻、鼎、觚、豆、钵、罐、盘、背壶等多种器形,能用土红、赭石、白垩士、碳黑等颜色在陶器上用直线、斜线、弧线精细地勾绘出各种规矩整齐的几何形纹、花瓣纹、八角星纹等图案。可以说,大汶口文化时期,这里已成为山东制陶的良好开端。而稍后的龙山文化时期(公元前2600年——前2000年),山东制陶业已可以生产黑色磨光、薄如蛋壳的黑陶,表明山东的制陶技艺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淄博陶瓷,据文献记载,盛于宋代(960年前后),“居人相袭善为陶”,遂有“瓷城”、“瓷都”的誉称。近几十年来,当地政府从继承祖国遗产和发展淄博经济出发,始终把陶瓷产业作为淄博的经济龙头来抓。近年来,“国际淄博陶瓷琉璃节”的连续成功地举办,使本已闻名于世的淄博陶瓷、琉璃成为海内外市场的-货。淄博的陶瓷、琉璃业在新科技的刺激下,在保存、继承传统工艺,不断挖掘恢复失传特色产品的基础上,大胆、成功地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新材质,开发新产品,使淄博陶瓷琉璃真正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一般说,淄博陶瓷是淄博陶瓷和琉璃的统称。如果按其工艺和产品,淄博陶瓷和琉璃又有不同的历史和特点。下面,我们分类简述。

淄博美术琉璃又称“料器”。它是以博山当地盛产的琉璃料条加工制作而成各种工艺美术晶的统称。史志和当地古代琉琉炉遗址发掘所得证实,博山美术琉璃的成批生产,至少已有600年的历史。明代万历年间,博山一带,料炉遍地,已是中国琉璃工艺晶的主要产区,清初,博山的琉璃制品“北至燕,南至百粤,东至高丽,西至河外,其行万里。”(清·孙廷铨《颜山杂记》)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诏令内务府造办处设立玻璃厂后,每年召博山琉璃工匠赴京服役,博山琉璃技艺遂流传北京。当时博山西冶街的城门上有“珍珠玛瑙翠,琥珀琉璃街”十个大字,很能说明博山琉璃的特色和当时玻璃业的盛况。

博山美术琉璃种类很多,主要分为料兽、刻花、花球、珠帘等大类。博山料器以历来能逼真地仿制各种玉石、玛瑙、珊瑚等宝物的材质而闻名,主要品种有晶莹夺目、色彩艳丽的各种琉璃花球和古朴凝重的鸡肝石料制成的花瓶、文具,在国外颇受欢迎,另外。黄玉般的鸡油黄也是难得的珍品。其他如各种套料雕刻的花插、烟缸、灯具以及各种料珠、手镯、挂坠等,更具有浓郁的民族和民间色彩,现择其要者述之:

料珠是博山所产各种形式琉璃珠子的统称,因规格、制作工艺和价格档次不同分为三类:米珠类,又有圆珠、莲子珠、顼琏珠、瑶珠、佛珠等品种,而每个品种内又有多种形状和规格之分。如圆珠即有小米珠“二六”,“五钱”、豆型珠、帘子珠、建珠等10余种规格。擀珠类,形态和色泽都较特殊,工艺技术难度更大,以仿制各种名贵玉石为特色,有仿珊瑚珠、红玛瑙珠、松绿珠、猫眼珠、凤眼珠、猴珠、灯笼珠、料渣珠等等。管珠类,用拉制成细小的空心琉璃管切割而成,因管径的粗细、切割的长短、管料的色彩各异,也有多种规格和色泽。料珠是博山琉璃制品中历史久远,花式规格丰富、产量最大、最有特色的一个品类,长期以来一向是各民族各阶层人们所喜爱的装饰品。今已为国家规定应保证供应的民族必需品之一。

料兽是博山琉璃制传统小型儿童玩具之一。它以狮、虎、狗、马、牛、猴、羊等为题材,长不足寸,塑形古拙冼练,憨态可掬,头部特大,四足粗状,身背板平,艺人们戏称为“小板凳。”用色则大红大绿。也有一种体形较大,重达二三斤的,当地人称为“狮豹”。它色彩艳丽,形色生动,有民间狮舞之风貌,是传统料兽的代表作。博山传统料兽,民间文化特色浓郁,雅俗共赏,不仅在民间流传极广,而且也素为国内外美术界、民间艺术界和民俗学界人士所共珍。

料玉盆景是博山美术琉璃品种之一,用玻璃料制成仿玉石纹采下端带有小孔的花瓣、叶片和枝干,以细金属丝串缀成整枝花木,放入花盆而成,宛如名贵玉石雕刻的仿玛瑙、珊瑚、茶晶、紫晶、芙蓉石等的花朵,仿墨玉、岫玉、金星石等叶片,是观赏性的装饰工艺品。

堆花料器是博山美术琉璃传统品种之一。在刚成型的器物需要装饰花纹的部位,迅速粘上软化好的色料,并立即用钳、剪、铁片等小工具以拉、剪、搓、塑等方法塑出多浮雕似的花、叶或禽鸟等形像,稍加整形后放入退温箱内逐渐冷却即成。器形简洁流畅,花饰自然生动,可作为花瓶、花插、烟具、台灯座等,既可实用又有观赏价值,是一种普及性的琉璃工艺美术品。

套料刘花也称“套料雕刻”、“套色琉琉雕刻”。以两层以上彩色琉璃高温融套制成器皿的坯胎,经退温冷却后,再用传统的玉石雕刻技艺用器表按设计的图案逐层精心雕磨,刻掉图案以外的套料,保留最内层色料,衬托出已刻好的不同色料层的图案花纹,具有浮雕艺术效果。最后再经抛光,整个器身和不同色彩的花纹都晶莹滋润,宛若玉雕。器形虽多为壶、瓶、罐、坛、盘、盒等,但一般都不作实用,是一种较为贵重的陈设工艺品。“套料雕刻”是博山美术琉璃品中独具特色的雕刻品种。

鸡肝石是博山美术琉璃品中特有的一种著名色料,因其色如鸡肝、纹如佳石而得名,特点是在大片紫红色中隐有姿态万千的黑色斑纹,有的如重峦迭蟑,云影水痕,有的如古木奇石,繁花纤草,天趣盎然,令人遐想。它最适合制作格调高雅的器物,如成套文房用具,既是实用品,又是古朴凝重、典雅大方的案头陈设艺术品,历来受国内外文化艺术界人士珍爱,并多次作为高层次工艺品参加全国和国际展览,广受赞誉。

鸡油黄博山美术玻璃中名贵色料之一。它光泽晶莹如玉,滋润欲滴,色黄似鸡脂,艳丽而不浮华,天然玉石中无此色,所以愈益显得珍奇。此料多用以制成造型古朴端庄的瓶、壶、罐、盒、盘等器皿,刻以浮雕花纹。含蓄蕴藉,格调高雅,是盛销的高档美术琉璃工艺品。

淄博美术陶瓷淄博陶瓷与琉璃并称双珍,且历史比琉璃要早得多,称誉海内外的时间也长得多。在宋代,淄博被誉称“瓷都”,不仅因其遍地瓷炉,居人相袭善陶,陶瓷产品丰富,更重要的是研制生产出了“两点瓷”(也称“油点瓷”或“天目釉”)、“茶叶末釉”等历来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的稀有瓷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淄博人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除恢复了几种历史失传的名贵色釉,成功地仿制了“龙山文化”的蛋壳陶之外,还创造了“红金晶釉”、“鸡血红釉”、“金星釉”和几十种黑釉变化釉。在陶瓷彩绘基础上,解决了自古以来乌金釉上不能加彩绘的难题,种类不断丰富,各种浮雕、堆雕、圆雕题材广博,人物、动物、花卉、博古文物,式样俱全,园林陶瓷古朴而新颖。并首创粉装饰画挂盘和人物肖像刻瓷挂盘,多次作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赠送外国国家元首的礼品。

在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一下“雨点釉陶”。“雨点釉陶”产于博山,始于宋代,因漆黑的釉色表面上星布着斑点而得名。如果用雨点釉陶器盛茶水,则斑点便象金星般熠熠发亮。雨点釉陶当时盛行于世,并流传东瀛,为日本人所珍爱。其后,全国兴起青花白釉瓷,油滴瓷制作技艺逐渐湮没失传,后人虽曾多次努力试验,但仍未恢复。本世纪20年代,著名博山陶瓷艺人侯相会经多年反复探索实验,直到1936年才取得成功,博山“雨点瓷”自此扬名海内外。其技艺特点是:在点亮似漆的底色上,疏密有致地遍布小如粟米大如黄豆的银白色圆点,以茶水入器,器内金光熠熠,如注入清水或白酒,则银星闪耀,映日视之,晶莹夺目,器形端庄凝重,古抽朴雅,有宋代遗韵。现在侯老艺人已谢世,幸喜绝技后继有人,博山美术陶瓷厂生产的雨点釉陶器有双龙瓶、天球瓶、柳叶瓶,以及盘、盏、茶具、文具、酒具等种,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

信息来源:山东省情网

信息来源:山东省情网

十. 广西 玉林 北流市 北流陶瓷

北流陶瓷是北流五宝之一,始于夏商,发展于上世纪80年代,壮大于近几年。尤其是建设广西北流日用陶瓷工业园区后,发展迅猛,已成为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这些年来,北流市大力实施"内强外引"发展策略,对内扶强扶优,做强做大日用陶瓷产业;对外大力引进工业陶瓷、建筑陶瓷、卫生洁具和美术陶瓷产业,实现陶瓷产业多元化发展。全市现有陶瓷企业5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1家,年产白瓷能力10亿多件。全行业有固定资产10亿元,从业人员6万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000多人。2007年,全市生产日用陶瓷11.35亿件,实现工业产值20.63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9.6亿元,实现税金1.24亿元,自营出口创汇9148万美元。 日用陶瓷生产经营标准化、国际化。产品主要有日用细瓷、炻瓷、高档瓷三大类,包括中餐具、西餐具、茶具、咖啡具、航空瓷具、酒店瓷具、旅游礼品瓷具、艺术瓷具、微波餐具九大系列2000多个品种,部分产品质量已达到国内同行业、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主要销往欧美和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北流市日用陶瓷产量占广西的26.3%,出口量占广西的86%,成为我国新兴陶瓷产区和重要出口基地,是我国日用陶瓷四大产区之一。

北流陶瓷--岭垌窑出土 北流陶瓷--岭垌窑出土

北流陶瓷,最早起源于夏商,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断定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岭南一带便出现原始陶器是不成问题。北流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新圩“六马村石器文化”,除石铲、石斧等器物,却没有陶制品。 夏朝至商代,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不断进步,私有制出现萌芽,地处南方僻壤的北流河流域,出现了私有制陶作坊,但北流境内没有当时器物出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测试这类陶器,发现氧化铝的含量较高,在较高的温度中烧成,具备了某些原始瓷的性能。在北流境内,已有这类陶器出土,现藏市博物馆的一件“米字纹陶罐”,口径22.8厘米,高28.3厘米,足径16.3厘米,惜口沿边缺一小口,有裂痕。便是当时的器物,也是目前为止北流发现最早的陶器制品。由此可断定出,印纹陶在当时的北流是普遍存在的。

北宋中期,制瓷窑炉已遍布广西各地,北流河流域的影青窑炉更是星罗其布,沿河顺流而下,较大规模的有:北流的岭垌村、仓田村、碗窑村,容县的城关、大化,岑溪的南渡,藤县的中和,瓷窑两百座之多。古陶瓷专家韦仁义考证,地处北流河源头的岭垌窑,为北流河流域制瓷业之最。丰富的陶瓷土资源,林产资源和水动力资源造就了其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如今岭垌依旧有“九十九条窑”的传说。可以想象,那时岭垌,大小涧溪之中,至少有以粉碎瓷石、制作瓷土、釉果的水轮车1000余部、水碾800余支。当车轮旋转,水碾翻滚之时,便是“重1碾夹河开,未雨殷传数声雷”之景象,蔚为壮观。 此外,与江西景德镇等瓷业的交流日益频繁,李鸿庆在《广西出土的陶瓷器》中介绍:“北流河流域宋代生产的影青瓷器可以景德镇的影青瓷媲美,有青出于蓝之誉,可以说北流河流域的瓷窑群是中国号称瓷都的景德镇的陪都。”因而达到其鼎盛期也不足为怪了。

北流制瓷业在宋末仍呈现出繁荣的局面。加之元兵南下,大量北方制瓷艺人涌入两广,北流岭垌、仓田,碗窑村等瓷窑博取众家之长,虽然产量未递增,但产品质量更精,燃造出大批温润如玉,品种繁多的影青瓷器,且造型各异、风格独特。

北流的影青瓷,在风格上更接近景德镇的瓷器,据《中国历代名窑陶瓷工艺的初步科学总结》说“影青瓷是在江西景德镇宋代烧造的,也在安徽、福建以及潮州等地宋代瓷窑烧造,但都比不广西北流河流域中和窑和岭垌窑的品种美好”。北流出土的“南宋嘉定元年李五都制造”、“绍兴二年壬戍岁梁二郎号记”的瓷器印花模,相当精美。中科院文物院的李德金也认为,岭垌古窑挖掘的大量青白瓷器,为广西之最,全国罕见。无论从质量、品种、规模来说,均处于当时世界前列。

在岭垌出土的宋未残缺器物中,有些印模花纹为阴纹,即莲、菊、飞鸟等纹,边作回纹带,饰纹较简朴粗放,与这种饰纹同时出现的采用了迭烧法。如“淳熙二年款缠枝大花叶纹碗印模”、“影青菊花纹瓷盏”,显示了南宋未年制瓷业兴盛中重于追求质量的衰落迹象。

宋代的制瓷业到宋末之际逐渐衰落,但其毕竟达到封建社会北流甚至岭南制瓷业的巅峰,为中国南方陶瓷史创造了最为辉煌最为瑰奇壮丽的一页。从民国开始,北流的瓷业已露衰落之端倪,但仍相当兴盛,产品在两广享有盛名。据民国22年《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北流瓷器出口约一万五千余件,陶瓷约十五万一千余件”,但此时由于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陶瓷业也难逃厄运。而北流历来属作坊经营,手工操作,技术老一套,花色品种几千年以来一个模式,自抗战开始一直到解放前夕,北流的陶瓷业一直处于萧条状态。 总体来说,北流的陶瓷业经历代兴衰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矗于中国陶瓷发展史之林,她虽然制瓷史和兴盛晚于耀州、景德镇等先进地区的一些窑址,但她却创造了岭南甚至中国南方陶瓷发展史最瑰丽壮丽的一页;对南方历史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

推荐特产